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鐵報:報業寒冬里的一線春光?

2014-12-12 08:06于潔塵
中國記者 2014年1期
關鍵詞:衛報報業報紙

□ 文/于潔塵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

地鐵報屬性的“類互聯網化”

新面孔帶來了嶄新的報業形態。地鐵報,顧名思義就是在地鐵渠道內發行的報紙,更具體一點的闡述是:地鐵報是在每個地鐵城市的地鐵渠道內免費派送的專屬渠道紙媒,而且絕大多數內地地鐵報都是傳媒集團和地鐵公司合資組建,擁有本地地鐵獨家發行權。

《東方衛報》創辦之前就與南京地鐵簽署了15年地鐵渠道獨家發行權,由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和南京地鐵合資1000萬成立公司進行運作,業務由報業集團全權開展,地鐵公司派出財務總監進行監督。南京報業市場的穩定格局就此出現波動。

用“類互聯網化”來形容地鐵報并非無稽之談。

首先是受眾。地鐵報的派發時間基本鎖定每個工作日的上班早高峰期間,大約是每天早上7點至9點半,讀者是年輕的上班族。這批受眾(年齡在20-35歲之間),其自然屬性和互聯網高度吻合。亦即地鐵報的讀者,就是使用互聯網最多最頻繁的同樣一群人?;ヂ摼W擁有怎樣的用戶,地鐵報就擁有怎樣的讀者。當然,這批人也是各類商家、企業最在意的人群。

其次是渠道。地鐵報大多在地鐵渠道內獨家派送,一些地鐵報還會涉足高端寫字樓、公共場所等進行發行渠道彌補?;ヂ摼W行業已經由“大而全”走向“小而美”。同樣,地鐵報做的就是專屬渠道——地鐵,做的是城市年輕的上班族這一人群。

然后是收費?;ヂ摼W最大的特性就是免費共享、即時互動。跟其他紙媒不同,地鐵報是免費派送的報紙。地鐵報從一出生就是免費的,免費模式也更吻合地鐵人群的互聯網思維——當然是免費和共享才更有吸引力。

最后是機制。中國的傳統報紙,大多秉承各地報業集團的體制機制,大多具備事業單位身份,說白了就是仍處“體制內”。而地鐵報在誕生之初就有著非常明顯的市場化機制——多數是報業集團和地鐵公司合資成立公司,一個報社兩塊牌子,走的是完全市場化運作的模式,這一點,也與互聯網企業高度吻合。

年輕地鐵報的各種年輕姿態

當各地報業廣告市場已經基本分割完畢時,地鐵報如何能贏得機會?顛覆傳統、不拘一格,是地鐵報辦報者們的一致思路,強大的顛覆和創新舉動,在最近五六年里已經徹底打破了中國報業的固化思維。

首先是人員結構。各地地鐵報誕生之時是各報業市場格局穩定時,不得不招聘一批20出頭的員工從事新聞采編和廣告經營工作?!稏|方衛報》創辦7年半至今,全員總體年齡依然維持在28歲左右,約有40%的員工是86年后出生的年輕人。

其次是報紙內容。不同于傳統紙媒動輒幾十個版上百個版的出報版數,內地地鐵報每天大多保持在16-32版之間,最重要的原因當然是出于對紙張成本的考慮,其次是讀者閱讀實際狀況的考量,上班族坐地鐵的時間大多在20-30分鐘之間,而這段時間,最適合閱讀的報紙版數就是16-32版。較少的版面意味著地鐵報的報紙內容必須短平快、速讀和淺閱讀,因此內容以短小文章為主,另有少量深度報道。

地鐵報不同于黨報和都市報,由于讀者群屬性高度一致,因此,大多數地鐵報的內容集中主打年輕上班族喜歡的時尚娛樂、吃喝玩樂、文藝小清新、熱門八卦話題、網絡熱點等。內容的表現形式也更加輕松多元,比如網絡語言的使用、博客和微博體的運用、甚至用詩歌題材寫新聞、用網絡流行的凡客體寫新聞等?!冻菆蟆肪妥鲞^大篇幅的“愛情備胎”調查、《春城地鐵報》做過“女漢子”報道、《東方衛報》在網絡新詞“囧”出現時做過6個版的報道……

再次是視覺設計。中國地鐵報對報紙視覺進行顛覆性改造。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報業大多面孔單一而雷同,頭版多是一個大導讀標題,一幅大圖,配以數條小導讀。而地鐵報再次先行一步,鑒于地鐵報不需要在報攤擺放零售 ,因此紛紛開始不拘一格用報頭——小報頭、報頭下移、報頭變形等方式頻頻被使用?!堆虺堑罔F報》2013年東北霧霾嚴重時做過一次報道,頭版所有視覺設計就是一片灰色,然后中間一句話“老張開車到東北,懵了”。

