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誦讀教學法”在我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2014-11-15 03:03譚新文
文教資料 2014年20期
關鍵詞:作文同學語文

譚新文

(邳州市邢樓中學,江蘇 邳州 221300)

“誦讀教學法”在我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譚新文

(邳州市邢樓中學,江蘇 邳州 221300)

無論多么優美潔凈的校園,如果缺少瑯瑯的讀書聲,便不再生機勃勃。如今學生沉溺電子閱讀,全都靜默無聲,這是快餐式的淺閱讀,不是原生態的深閱讀,收效甚微。有聲讀物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誦讀,誦讀這一優良的傳統學習方法日漸式微,吟詠、誦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被忽略。對“新課標”有關閱讀精神的深刻剖析,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讓“誦讀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上重新展現魅力,發揮重要的作用。

誦讀 語文教學 能力提高

近一段時期,在語文課上,較多的學生對課文的誦讀反應比較冷淡,特別是在教學文學作品時,根本沒有興趣帶著感情誦讀,甚至不愿誦讀,常常是“被誦讀”,需要老師督促多次才毫無表情地像念通知一樣敷衍。老師示范朗誦或播放朗誦錄音常常引來同學的竊笑,那可是譏笑啊。在聽到高爾基的《海燕》最后一句富有激情的朗誦時,招來的是大部分同學的哄笑。下課后,竟然還有同學夸張地重復這一句話,顯然他們根本沒有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更談不上與作者有共鳴之處。這種情況在我們農村中學很是常見。課后同這些同學交流時感覺他們口若懸河,為什么在朗誦經典的詩詞歌賦、膾炙人口的美文華章時就冷場了呢?

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央視播放的“新春誦詩會”,深受啟發,將之“拿來”用在文學作品的教學中,突出誦讀,多渠道、多方位地訓練學生的誦讀。在新課標背景下,我經過探索、嘗試、積累、感覺誦讀不僅有益于文學作品的教學,還有益于作文的教學。誦讀要氣定神閑,誦讀是感情外露。只有誦讀才能體會到原文的節奏之美、意境之美、氣勢之美、音韻之美[1],才能領會原文意旨,進而提升文學品味,陶冶情操。

在徐州市大力推進“學講方式”的背景下,分組教學為“誦讀教學”的復蘇和創新提供了溫床,孕育了一朵朵靈動的花兒,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使我校的語文教學成績突飛猛進。中考評比,我校在農村中學里名列前茅,成績的提高不全靠誦讀,但是它功不可沒。在學習小組里,個個同學愿意朗誦,人人熱心誦讀,簡直是在表演才藝。他們找到了自信,享受著小小的成就感,體驗著自尊,他們激情飛揚,青春仿佛被點燃,是誦讀給學生的思維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一、精心設計文學作品課堂教學,突出誦讀的地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

吟詠、誦讀不僅能從聽覺上刺激大腦,增強記憶,還能從情感上加深對原文的理解。欣賞下載的名家誦讀課件,其教學效果不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到對課文的誦讀中。比如教學朱自清的《春》,課件中有嫵媚的春景,輕柔舒緩的音樂,朗誦者優美的吟詠,多少也能感染學生,但只是熏陶了少數情感豐富的學生,大多數是表情漠然、興味索然,像是看廣告片一樣沒興致,個別的對美麗的圖片會贊賞一番,但完全脫離了文本。

我在第二節課改變了教學方法,刪掉了課件中的名家誦讀錄音和大量的圖片,只保留了背景音樂和與課文對應的五幅畫面用以總結。讓學生閉眼想象自己置身于熟知的大自然的春景中,開頭由我范讀,后面的內容由班里誦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用自己最能抒發對春天熱愛的語氣語調誦讀,其他的同學不看書“聽讀”,或叫做“欣賞”。最后就是常規的自由讀和齊讀了,此時的齊讀非同平常的齊讀,你能感覺到其中的抑揚頓挫平平仄仄,還有對春天大自然的熱愛,那里面有他們的家鄉啊。從課堂訓練的答題效果來看,誦讀確實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誦其文、聽其音、想其景、感其情,心領神會,聲入心中,情通文理。學生樂于參加這樣的課堂互動,樂于表現自己,因為他們處于“多夢”的年齡。

