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書畫類工具書

2014-11-10 03:56謝婧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謝婧

[摘 要]《石渠寶笈》是我國書畫類工具書的集大成之作,收錄了清朝鼎盛時期內府收藏的書畫珍品,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獻價值,是中國古代書畫鑒定、收藏、研究的必讀之作?!妒汅拧饭卜殖蹙?、續編及三編,均以收藏地點分類,各地點目錄下的作品按作者年代排序。本文對《石渠寶笈》收藏作品做了歸納統計,對其鈐印、避諱以及成書等特點進行了介紹與分析。

[關鍵詞]《石渠寶笈》;清內府;書畫收藏

《石渠寶笈》始編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三編完稿,前后歷時70余年,收錄了清朝鼎盛時期內府收藏的書畫珍品7700余件,涉及書畫家800余位,卷軼浩繁,蔚為壯觀,是當代人研究、考證古代書畫作品的重要依據和來源,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大陸現存唯一完好的版本為清內府朱絲欄精抄本,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本身即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鑒賞價值,又因其藏品豐富,數量龐大,覆蓋面廣,幾乎集中了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精華,著錄內容翔實細致,準確性較高,堪稱我國書畫著錄史上的集大成之作[1]。

《石渠寶笈》成書之后也有過多次印刷出版,初編、續編有過民國七年(1918年)有上海涵芬樓影印本,續編有民國二十七年(1948年)有開平譚民區齋影印本,后來到1969年有臺北故宮博物院影印本。初編三編合刊本,1988年由上海書店翻印,臺北故宮博物院影印本初編三編合刊本。由此《石渠寶笈》流傳成為書畫鑒定研究的必備參考書,為專家學者提供研究字畫工具,并提供精品索引。大陸唯一保存完好的版本為清內府舊藏朱絲欄精抄本,現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2012年8月,江西美術出版社與故宮出版社聯合出版了《故宮博物院藏石渠寶笈(檢索版)》,共二十卷。第一至三卷為《石渠寶笈?初編》合集,四至十一卷為《石渠寶笈?續編》合集,第十二至二十卷為《石渠寶笈?三編》合集,另附新編索引一冊。本文以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檢索版為例談《石渠寶笈》的特點與使用。

一、歷史價值

首先,著錄作品年代跨越時間長度之罕見?!妒汅拧分浟藦娜龂ü?20年)至清嘉慶(公元1796年)之間收入清內府的中國歷朝帝王及名家書畫作品,年代跨度1576年,見表1、表2。最早收錄的三國時期魏國鐘繇《薦季直表真跡一卷》,素紙本,縱四寸一分,橫一尺二寸五分,楷書,有引首、前隔水、后隔、御題行書、后幅[2]。

其次,《石渠寶笈》是中國大型的著錄文獻,其收藏無論是數量還是品質均為歷代之最。以乾清宮、御書房為例,初編、續編、三遍的乾清宮共收錄歷代名家各類書、帖1122條目,畫卷、軸等1315條目;御書房共有歷代各類書、帖590條目,畫卷、軸等1055條目?!妒汅拧分泄彩珍浟饲宕樦沃良螒c五代皇帝親筆書法作品2152件,其中乾清宮收藏616件,御書房收19件;皇帝畫作共520件,其中乾清宮收藏102件,御書房12件,其余散落各處,見表2。

第三,《石渠寶笈》文獻價值之稀見均為歷代少有,是書畫鑒定、收藏、研究的必讀之作?!妒汅拧分泧乐?,內容翔實,以書冊、書卷、畫冊、畫卷、畫軸以及書畫合冊(卷、軸)等分類,有上等、次等之分。有殿座?。骸妒汅懦蹙帯封j印“乾隆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和殿座章,如果被鑒定為“上等”,則加“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和“宜子孫”??;《石渠寶笈重編》著錄除以上諸印外,還有“石渠定鑒”和“寶笈重編”,后經嘉慶庋藏有“嘉慶御覽”等璽;乾隆帝又命人在這些作品上加蓋了“太上皇帝”、“古稀天子之寶”和“八徵耄念之寶”朱方大??;《石渠寶笈三編》的則加鈐“嘉慶御覽之寶”、“寶笈三編”印[3]。