還有各類新穎的報紙運營手段。上?!禝時代報》2013年夏天做過一次營銷推廣活動,報紙被卷成一卷套上蛋筒套,這是肯德基“被蛋卷”活動;《武漢晨報》2013年年初時,在地鐵里由穿著財神服裝的發行員向乘客派送報紙,進行報紙品牌推廣;《新城快報》組織地鐵單身男女自駕游進行相親活動;沈陽《地鐵第一時間》給所有讀者頒發聘書,邀請讀者成為報紙的“大筆桿子”;《都市熱報》利用地鐵沿線的廣告客戶資源,制作了一本《地鐵別冊》,涵蓋房地產、商城等廣告內容,一次盈利數百萬;蘇州《城市早8點》制作過一本蘇州地鐵指南,由古籍出版社出版,12元一本的售價、一萬冊迅速售罄……

渠道媒體集群的整合與構建

近10年來,中國內地已經鮮有新的報紙面孔出現,尤其是傳統都市報,惟一不斷壯大的新報紙隊伍就是地鐵報。擁有專屬渠道、免費派送、讀者群屬性一致且高度受廣告客戶認可的幾大特點,故而大多數地鐵報雖然規模不大,但迅速實現盈利者卻比比皆是?!稏|方衛報》創辦次年即實現盈利、《都市熱報》辦刊當年即盈利、沈陽《地鐵第一時間》2013年的指標任務是盈利300萬,目前已實現一千萬元的利潤。

當然,不可忽視地鐵報的另外一個特征——所有開通地鐵的城市皆是某一地域的經濟中心,所在城市的經濟實力相對雄厚。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經濟中心城市大多擁有較為強大的報業市場,報業相對發達,競爭十分激烈。

怎么破?

內地最頂級的報紙動輒都有逾十億的年收入。而地鐵報的情況完全不同,地鐵報的采編團隊大多只有二三十人、報社總人數過百的很少,就收入而言,目前地鐵報收入最高的《I時代報》約有1.4億的規模,《東方衛報》9000萬左右,其他的地鐵報年收入多在一兩千萬至七八千萬。其中最令地鐵報感到難堪的是:4A廣告公司幾乎很少在地鐵報體系內投放廣告,因為這類品牌廣告的投放規則很清晰,必須是區域最大、最強的紙媒。不入4A公司法眼的地鐵報如何應對這一困擾?中國地鐵報聯盟的渠道媒體集群打造戰略,正在著手解決這一難題。

地鐵報的主要成員

2003年創辦的上?!禝時代報》、2006年起創辦的南京《東方衛報》、廣州《羊城地鐵報》、成都《新城快報》、《北京娛樂信報》、深圳《深圳都市報》、沈陽《地鐵第一時間》、蘇州《城市早8點》、西安《西安地鐵早8點》、佛山《廣佛都市報》、重慶《都市熱報》、杭州《城報》、昆明《春城地鐵報》、以及兩份都市報轉型為地鐵報的天津《城市快報》、武漢《武漢晨報》,后期入駐上海地鐵的《新民地鐵》,是目前中國內地地鐵報行業的主要成員。

目前中國地鐵報聯盟有20余家會員單位,除了已經創辦的地鐵報外,還有即將開通地鐵的鄭州、青島、長春、長沙、南昌等城市加盟,以及中國香港第一家地鐵報瑞典地鐵報集團的《都市日報》、臺灣聯合報系的地鐵報《Upaper》,這種緊密且小型的聯盟,使任何信息的傳遞和交換暢通無阻、且十分便于形成合力。

地鐵報聯盟目前已經做到了內外整合。率先探索此舉的《羊城地鐵報》2013年年初和香港《都市日報》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彼此互相代理對方在本地的廣告,該報每周一次的“港澳專版”就是這項合作結出的果實。2013年12月,《東方衛報》和《都市日報》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由《東方衛報》代理南京和華東區域廣告客戶在香港的廣告投放,《都市日報》則代理香港和海外客戶在華東區域廣告的投放。這項戰略合作,不僅涉及廣告代理,還將進一步開拓香港和華東地區的文化交流、香港人內地看房投資團、內地人赴香港購物旅游等活動,以期獲得更高的經濟回報和社會效益。

小而精的地鐵報成員們,單打獨斗的實力明顯不如老牌大報雄厚,但是,無論是4A公司還是品牌客戶,全國一線城市的地鐵渠道都是他們不得不看中的優質資源。地鐵報渠道媒體集群,就是整合中國各地地鐵報,以集群的姿態出擊,在廣告經營、營銷推廣、活動組織等各個方面合力展現地鐵報這一品牌的真正實力。

目前,地鐵報聯盟各家單位已經和部分汽車廠家、品牌客戶進行聯系,并接洽了電通等4A公司,就“全國15城地鐵財神送?!钡软椖窟M行招商營銷。一項品牌推廣活動,在中國15個開通地鐵的城市同時舉行,覆蓋人群1000多萬,這樣的影響力,將是任何一家傳統紙媒無法比擬的。

“手機淹沒一切”時地鐵報的應對

調查顯示,2013年末,中國的手機網民將達到7.2億人。隨之而來的是傳統媒體的發行量銳減,以及,廣告經營總量持續下跌。但是專屬渠道的免費報有其生命力,價值核心在于免費派送、專屬渠道、閱讀方便,而不是紙媒核心價值所在的“內容”,但低成本、快餐式運營規則使得地鐵報短期內無法改變這一現狀。