誦讀在中華文化的傳承中由來已久,是傳統教育的主要教學方法,常見于影視劇中,先生沉醉其中,學生搖頭晃腦。有人稱之為“吟唱”,妙啊,人只有在心有所樂或心有所哀時情感才外化為“唱”,那是真正讀懂了原文讀懂了作者才有的境界。古詩詞的教學更容易采用誦讀教學,更易操作,完全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課堂變成學生表演的舞臺。背景音樂和背景畫面必不可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展現絢麗豐富的詩詞中描繪的場景,但是不能喧賓奪主,它們只能是配角。學生可以模仿古人或站或走,搖頭晃腦也行,那是真性情。這是傳統的誦讀,這是繼承也是弘揚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所以有的學生在談及感受時,用“妙不可言”來形容誦讀,可能是找到了與古人的共鳴之處了吧。

誦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助于三個“維度”的達標,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理解的水平,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是并非所有的課文都能夠誦讀,有的只能讀而不能“誦”。誦,要用心、用情。

二、作文教學加強誦讀,有利于抒發真情實感、挖掘題旨內涵。

新課標要求“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2]。但是在一些考試中,學生為了迎合改卷老師的心理、博得老師的同情,生編硬造杜撰生活中感人的事件。這些編造的“故事”根本談不上抒發真情,不能體現文題的內涵,強說“愁”、硬抒“情”,成為部分學生作文中的硬傷。他們對生活基本上沒有什么感悟,不敢也沒能力自由表達,創意性的表述就更少見了。

將誦讀應用到作文教學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這些不足之處得到改善。因為作文綜合反映了學生的語文水平,尤其是理解和表達能力,而誦讀對此不無裨益。我在作文課中除了教給學生應試技巧,還教給學生做人的基本準則,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把詾樾穆暋?,以文觀人,誦讀在其中發揮了較明顯的作用。

在作文課之前,我常常會下發精心選擇的與本次作文同一類話題的范文,要求學生熟讀并能夠帶著感情誦讀。學生能較為準確地領會作者的意旨,正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對原文的結構條分縷析,對精彩的句段評價、歸納、積累、提煉,為我所用。在作文評講時,首先請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誦自己的作品。他們的朗誦,抒發了自己的真情,還有誰能更到位地把握自己作文內在的感情呢。要是杜撰的內容,他們不會那么從容而動情的朗誦。在陣陣的掌聲里,包含著贊美、羨慕、激勵,更有對自我的鞭策,我看到了誦讀者的成就感。某些在作文中編造故事的同學也被這種場面深深感染,直言不諱地承認了自己作文的問題,羞澀的表情說明今后會認真寫好作文。語文教師講評作文用時很少,實際上講評上次作文的收益不亞于新作文寫作指導,或許更重于后者。

對那些有創意表述的作文,除了請作者本人誦讀外,我會在分析評點時親自誦讀,并配上背景音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的整體作文水平上了一個臺階,有效防止了作文抄襲和造假,空話、套話、大話的現象日漸減少。誦讀與寫作看似沒有直接的關系,實際上起到了關鍵的警示、督促、推動的作用。學生們很自尊很自愛,“面子”讓他們變得實在,作文上必須下工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人心向善,同時是向上的。一兩篇學生的佳作帶來的影響遠遠勝過名家的魅力,這不是言過其實,“見賢思齊”,先是模仿,最后力爭超越,是學生們的想法,共同進步是老師的目標。

