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中期昆明城市居民商業生活管窺

2014-11-10 04:18劉少航丁人杰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清代昆明

劉少航+丁人杰

[摘 要]昆明是祖國西南邊陲要地,作為云南省的區域中心發揮了重要的商貿功能,在清中期同樣如此。有清一代,清廷政策得當,休養生息,昆明城市的商業頗有起色,商業布局和集市多樣化、商品種類繁多、人口大幅增加,到清中世逐漸的發展至傳統社會最繁榮的時期。然而,昆明居民自身的特點反過來又限制了其商業的進一步發展。由于昆明地區獨特的地理位置、民族構成,使其成為一個典型的消費型城市,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商業文化。

[關鍵詞]清代;昆明;商業生活

清代城市史的研究多集中在江南市鎮方面,對于邊疆城市研究都為數尚少,成果也多集中在清中期以后到晚晴的邊疆開埠通商,對于清中期的重視稍弱,研究昆明對于清朝初年邊疆城市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意義。而對清代中期昆明城市居民商業生活進行研究,對當今社會的城市化問題、城市人口問題,城市建設積弊問題都頗有裨益,也有助于我們更清楚的理解一個城市基因。

一、城區內外商業分布及人口概況

要討論城區的商業布局,不得不看一下當時昆明城的整體結構和布局?!俺侵芫爬锶?,高二丈九尺二寸:設門六,上皆有樓。環城有河,可通舟楫,外有重關,扼衢市之隘?!边@是從明代就開始建筑的昆明磚石機構主城的概況,清代基本沿襲有所修繕,但是主體的部分沒有改變,我們可以以此作為整個昆明城市商業活動的地理坐標。

昆明城發展到比較完善的時候,城區內外約有大小街道150余條,大小巷道400多條,城郊共有三坊、二十四鋪,它們的形成和發展給昆明城區內外的商業活動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從記載當中我們也可以勾勒出當時昆明城的商業具體分布,基本形成了店鋪集聚的規模效應,也有了專門的專賣市場,提供的商品和服務也是玲瑯滿目、種類繁多。

當時昆明城的商業活動早已打破了城墻的限制;商業活動集中在南城,以南門內外為盛;當時的棉、布、紗、陶瓷、銅器、玉器等上檔次的商品中心是在最繁華的南正街兩側;文廟和督撫衙門是文教用品的中心;城門附近多賣雜貨、菜、米、鹽等生活必需品;裁縫、成衣店多在城中心的位置;三牌坊、四牌坊附近則是主要副食品的售賣之地。

清代是中國古代人口達到巔峰的朝代,在昆明地區也是如此,但是整體的增長時期是在吳三桂之亂以后,稍晚于全國。在清中期放眼全國,北京城的人口超過百萬,蘇州、廣州人口接近百萬,超過十萬人口的有數十個城市,而昆明就是其中之一。這樣的人口規模給商業活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購買力,為商業繁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商品種類

《道光云南志鈔》中有這樣的描述:“云南府為全滇首郡,山川壯麗,原野膏腴,帶海襟山,兼擅陂池之利,甲于三迤諸郡,足與楚、蜀比肩,宅是南邦,洵一大都會也?!蔽锂a之豐富為商業活動提供了充足的貨源。

從對服裝的考證我們可以看出,在昆明的服裝市場上,流通的除了漢族的服裝之外,還有這些少數民族的服飾,需求決定供給,款式也應該與當時流行的服裝相符。

至于食品,以滇中富饒的物產為原料產生了各色各樣具有地方特色的食物。特別要指出的是,滇池及其一大片的水域也使昆明這個內陸城市有豐富的水產資源可供販賣,“滇池多巨螺,池人販之,遺殼,名螺螄灣”,這說明也由于水產的貿易形成了商業中轉中心,這一地區也保留到現在,成為大型的商貿市場。

太和街是當時綜合性的商貿街市,聚集了各地來販的各色商品。

三、收入和物價情況

當時的居民收入狀況也見諸記載:“無不有著謀生的路途和坐享福利的方法,在有恒產的,可以收租吃飯;在有恒業的,可以將本求利;若無恒產而又無恒業,可以去幫工,月得工資三幾兩銀,亦足以畜妻子?!边@樣的生活水平可說是足以幸??祵幜?。

據羅養儒先生的記述,道光年間,昆明市場上的上等白米,七錢銀可買一百三十斤;一只宣威火腿,重不夠十斤者,值不上五錢銀;二十文銅錢可買十枚雞蛋;一大挑青菜只賣一百五六十文銅錢;洋芋多時,賣三文兩斤,尚無人要。

當時一兩銀子約等于一千文銅錢。結合上面的收入情況來看,這樣的物價水平是比較低廉的了。至于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昆明周圍物產極為豐富,供過于求。