對讀者而言,紙媒新聞不及時、缺少互動,讀者只能被動接受。對廣告客戶而言,平面媒體太多,來爭搶報紙廣告者太多。多種新興信息發布平臺和發布形式的抵達效果更好,能更清晰地知道廣告傳播出去后的結果……

為此,傳統紙媒的新媒體轉型勢在必行。轉型這個詞,全球報人都在探索,但是真正成功的模式幾乎不可見。而體量小、財力不足、人手短缺的地鐵報更是難以有強大的投入來試水新媒體。

就中國地鐵報目前的現狀而言,大家可以遵循幾大關鍵詞,進行各自的新媒體探索:

第一是“謹慎”。

如何制定地鐵報的新媒體轉型規劃,需要充分思考和調研,錢燒出去后就沒有回頭路可走,因此,謹慎是第一位的。要思考地鐵報該如何利用互聯網為自己的品牌服務、爭取更多的影響力和經濟效益。

第二是“量力”。

地鐵報進行新媒體的轉型一定要量力而行。當然,這里的量力并不僅僅局限于“量”資金的實力,人才的實力同樣要認真權衡。手機游戲行業是目前最賺錢的品類,但是,作為傳統媒體,有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游戲的制作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第三是“平臺”。

打造一個屬于自身媒體品牌的全媒體品類的平臺,是首先應該做,也是可望獲得實際效益的。以《東方衛報》為例,打造了包括主報、周刊、多媒體電子觸摸讀報屏、手機客戶端集群、官網為首的網站集群、《東方衛報》新浪和騰訊官方微博、東方衛報官方微信等涵蓋各個新媒體領域信息發布渠道的“東方衛報全媒體平臺”,利用“全媒體整合營銷”的方式,進行全員推廣工作,尤其針對廣告客戶,更是利用各個平臺為之提供更加優質、種類更加齊全、針對性更強的服務,以期提升《東方衛報》的品牌影響力和廣告收益。

第四是“數據分析”。

自身數據庫的建設,有利于把報業現有的各項數據進行匯總、分類和解析,這些數據包括報紙在運營中涉及的各個體系人群和數字,既含讀者、廣告客戶、采訪對象,也要含本地一切有效人群信息,這其中自然也應該包括通過全媒體平臺收集到的各種數據。有效利用好這些數據,可以把過去報紙行業一切依靠經驗和感覺行事的價值觀徹底顛覆,轉而一切依靠數據說話,因為數據最知道讀者需要什么,客戶在意什么等。

中國地鐵報聯盟達成共識

2013年10月,中國地鐵報聯盟峰會在成都舉行,20余家成員單位就地鐵報的新媒體轉型之路達成了一致共識。

1:科技的飛速發展正在摧毀報業的生態系統,而這并不是最可怕的。中國報業的輿論受限、內部體制僵化、漠視市場規律和用戶體驗的特征同樣摧毀力驚人。

2:切忌用傳統媒體的思路定位新媒體,而應該站在互聯網行業的高度,重新審視紙媒。我們有什么?我們缺什么?我們怎么辦?

3:我們要做報業能做、擅長做的新媒體,而不是做脫離實際的互聯網企業。

4:了解移動互聯網行業的規律是我們必備的基本素質,就像當初每天都要思考“假如我是讀者,我想看什么樣的報紙”一樣,現在我們每天都要思考“當我每天用手機的時候我在用什么”。

5:報業的新媒體轉型初期不可放棄主報陣地,不可撇開主報獨立運作,而應全方位服務主報。

第五是“產品”。

這里所說的產品是指報業轉型過程中,尋找和發現的適合報業從事的互聯網領域的新項目。以《東方衛報》為例,打造了針對南京地鐵人群的電商項目“地鐵購”,利用傳統媒體的報紙平臺配合網絡和手機平臺進行營銷推廣,做到讀者向消費者的轉化,還包括微博書制作網站愛印網等。這類項目既能產生實際經濟收益,又可以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進行推廣營銷,可以成功實現收益轉化。

第六是“外力”。

傳統媒體的轉型,完全依靠自身實力來做難度很大。這里的外力一是指求得主管部門、上級單位的支持。深圳報業集團的電商項目就是靠獲得了深圳市投資3億元,才做得風生水起?!稏|方衛報》的觸摸式讀報屏2013年獲得市文化產業扶持資金50萬元,雖然金額不大,但可以支撐該項目下一步的推進。外力還包括和外界科技公司的合作,比如和軟件開發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幫助開發公司進行產品招商?!稏|方衛報》和南京移動2013年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互推各自的APP產品,僅在移動營業廳進行《東方衛報》手機客戶端的預裝機,就有每月數千的下載量。

猜你喜歡
衛報報業報紙
報紙
傳統媒體數字化轉型中的數據可視化特色分析——以《衛報》和《財新網》為例
賣報紙
可以吃的報紙
賣報紙
“自拍桿”
推倒媒體與受眾之間的墻——前《衛報》網站視頻節目主管三問融合
大數據時代的報業出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