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考古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研究

2014-11-10 04:31曾寶棟
黑龍江史志 2014年15期
關鍵詞:問題對策

曾寶棟

[摘 要]文物考古旅游資源是一種非常值得重視的人文資源.是構成我國旅游資源的兩大要素之一。因其具有歷史性和不可再生性,對考古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變得極其重要。本文針對考古旅游資源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考古旅游;問題;對策

一、我國考古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現狀

文物考古旅游資源在當今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說,它是不可再生資源,所以對有限的文物考古旅游資源,如何進行保護、開發和利用,歷來受到國家的重視??脊怕糜钨Y源以其神秘性、趣味性、豐富性、珍貴性等特點吸引了許多人參與其中,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是我國在考古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仍存在開發不合理、保護不到位、旅游形式單一等不足,值得進一步深入探索。

二、我國考古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存在的問題

地方政府為了充分發揮考古旅游資源的作用,推動經濟的發展,往往在開發和保護時存在著以下的不足:其一,開發之前的修繕、施工等方案并不充分,不合理的開發方案間接上是對考古資源的一種破壞,在考古資源的布置、保障設施的施工中都難免給文物帶來影響,而如何將消極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我國普遍存在著開發方案論證不足的問題;其二,考古資源開發時過于從經濟的角度看待問題,而較少關注考古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的平衡性;其三,開發與保護的機制不到位,嚴重影響到參與方的保護意識的提高,尤其是考古資源的管理部門、施工修繕單位和游客的保護意識不高;其四,考古旅游的形式比較單一,大多只是以走馬觀花的形式進行,難以使參與者切身感受到考古資源的珍貴性。

三、處理好我國考古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沖突的對策建議

考古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必須從預防過度開發考古旅游資源、生態平衡與經濟效益等方面綜合考量,尤其要關注考古旅游資源的文物損壞和保護性問題。因而探索新的開發與保護的對策,減少開發與保護的沖突,對于考古資源的保護具有積極的意義,以下為個人研究觀點。

(一)考古旅游資源開發與保護的驅動機制

從社會的經濟發展、民族文化和考古資源保護等方面尋找平衡點,使考古旅游既是一種經濟發展的驅動模式,同時也是宣傳民族文化與保護文物的內在驅動力。我國的考古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因而可以從不同的視角來看待驅動機制的建立問題。

其一,考古資源的大眾化趨勢,大眾化的考古趨勢從近年的景觀考古、新博物館學等興起可見其發展的趨勢,其核心是推動社會與專業人士的交流,將注重考古資源的保護與人文關懷相互掛鉤,重視人與環境的互動,降低考古的門檻,使考古融入到大眾生活當中,可以有效的推動考古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并提升民眾的考古資源的保護意識;

其二,考古功能化的發展,考古雖然是傳統的學科,但業內人士提出考古應該走向功能化,面向科學化和人類學化的發展,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將考古功能延伸到人類生活與生態系統的交流互動,并從構建社會組織結構、世俗傳統等方面進行引導,研究社會的變遷,拓展其人文關懷的功能,從社會與人群、環境與生態、行為與思想等方面著手研究,尋找其之間的契合點;

其三,資源開發與保護的互動,當今考古力量的不足和人們保護意識的淡薄難以滿足需求,因而從考古旅游資源與保護著手,建立二者之間的關系,將考古資源向公眾開放,加強公眾與考古資源的交流互動,形成以開發促進保護,以保護推動開發的良性循環,實現開發與保護的互動發展;

其四,文化的驅動,考古資源的開發與保護可以豐富民族文化的內涵,來驗證我國文化的重大成就,考古資源的開發實質上就是與公眾文化之間搭設溝通的橋梁,文化在交流中能被廣泛傳播,因而文化對考古的開發保護具有內在的驅動力,要善于借用文化的力量來推動其發展;

其五,媒體的驅動作用,以埃及金字塔的考古發掘為例,美國媒體在進行直播過程中吸引了大批的觀眾,在發掘過程中大量的視頻、圖像、圖書、報紙等輿論的影響,使受眾全方位接觸到考古資源的魅力。我國在2000年的北京老山漢墓的發掘中,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媒體力量的參與,激發了民眾認知參與的熱情,促進了民眾考古旅游與保護的意識。

(二)考古旅游資源的開發保護對策

考古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需要取得平衡,針對不同類型和重要的考古資源采取針相應的策略具有積極的意義,其中主要包含幾種措施:

其一,封閉性旅游模式,考古資源具有唯一性和珍貴性的特征,并且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比較大,因而對于一些考古資源采取封閉旅游的模式十分重要,在我國許多城市都建立了考古相關的歷史博物館,由櫥窗、密閉空間等保護,為了提升旅游者的興趣,可以引入電子導游、多媒體展示等技術,提升旅游的感知度,并且可以在博物館中進行場景虛擬,拓寬旅游者的視野;

其二,開放性的旅游模式,最為著名的是陜西的兵馬俑,采取開放式的旅游形式,旅游者與文物之間的無障礙,提升了旅游的真實度,使旅游者真實的感受到文化、社會與人文之間的密切聯系;

其三,多功能的考古旅游模式,可以根據考古資源的規模大小,建立考古公園,旅游者在考古公園內可以休閑、娛樂、體驗,如北京的團河行宮遺址公園、殷墟遺址公園等形式,在旅游區開設了文化區、文物區、園林綠化區、休閑區等功能的旅游形式。

其四,考古體驗旅游模式,在我國此類旅游開展的較早的有安徽尉遲寺、陜西周公廟、山東汶上分水龍王廟等考古發掘,旅游者可以在考古現場參觀、模擬考古,進行實地體驗,可以極大的激發旅游者的參與積極性,提升其保護的意識,但此類旅游模式受限與文物保護的需要,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產業處于萌芽狀態。

四、結束語

我國的考古資源極為豐富,因而運用旅游開發的形式來促進文物的保護,并形成開發與保護的良性循環,相關研究值得進一步深入。

參考文獻:

[1]李禹階.三峽考古與多學科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240-304.

[2]王京傳.考古旅游:互動視野下的考古與旅游[J].旅游學刊,2009,24:58.

猜你喜歡
問題對策
LabVIEW下的模擬電路實驗教學創新對策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避開“問題”銀行股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溶解度計算錯誤種種和對策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