二、《石渠寶笈》著錄體例

初編、續編及三編均以收藏地點分類,著錄體例并不完全一致。

(一)《石渠寶笈·初編》

初編著錄了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收藏的部分書畫,之后又附錄了三希堂、長春書屋、隨安室、攸芋齋、翠云館、漱芳齋、靜怡軒、三友軒、重華宮、書禪室等處收藏的書畫。其中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藏品各自又分八卷記載,御書房部分共有十二卷。各收藏地點有總目、分目錄,分目錄位處各卷之前,分散于整套書中,分目錄下的作品按作者年代排序。

乾清宮首卷是“四朝宸翰”,收錄的是“世祖章皇帝”(順治)、“圣祖仁皇帝”(康熙)、“世宗憲皇帝”(雍正)及乾隆的“御書”“御筆”“御臨”,例如御臨蘇軾書赤壁賦一卷,貯乾清宮。第二卷始分別著錄列朝人、國朝人書冊、畫冊,書卷、畫卷、書軸、畫軸及書畫合冊(卷、軸)目錄,有上等、次等之分,并以“天地元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調陽,云騰致雨……”標識收藏順序,例如明人溪山深秀圖,著錄于乾清宮八,無名氏書畫目錄,畫軸次等,騰一。作品的著錄項目有名稱、等次、位置標識、貯藏地點、質地、書體、字數、文字信息,款識、鈐印、題跋、尺寸、御筆題款等。養心殿等處作品著錄方式同乾清宮。

(二)《石渠寶笈·續編》

續編著錄了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寧壽宮、淳化軒、懋勤殿、昭仁殿、弘德殿、西苑、圓明園、長春園、三山等處收藏的書畫。續編乾清宮分十五卷,養心殿八卷,重華宮十二卷,御書房八卷,寧壽宮十八卷,淳化軒八卷,懋勤殿四卷,西苑三卷,圓明園二十卷,長春園六卷,三山三卷,其余各處一卷。各卷收錄的書畫以清代御筆居首,之后列朝、“國朝”人的作品仍按作者年代排序。續編與初編的顯著區別有總目錄位于續編全書之前,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點及各卷皆不單獨設目錄。各卷卷首著錄收藏地點和內容,如“欽定石渠寶笈續編第一,乾清宮藏一,皇上御筆書畫一”、“乾清宮藏五,列朝名人書畫一”等。

作品上凡出現的信息皆一一記錄,如本幅(記錄內容多包括質地、尺寸、書體、字數、文字、描述、款識等)、引首、后隔水、后幅(多為題跋)、題籖(簽)、左右褾綾、上下褾綾、玉池、御題、鑒藏寶璽、收傳印記等等。題跋等原文內容均以雙行小字抄錄。

(三)《石渠寶笈·三編》

三編的目錄編排和著錄方式都在前兩編的基礎上做了改進,明顯更具實用性,更加方便檢索。三編著錄了乾清宮、弘德殿、昭仁殿、懋勤殿、養心殿、咸福宮、重華宮、漱芳齋、靜怡軒、敬勝齋、延春閣、毓慶宮、繼德堂、齋宮、御書房、養性齋、延暉閣、摛藻堂、寧壽宮、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靜宜園、靜寄山莊、避暑山莊、南薰殿等處收藏的書畫。乾清宮共十三卷,養心殿五卷,延春閣四十四卷,重華宮十二卷,毓慶宮三卷,齋宮二卷,御書房四卷,寧壽宮五卷,圓明園三十五卷,長春園十一卷,綺春園十二卷,靜寄山莊二卷,避暑山莊八卷,南薰殿二卷,其余各處一卷。

與續編、初編不同,三編之前有總目錄,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點不設總目,而各卷前均有分目錄,方便讀者查找并了解各卷藏品。各卷作品最先著錄清代皇帝御筆,其余仍按作者年代排序。作品著錄項亦在前兩編的基礎之上做了改進,同續編一樣,仍按本幅、引首、后幅、御題、鑒藏寶璽、收傳印記等部分著錄,題跋等皆以單行大字抄錄。

三、成書特點

《石渠寶笈》編纂于清朝盛世,其明顯特征首先是清朝皇帝避諱,例如刁光胤之作刁光允,董玄宰之玄改為元字等類。收入《三希堂法帖》的唐李隆基鹡鸰頌,在《石渠寶笈·三編》中著錄為“唐元宗鹡鸰頌一卷”[4],即是為避圣祖仁皇帝之“玄”字。另外書中以千字文標識作品順序,均寫作“天地元黃”等等。

