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豪”文學,被偷換了的“俗”概念

2014-11-15 04:55葛天逸
文教資料 2014年20期
關鍵詞:土豪概念文學

葛天逸

摘 要: 當“文學”遇上“土豪”,被雙方欲念纏繞著的只是自以為是的“各取所需”罷了,走上消費神壇的媾和物——“土豪”文學其實并不清楚自己的基因、存在感和潛能源自何處。由此,一些“仗義”的公知企圖迷惑受眾們的英雄救美戲碼,就成為人間“喜劇”了。

關鍵詞: “土豪”文學 “文壇掘金熱” “俗”概念

文壇“掘金者”們在2014大銀幕上依舊華麗麗地絢爛著,《小時代》系列、《后會無期》等由通俗暢銷作家領袖或改編、或原創的所謂“視覺文學”一路飄紅的票房無疑昭示著早已出現的,轉型著的文學的自我宣言——“好作品就是要拍出來,好作家就是要能賺錢”,可謂“三棲”于當下文/影/網媒出版界的“土豪”文學之座右銘了。

一、古法新作的“土豪”——命名之由、現象與可能性

“土豪”文學一詞從筆者腦海中蹦出并非偶然。根據《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第三版,“土豪”作為新增補的詞匯被這樣定義:“原義指舊時地方上的豪強,網絡新義指富有錢財而缺少文化和正確價值觀的人?!盵1]筆者為當下文學現象冠以“土豪”之名并非意在奪人眼球,命名之緣由、所指和能指范圍、獨異性與發展趨勢等皆為新語匯登場的充分必要條件,逐一釋之方能奠定研究基礎。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文壇掘金熱”與“土豪”文學之親緣關系。其實“文壇掘金熱”并非時下新出爐的概念,筆者之命名將其直白化。近代以來,從稿酬到片酬,有太多惹人眼紅的例子,各個時代“文壇掘金熱”中的弄潮兒們未必都是“壕”(土豪的戲稱),就算是,他們的作品也不盡然具有“土豪”文學之特性,但當回溯這些暢銷作家/作品們的祖/父輩時,筆者發現當今文壇/影壇看似橫空出世者們的發跡史其實都有跡可循。

就“文壇掘金熱”之主陣地來看,上海灘從來就沒落選過。滬上代有“財人”出,引領風騷者中亦從不乏墨客。最早的幾個“張”都各有絕活,資平的三角戀、恨水的才子佳人、愛玲的飲食男女,皆游離于雅俗,徘徊在文、商兩界名流之間,可謂最早一批能上作家富豪榜的人。尤其是張愛玲做編劇的電影,大概只有同時代的徐訏編導的電影能同樣叫座。自徐訏、無名氏出奔港臺后,“文壇掘金熱”找到了新的“寶地”,迅速繁殖出第一代“情”字輩大姐大瓊瑤,“俠”字輩的查良鏞、古龍。同時,“科幻”的倪匡、“流浪”的三毛、“驚情”的李碧華、“治愈”的張小嫻等半個多世紀以來最會掘金的作家大都匯集于此類“混血”土壤中。不過將“混血”情節寫到極致的是當今文藝女青年奉為偶像的張愛玲譜系作家,除了臺灣早已赫赫有名的編劇朱氏姐妹外,唐人街女神嚴歌苓與某知名導演現在幾乎每年產出一部爭議片,從被批得體無完膚的“十三釵”到山寨法國電影,可笑到連名字都一樣的《危險關系》,再到2014年從小說《陸犯焉識》抽出一章,拼湊出的無頭無尾的《歸來》,筆者無法再沉默了。

“土豪”文學這朵驟然綻放的“奇葩”,實為文壇掘金大潮中一直默默醞釀著的、蓄勢待發的弄潮兒。當然,“土豪”文學本身也并非“文學掘金熱”的唯一形態,如果非要為其下一個定義的話,只能說它是依托郭敬明模式、韓寒品牌效應等由吸引商界、傳媒再到主流思想文化界關注的文學掘金方式之一。但近兩年來,其稱雄影、文、商三壇并日漸蓬勃的趨勢已經注定它無愧為文壇掘金熱潮中的新貴,并且還持續著近親繁殖一些相關的文化品牌或基因復制的工作。

然而從當前文壇情形看,“土豪”文學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一種文學現象,實質是一副文壇掘金熱發展到今日的新“嘴臉”。不管是土豪文學也好,還是洋豪文學也罷,草根轉“壕”文學或二代“壕”文學(高干文、總裁文、高帥富文等尤甚)都差強人意,不過是文學掘金者為自己和作品貼上的標簽,生產出一次性的文學消耗品,然后借助各種營銷推廣網媒紙媒輸出到文化消費市場上,包裝成香艷誘人的影像文字赤裸裸地叫賣而已。說到底,“土豪”文學不過是當下最熱賣的一類標簽罷了,筆者亦不能確定其將來會否持續升溫,形成更大氣候或衍生出變種以求得新生,抑或幾年之后就走向沉寂,進而被其他文化標簽取。但就這一現象本身來看,其背后蘊含的與其文學價值比例全然失調的巨大商業價值,以及對讀者群“閱讀口味”或新生代潛在作者的創作觀產生的影響已然超越了先前任一“掘金”形態。

