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轉變”中提高習作教學的有效性

2014-11-13 01:19呂菊蘭
江蘇教育 2014年19期
關鍵詞:命題作文蘇教版轉變

呂菊蘭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傳統的習作教學理念相對陳舊,定位較高,桎梏狀態下的學生懼怕表達和交流,更談不上創造和發展。為了落實課標理念,探索有效的小學習作教學,我覺得實現兩個“轉變”較為重要。

一、由“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

1.激活內需引動機。

什么樣的動機才是一個人說話、寫作文最初的基點呢?應該是個體生存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引起的動機。蘇教版教材就物化了這樣的理念,編排了較多激發學生興趣、激活學生內需的習作話題,使得學生的表達不再被動。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習作2:大家也給自己畫一張像,畫好以后,征求一下同學們的意見,然后寫一篇習作。建議把你們的自畫像和習作一起張貼在班級的壁報上。習作話題貼近學生生活,容易引發學生興趣;例文中有人物的“長相”“身材”“年齡”“穿著”“愛好”等描寫,既讓學生感到親切,又降低了作文的難度;特別是作文的要求吸引著學生參與活動和實踐,美術學科的融入更是為習作增添了色彩。

2.降低“門檻”促表述。

在教學實踐中,由于思維慣性的影響,小學習作教學往往承載了較多思想方面、表達技巧方面的要求,思維定勢使教師對學生的習作評價常常是高標準,使得習作成為學生心中難以承受之“重”和難以跨越的“坎”??墒?,蘇教版教材并沒有設置過多的“禁區”,而是根據新課標的精神編排了許多學生想說的話題。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習作4:生活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請圍繞最近發生的這類事情,相互間談談看法,再寫下來。課堂上,教師一拋出話題,學生們便很自然地想到當時傳至校內的“手足口病”。一時間,學生或說該病流行的起因,或說如何防治,或說自己的憂慮心情等等。此景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小學作文教授之目的在于令學生能直抒情感,了無隔閡……”

二、由“難為炊”向“易動筆”轉變

1.打破命題局限。

命題作文有局限,就從命題開始轉變,將此改成半命題作文、自由命題作文,并在教師的腦中植入一個概念:對學生的表達不能統得太死。教師努力做到只劃出一個寫作范圍,把選材、立意的自由還給學生。學生有了較多的選擇權利,“材料庫”自然就不是擺設,各種鮮活的情景、感受也會理所當然地在學生筆下流淌。如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習作5:寫一件親身經歷的事,注意把事情寫具體,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題目由自己定。順著編者的意圖,融合進教者的智慧,課堂上便有了“圖片刺激回憶”“煽情語激活言語儲蓄”“充滿個性的題目”,那才真的是一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無所拘束,自由發展”的習作園地。

2.引進生活源泉。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边@就是說學生的習作必須回歸生活,當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儲備達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時,心中的寫作欲望就會逐漸萌動和強化。(1)引導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捕捉素材,如:游戲習作《貼鼻子》《擊鼓傳花》,比賽習作《捆腿跑比賽》《端球比賽》,表演類習作《我給大家講故事》《我演……》等。(2)動員家長幫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積累素材,如:開展一些有趣的家庭活動,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外出參觀游覽,然后記錄親身體驗。(3)在社會生活中拓寬眼界,鼓勵學生從多種渠道聆聽大眾的語言,用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人、事、物,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從客觀世界中攝取多種營養,豐富知識,充實自己,陶冶情操。

繼“轉變教育思想,創新活動模式”后,學生在習作時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變亦步亦趨為興趣盎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習作教學的有效性。當然,觀念的轉變絕非這兩個方面,它需要研究者從更多層面和更多角度去探索、去發現?!?/p>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命題作文蘇教版轉變
蘇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
初三
初三
精編課本題改編練習
淺析我國對外貿易的轉變及對策
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研究
試論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研究
關于會計職能轉變若干問題探究
課本題改編練習(常用邏輯用語、函數)
課本題改編練習(推理與證明、復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