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周邊外交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意義

2014-11-10 18:31趙亞娜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趙亞娜

[摘 要]中國的近代史可謂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屈辱史,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我們被迫打開國門開始,中華民族面臨的是一次比一次程度更嚴重的侵略。一條條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一寸寸土地被侵略、一批批奮起反抗的斗士被殺害。近代史的屈辱告訴了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每一次事件的發生都給我們在當今的國際交往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中國的周邊安全也陷入了危機,邊疆領土開始了一步步被瓜分的歷程。以史為鑒,當年的邊疆危機給我們今天找到制定周邊外交政策提供了借鑒意義。我們現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時候應該更注意維穩、加強合作,探尋新型大國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

[關鍵詞]第二次鴉片戰爭;邊疆問題;周邊外交;新型大國關系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之所以我們能夠實現這么多的發展,得益于穩定的國際國境,特別是周邊環境的穩定。但最近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發展顯然讓其他在國際社會扮演主要角色、制定國際秩序的人們不安起來,開始不斷在中國的周邊制造矛盾與沖突。能否維持穩定的周變環境不單單是保證中國國內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中國向世界展示的姿態,能否更有效的處理好周邊安全決定了中國呈現給世界的形象。

“19世紀70-90年代中國邊疆危機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列強把中國周邊朝貢“藩屬國”相繼蠶食,變成西方侵略者的“被保護國”,導致維系了上千年的華夷“宗藩體系”逐漸瓦解,而中華帝國的通知也隨著各個“藩屬國”的接踵而去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動搖?!盵1]無疑,第二次鴉片戰爭給清王朝的統治政權是致命的一擊,動搖了其統治的根基,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進程。接下來迎接中國的將是瓜分的狂潮。盡管現代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隨著各國民主化的進程沒人有愿意再對別國進行侵占或掠奪,也不會再次發生大的世界性戰爭,但是國家的發展戰略仍舊得不得制定防御型的政策以維持國內秩序的穩定、保證國內經濟的正常發展。中國自古有“唇亡齒寒”的典故,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歷程有一次證明了這一歷程,外國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正式從周邊的地區一點一點開始的。我總結了一下幾點結論以期能對中國當下的周邊戰略有積極影響。

一、加強國家實力是立國之根本

清王朝的腐朽及中國的富庶對外國侵略者是很大的誘惑,統治者擁有著如此一份大的“產業”卻不知道如何守護她。國際實力是一個國家守護其領土、保衛其人民、與外國平等交流的根本要見;國家實力夠強才能屹立于民族之林,在世界中彰顯中華民族的魅力。晚晴的時候,中國統治階層的腐朽招致別國的欺凌。日本,一直試圖以海上勢力霸占中國遼南、臺灣、澎湖列島;沙皇俄國一直以來都對中國的蒙古地區虎視眈眈;英法在中國西南地區的侵略也是步步緊逼。中國的國內情況已發生變化很快會招致周邊國家的行動,所以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戰略也應該在我們制定外交策略是引起注意。

二、發展軍事力量是衛國之首策

中國的綜合軍事力量每年都在不斷的提升,但是軍隊的管理機制與訓練也是令人堪憂,媒體爆出的軍隊腐敗情況會嚴重影響到中國軍事力量的提升。甲午中日戰爭的慘敗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在興建海軍之初實力確實是遠遠高于日本的實力,也壓制住了日本對我們侵擾的計劃但同時也激起了日本發展軍事力量的斗志,以天皇為表率官員削減開支,全民為國家發展軍事而貢獻自己的力量。最終,在日本人不斷的努力當中他們的海軍實力迅速提升,威海衛戰役中我們停滯不前的海軍實力同世界先進的軍事競爭中,留下的只是遺憾地嘆息。今天,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定點反射導彈、航母的海上基地都讓很多事情變的可能,沒有一個強大的軍事實力遲早我們會變成任人宰割的魚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一國的軍事暴露在各國面前,各國都在窺探著其他國家的軍事實力,軍事武器不一定要用在戰場,在國際交往中卻能成為威懾其他國家的力量。

三、謹防邊疆動蕩是穩國之要略

近幾年,邊疆不穩定的事件時有發生,新疆“東突”份子制造的混亂,西藏達賴集團宣揚的言論、臺灣一些“臺獨份子”給我們國家的穩定帶來了許多的隱患,他們勾結國外的實力給中國人民造成很多財產和人員的損害。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位于中國新疆西部的中亞國家浩罕汗國,部將阿古柏趁新疆動亂占領了碦什噶爾。阿古柏的橫征暴斂給新疆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沙俄就是利用了阿古柏的政權開始對新疆施加影響,最終在伊犁地區得到自己的勢力范圍。中國地域遼闊,各民族紛爭與矛盾復雜,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引起更大的沖突,為保證國家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就必須解決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不穩定因素,不然這些都會是中國發展的隱患。

四、改變外交姿態是穩國之謀略

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國家的國際形象也在發生著變化,在這個過程嘗試建立新型的大國關系,周邊國家對我們的認識以及與我們的外交關系是很重要的,中國奉行的是不結盟政策但是也不能因為這個在特殊時期采取的政策進而影響到中國與周邊國家建立進一步的外交關系。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的邊疆危機當中,各國勾結的情況也比比皆是,各個國家往往為了自己的利益都是一起瓜分中國周邊的實力。在當今中國的外交中應該改變以一個更加值得信任的形象去和周邊國家的交往,特別是東南亞國家擔心再受到“控制”在中國威脅論的影響下選擇了向看起來更能為自己提供保護的美國靠攏。[2]樹立良好的外交形象、在國際社會中承擔更多的責任,才能更好的扮演起新興大國的形象。

參考文獻

[1]黃鳳至.中國外交史.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

[2]王生,羅肖.國際體系轉型與中國周邊外交之變:從維穩到維權現代國際關系2013.0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