其次,編纂著錄歷時之長,參與人員眾多,各自持不同觀點,各編各卷著錄方法、側重點各有不同,抄錄筆跡也不盡相同,一些作品甚至著錄了兩次,例如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冊,書冊上等,貯三希堂,在初編養心殿一中收錄[5],之后在附三希堂中再次補充著錄,并注“舊貯乾清宮,今移貯三希堂”[6]。

第三,《石渠寶笈》著錄體例是按乾隆八年指定的?!妒汅拧范ǜ逯?,曾抄錄了數本,分別收藏于乾清宮、寧壽宮等處,本身也是古籍,但本文所談的不是其鑒賞、文物價值,而是作為一本工具書的參考價值。

第四,《石渠寶笈》按貯存地點著錄,如乾清宮、御書房等。各貯存地目錄又以朝代順序著錄,各朝代具有收藏目錄石渠寶笈著錄凡例,分別著錄了分類條目、箋素尺寸、印記姓名、賦、題跋、奉有御璽者均有記錄。著錄詳實,有詳細的流傳印記,以及著錄者的點評,為古代書畫鑒定提供了依據。其中有關于三希堂法帖的詳細描述,為后人研究三希堂法帖等提供了文獻來源。

四、時代局限性

《石渠寶笈》編纂于清朝盛世,存在時代局限性。

首先,《石渠寶笈》記錄的是乾嘉時期清內府的皇家收藏,數量可觀,不乏珍品,然中國古代仍有大量精品珍惜書畫收藏在民間,《石渠寶笈》并未一一記載。

其次,《石渠寶笈》所著錄的清內府收藏過的字畫,僅以文字描述,沒有圖片,鑒定較難。所藏多處內容重復,不便檢覽。

再次,“《石渠寶笈》著錄的書畫并非都是真跡,更非全是精品”[7],且有訛誤之處。由于清內廷書畫鑒定水平有限,許多民間高仿書畫被當作名筆佳作進獻給了皇帝,都一一記錄進《石渠寶笈》,因此,后人在鑒定研究書畫時,只能以此作為參考資料,真偽還需細細辨別。

五、結語

總之,《石渠寶笈》是我國歷史上書畫類工具書的集大成之作,是難能一見的珍貴書畫依據?!妒汅拧酚捎跁r代所限,存在不足之處,但不影響其在書畫領域極高的權威性,許多專家學者將《石渠寶笈》作為鑒定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重要輔助工具[8],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文獻價值、版本價值和檢索價值。

參考文獻:

[1]聶崇正.《石渠寶笈》瑣談[J].中華遺產,2004(2):148-149.

[2](清)梁詩正等編.石渠寶笈:檢索版.(第一至二十冊).南昌:江西美術出版;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

[3]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上)[J].藝術市場,2004(10):119-121.

[4]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中)[J].藝術市場,2004(11):134-135.

[5]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下)[J].藝術市場,2004(12):116-117.

[6]趙智強,趙文婧.石渠寶笈與古代書畫鑒定[J].收藏家,2006(2):47-50.

[7]李湜,《石渠寶笈》:中國古代的書畫記憶[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6-4(4).

[8]郭慶祥.再談《石渠寶笈》[J].藝術市場,2009(11):84-85.

(三)《石渠寶笈·三編》

三編的目錄編排和著錄方式都在前兩編的基礎上做了改進,明顯更具實用性,更加方便檢索。三編著錄了乾清宮、弘德殿、昭仁殿、懋勤殿、養心殿、咸福宮、重華宮、漱芳齋、靜怡軒、敬勝齋、延春閣、毓慶宮、繼德堂、齋宮、御書房、養性齋、延暉閣、摛藻堂、寧壽宮、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靜宜園、靜寄山莊、避暑山莊、南薰殿等處收藏的書畫。乾清宮共十三卷,養心殿五卷,延春閣四十四卷,重華宮十二卷,毓慶宮三卷,齋宮二卷,御書房四卷,寧壽宮五卷,圓明園三十五卷,長春園十一卷,綺春園十二卷,靜寄山莊二卷,避暑山莊八卷,南薰殿二卷,其余各處一卷。

與續編、初編不同,三編之前有總目錄,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點不設總目,而各卷前均有分目錄,方便讀者查找并了解各卷藏品。各卷作品最先著錄清代皇帝御筆,其余仍按作者年代排序。作品著錄項亦在前兩編的基礎之上做了改進,同續編一樣,仍按本幅、引首、后幅、御題、鑒藏寶璽、收傳印記等部分著錄,題跋等皆以單行大字抄錄。

