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夏好水川之戰主戰場遺址再考證

2014-11-10 04:15蘇正喜馬宏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主戰場

蘇正喜+馬宏

[摘 要]好水川之戰是宋夏之間的重大戰事。特別對主戰場,史料記述不詳,今人也有諸多爭議。本文根據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以及近年來筆者的實地考察和出土文物,對宋夏好水川之戰主戰場遺址做了進一步考證。一坑坑馬骨、人骨、箭頭等,證明主戰場遺址就在興隆鎮的單家集、王溝、陳田玉一代。

[關鍵詞]好水川;伏擊戰;主戰場

發生在慶歷元年(公元1041)二月的好水川之戰,是宋夏軍之間的一場大的戰爭,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這樣著名的戰役,主戰場在哪里,史籍沒有確切記載,只說發生在好水川一帶。于是當代某些歷史類著作,只沿用史書記載,忽略其歷史考證事實,如《隆德縣志》記載,主戰場位于隆德縣境內的好水川。

好水川地處六盤山西麓,橫貫今寧夏隆德縣好水鄉至西吉縣興隆鎮,源頭位于隆德縣北,與縣城隔山相距8華里,川水自東而西,經隆德縣的好水、楊河兩鄉,經由西吉縣境的興隆鎮的姚杜村、陳田玉村、王溝村流入葫蘆河,全長約60余里。源頭好水鎮附近的紅土路村有一泉眼,水涌甘洌,經久不涸,俗稱好水泉,川亦因泉而得名。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128;司馬光:《涑水記聞》卷11;《宋史》卷485《夏國傳》上載:軍入好水川(今寧夏隆德西北),陷入元昊所設的包圍圈中,在羊牧隆城(今西吉東南)附近,全殲宋軍,任福戰死。元昊獲得勝利,史稱好水川之戰。吳廣成《西夏書事》記載“任福中元昊的誘敵深入之計,再距羊牧隆城五里之好水川(今寧夏隆德縣西北)陷入元昊的十萬伏兵保衛中”。

寧夏社科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羅矛昆,著名西夏學專家李范文教授在葫蘆河川道與好水川交匯的興隆鎮王溝村、陳田玉一帶,對現場遺存物進行過細致考察研究發現:人、馬頭顱帶有箭頭,從出土人頭顱辨認,大部分頭顱前額窄小,后額圓大,整體頭顱較??;從分化程度辨認,出土人馬骨是同一時期填埋,不屬于常人葬禮;從出土人馬頭顱上的箭頭看,屬同一時期填埋。斷定此處為一古戰場遺跡。通過與部分古代堡寨遺址、地理位置比照,最終還是確定西吉縣興隆鎮單家集一帶,就是當年好水川之戰的主站場。

1995年9月版《西吉縣志》載:北宋與西夏在好水川(今西吉縣境興隆鎮馬家嘴、姚杜、楊茂等村)發生了一次重大戰事,史稱“好水川之戰”。

西吉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過程中,在西吉縣興隆鎮王溝村北紅崗子發現古代構建的戰爭工事,命名為“紅崗遺址”?,F處西吉縣興隆鎮王溝村北千米,地理坐標北緯105°40′59.0″,東經105°50′47.0″,海拔高度1752米。

紅崗遺址遺留一處古代野戰工事,該野戰工事建在山頂,北有三道戰壕,每隔30米一道,寬7米,深6米;東西各有戰壕兩道,每隔15米一道,深9米,寬7米;內分三階,站在城中最高一階,東可以瞭望到好水河一帶,南可以瞭望到興隆鎮玉橋、甘肅靜寧一帶,西可以瞭望到興隆鎮至火家集(宋羊牧隆城)、硝河城(宋得勝寨)一帶。遺址東側200米處有一處地隱子,座北向南,圓穹形土洞,高2.3米,寬3.1米,坍塌余深4.7米,洞內還遺留有人骨。在北緯105°50′35.2″,東經105°50′39″紅崗遺址東側500米處,發現大量人骨、馬骨,一坑道中埋有人、馬頭,有的人頭還插有箭頭。

2009年西吉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發現陳田玉村北紅崗遺址沿山崖邊,農民取土時,還挖出耀州窯豆綠瓷盞、四系灰陶背壺、將軍罐、陶燈、鐵琉球、瓷片、銅(鐵)箭、馬刺、瓷蒺藜、鐵甲、鐵泡飾和一把鐵刀,這些鐵器出土后,由于腐蝕氧化嚴重,很難保存。鐵箭有的長達6公分左右,三角菱形,有一馬頭縫,插一鐵箭頭,內外各有3公分左右,證明西夏當時使用武器,主要是鐵器,這與史料記載完全吻合。判斷這里就是宋夏好水之戰主戰場的遺址之一。

1999年興隆鎮維修糧庫圍墻時,挖出一個長度有100多米,厚度有1米有余的尸骨層,人、馬骨相互疊壓。

在西吉縣興隆鎮,2001年興隆鎮政府駐地修建房屋時,挖出人、馬骨疊壓層達1米左右,后被農民用車拉到骨粉廠賣掉。

單家集北山遺址,北緯35°41′27.0″,東經105°49′51.3′處,2009年西吉縣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發現修整農耕梯田時,遺址內推出人、馬骨,疊壓層深60多公分。另有鐵箭頭和一些鐵器,因腐爛,無法辨認。

王溝村南灣和紅崗遺址正面相對,中間好水河相隔。據當地農民馬林講:“2003年,西吉縣扶貧辦在機耕平田整地時,推出長20多米,寬3米多,深1米左右的深渠,全是人、馬骨,有些馬頭、人頭上還插有鐵箭頭,鐵箭生銹后大概有一大拇指粗,最長的大概有7公分左右,頭里面插進去有3公分左右,鐵箭多的是三棱子”。陳田玉村東500米處,農民打莊、整地、挖渠開溝常會翻出成堆的白骨。

據單家集群眾反映,早在七十年代中期,生產隊在東山后灣組織社員開挖水渠時,發現了大量的人骨和馬骨,一坑一坑地埋著,最厚疊壓骨層達2米左右。1984年文物普查時,從白骨中還發現了成捆的鐵箭頭、鐵質兵器和西夏同頭盔。西夏銅頭盔在拍攝電視劇《賀蘭雪》時,并作為西夏軍頭飾藍本。

宋夏好水川之戰主戰場遺址發現的重要意義。這些實物的出土證明,宋夏好水川之戰主戰場就在“紅崗遺址”5公里范圍內。好水川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古代戰役,而它的留存痕跡如此明顯,這在全國也是很少見的,具有較高的學術、考古價值。不僅充實了宋夏戰役研究資料,而且對這一著名戰役的形成、發展、結果得到進一步證實。隨著出土文物的顯現,也體現出戰爭的殘酷性和歷史文化的教育性。

參考文獻:

[1][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2][宋]司馬光,涑水記聞[M],北京:中華書局,1989.

作者簡介:蘇正喜(1960—12),男,寧夏西吉人,職稱:文博館員,研究方向:不可移動文物保護。

猜你喜歡
主戰場
海龍屯
濟南市傳染病醫院抗疫“主戰場”從不缺英雄
“主戰場”上巧用“兵”抗疫套餐助小微企闖難關
淺談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
莫讓香港高校變成政治斗爭“主戰場”(社評)
廣東?。豪^續開辟轉型升級“主戰場”
淺議轉化學困生的有效策略
以職業培訓促進校企合作研究
興業銀行:聚焦綠色信貸“主戰場” 呵護碧水藍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