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書中的教育智慧

2014-11-15 03:03蔣明宏張天裕李梅園
文教資料 2014年20期
關鍵詞:傅雷家書曾國藩

蔣明宏 張天裕,2 李梅園,2

(1江南大學人文學院;2江南大學至善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家書中的教育智慧

蔣明宏1張天裕1,2李梅園1,2

(1江南大學人文學院;2江南大學至善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家書歷史悠久,自漢代始便成為家族(尤其是望族)中長輩教育子女的一種媒介。家書特征多樣,其中一些優秀篇章以其精致的語言,將事理與親情融合、言訓與德育并用,感情真摯,因而易感化子女。正因如此,許多家書中所蘊含的教育智慧也被奉為這一家族的家訓,世代相傳。本文論述了家書的教育文化溯源及其特征和教育內涵,并選取了兩篇具有代表性的家書作為案例賞析,以期為現代家庭教育提供一些啟示。

家書 教育智慧 特征 啟示

一、家書的教育文化溯源

家書作為一種教育媒介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當時,不少名人開始將家書作為教子的重要手段之一[1]。譬如西漢時期的司馬談曾作《命子遷》,希望其子司馬遷能夠繼承父志,撰寫史書。這在一定意義上促使司馬遷在面對宮刑之禍時能夠忍辱負重,最終完成了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自漢代以來,歷朝歷代都將家書視作家庭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教子名篇不斷涌現,其中的教育思想更是流傳至今。最為膾炙人口的當是諸葛亮的《誡子書》和劉備的《遺太子敕》。信中的兩句——“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已成為當今教育的至理名言。值得一提的是,明清時期是古代家書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家書中的教育智慧集大成的時期。其中最具代表性、流傳最廣的當屬《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族歷經數代而不衰,其教育子女的智慧在其家書中有著具體而鮮活的體現。

二、家書的特征與教育內涵

(一)奉為家訓,世代相傳。

家書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可傳承性?,F代電話、短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講求的是便捷,缺乏記錄性(短信也多刪除),因此即便是金玉良言也難以及時保存,更不必說傳于后人。但家書不同,它作為一種紙質材料,易于保存,因此一些家族(尤其是名門望族)把前人的家書珍藏起來,并將其中的教育性言語奉為家訓,世代相傳。

曾國藩家族可謂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其治家的八字真言“書蔬魚豬、早掃考寶”。曾國藩在給其子曾紀澤的家書中寫道:“昔吾祖星岡公最講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掃潔凈,第三誠修祭祀,第四善待親族鄰里……此四事之外,于讀書、種菜等事,尤為刻刻留心。故余近寫家信,常常提及‘書蔬魚豬’四端者,蓋祖父相傳之家法也?!保?]P47可見,這八字家訓反映了曾氏家族對待事情,無論巨細,均一絲不茍。事實也證明在這種家庭環境下培養出來的人才確實是國之棟梁。

遼寧大學文學院教授畢寶魁曾說:“古代的家書同時含有家訓的意味,有時候二者更可以直接畫上等號?!币虼?,一些教育性言語非常有必要通過立家書的方式得以保存和傳承,為后世修身治家所依照,這是現代的通訊工具所無法替代的。

(二)文字精致,引入教材。

一些優秀的家書大多是由作者精心推敲而成的,語見哲理、文顯華彩,具有很高的文學和教育價值。因而有的家書被收入到了中小學語文教材中,供學生品讀?!陡道准視繁闶瞧渲兄?。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的語文書選取了《傅雷家書》中的兩則。第一則家書是傅雷在得知其子傅聰因回憶而精神消沉時寫的。在信中,傅雷運用太陽和五谷、雨水和莊稼的比喻,以及引用克利斯朵夫的故事鼓舞傅聰“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憶侵蝕”[3]23。第二則是寫于傅聰得獎之后,既表現了一個父親對于孩子取得成就時的激動之情——“要是我們在會場上,一定會禁不住涕泗橫流的”,又肯定了傅聰在受到夸獎時所表現出來的成熟——“多少過分的諛詞與夸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贊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3]32??上攵?,傅聰在國外留學時便是在他父親用細膩而真摯的文字寫成的數百封家書的教育下,經過自己的努力奮斗而逐漸成為一位德藝雙馨的鋼琴家。