二、被偷換了的“俗”概念——本質及價值判斷

面臨著滿街《小時代》和《后會無期》巨幅海報中眼神空洞的男女們,滿書店韓寒郭敬明旗下華麗麗精裝版的所謂青春文學時,新文學伊始的那“一份雜志和一個社團”變得令人懷戀起來。胡適、陳獨秀喊出平民文學的口號的回聲飄蕩了近一個世紀,時至今日邊喊著“重返民國”卻邊“立志嫁土豪”的文壇無疑是在自輕自賤。滿紙華麗晦澀辭藻的某某體疑似被打倒的山林文學之“借尸還魂”,渾身古奇、巴寶莉、CK等品牌的交際花,貌似頹廢卻還能開著“甲殼蟲”、拿著黑莓手機橫穿中國的小學老師等形象共同矯飾出一幅“貴族”文學圖景,我們嗅不到絲毫的草根氣?!巴梁馈蔽膶W根本不是曾經令平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那種通俗文學,而是真俗。

文學本不該嫁給“土豪”的(雅/通俗文學都是),她沒必要討好誰。判斷文學本身價值的標準具有恒定性——反映人類真實精神狀態。誠實的創作態度,真實的情感流露,扎實的語言、敘事功底等都是最基本的質素,但這正是“土豪”文學所欠缺的。

“韓寒制造”的劇本臺詞就令觀眾/讀者看不到“真實”。單純看看《后會無期》本身,劇本里的兩個人物設置——江河和浩漢,一個是窮酸知識分子,一個是擁有“甲殼蟲”的社會男青年,兩個“他”是好到能接吻的兄弟。沿著公路一直向前的這對“好基友”路遇的人或事可謂東拼西湊的“大雜燴”。面對偷車賊鐘漢良角色山寨自美國經典公路電影時,我們可以贊嘆韓寒的“博覽”;覺察到王珞丹角色裝束有蘇菲瑪索的痕跡,我們尚能欣賞。但當其冒出“為負心漢出國生孩子”臺詞時,我們開始懷疑韓寒是否在惡搞《北京遇上西雅圖》中的橋段;而再當面臨侯孝賢《最美的時光》中臺球女角色由舒淇被換成袁泉,臺球廳電影場景的布置后幾乎被原封不動移植過來的“第三個小故事”時,看過點文藝片的觀眾都會輕蔑一句:“仿得略多??!”

其實再怎么多的山寨拼湊也沒有關系,觀眾所求到底只是一個好故事,至少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這一點卻更是《后會無期》的硬傷。劇本敘事結構為漂泊者路遇若干文藝女青年,這本身可以被美化為向法國文藝片致敬的“禮物”的,但可惜韓寒只學得了法式電影那種隨意零散的敘事外殼,卻沒有完成內里幾個小故事之間的對接、平行交錯,這些只言片語匯集成的小故事無法統一于某個主題,萬般無奈下只好用一個萬金油般的“公路電影”大故事來套,并被定義為“生活中我們錯過的好女孩”。反正外國文藝片你們也沒看過,我這么做算是變向科普了。

行文至此,一定會有人認為筆者的批駁過于犀利了。畢竟韓寒文學創作從總體上看還是不錯的,不能以一部失敗劇本抹殺天才。針對這些觀點,筆者也只能犀利到底了。方舟子說得好,喜歡吃雞蛋沒必要知道是哪只雞下的,但如果發現吃的不是雞蛋而是蘇丹紅能不著急么?[2]

如果說韓寒缺失的是“真實”的創作心態的話,那么郭敬明令人詬病的就是“虛假”的角色定位。世界文壇以“土豪”為主角的經典作品也比比皆是,但他們始終沒有“土豪氣”(補充說明一點,筆者所謂“土豪”文學不一定以土豪本身為主角,反之以土豪為主角的作品也未必屬于該文學現象,界定標準為是否將金錢取向置于文學標準之上,即此處所謂“土豪氣”)。大仲馬的基度山伯爵、狄更斯的貧兒、菲茨杰拉德的蓋茨比等都是文學形象畫廊中的“大咖”級人物。不過,在他們經歷了物欲享受、飆血復仇或抱得美人歸后,最終都沒有遺忘“初心”,或為愛人奉獻一切,或淡出江湖收手放生,到底都還是克制住了一己私欲之膨脹。轉而看看郭敬明《小時代》系列文本的人物設置,各色“鮮女”或俊男們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美貌、唾手可得的財富和奢華高調的愛情,他們輕輕松松就可以滿身LOGO,玩轉各種高端會所派對,甚至和世界名模一起走秀。