三、成書特點

《石渠寶笈》編纂于清朝盛世,其明顯特征首先是清朝皇帝避諱,例如刁光胤之作刁光允,董玄宰之玄改為元字等類。收入《三希堂法帖》的唐李隆基鹡鸰頌,在《石渠寶笈·三編》中著錄為“唐元宗鹡鸰頌一卷”[4],即是為避圣祖仁皇帝之“玄”字。另外書中以千字文標識作品順序,均寫作“天地元黃”等等。

其次,編纂著錄歷時之長,參與人員眾多,各自持不同觀點,各編各卷著錄方法、側重點各有不同,抄錄筆跡也不盡相同,一些作品甚至著錄了兩次,例如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冊,書冊上等,貯三希堂,在初編養心殿一中收錄[5],之后在附三希堂中再次補充著錄,并注“舊貯乾清宮,今移貯三希堂”[6]。

第三,《石渠寶笈》著錄體例是按乾隆八年指定的?!妒汅拧范ǜ逯?,曾抄錄了數本,分別收藏于乾清宮、寧壽宮等處,本身也是古籍,但本文所談的不是其鑒賞、文物價值,而是作為一本工具書的參考價值。

第四,《石渠寶笈》按貯存地點著錄,如乾清宮、御書房等。各貯存地目錄又以朝代順序著錄,各朝代具有收藏目錄石渠寶笈著錄凡例,分別著錄了分類條目、箋素尺寸、印記姓名、賦、題跋、奉有御璽者均有記錄。著錄詳實,有詳細的流傳印記,以及著錄者的點評,為古代書畫鑒定提供了依據。其中有關于三希堂法帖的詳細描述,為后人研究三希堂法帖等提供了文獻來源。

四、時代局限性

《石渠寶笈》編纂于清朝盛世,存在時代局限性。

首先,《石渠寶笈》記錄的是乾嘉時期清內府的皇家收藏,數量可觀,不乏珍品,然中國古代仍有大量精品珍惜書畫收藏在民間,《石渠寶笈》并未一一記載。

其次,《石渠寶笈》所著錄的清內府收藏過的字畫,僅以文字描述,沒有圖片,鑒定較難。所藏多處內容重復,不便檢覽。

再次,“《石渠寶笈》著錄的書畫并非都是真跡,更非全是精品”[7],且有訛誤之處。由于清內廷書畫鑒定水平有限,許多民間高仿書畫被當作名筆佳作進獻給了皇帝,都一一記錄進《石渠寶笈》,因此,后人在鑒定研究書畫時,只能以此作為參考資料,真偽還需細細辨別。

五、結語

總之,《石渠寶笈》是我國歷史上書畫類工具書的集大成之作,是難能一見的珍貴書畫依據?!妒汅拧酚捎跁r代所限,存在不足之處,但不影響其在書畫領域極高的權威性,許多專家學者將《石渠寶笈》作為鑒定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重要輔助工具[8],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文獻價值、版本價值和檢索價值。

參考文獻:

[1]聶崇正.《石渠寶笈》瑣談[J].中華遺產,2004(2):148-149.

[2](清)梁詩正等編.石渠寶笈:檢索版.(第一至二十冊).南昌:江西美術出版;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

[3]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上)[J].藝術市場,2004(10):119-121.

[4]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中)[J].藝術市場,2004(11):134-135.

[5]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下)[J].藝術市場,2004(12):116-117.

[6]趙智強,趙文婧.石渠寶笈與古代書畫鑒定[J].收藏家,2006(2):47-50.

[7]李湜,《石渠寶笈》:中國古代的書畫記憶[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6-4(4).

[8]郭慶祥.再談《石渠寶笈》[J].藝術市場,2009(11):84-85.

(三)《石渠寶笈·三編》

三編的目錄編排和著錄方式都在前兩編的基礎上做了改進,明顯更具實用性,更加方便檢索。三編著錄了乾清宮、弘德殿、昭仁殿、懋勤殿、養心殿、咸福宮、重華宮、漱芳齋、靜怡軒、敬勝齋、延春閣、毓慶宮、繼德堂、齋宮、御書房、養性齋、延暉閣、摛藻堂、寧壽宮、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靜宜園、靜寄山莊、避暑山莊、南薰殿等處收藏的書畫。乾清宮共十三卷,養心殿五卷,延春閣四十四卷,重華宮十二卷,毓慶宮三卷,齋宮二卷,御書房四卷,寧壽宮五卷,圓明園三十五卷,長春園十一卷,綺春園十二卷,靜寄山莊二卷,避暑山莊八卷,南薰殿二卷,其余各處一卷。

