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紙媒到“質媒”

2014-11-27 04:56肖萍
新媒體研究 2014年19期
關鍵詞:紙媒受眾轉型

肖萍

摘 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帶來,電子媒介日漸興盛,信息的傳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人們獲得信息的途徑演變為以電子媒介為主體。紙質媒體似乎處于尷尬的十字路口,由以前的新聞大哥地位逐漸被后起之秀超越,要想在網絡時代維持生存,紙媒應轉變自身的機構職能,實現由紙媒到“質媒”的轉變。利用新興技術,充分發揮深度報道的優勢,是未來紙質媒體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 紙媒;數字化;轉型;受眾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9-0197-01

多媒體以強烈之勢沖擊了受眾的視聽系統,被取而代之的紙媒失去了信息傳播的主角身份。電子媒介的發展態勢日趨成熟,以席卷之勢普及與滲透到全社會。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地接收社會熱點新聞,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信息的及時、快速是紙質媒體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紙媒也有其不可復制的優勢,紙媒如何實現自身的轉型,融合新時代的新趨勢,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議題。

1 新媒體對紙媒的沖擊

1.1 分流了受眾群

新媒體對傳統紙媒最明顯的沖擊就是改變了受眾接收信息的方式。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紙質媒體的受眾結構。在新媒體的沖擊下,紙質媒體的讀者結構發生了重大改變,年輕受眾的大量流失,轉而投向新媒體的門下,紙質媒體也開始經歷“老齡化”,這種趨勢變得日漸嚴重。無論是哪一種媒體,受眾必然是其生存的關鍵因素,只有獲得一定數量的受眾才能得以生存。試想,假使紙質媒體的受眾日趨減少,那紙媒的發行量也不容樂觀。所以,新媒體首先正是從對受眾分流開始對紙媒產生重大影響,并且分掉的受眾群是最有購買力和最具活力的人群。手機、平板電腦、網絡、4G等技術的日益成熟,讓人們能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即便是在戶外依然如此。網絡能夠滿足人們在最快最短的時間內獲取事情動態的需求,自由搜索信息更是讓受眾充滿自主性,多媒體集圖像、聲音、文字于一體,調動受眾的感官,增強受眾的互動性……這些與傳統媒體單一的表現形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新媒體依托這些特點不斷瓜分傳統紙媒的受眾,把流失的年輕受眾再次吸引過來,是傳統紙媒應做的努力。

1.2 分割了廣告收入

傳統紙媒的固定商業運行模式是采用兩次銷售的方式,第一次銷售是把報紙本身出售給受眾,依靠自身發行的報紙吸引消費者,但是由于采編成本很高,這個環節的銷售基本上處于不盈利的狀態。報紙要實現盈利基本得依托第二次銷售,即向廣告商出售報紙的版面,以讀者的忠誠度、報紙的發行量等因素獲得廣告商對報紙的投資,利用這一部分的利潤彌補首次銷售的利潤缺口。所以,廣告收入對報紙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掌握了報紙的命脈。新媒體的出現,吸引了大量具有購買力的受眾,再加上多種類的廣告發布形式、傳播效果更好、成本更低廉,新媒體分割了傳統紙媒的廣告收入,無疑給紙質媒體帶來了巨大的威脅。

2 紙媒的生存之道

2.1 數字化轉型

越來越多的受眾利用平板電腦、筆記本和智能手機瀏覽新聞,了解事情動態。報業應利用互聯網和移動媒體的優勢,發揮新媒體的社交、檢索以及大數據等功能,生產適合跨媒體的內容,創建數字化平臺。在數字化轉型中做得比較成功的要數《紐約時報》,該報在2010年宣布《紐約時報》的網絡版將實行收費,讀者每月能免費閱讀一定量的文章,但如想不受限地閱讀,就需支付相應的費用。在2009年的第三季度,《紐約時報》刷新了發行收入超出廣告收入的記錄,這對《紐約時報》實行網絡收費構成了有力的支持。另一個賣點則是訂閱了《紐約時報》的紙質版,可以免費并且無限制地瀏覽網絡版。在網絡信息海量化、雜亂化的情況下,怎樣繼續保持主流紙媒的高水準及深度報道的質量,是考驗各大煤體從業人員的難題,也是紙媒的突破重圍的出路。紙質媒體應該充分利用新興技術的平臺,為受眾提供更為便捷的閱讀渠道,除去紙質版及電子版外,很多時候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進行信息的傳遞,從未來媒體融合的趨勢來看,將新聞報道嫁接到高科技產品上不失為一種策略。

2.2 著眼受眾,改革創新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紙媒在內容上向“質媒”轉變是必要的,內容生產者由專業的采編人員、專家型的人才以及社交媒體的工作人員構成,這樣,優質內容的生產就有了保障。另外,深度調查、真相求證、獨家闡述等都是紙媒向“質媒”進軍的重要項目。不論電子媒體的發展怎樣先進,如何充分借助新興技術這一平臺,紙質媒體發展的原動力仍是要著眼受眾,回歸新聞本質,提升自身的新聞質量。只有高質量的內容才能夠最終吸引住讀者并且忠于媒體。媒體人必須創作出受眾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同時,紙媒在進行改革創新、新媒體轉型時,要把怎樣實現紙質報紙、數字報紙、手機報紙等產品的資源共享和內容互補。

改革紙質媒體的生產流程也是至關重要的,例如發行團隊可以同時做好報紙與在線產品的推銷;廣告團隊則可以通過點擊率、電子商務等形式贏得更多的廣告投放;采編團隊則24小時全天候運轉,規劃、制作出符合受眾需求的新聞素材,分別生產出適合報紙及網站的內容。

紙媒的報道流程同樣面臨轉變,通過網絡收集大量的新聞素材,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進行跟蹤深度報道,這樣,內容來源更加多元,報道也更鮮活。另外也可以進行一些其他方面的改革,例如在某些紙質媒體上,掃描二維碼就可查看相關的文章、圖片、視頻等,并可展開深度閱讀。這里的二維碼有幾點效果,首先激起了受眾欲了解更多的興趣,其次,這種形式將紙版與數字版巧妙地結合了起來。

3 結束語

在新媒體與傳統紙媒的融合大趨勢下,紙媒轉變為質媒,焦點不再在“紙質”,更加強調“質量”,紙質媒體充分利用新媒體的技術優勢,深刻剖析新時代受眾的心理特征和傳受習慣,迎來自己的新生。

參考文獻

[1]王玉珠.傳統紙媒期刊新媒體時代的華麗轉身——《三聯生活周刊》傳播模式的重構[J].出版發行研究,2013(2).

[2]吳明子.談網絡數字化沖擊下紙媒的價值創造[J].商業時代,2010(9).

[3]黎斌,林娜.紙媒電子版如何走出發展困境——從《紐約時報》網絡版嘗試收費談起[J].新聞愛好者(上半月),2010(4).endprint

猜你喜歡
紙媒受眾轉型
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轉型升級
淺析新媒體時代下受眾觀的演變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論網絡傳播中受眾的逆反心理
曲藝受眾分析
保持開放心態,探索新媒體營銷新形式
我國紙媒轉型突破方案
紙媒微信平臺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分析
新時期旅游轉型發展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