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之思考

2014-11-15 03:03趙忠富
文教資料 2014年20期
關鍵詞:校歌校園文化精神

趙忠富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對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之思考

趙忠富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我們最鮮明的時代文化。高等院校要發揮自身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功能,在中國夢這一時代信仰的引領下,發掘校本文化、歷史文化、地域文化中的積極因素,激發學生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雄壯心志和不懈實踐的拼搏精神。

中國夢 校園文化 校本文化 歷史文化 地域文化

八十多年前,西班牙著名思想家、社會活動家奧爾托加·加塞特應馬德里大學學生聯合會邀請就高等教育改革問題進行講演,在講演中加塞特指出:“文化是每個時代固有的生命體系;不過更好的提法是,文化是時代賴以生存的思想體系。事實上,不可否認的是,人類始終根據構成其生活方式真正基礎的某些明確思想而生存著。我把這些思想稱為‘生命性的’,意思是指,那些指導一個時代社會生命活動的思想簡直就是我們各種積極、主動的信念的集合……當然,任何一個時代都呈現出迥然不同的信仰體系,而有些只是其他時代的遺留物。但是,總是有一種最新的思想體系存在,一種富有時代本質特征的思想體系,它代表著時代的最高境界和層次,這種體系就是時代的文化?!?/p>

不過,加塞特所說的這種最新的、最高境界的思想體系亦即信仰體系要為廣大民眾普遍認同、接受,必定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有時可能還會是一個曲折的過程。要加快其進程,就需要人為地干預,而最有效便捷的途徑莫過于學校教育,所以加塞特又指出:“把大學‘啟蒙’的功能歸還給大學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大學的任務在于向人類傳授時代文化的全部內容?!?/p>

當下,中國社會最新的、最高境界的思想體系和信仰體系是什么呢?習近平總書記將其高度凝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倳浀倪@一表述志存高遠、催人奮進。鮮明的時代文化已然形成,接下來便是對它的學習、領會與踐行。高等院校在時代文化的宣傳與推進過程中,應當仁不讓地承擔起自己神圣的使命。高等院校的社會功能主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而在它的所有功能中“人才培養”居于中心位置,因為其他功能許多時候要借助或通過“人才培養”實現。所以,高校要實現其傳播時代文化的功能,首先要把立足點放在人才培養上,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時代文化引領學生的思想和行動,最后經由畢業生將先進的文化輻射至整個社會。于是,如何將中國夢的時代文化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和實際行動中,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最為現實的課題。

2013年4 月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在北京召開深化中國夢宣傳教育座談會,會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指出:“深化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要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結合起來,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結合起來,同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結合起來,引導人們堅定理想信念、構筑精神支柱,積極投身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要把中國夢的宣傳教育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做到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笨梢?,將中國夢融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已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

劉云山同志的講話其實已經為各級各類學校的中國夢宣傳教育工作指明了兩條途徑:一是借助教材、課堂等直接顯在式途徑,一是借助校園文化等間接隱在式途徑。直接顯在式途徑是主導的、主流的,已為人們所普遍關注、熱烈探討。本文針對間接隱在式途徑中的“校園文化”展開論述,探討校園文化在中國夢理想信念教育中可資利用的資源。

一、中國夢語境下校本文化資源的再闡釋

高等院校一直以來都是知識的搖籃、文化的高地,在長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厚的文化資源,而其中許多內容都飽含了催人奮發的勵志因素。

比如,西南交通大學“竢實揚華”的學校精神,其中“揚華”就是揚我中華的意思,即總書記所說的“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竢實”更是指出了“實干興邦”乃是中國夢實現的唯一路徑。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校訓所指向的四個方面亦是中國夢最為重要的內涵。

清華大學校歌:“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東西文化,薈萃一堂,大同爰躋,祖國以光。莘莘學子來遠方,莘莘學子來遠方,春風化雨樂未央,行健不息須自強……”西南交通大學校歌:“璨兮如金在熔,璀兮如玉相攻。桃濃李郁,廣座被春風。宜誠篤,宜勤樸,基礎堅,事功崇。文軌車書郅大同……”兩校校歌中均提到了“大同”,“大同”出自《禮記·禮運》,乃是儒家先賢對于理想社會的設想,自從提出之日起便令無數仁人志士拳拳服膺、奔走不辭。今天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正可看做對響徹亙古的“大同”理想的現代回應。

另外,中國農業大學校歌《金色的希望》:“翻開我們的書本,就聞到五谷淡淡的清香。走出我們的校門,就擔起天下飽暖和安康……”南京農業大學校歌:“鐘山挺秀是你的風骨,長江浩然是你的雄魂。薈萃五千年華夏文明,推出一代代神農傳人……人民的衣食銘刻心中,祖國的強盛身當重任……”其間蘊蓄著中國人肇自神農的“溫飽夢”。中國藥科大學老校歌:“巍巍我校,屹立江東,志在起廢振癃。古劑改良,新藥求精,保健民族任重。濟濟多士,藥學專攻,存心以仁,任事以誠,共同繼續,神農偉業,建樹萬世之功?!逼溟g蘊蓄著中國人同樣肇自神農“起廢振癃”的“康健夢”。河海大學校歌《水之子》:“華夏水利千秋業,河清海晏民安康……大哉河海奮前程,禹鼎更輝煌?!逼溟g蘊蓄著中國人肇自鯀、禹的“清晏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校歌:“效法羲和馭天馬,志在長空牧群星。越重關,秉琴心劍膽,御風行?!逼溟g蘊蓄著中國人追蹤羲和、向往蒼穹的“飛天夢”……上述這些校歌的重新演繹,必定會加深莘莘學子對于中國夢博大內涵與豐厚積淀的理解,進而激起他們同心戮力完成往圣先賢們未竟之事業的擔當精神與雄壯心志。