四、經商情況

昆明城的居民經商也憑著手藝,這也是除行商坐賈之外最有特色的經營方式。然而昆明人的外出經商意識則極為薄弱,有著極強的鄉土意識,這與靠互通有無、商品流通的商業活動顯然是相悖的。

經商意識淡薄也導致了本地的一些商業活動都被外地人把持,來昆明城“縣城凡大商賈多江西湖廣客。其領當帖設質庫者,山右人居其大半,邇年來,始有三四土著人為之故??h之產非貧也,人性皆駑緩而憚習勞,又不能居奇贏權?!采綕伤a,皆為外面人以心計攫之,贏滕而來,捆載以去?!?/p>

所以說,這一時期昆明居民雖然在本地可以過著不算寒酸的生活,但是經商意識的狹隘限制了昆明城商業的進一步對外交流,也就是這種對外的商貿交流是被動的占多主動的占少。

五、消費意識

昆明居民有著獨特的消費習慣,其中一些延續至今。清代中期,昆明居民不太講究穿著?!袄ッ黠L俗向來敦厚淳樸,”講求穿著的只是一些“為官做宰”的人而已。

食物的消費在昆明居民的消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明人殊重口腹,講吃早午點心,講吃宵夜,卻是一般居民抱守著傳統習慣,似非此不足以言生活?!?/p>

昆明城中也存在如喝茶、聽戲,旅游、節慶等休閑消費,也有賭博等消極的消費,但是消費比例相當有限??傮w來說,清代中期昆明居民的消費狀況體現出一種實用儉樸、豐儉有度、惠而不費的特點。這也印證了“士多秀潁,素重名義,民性淳良,不好爭訟”淳樸民風。

六、清代中期昆明的商業生活特性

第一,清時代,昆明乃滇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經濟較繁榮,城市較發達,然而昆明畢竟沒有出現同期江南那樣繁榮鼎盛的局面。究其原因,無非是限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封閉落后的交通(比較而言)及西南邊疆城市的地位這幾種因素的制約。當時而言,昆明依然是個消費較為發達、生產規模不大的傳統消費型城市。

昆明是云南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本身物產亦豐富,因而其戰略地位異常重要。又因云南是邊睡省份,雖經民族融合,但是邊境各少數民族依然伺機而動,妄圖形成割據政權。一些政治勢力和邊境上的敵對國家也會乘機而起,割據云南。因而,昆明始終是中央王朝和地方勢力爭奪和控制包括云南在內的大西南地區的工具和基地,本質是個邊疆城市,對昆明的爭奪往往會引發為激烈的戰爭。昆明城市的發展經常受到戰爭的影響而中斷、延緩甚至受到嚴重破壞。在清代的若干歷史事件已經說明了這一點。因而,清統治者特別強化昆明的政治控制功能,加之受“重農抑商”傳統的影響,昆明城市聚集的主要是各級官吏、地主和商人及為其服務的相關人員,這些人口本質上是消費型人口。故在有清一代,昆明基本上是一個消費型城市,其城市消費業異常發達,各級官僚、富人的園林眾多,城市服務業異常發達。這實際上反應了昆明政治型城市的定位。

第二,清代昆明城市文化底蘊厚重,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古滇文化、早期漢文化、西爨文化、南詔大理文化、元明民族文化與清代昆明文化一脈相承,尤其是明清時期漢族文化和異域文化的廣泛傳入使昆明文化呈現出一種多源架構的文化態勢。而各種文化之間相互撞擊、滲透、吸納,創造和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區域文化,在這種文化之下,各民族間在吸取其他文化因素之后,往往又沿著自己的文化傳統向前發展,呈現出一種匯聚而又并非完全融合的特點,正如民族間各自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學藝術、生產活動以及吃、穿、住、用、行等物質生活,其中所包含的多源性、混融性、集體性的特征,無不生動地體現著昆明城市文化的多元性特征,當然,也不例外的體現于商業生活當中。

參考文獻:

[1](清)張毓碧、謝儼纂.云南府志,康熙三十五年刊本。

[2](清)雍正《云南通志》。

[3](清)道光《昆明縣志》。

[4](民國)龍云等修、周鐘岳纂.新纂云南通志,民國三十八年鉛印本。

[5]檀萃著,宋文熙、李東平校注.滇海虞衡志校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6]方國瑜.云南史料叢刊[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7]陸復初.昆明市志長編[M].昆明:昆明市志編纂委員會,1984年3月。

[8]羅養儒.云南掌故[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3月。

[9]施堅雅著、王旭等譯.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城市研究[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年。

猜你喜歡
清代昆明
Task 11
略論清朝蒙古族“那達慕”概況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清代寫真人物略考
淺談清代宮廷樂舞的主要類型
2016中國昆明泛亞石博覽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