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達地區新型城鎮化中的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研究

2014-12-20 10:16陳曄
山東青年 2014年11期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

陳曄

摘要: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城鎮化進程中,在農村形成了“留守人口”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對于解決好這一問題帶來了新的出路。在城鎮化的進程中,東部發達地區農村留守人口有自己的特點,決定了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應該闖出自己的特色。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農村留守人口;東部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勞動力人口轉向非農業領域。在增加收入的同時,在農村形成了“留守人口”問題。農村留守人口以婦女、兒童和老人為主,被稱為“386199大隊”。青島地區屬于沿海比較發達城市,城鎮化水平接近70%。而農村的勞動力多在本地區內轉移,農村留守人員多以老人為主。農村留守人口屬于弱勢群體,其存在帶來的問題已經突顯,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不和諧音符。黨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鎮化”,對于解決好這一問題帶來了新的出路。

一、發達地區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特點

1、農村留守老人的親屬多距離不遠。外出經商、務工人員多在縣城或青島就業。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即墨作為對外開放先進城市,全市外商投資企業882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9家。她商貿繁榮,即墨服裝市場全國第三,小商品城江北最大,建成專業市場28處。民營企業1.3萬家,個體工商戶10.1萬戶。擁有工商登記針織服裝企業1600家。在一次針對60歲以上老人的問卷調查,回收的90份問卷調查中,子女未出青島地區的占九成五以上。所以,經商、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多留在青島本地區。

2、農村留守老人的空巢率較高。家庭是社會結構的基本單位。改革開放后由于計劃生育與社會福利的發展,一對夫妻與未婚子女組成的核心家庭有所加強。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和核心家庭的大量出現,空巢家庭和老齡鰥寡孤獨家庭也隨之增加。據預測,到2015年山東省的空巢老人將達1000萬,空巢率超過70%?;厥盏?0份調查表中,即墨空巢率為64%。所以,雖然子女未出遠門工作,但獨居老人居多。

3、農村留守老人的收入水平不高。傳統社會中,農民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在現代社會,溫飽問題解決后,人們更注重生活質量。研究發現,80.9%的留守老人依靠自己的勞動進行自養,但從事農業生產或其他副業的自我勞動收入往往只夠或甚至并不足以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青島現行的居民養老金待遇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賬戶構成。如果個人繳納選擇最低檔的300元標準,每月僅能領到145.6元,拿這筆錢來提高生活質量有難度。

4、農村留守老人的生活比較單調。精神贍養是老年人的重要需求。傳統的農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伴隨現代農業的發展潮流,相當多的農民將手中的土地流轉出去,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農民傳統的生活方式。近幾年,政府加大了對農村的文化建設,但有效利用率并不高。雖然子女離家不遠,但能做到?;丶铱纯吹牟⒉欢?。與子女交流機會的減少,加上娛樂設施的貧乏使農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空虛。據調查,43.9%的留守老人存在一定的心理壓力,19.9%的老人表示“很需要老年心理咨詢”。

二、新型城鎮化中的農村留守老人問題的解決對策

1、完善農村社區治理體系,實現新的老有所依。在城鎮化進程中,即使子女在周邊地區工作,農村留守老人仍不能得到很好地照顧。因此,應該積極探索構建農村社區治理新體系,使社區成為老人真正的依靠。實現社區善治,必須精細化管理下沉,從政府一元治理向多元共治轉變。社區黨組織是“多元共治”的核心,扮演“領頭羊”的角色;社區居委會是“多元共治”的主體;社會組織是“多元共治”的基礎;社區服務站是“多元共治”的重要平臺;專業社工是“多元共治”的催化劑;社會資源是“多元共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佛山羅村為例,羅村依托社會服務聯合會和“公益聯盟”,社會管理創新的載體建設、人才培育等進一步提升,形成了孝德家、公益聯盟、社會政策觀測體系立體式的社會創意格局。孝德家里面粵劇室、舞蹈室、圖書室、愛心廚房等全部免費開放,政府還派駐社工機構提供社區服務、孵化本土NGO。半年時間,總服務人次達2456人次,居民偶倒服務4000人次。

2、發展農村社區照顧體系,實現新的老有所養。社區養老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機構養老為輔,在為居家老人照料服務方面,?又以上門服務為主,托老所服務為輔的整合社會各方力量的養老模式。是針對中國社會轉型期在21?世紀上半葉所面臨的巨大老齡化問題所提出的一種新型養老方式。結合社區服務所展開的長期照顧,實際上是與醫療衛生體系并行的一種促進長壽健康的綜合照護體系。中醫強調“三分治七分養”,專業化的社區照護就是在這個“七分養”上下工夫。

3、構建農村旅游綜合體模式,實現新的老有所為。只有讓失地農民,包括老年人在致富的道路上高歌猛進,新市民才有了幸福的起點。旅游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動力之一,旅游引導的新型城鎮化是一種消費產業帶動即內需型產業帶動的城鎮化。旅游綜合體模式是一種旅游引導的就地城鎮化,是一種介于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非建制城鎮化模式:基于我國休閑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以旅游休閑為基礎導向,以相關產業為支撐,以休閑地產、商業配套為延伸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已經成為廣大適宜區域實施

“就地城鎮化”的主流模式之一。它一方面解決了農民的身份問題。旅游區農民工轉化成服務人員或者是農業兼服務業、農業兼加工業人員等多重產業身份的轉型及收益能力提高。鄉村游有的依托于中心城鎮,有的依托于小城鎮,有的依托于村落,能夠實現就地城鎮化。另一方面,旅游服務產品種類較多,需要各類人員,可以為農村留守老人提供適當的工作崗位。

4、樹立農村文化養老服務理念,實現新的老有所樂。所謂老有所樂是指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老年人的文體活動,使他們幸福地安度晚年。即墨絕大多數村都建立了老年活動室,廣場舞在農村地區盛行。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參加活動的老人比例不是太高,農村老人的主要娛樂仍是看電視。只有老有所樂,精神上得到滿足,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才能得到真正地提高。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而“文化養老”更是一種能體現傳統文化與當代人文關懷的養老方式,通過文化養老可以幫助老年群體樹立健康積極的老年價值觀。幫助老年人正確認識自身價值,不斷提高對生活質量和生命意義的追求,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終身發展。同時,通過文化養老可以幫助家庭和形成健康積極的老年價值觀。

[參考文獻]

[1]邢亞珍.淺析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留守人口問題[J].新西部,2008(8):18-19

[2]任銀睦,冷靜,柳賓,丁金勝.沿海發達地區農村留守人口問題實證研究—關于青島市農村留守人口的調研分析[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7(5):69-74

[3]央視評論.農村留守老人窘境凸顯“新型城鎮化”緊迫性[EB/OL].?http://news.cntv.cn/2013/10/02/ARTI138070358

9137564.shtml,2013-10-02.

[4]鐘春洋.社區文化養老的發展路徑探析[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12(1):79-81

(作者單位:即墨市委黨校,山東?青島?266000)

猜你喜歡
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