由此推敲,將一些優秀的家書引入教材不僅能使更多學生接觸和欣賞到優美而精致的文字,更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三)感情真摯,有易感化。

我國教育一向重視“教化合一”,即長者以飽含真摯關懷和情感的語言感化子女,可謂“言之鑿鑿,情之切切”,從而達到教育和啟發子女的目的。

毛澤東曾在1941年1月31日給遠在蘇聯留學的兩個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寫過一封家書,信不長,但用情至深,讀來使人感動。在信中,毛澤東并沒有以一個父親的威嚴強制孩子必須學習什么,而是以朋友的身份給予孩子必要的建議:“趁著年紀尚輕,多向自然科學學習,少談些政治?!保?]另外,毛澤東也深知自己孩子的身份比較特殊,難免會有人恭維和抬舉他們,因此告誡他們勿“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而是要堅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一位良苦用心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

當今的父母與教師大都知道“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但是在如何實施方面常常遇到瓶頸。也許,我們可以從前人的一些家書中收獲相應的教育智慧。

(四)內容豐富,啟人智慧。

1.知書明禮,修身養性。

古語云:“夫學,身之砥礪也?!痹S多名人非常重視通過讀書修身養性,以此完善自身的品德修養[5],因此他們也極為注重教育子女知書明禮。曾國藩曾在其家書中寫道:“凡人多望子弟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保?]81可見他希望子弟將讀書明理放在首位,而不要一味地追逐功名利祿。此外,曾國藩在其家書中還多次提到自己的讀書觀,“且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若不能發奮自主,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保?]8以此告誡子弟只要自己肯發奮、下工夫,無論外界環境如何,都不能成為拒絕讀書的理由。

我國素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文化更是古代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這在家書中多有體現。例如朱熹的《訓子從學帖》中寫道:“對年長一倍之朋友,要持長輩禮。十年以長,兄事之。年少于己,而事業賢于己者,厚而敬之?!?/p>

2.為人處世,謙恭寬容。

家書是長者將自己多年的生活閱歷、處世經驗傳遞給后代的一種重要媒介。曾國藩教育子弟要有謙恭寬容之德[6]。在他寫給其子紀鴻的一封家書中講道:“做人之道,圣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保?]79在他的許多家書中也反復強調了謙虛、戒驕、寬容的重要性,合之為“敬恕”。更為可貴的是,他通過自己的躬行實踐“敬恕”,并向子孫敘述了自己的為人處世之道——“大約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立者,奮發圖強,站得住也;達者,辦事圓融,行得通也”[2]77。希望他們能夠以此為準則,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言而有信,處事憑證。

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曾在一次演講中以幽默的口吻講到電話的過度使用導致一些現代人變得“言而無信”。而書信有別于電話,有字為實,在必要時可作為處事的一個憑證,故可謂之“言而有信”。

對于戀人,書信象征著愛情的承諾。沈從文曾在寄給妻子張兆和的信中寫道:“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保?]這一封封書信正是這段傾城之戀最好的見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在赴死前寫給妻子的《與妻書》:“吾自遇汝以來,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然遍地腥云,滿街狼犬,稱心快意,幾家能彀?司馬青衫,吾不能學太上之忘情也……”這封百年前的情書,婉轉千余字,字字情深,表達了他對妻子刻骨銘心的愛戀,將鐵骨柔情發揮到了極致。

4.歷史見證,珍貴史料。

家書是歷史的見證,記錄了我國千百年來歷史與文化的變遷。因此,家書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中國史。

許多家書中都保存著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史書上的記載由于受到當時統治者的影響,因而其中既有忽略遺漏的細枝末節,更有刻意淡化回避的不良言論。因此如果在研究歷史時能夠借助某些參與者或見證者的家書,則往往能起到驗證史實、排除誤判、厘清細節的作用。例如在“百家講壇”中,在介紹清代皇帝的諸多謎案時,就引用了不少紀曉嵐的家書作為旁證。又如《傅雷家書》中收錄的傅雷在1956年至1957年寫的數封家書,真實地記錄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始時作者的欣喜之情,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對于這一政策的心聲。

