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教師“離農現象”分析

2014-11-15 07:18趙春曉王佳偉
文教資料 2014年20期

趙春曉 王佳偉

摘 要: 21世紀以來,國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力圖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但是由于農村工作生活環境艱苦、教師權利較少、社會地位較低及教師考核評價不足,導致農村優秀教師大量流失。本文通過對教師流失現象的原因分析,提出如下策略:奉獻精神與工資待遇并重,賦權增能推進學校特色發展,以及改變評價方式形成良性競爭。

關鍵詞: 農村教師離農現象 賦權增能 校本研究

農村地區教育一直是推進教育均衡發展,落實科教興國的薄弱環節。農村地區家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學生以留守兒童居多,因此學生的學習主要集中于老師的悉心傳授。但是由于農村條件簡陋,生活條件艱苦,優秀教師流失嚴重,影響了農村教育的發展。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國家就對全國教師的流失做了相關統計:“1992年全國流失的教師約45萬人次。原國教委1995年公布,小學教師流失19.5萬人,占小學教師總數的3.52%?!盵1]二十年來教師流失現象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呈逐年上升趨勢?!吨袊嗄陥蟆吩?007年報道,甘肅省安陽市環縣三中10年間學校來了教師120名,走了80名,其中流動到縣一中的就有50多名。這反映了目前我國教師資源分配的現狀:城里城外兩重天,師資分配嚴重不均。目前我國教師資源的流動基本是城里教師往里擠,農村教師往外走,城市學校教師相對臃腫,而農村貧困地區教師短缺。正如李小融所言:“現在基礎教育的關鍵,除了辦學經費的問題之外,就是教師隊伍問題?;A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希望在教師,關鍵是穩定教師隊伍,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否則,基礎教育的改革、教育質量的提高就是句空話。因此,研究作為一個社會群體的教師的問題及教師在社會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對于理解和解決當前基礎教育面臨的問題十分重要?!盵2]本文僅就農村教師“脫農現象”的原因及保持農村教師隊伍的穩定做理性思考。

一、農村教師“離農現象”的原因

農村師資隊伍不穩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歸納起來主要是勞動價值與勞動所得存在較大反差,權利較少、難以學有所用,以及評價單一、難以形成良性競爭。

1.市場經濟對教育觀念的沖擊

教育作為服務性很強的職業,古人將教師比作春蠶、紅燭。教師被當做無私奉獻、安貧樂道的典范??呻S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在不斷發生變化,伴隨而來的是對教育的輕視。一些家長對學生學習期待較低,學生學習態度較差等因素使得教師社會地位較低。由于這些原因,部分教師脫離農村選擇流向城市待遇較好的學校,同時在農村地區教師不僅要教書育人,農忙時節還要從事農業耕作。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教師的價值觀念慢慢地發生變化,許多教師不再安于現狀,強調按勞分配,強調自己勞動與收入的對等,客觀上也造成了教師的流失。

2.教師工作自主權較少

農村教師工作條件艱苦,有些學校課桌和椅子破舊,學校教學“設備”僅僅是講臺、黑板和粉筆,甚至學校校舍還有危房?!靶W體育運動場(館)面積達標學校比例47.29%;體育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48.17%;音樂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44.78%;美術器械配備達標學校比例46.28%;數學自然實驗儀器達標學校比例50.75%”[3]??梢妼W校設施的配備達標率總體不高,農村教師工作環境之艱苦。以此同時,許多學校將教學管理權抓得太緊,不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盲目制定培養目標。導致許多教師每天不堪重負,形成職業倦怠。一方面工作環境艱苦,另一方面學校教學管得太嚴,教師空有滿腹教學思想卻無施展的余地,在工作中難以體驗到成就感。這樣的學校氛圍必然難以留住教師。