郭敬明很好地將蓋茨比的后半生移植到筆下人物們身上,卻根本無力塑造好他們走向毀滅時那種性格中的內在自發性,即筆者上文中提及的“初心”——羞恥感、上進心和自知之明,所以郭敬明只好借助外力,即一場大火完結敘事?!缎r代》整體的敘事結構還是延續了夢碎/魂斷大上海的通俗文學老戲碼,唯一不同的是許文強等眾兄弟性別被置換為上海本土小太妹團體——時代四人組,但愛恨情仇糾葛仍不外乎幾個“張”筆下那些三角關系、上位與情誼的矛盾、或山寨了子夜的土豪與洋豪的商戰(當然與子夜本身差距很大)。不過,單就敘事結構上看,《小時代》還是比《后會無期》相對完整許多的。

三、真小人、偽君子們的前/錢途——兼論主流文壇/知識界的“義舉”

縱使經歷了各種剖視,“土豪”文學還是能亮出最終底牌——需求牌來回擊質疑聲的。于是,“文壇郭美美”式的面目浮現了:“好名聲和壞名聲都是名聲,好作品和壞作品有有人看就是好作品?!闭瓶亓水斚率鼙娍谖兜摹巴梁馈蔽膶W自認為走上了消費神壇,事實真如此么?

受烙上“美國夢”——平民個人奮斗標簽的文藝作品影響,“土豪”文學的最大“金主”就是當下受眾之“眷顧”,對此文化社會心態的剖析在戴建業教授筆下可謂一針見血,他認為:“即使富有才華也沒有用武之地的拼爹……,我們才羨慕一夜暴富的好運,才乞求全知全能的神靈,才相信天上會掉下大餡餅的奇跡?!盵3]的確,從表面上看,非正常心態下秒變“土豪”或與“土做友”(與“土豪”做朋友)的白日夢誘導著受眾們去消費“土豪”文學,但被冷眼觀賞中的“土豪”文學并未察覺到趨之若鶩、被捧上神壇背后的真正原因,畢竟狂熱追星也只是十幾歲少年的自我表演。其實大部分文化消費心態都無關風尚,僅因為網頁/影院中實在無“他者”可選了。

今日之文化消費、虛擬經濟等第三產業狂飆突進,視覺消費需求水漲船高。當下尚屬新媒介的網媒已然崛起,但比重的增長不等于成熟?,F實狀況是當今一些文壇大家都不會用或不習慣于,其實說白了就是不需要依托電腦及網絡(比如莫言)發聲。畢竟他們早已成為大師。會用電腦的所謂中青砥柱、新銳們自身造詣尚淺,占的也就是最早的“山頭”。

然而,與新媒介一起成長的“土豪/山大王”們會否成為將來的文壇主力軍還是未知之題。他們無法回避的是,隨著閱讀方式的變革,集紙質書閱讀質感優勢、網絡支持功能的為一體的移動終端閱讀需求日益凸顯,入庫收費的閱讀體制終將取代魚龍混雜的“山頭”文學,主流文壇經典作品的電子化終或由正統文學訓練養成,依托網絡傳播的新生代純文學終將取代土豪文學。畢竟消費者都不會愿意付出與其文學價值相差太遠的有償代價。

土豪文學自身似乎也意識到“掘金夢”的大限將至,開始了向主流文壇/知識界的靠攏,希望罩上高大上的“雅”外殼,走進所謂公知們的庇蔭中。例如劉瑜、易中天們試圖將韓寒拉入王朔、王小波一派反智譜系,打造為當下其最具潛力的承襲者。然而,筆者認為主流公知們想學王蒙的當年的“義舉”可謂不自量力,稍微看看自己“寵愛”與王朔、王小波的差距就應該識趣退堂了。的確,王小波—李銀河的炒作模式是可被從報刊成功復制到互聯網,王朔縱橫商文二界的神話也非不可重締,但韓寒三人組的品牌效應因其自身的文學質素缺失不可不轉賴于“以量取勝”。他們不再滿足于文壇偶像單一形態,將賽車手、帥哥、叛逆青春、花花公子等所有流行標簽都一股腦塞進韓寒這一品牌中時,審美疲勞也隨之而來。正如筆者在上文中分析的那樣,追星只是十幾歲少年的自我表演。隨著閱歷的增長,很大一部分“韓粉”已發現韓寒團隊近年來制作出的文字產品幾乎未有提升。筆者想說的是,反智文字也好、機智語言也罷,沒有提升的文學青春飯終將散席。

參考文獻:

[1]李行健,許嘉璐.現代漢語規范詞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283.

[2]方舟子,丁凝.方舟子在天涯社區談韓寒事件實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068790102dxj2.html,2012,02.06.

[3]戴建業.常理與奇跡——方韓之爭隨感之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740128650100xgzf.html,2012,02,05.

猜你喜歡
土豪概念文學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我們需要文學
“土豪金”的自述
幾樣概念店
Q2 法國土豪為何要買下整個蘇富比?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土豪是這樣炫富滴
我與文學三十年
文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