三、案例賞析

(一)《諭紀澤、紀鴻》[2]45(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

曾國藩是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和文學家,是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毛澤東曾說:“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娖涓呱畹膶W問素養和道德水平。更為可貴的是,不管天下風云變幻,幾番改朝換代,其家庭始終保持著嚴謹的家風,數代無一廢人,均有建樹。在這個歷經六代仍保持興旺的家族中,家訓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曾國藩的家書在教育子女、涵養家風上有寶貴價值。本文選取了曾國藩赴天津時寫給兩個兒子的一封家書 《諭紀澤、紀鴻》,以此鑒賞一下曾國藩的教育智慧。

曾國藩素以國事為重,在赴天津時已抱有赴死奉公之決心:“余自咸豐三年募勇以來,即自誓效命疆場。今老年病軀,危難之際,斷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負其初心??皱忮思半y,而爾等諸事無所秉承,茲略示一二,以備不虞”,但仍不忘戒子“忮求”,“余生平略涉先儒之書,見圣賢教人修身,千言萬語,而要以不忮不求為重”。這種不畏生死、心系子女教育的精神實為可貴。并且,曾國藩教育子女的方式并不是強制灌輸式的,而是講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扳宀蝗?,滿懷皆是荊棘;求不去,滿腔日即卑污。余于此二者常加克治,恨尚未能掃除凈盡。爾等欲心地干凈,宜于二者痛下工夫,并愿子孫世世戒之?!弊掷镄虚g無不透著曾國藩對后代子孫德育的重視。他以自己的人生閱歷和體悟作為依據,希望子孫能夠時刻保持“不忮不求”的態度。文字感情真摯,易感化子女。

(二)《致梁思順》[8](1916年1月2日)

梁啟超不僅是近代資產階級改良家、著名學者,同時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尤其是在對自己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堪稱一代楷模。他有九個子女(五子四女),在他的教育下,個個道德高尚,才華出眾,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后來都成為國家的棟梁。梁啟超卓越的教子思想在他寫給子女的家書中多有體現。文章選取了他在1916年1月2日寫給長女梁思順的一封家信,由此品味梁啟超的教子智慧。

當時梁啟超因反對袁世凱稱帝,正準備和蔡鍔策劃武力反袁。但即使是身處這樣的憂患之中,梁啟超卻仍不忘讀書著述,“現一步不出門,并不下樓,每日讀書甚多,頃方擬著一書名曰《泰西近代思想論》”。更加令人欽佩的是,梁啟超以這次的艱難處境為例,告誡女兒梁思順“處憂患最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奮,志氣強立”,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梁思順在以后面對困境時也能夠堅強剛毅、獨當一面,為弟妹樹立良好的榜樣。

四、結語

家書中蘊含前人對于子女的真摯情感和豐富的教育思想,可謂情真意切、有易敦化,非常值得現代家庭教育借鑒。而且,由于家書有著現代通訊工具所無法替代的優點,因而家書仍有存在和傳承的價值,尤其是一些必要的教育性語言仍需要通過立書信的方式進行保存和傳承,為后世子孫所奉行。

[1]王人恩.古代家書發展史略[J].社科縱橫,2000(06): 33-36.

[2]曾國藩.曾國藩家書[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6.

[3]傅雷.傅雷家書[M].遼寧:遼寧教育出版社,2004.

[4]毛澤東.毛澤東家書[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1994.

[5]劉叢.從《曾國藩家書》看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J].蘭臺世界,2012(09):45-46.

[6]鄭慧芳.曾國藩教子家書的現代意義[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6):56-58.

[7]沈從文.湘行散記[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8.

[8]梁啟超.梁啟超家書[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總社有限公司,2011.

2013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

猜你喜歡
傅雷家書曾國藩
楊絳眼中的傅雷:嚴肅不乏幽默
傅雷 劉海粟 友情與絕情
一封家書
多病且可高壽一曾國藩的養生之道
曾國藩的讀書之道
你還是賊,他已是曾國藩
《家書》
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從《傅雷家書》看傅雷音樂教育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