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長安遺址保護及發展探討

2014-11-10 04:14何歲利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何歲利

[摘 要]西安作為我國的千年古都,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東方文明古都的代表之一。在現代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唐長安遺址是本文探討的重點,本文介紹了西安唐長安遺址保護的綠帶建設與遺址公園建設等保護策略。

[關鍵詞]唐長安遺址;遺址保護;綠帶建設;遺址公園

西安作為我國文明古都的典型代表,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凝聚了我國歷史長河中較長階段的文化精華。西安位列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與開羅、羅馬、雅典并稱。西安作為體現我國古典東方文化的古都,奠定了西安市的城市地位,而西安市作為陜西省乃至全國文物保護工作的重點城市,其唐長安遺址在我國文物資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唐長安遺址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是我國文物歷史上的無價之寶。然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度發展,西安作為我國西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承擔了城市化進程中的橋頭堡作用。城市化的發展離不開工業化發展,而工業化發展進程中,如果不加以保護,勢必會對歷史文物造成損壞。因此,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加強西安唐長安遺址保護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一、唐長安遺址與保護價值

唐長安城創建于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原為隋代的都城,唐取代了隋以后,又沿用為都城。經過隋唐兩代的建設,長安城遂成為我國古代規模最宏偉、建筑最壯麗、布局最規整的著名都城。長安城7~9世紀響譽國內外,有“國際大都會”的美稱。唐長安城遺址主要分為皇城、宮城、廓城三個主要部分。宮城位于北部,平面長方形,東西寬2.8千米,南北場1.5千米,廓城位于宮城的南部,南北寬8.6千米,東西長9.7千米。廓城每面都有三個城門,南面明德門作為廓城的主城門,有5個門洞,其余的城門都有3個門洞?;食窃趯m城指南,有南北5條路,東西7條街[1]。明德門至皇城的正門朱雀門位于寬150米的大街上,是其它正常街道的4倍有余?;食羌闪水敃r隋朝遺留下來的軍事管理制度,在古代各個城門和坊門都有重兵把守。廓城內有東西兩市,市內設了數條井字形接到,沿街商鋪林立。據文獻記載,在古代長安,西市內聚集了許多西亞和中亞客商,古稱“胡客”,在當時西安古城是中西貿易交流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從唐長安遺址的建筑格局可見長安城作為當時中原文明的核心,聚軍事、政治、商業文化和外交于一體,是典型的國際化都市。從功能定位上看,唐代王朝的統治者希望將長安建設成為掌控天下的國家化大都市,成為萬民敬仰繁榮發達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正是得益于這樣的高定位,古長安無論從城市規劃級別還是城市發展功能上都是古代商業和消費經濟的中心城市。盡管歷經戰火洗禮和歷史的熏陶,唐長安遺址已難現當年的繁華,但西安作為我國古都的典型代表,在歷史文物的保護上還是處于全國的前列,古都遺址保護整體上還比較完整,因此具有巨大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唐長安遺址作為我國第四批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單位,從官方上開始高度重視唐長安遺址的保護與規劃。但由于唐長安遺址與當今西安主城區有大量的重疊區域,居民生活其中,給唐長安遺址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困難,同時也將唐長安遺址的保護提到了緊要地位,唐長安遺址保護及發展對于我國文物保護和歷史文明的保護具有深刻的意義。

二、唐長安遺址保護與發展策略

1.以綠帶建設保護唐長安遺址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西安的城市建設進入到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居民區與唐長安遺址存在較多重疊區域,如何保護唐長安遺址成為城市建設規劃者們必須面對的難題。經過眾多專家學者的反復論證,最后敲定了在唐長安遺址周邊建設唐城綠帶的遺址保護與發展策略。隨著遺址周邊城市面貌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發生的巨大變化,唐城綠帶建設成為了當時西安城市發展的關鍵之處。在顯示明德門社區、閑時高新區社區和曲江新區等居民社區內陸續建設了唐城綠帶[2]。其中明德門社區內的唐城綠帶橫跨社區而過,總面積約4.7公頃,不僅給周邊社區居民帶來了綠地和廣場,美化了城市面貌,還未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閑場所,更為主要地是通過綠地建設,將居民與唐長安遺址有效隔離保護,是唐長安遺址不受居民生活和城市發展被破壞。為唐長安遺址保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西安市旅游和文化、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環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通過建設遺址公園保護與發展遺址

建設遺址公園是當前世界各國發展與保護古代文化遺址的重要手段。在西安唐長安遺址的保護中,建設遺址公園依然是有效的保護手段和遺址發展的重要途徑。2006年,西安市在西安高新區建設了唐城墻遺址公園,首次通過建設遺址公園的方式來保護唐長安遺址,同時通過遺址公園對唐長安遺址的城外廓城城墻、城門等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閑時的延平門遺址公園廣場實施了延平門遺址回填覆蓋,使古遺址得到了妥善的保護。同時在遺址公園中利用國際上通用的遺址標識系統向外界和游客展示了豐富的唐長安遺址的文化信息和歷史價值,將這段埋沒于地下的歷史文化在現代城市中重新展示,不僅保護了歷史遺址,更為游客激活了歷史文明。延平門遺址公園將城市規劃與照明設計融入到遺址信息展示標識系統之中,滿足了城市化進程的功能需要又滿足了游客與市民的觀賞需求,并創造性地運用黃土夯砌和陶磚砌筑工藝,完整地表達了延平門遺址的色彩和尺寸、外形等歷史信息,既滿足了考古信息的要求,又實現了文化與旅游信息的傳遞,實現了歷史信息與現代城市的完美融合,給我國遺址保護發展開創了新的篇章。除此之外,唐長安城規模最大在宮城——大明宮,其面積3.2平方公里,如今也建成了遺址公園并向外開放,實現了遺址保護與利用的雙贏,同時也是我國古遺址保護與利用的典范之作。

三、結語

唐長安遺址做為重要的文化遺產,其保護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唐長安遺址保護與發展對于我國文物保護和歷史文明的保護具有深刻的意義,我們應當不斷探索與研究現代城市發展與遺址保護的關系,對于唐長安城遺址的保護,其方式與途徑也不應局限于上述二種方式,應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多元保護方式,促進遺址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和諧共存與共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