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建城鄉統籌的德清經驗

2014-11-28 23:51德清縣委政研室
浙江經濟 2014年20期
關鍵詞:城鄉農村

德清縣委政研室

共建城鄉統籌的德清經驗

德清縣委政研室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德清縣立足自身發展基礎和區位優勢,以市委建設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為統領,以省城鄉體制改革試點為契機,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初步形成了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互促共進的發展格局。2013年,全縣城市化率達到62.5%,比2006年提高11.5個百分點,城鄉收入比降至1.69:1,統籌城鄉發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率先進入全面融合階段。

以“統籌”的思維,優化城鄉整體布局

圍繞回答好“建什么樣的城、什么樣的村”的方向和目標問題,按照全域城市化的理念,以“多規融合”為藍圖,以中心城市、中心鎮、中心村為節點,切實優化城鄉整體布局。

一是城鄉規劃同步繪制。始終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整體來規劃,堅持“一盤棋”考慮、“一張圖”集成、“一支筆”實施,啟動縣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多規融合”的“縣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展縣域城鄉規劃體系,將縣域規劃范疇拓展到交通、能源、水利等領域;率先開展國家縣域村鎮體系規劃試點,制定出臺《德清縣調整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方案》,目前全縣10個鄉鎮新一輪城鎮總體規劃已完成修編。

二是“三中聯動”同步推進。以中心城市、中心鎮、中心村為核心加快輻射帶動,“一主一副、三大組團”的縣域空間架構不斷完備,“田園城市、精致小鎮、美麗鄉村”相互輝映的城鄉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在中心城市的布局上,健全完善“三區一湖”中心城市布局,注重把德清山水、德清文化等眾多德清特質充分融入到城市設計之中,城市品質品位進一步提升。在中心鎮的布局上,武康鎮、乾元鎮、新市鎮、鐘管鎮四個鄉鎮成功成為省級中心鎮,鐘管—洛舍、禹越—新安、莫干—筏頭三組團協調發展,集鎮改造提升工作正有序推進。在中心村的布局上,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村莊集聚、農房集聚。截至目前,全縣1751個居住點撤并到229個,93個行政村啟動了中心村集聚項目,集聚農房6943戶;在中心村農房建設中,堅持做到既保護好古村落的歷史遺存,又風格統一、細節多樣、特色鮮明。

以“一體”的理念,深化城鄉發展內涵

圍繞回答好“怎么一體”的路徑和載體問題,突出抓好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兩大環節的一體化,讓城鄉居民平等參與城市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一是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公共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適度超前、城鄉一體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網絡體系。大力構建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四張網”,擴大杭嘉湖南排工程和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工程深入推進,“對內大循環、對外大聯通”的現代交通網絡初步形成,電網、天然氣管網等能源網絡建設不斷完善,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有力推進。大力實施城鄉供水、公交、垃圾和污水處理“四個一體化”工程,目前全縣已建成“一個點取水,一張網供水”格局,基本實現同源、同網、同質、同價;151個行政村等級公路通村率、硬化率均達到100%,實現村村通公交;探索垃圾處理源頭減量化、收集分類化、處理資源化,全面實施“一把掃帚掃到底”管理機制;建成污水處理廠13座,實現鄉鎮全覆蓋。扎實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今年計劃完成57個村的治理任務、農戶受益率達到50%以上,到2016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覆蓋率達到100%、農戶受益率達到80%以上。

二是優化基本公共服務。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讓城鄉居民共享現代化成果。城鄉社會事業建設加快推進,建立健全城鄉教育設施標準、人員編制、工資福利“三統一”機制,加快跨區域合作辦學和民資投入機制,獲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完善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健全縣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合作辦醫和民資投入機制,獲得了省衛生強縣稱號。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加快統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有效接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實現全縣并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4.2%,基礎養老金標準從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115元,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率達到99%,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統一調整為每人每月480元。