與續編、初編不同,三編之前有總目錄,按作者年代排序,各收藏地點不設總目,而各卷前均有分目錄,方便讀者查找并了解各卷藏品。各卷作品最先著錄清代皇帝御筆,其余仍按作者年代排序。作品著錄項亦在前兩編的基礎之上做了改進,同續編一樣,仍按本幅、引首、后幅、御題、鑒藏寶璽、收傳印記等部分著錄,題跋等皆以單行大字抄錄。

三、成書特點

《石渠寶笈》編纂于清朝盛世,其明顯特征首先是清朝皇帝避諱,例如刁光胤之作刁光允,董玄宰之玄改為元字等類。收入《三希堂法帖》的唐李隆基鹡鸰頌,在《石渠寶笈·三編》中著錄為“唐元宗鹡鸰頌一卷”[4],即是為避圣祖仁皇帝之“玄”字。另外書中以千字文標識作品順序,均寫作“天地元黃”等等。

其次,編纂著錄歷時之長,參與人員眾多,各自持不同觀點,各編各卷著錄方法、側重點各有不同,抄錄筆跡也不盡相同,一些作品甚至著錄了兩次,例如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一冊,書冊上等,貯三希堂,在初編養心殿一中收錄[5],之后在附三希堂中再次補充著錄,并注“舊貯乾清宮,今移貯三希堂”[6]。

第三,《石渠寶笈》著錄體例是按乾隆八年指定的?!妒汅拧范ǜ逯?,曾抄錄了數本,分別收藏于乾清宮、寧壽宮等處,本身也是古籍,但本文所談的不是其鑒賞、文物價值,而是作為一本工具書的參考價值。

第四,《石渠寶笈》按貯存地點著錄,如乾清宮、御書房等。各貯存地目錄又以朝代順序著錄,各朝代具有收藏目錄石渠寶笈著錄凡例,分別著錄了分類條目、箋素尺寸、印記姓名、賦、題跋、奉有御璽者均有記錄。著錄詳實,有詳細的流傳印記,以及著錄者的點評,為古代書畫鑒定提供了依據。其中有關于三希堂法帖的詳細描述,為后人研究三希堂法帖等提供了文獻來源。

四、時代局限性

《石渠寶笈》編纂于清朝盛世,存在時代局限性。

首先,《石渠寶笈》記錄的是乾嘉時期清內府的皇家收藏,數量可觀,不乏珍品,然中國古代仍有大量精品珍惜書畫收藏在民間,《石渠寶笈》并未一一記載。

其次,《石渠寶笈》所著錄的清內府收藏過的字畫,僅以文字描述,沒有圖片,鑒定較難。所藏多處內容重復,不便檢覽。

再次,“《石渠寶笈》著錄的書畫并非都是真跡,更非全是精品”[7],且有訛誤之處。由于清內廷書畫鑒定水平有限,許多民間高仿書畫被當作名筆佳作進獻給了皇帝,都一一記錄進《石渠寶笈》,因此,后人在鑒定研究書畫時,只能以此作為參考資料,真偽還需細細辨別。

五、結語

總之,《石渠寶笈》是我國歷史上書畫類工具書的集大成之作,是難能一見的珍貴書畫依據?!妒汅拧酚捎跁r代所限,存在不足之處,但不影響其在書畫領域極高的權威性,許多專家學者將《石渠寶笈》作為鑒定中國古代書畫作品的重要輔助工具[8],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文獻價值、版本價值和檢索價值。

參考文獻:

[1]聶崇正.《石渠寶笈》瑣談[J].中華遺產,2004(2):148-149.

[2](清)梁詩正等編.石渠寶笈:檢索版.(第一至二十冊).南昌:江西美術出版;北京:故宮出版社,2012

[3]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上)[J].藝術市場,2004(10):119-121.

[4]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中)[J].藝術市場,2004(11):134-135.

[5]楊丹霞.《石渠寶笈》與清代宮廷書畫的鑒藏(下)[J].藝術市場,2004(12):116-117.

[6]趙智強,趙文婧.石渠寶笈與古代書畫鑒定[J].收藏家,2006(2):47-50.

[7]李湜,《石渠寶笈》:中國古代的書畫記憶[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6-4(4).

[8]郭慶祥.再談《石渠寶笈》[J].藝術市場,2009(11):84-8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