所以,在當下校園文化建設中,各高校應當以中國夢為引領,對大學精神、校訓、?;?、校歌、校園景觀等校本文化資源進行重新梳理,對其中蘊含的契合時代精神與時代文化的內容進行深入解讀與闡釋,以達到陶冶學生性情、熔鑄學生品格的教育目的。

二、中國夢語境下歷史文化資源的傳承

如前所述,國富民強的夢想并非始自當下,儒家的“大同”、“小康”、董仲舒的“大一統理想”、洪秀全的“人間天國”、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等,都可看做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夢的不同版本。先賢們不僅有夢,更有矢志不渝的追尋,他們在立夢、追夢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在圓夢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高等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應當著力梳理、發掘這些文化資源。

借鑒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治學三境界”,我們可以將這些文化資源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立夢篇。

諸如《周易》:“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薄墩撜Z》:“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薄睹献印罚骸暗锰煜掠⒉哦逃??!薄蹲髠鳌罚骸疤嫌辛⒌?,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薄抖Y記》:“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彼抉R遷《報任安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辈懿佟秾聘琛罚骸皩聘?,太平時,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斑白不負載。雨澤如此,百谷用成。卻走馬,以糞其土田。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睆堓d《張子語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钡鹊?,皆是立夢之言。

第二層:“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追夢篇。

諸如《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薄兜赖陆洝罚骸昂媳е?,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薄墩撜Z》:“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薄熬訜o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鼻峨x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辈懿佟洱旊m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蓖醪峨蹰w序》:“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碧K軾《晁錯論》:“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绷謩t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睂O中山《致鄧澤如及南洋國民黨人函》:“我輩既以擔當中國改革發展為己任,雖石爛???,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敗而灰心,又不能以困難而縮步。精神貫注,猛力向前,應乎世界進步之潮流,合乎善長惡消之天理,則終有最后成功之一日?!钡鹊?,皆是追夢之言。

經過了志當存高遠的立夢和精神貫注、猛力向前的追夢之后,必將獲得“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夢圓的喜悅。通過對這些歷史文化資源的回顧與梳理,定能將其間蘊含的昂揚精神力量灌注到廣大青年學子的血脈當中。

三、中國夢語境下地域文化資源的引入

中國幅員遼闊,在地理、歷史、政治等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許多既相互聯系又各自獨立的區域。在長期的歷史進程中,每個地域都形成了獨有的文化。地域文化包括歷史遺存、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是特定區域的人們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長久的浸淫,地域文化必定會對區域內居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文化情趣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

作為文化傳承與創新高地的高等院校,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處區域的地域文化的影響。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當以開放的姿態融入社會,吸收地域文化營養,使地域文化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催化作用下實現創新和發展。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現實語境下,高校進行文化建設更應當注意將地域文化中健康的、積極的因素引入校園。

比如,北京作為近代學生愛國運動的策源地,在歷次運動中積淀了以“科學、民主精神”和“不屈不撓、憂國憂民、敢于奉獻、敢于斗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為代表的鮮明地域文化,北京高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應當注意汲取這些豐厚的營養。當然,北京許多高校在地域文化引入方面已經做了很多文章。如北京大學“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校訓和校歌《燕園情》中“紅樓飛雪,一時英杰,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憶昔長別,陽關千疊,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約”等,即可看做對“五四”精神的呼應。

近年來河南正在著力打造以“焦裕祿”、“紅旗渠”、“愚公移山”為旗幟的中原精神,其核心即“無私奉獻、迎難而上、艱苦奮斗、實干興邦”,這是河南人民加快發展、實現中原崛起的動力源泉,也是我們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應有的精神狀態。河南高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應當把這些頗具時代特色的中原精神融入其中,以這三種精神為引擎,激發青年學生報效祖國、奮發有為的壯志豪情。

另外,像以“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代表的延安精神之于延安高校,以“敢闖、敢冒、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為代表的特區精神之于深圳高校,李大釗的“鐵肩擔道義”精神之于唐山高?!际切@文化建設的寶貴資源。各地高校在文化建設中如果能將這些如同空氣一般圍繞在周遭,師生們無時無刻不呼吸領會的地域文化引入校園,并借助物質的(如雕像、石刻、紀念館等)、精神的(學校精神、校訓、校歌等)載體加以傳播,必定會收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閉幕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所以高等院校在文化建設中要不斷從校本文化、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中汲取營養,錘煉出契合中國精神的大學文化,并以之作為精神旗幟,引領廣大青年學子戮力同心地投身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

[1][清]孫詒讓.十三經注疏校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西班牙]埃爾加特·加塞特.大學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4]中央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唐山學院科研項目成果,項目編號:1400625。

猜你喜歡
校歌校園文化精神
齊齊哈爾老年大學校歌
虎虎生威見精神
博爾塔拉老年大學校歌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鑄造輝煌
——重慶市大足區老年大學校歌
大學最動聽“校歌”,你pick哪首?
拿出精神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