3.教師評價效果甚微

1994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明確規定對教師的評價必須是全面的、發展性的評價?!皩W?;蛘咂渌逃龣C構應當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進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考核工作進行指導、監督?!惫P者在調查中發現農村地區雖然也存在教師的評價,但是相比較國家規定的教師評價標準,農村地區教師的評價流于形式居多,甚至有些地方對教師的評價僅限于學生在期末考試中的總體排名。農村地區家長文化層次較低,留守兒童居多,教師教學來自社會方面的壓力很小,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教育的質量也沒有太多關注,這樣雖然可以減輕教師教學壓力,但是亦會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內在動力削弱,體驗不到競爭帶來的成就感。某些教師將上課當做是一種負擔,敷衍了事,同時缺少評價還會導致教師隊伍缺乏生機,嚴重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如此松散的學校氛圍,如何留得住老師。

造成農村教師隊伍不穩定,“離農”趨勢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教師工資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再加上教學環境的艱苦、學校教學氛圍較差等因素共同作用。

二、解決農村地區教師脫農問題的幾點建議

1.奉獻精神與工資待遇并重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教師作為影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一類人,尤其需要重視其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培養。奉獻精神作為教育的基本內涵之一,是教師職業光輝形象所在。當前面對教師“離農”現象,首先需要增強其奉獻精神,重塑教師服務理念。其次黨和國家要切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各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應認真落實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從政府做起,做到尊師重教,在整個社會樹立良好的尊重知識、尊重教師的風氣。國家應適當提高農村地區教師的工資待遇,使得教師生活無后顧之憂。同時國家應加強農村地區學習的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為農村教師營造舒適的工作學習環境,使得教師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只有以奉獻精神為內因,以提高教師地位和待遇為外因,使內因與外因相結合,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農村教師的離農傾向。

2.“賦權增能”發揮教師教學自主性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在追求教師專業化的浪潮中,強調通過增強教師的力量提高教學專業化水平,以實現學校教育的改進?!百x權增能”成為教師關注的普遍問題。農村地區教育資源有限,工作學習條件簡陋,教師教學長期面對的是講臺、黑板與粉筆很容易厭倦。此時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及時將教育權利下放到教師手中,學校在大方向上進行調控,只要教師能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即可。組織學校教師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結合學校實際教學,開設學校特色課程。一來可以發揮教師主觀能動性,使得教師的角色由原來單調的課程實施者轉變為課程的規劃者與參與者。同時根據地方特色開設相關課程改變原有的課堂說教模式,使課堂生動有趣。此外教育行政部門要尊重教師的個性及生活規律,切忌在教學中對教師盲目管理,不以學生考試成績作為片面的評價標準占用教師的休息時間。教師在學校中學有所用,能夠實現自己的價值,體驗到教師職業的幸福感,必然會扎根于農村教學。

3.構建教師評價體系形成良性競爭

教學評價不僅可以檢驗教師教學效果,而且可以促進教師的不斷學習,在教師間形成一種良性競爭,有助于在學校營造“比學趕幫”的氛圍。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更有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兩種高級的需要。農村地區學校教師面對社會和家長的壓力較小,其教學評價也相對簡單,容易造成教師自我實現需要的動機不強,動力不足,進而形成教學倦怠影響教學積極性。學校需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完善評價方式,不僅考察其教學,更對其思想素質、工作態度及師生關系等方面進行考核。同時注重考核方式多樣化,改變過去單一的問卷考核形式。積極引導學生家長與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到教師的評價中,形成學生評價,家長評價,學校評價與教師自我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校長在教師評價中要發揮指導作用,在教師中建立積極向上的評價機制,形成良性競爭。教師處于良好的競爭環境中,方能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

總之,教師的“離農”現象的解決不可能一蹴而就,穩定教師隊伍的策略也不在少數,關鍵在于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同時提高教師待遇,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在農村從教。

參考文獻:

[1]張寶臣.農村教師流失的思考[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

[2]李小融.中國基礎教育問題[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11).

[3]教育部.201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N].中國教育報,20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