以“化人”的目標,破除城鄉二元體制

圍繞回答好“怎么化人”的核心和關鍵問題,以農村產權、戶籍管理等關鍵領域改革為突破口,切實加快以人為核心的城市化。

一是完善農村產權制度。圍繞“三權到戶(人)、權隨戶(人)走”,深入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目前,農村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頒證和村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宅基地確權頒證完成85%,符合政策的已做到應發盡發。在此基礎上,推進農村土地(林地)承包權與經營權分離,經營面積10畝以上、基礎設施投入10萬元以上農業經營主體和30畝以上的林業經營主體的流轉經營權證均已發放??h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投入試運行,實行“六統一”管理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務。率先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辦法,完成所有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工商登記。

二是統一城鄉戶籍政策。圍繞消除農村人口和新居民戶口遷移的政策性、體制性障礙,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2013年9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為“浙江居民戶口”。同步完善城鄉戶口遷移制度,明確規定7類人員的落戶條件,并適當對城鎮居民回遷農村落戶條件進行限制。對暫不具備落戶條件或不愿落戶的新居民實施居住證制度。全面梳理以不同戶口性質劃分而區別實行的公共服務類型,共涉及12個部門33項政策,對條件較成熟的21項政策進行調整完善,率先實現了交通事故賠償“同命同價”,并明確今后出臺政策將不再與戶口性質掛鉤。同時,重點著眼原農村戶籍人口中被征地的4萬人、在城鎮買房居住的4萬人、游離在城鄉之間的4萬人和未來10年內逐步進城的4萬人這“4個4萬人”,著力解決好農民“進得來、安得下、融得進”問題,促使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以“市場”的導向,推動城鄉要素流動

圍繞回答好“怎么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問題,扎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切實提高土地和資金兩大要素的配置效率,加快實現資源要素合理配、優質配、科學配。

一是實現土地要素有效配置。健全完善土地管理和利用制度,促進土地要素在城鄉之間平等交換和自由流動。農村層面,制定出臺《關于優化農村宅基地配置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下放農村建房審批權限,強化農村建房指標管理,建立農村宅基地跨鎮跨村異地置換、有償退出、超標有償使用和市場化流轉等機制,探索宅基地換“地票”、“地息”的“留權不留地”制度,鼓勵和引導農民到縣城和中心鎮建房落戶。今年在武康鎮上柏村試點的基礎上,安排500畝土地用于宅基地跨鎮跨村置換。同時,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辦法,加快農村低效用地的盤活力度,今年上半年,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完成復墾800畝。城市、產業平臺層面,建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考核激勵機制,探索實行存量土地盤活、土地產出效益、項目引進質量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掛鉤制度;實施工業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分檔實現差別化優惠政策,倒逼企業提高畝均效益。2013年,全縣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同比增長12.5%。

二是推進資金要素普惠發展。在農村產權全面確權的基礎上,重點推動金融下鄉、發展普惠金融,為農民致富、農村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信貸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務。在全省首創多貸多存、多稅多存的全部財政性存款激勵擴大信貸融資制度,將財政性存款分配與重點民生項目、小微企業和“三農”經濟的信貸融資占比相掛鉤。穩步推進農村綜合產權抵押貸款工作,推出農村集體經濟股權質押貸款、承包收益權貸款、農村住房抵押貸款等10大類新型支農特色金融產品,有效拓寬了農民創業致富的融資渠道。今年以來,共發放農房抵押貸款3戶、融資金額85萬元,累計發放林權抵押貸款43戶、貸款金額5236萬元;積極創新涉農擔保模式,縣農業發展擔保有限公司為320多家涉農企業和2000多戶農戶,累計提供貸款和承兌業務擔保13.5億元。

猜你喜歡
城鄉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提高農村小學習作講評的幾點感悟
城鄉涌動創業潮
四好農村路關注每一個人的幸福
關于城鄉一體化問題的幾點思考
城鄉一體化要兩個下鄉
城鄉邊緣人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城鄉一體化走出的新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