“功夫在詩外”,老師在課外要做實、做足備課的工作,花費的時間數倍于課堂四十五分鐘?!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深意不止這些。老師可經常自己寫作作文,并親自誦讀,教學效果會更好。老師有豐富的社會閱歷,生活經驗,深刻的人生感悟,深厚的閱讀積累和堅實的寫作基礎,更容易把握作文的結構,準確選材,恰當使用表達方式,錘煉精確語言,在朗誦的時候更具感染力[3],課堂教學效果會更好。

三、延伸語文課堂,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

吟詠、朗誦是古人傳給我們的寶貴的學習方法,從封建時代的儒家教學到現代的振興國學,在電視網絡等媒體上常見到誦讀的展示。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應該給“誦讀”留一席之地,因為它對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功不可沒。誦讀教學應從課內走向課外,生活中處處是“語文”。

(一)努力開辟第二課堂,以點帶面,影響全體。

由于初中學生的學業比較重,沒有小學那么多的富余時間,教師事務繁多,加上農村辦學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大面積地對學生進行誦讀訓練。組建課外興趣小組可彌補這一缺憾,通過提高少數同學的誦讀水平,影響帶動大部分同學自覺、積極地在課堂上表現,正能量的傳遞效果是倍增的。每周兩次利用課余時間在多媒體教室里進行訓練,或邀請朗誦水平較高的老師指導,或觀看朗誦名家的誦讀視頻,或欣賞影視劇中人物的獨白,或讓學生制作自己的朗誦視頻,等等,都能夠提高學生的誦讀水平。要注意培養同學們的朗讀能力,這些同學在課堂上就是領頭雁、就是榜樣,他們會用自己的魅力引領同學積極參與語文教學。這些懷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熱愛語文的,他們事先對文本爛熟于心,揣摩過作者的情感脈絡,斟酌過語氣語調,無形中訓練了“悟性”,促進了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的提高,這些能量是潛在的。

(二)舉辦形式多樣的活動,激發學生熱情,挖掘潛能。

1.采用獎勵機制也是提高學生誦讀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建議在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舉辦“主題朗誦比賽”,由語文組牽頭,學校有關科室主辦,將比賽名次以積分形式納入班級考評中。為了班級的榮譽,老師同學的集體榮譽感、團隊精神就會發揚光大,同學們就會苦練朗誦本領。我校在開學初舉行的“我愛校園”朗誦比賽中,好多同學自己撰稿,朗誦中并能夠脫稿,感情真摯,深刻表達了對母校的感激和依戀之情。

2.編排課本劇最受歡迎,通過同學的表演——主要是朗誦,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都受益匪淺。觀眾關心的不是情節也不是演技,而是表演者真正的誦讀水平,鮮明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將人物的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莎士比亞的喜劇《威尼斯商人》最突出的語言特點是詩歌化的比喻句大段大段地運用,含蓄深刻又犀利地刻畫人物,對人性的揭示入木三分使人過目不忘。同學在表演時很自然地入戲了,將誦讀發揮到極致,對人物性格的把握很到位,有聲有色更有情。

3.校團總支選拔廣播員和升旗主持人,主要以誦讀水平為標準,經過激烈競爭,獲得這一殊榮的是誦讀水平比較高的同學,這也是間接推動學生的誦讀訓練的好途徑。校園廣播和升旗儀式也是語文教學的“大課堂”。

書香滿園是一道景觀,書聲瑯瑯是這道景觀上的光環。誦讀會使語文教學顯的具有藝術性,更讓校園充滿生命的力量。我校地處偏僻的農村,但是校園里充滿活力,三個年級組的語文教學成績非常出色,這是語文組教師勇于探索、大膽嘗試、敢于改革的結晶,我們在不斷努力,希望讓“誦讀教學法”成為我校的“招牌”教學方法。

[1]許建中,趙曉龍.語文新課程實施策略簡論.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4.

[2]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李鎮西.我的教育思考——李鎮西30年教育感悟精華,2012,5,(1).

猜你喜歡
作文同學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