?

淺議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旅游

2014-11-10 17:23王玥郭邦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觀光

王玥+郭邦

自有人類生活以來就有文化的形成,文化一直以多元形態的樣貌在人類生活中有形或無形的展現著、影響著。隨著時間的推移,見證人類文化發展最具體的就是基于傳統的經濟以及社會生活中發生過較大作用的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化遺留形態。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歐洲許多國家開始興起保護具有一定意義或者在特定時間段發揮過較大作用的歷史遺存的潮流。但是,就現實而言,由于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城市化過程不斷推進,許多珍貴的有形和無形的文化面臨破壞、消失或均質化的威脅或者稱之為一種危機。

“保護人類的文化遺產”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議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于1972年通過《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公約(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以此為契機來保護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1996年世界旅游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認旅游業中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olopment)與文化的關系,簽訂《可持續發展的旅游事業協定》,文化在旅游業的發展獲得重視與肯定的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演變,文化已經不再是一個靜態的名詞,而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動詞。文化遺產亦不再只是靜態的保存與象征性的存在,而是可以被賦予活動和創意的動態實體。人們可以透過觀光旅游、實際體驗人類發展歷史留下的珍貴價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72年正式將全球具有普世顯著價值的建筑物、紀念場域等收錄于世界遺產名錄中加以保護和推廣。在學術界,世界遺產是一門整合自然學、地理學、地形學、地質學、生物學、生態學、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民族學、民俗學、宗教學、語言學、都市設計、建筑學、藝術學、美學、博物館學和教育學等跨自然和人文領域的新興學科。除了世界遺產學一門新穎的學科發展外,也有學術期刊(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等)讓研究者交流相關研究成果。另外,除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中心外,國際間亦有一些如:世界文化遺產紀念物基金會(World Monument Funds)。在國際間,遺產觀光被視為重要的發展內容(Cossom,1989;Zeppel and Hall,1991;Martin and Mason,1992;Waters,1994;Page,1994,引自Carter and Horneman,2001)。1979年,世界旅游組織于第三次代表大會后,決議將每年9月27日定位世界旅游日,1980年首個世界旅游日,世界旅游組織推出“旅游必須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且通過相互的了解促進和平(Tourisms contribution to the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 peace mutual understanding)”為主題,不僅展現對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視,也提升了世界遺產觀光的發展。后來,世界旅游組織多次以世界文化遺產提出旅游主題,如1985年“青年人觀光:透過文化和歷史遺產的旅游促進和平和友誼(Youth tourism:cultural and historical heritage for peace and friendship)”、1999年“旅游:為新千禧年保護世界遺產(Tourism:preserving word heritage for new millennium)”。由世界旅游組織歷年的旅游主題口號可知,世界遺產觀光是全球旅游發展重點。隨著越來越多的非政府、非營利組織和各國對世界遺產的重視,也促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遺產的保護著轉變為遺產觀光發展的促進者(Manuel,2004)。

從國家經濟的成長、人民教育程度的提升,以及國際旅游市場的改變,可以導致許多不同旅游需求的增加,并促進更多元化觀光形態的產生。Urry(1990)的旅游研究顯示,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占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許多觀念影響旅游市場的再結構化,其中包括歷史遺跡將發展成為另一種觀光重點。據世界旅游組織(1993)估計,文化旅游在全球里邊有活動所占比例為37%,且近幾年將以15%的年增速度發展(Smith,2003:31、趙紅禧,2001:39)。

近年,文化遺產再利用與活化的趨勢銳不可擋,以世界遺產作為吸引旅客的訴求更是蔚為風潮,世界文化遺產或者有關世界文化遺產招攬游客的旅游新聞。除了旅游業者的精心策劃與和營銷以及各國的文化和觀光政策也給予世界遺產相關事務和發展極高的關注度。

“修學旅游”不是一個創新的名詞,在中國,“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的古諺深入人心,在西方世界,十七、八世紀貴族子弟長大到別國旅行的行為,截至目前仍然備受推崇。二十世紀后半葉以來,全球的旅行者都在企圖尋找新奇的方式得到傳統的價值。面對日新月異的網絡時代以及無法抵擋的全球化浪潮,人類對于文化似乎有一種新的渴求;在終身學習的競爭時代,人們對于學習也出現更多元的需求和創新的途徑。在新的背景下,具有歷史與文化特性的遺址遺跡,似乎成為當代人探索自身存在意義與生活價值的一種方式,也形成人們認識不同文化和學習不同文化溝通的最佳渠道。因此,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名的觀光旅游,在以休閑以及追尋自我背景下的當代社會,逐漸形成當前旅游發展的一大形態并發揮著日益嚴重的作用。

作者簡介:郭邦(1984- ),男,漢族,山東濟寧人,助理館員,本科,中都博物館,研究方向為文物保護。

猜你喜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觀光
跟淘氣章魚巡游世界遺產
哪項世界遺產被 譽為“中華民族不 屈的脊梁”
什么是世界遺產
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 2020年將在福州舉行
我國商務觀光的發展現狀及前景
蕩秋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國際掃盲獎評審工作
積極融入全球教育進程
坐小火車去觀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