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電設備維護檢修管理優化探討

2014-12-24 08:37張文宙
山東工業技術 2014年21期
關鍵詞:變電檢修設備

張文宙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廣東 江門 529000)

1 引言

設備是電網安全的基礎,設備的維護檢修管理是確保變電設備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最早的變電設備只有在發生故障且無法繼續運轉時才進行維修,然后發展為主要以時間為依據的設備進行定期維修,現在國內外廣泛推行按設備的健康狀態來安排最佳維護檢修時機的狀態維修。目前我國供電企業通常對主設備試行狀態檢修模式,其他設備沿用定期檢修模式,這反映電力企業重視變電設備的維護檢修管理工作,探求與國際先進經驗接軌的方想,但是存在設備規模較大、設備維護檢修管理待加強、欠維護現象嚴重、檢修人員不足等現象。因此,維護檢修管理工作必須規范化、系統化開展,管理好、檢修好、維護好現有變電設備對保障電網安全、促進供電企業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 事故案例分析

當變電設備由于工藝不良造成隱患或運行中維護部到位,就會發生設備事故。2014年4月,某500kV變電站由于220kV側GIS隔離開關機構元件銹蝕卡澀,傳動系統操作阻力增大,致使觸頭合閘不到位,主導電回路未接通,在后續操作中用22035隔離開關拉開負荷電流,導致220kV母線接地故障。該設備2003年投運。事件造成4座220kV變電站、13座110kV變電站失壓,損失負荷604MW,受影響客戶203850戶。該起事件經過原因分析,總結出四點主要問題:

(1)對設備維護檢修認識不到位,重電氣試驗,輕機械檢修,主動檢修觀念不強。

(2)設備維護檢修要求不明確,執行不到位。設備維護檢修的策略和標準覆蓋不全面,現場運行規程缺少設備維護檢修的具體要求,沒有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要求“每6年小修、每12年大修”開展檢修工作。

(3)對設備關鍵運行維護技術、工藝要求不掌握,欠缺自主檢修能力。

(4)對設備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不夠深入,對設備到位指示不準確的異?,F象沒有警覺,沒有發現分合閘限位缺失所來的風險。從上述事故反映出變電設備維護檢修管理有待加強,因此我們需要深入分析目前變電設備維護檢修管理的現狀。

3 變電設備維護檢修管理現狀分析

一是設備規模較大。某地市局現有設備數量龐大110kV及以上變電站147座,變壓器298臺,斷路器1104臺,隔離開關5755臺,其中GIS間隔147個。設備種類、型號繁多,以GIS間隔為例,生產廠家有17個,產品型號有38個。隨著電網的發展,2002年以來數量眾多的變電設備投運運行,估計未來3年對投運時間在4至12年之間設備檢修工作壓力巨大。

二是設備管理存在認識偏差和誤區。未正確處理好“檢修與可靠性”、“檢修停電與運行方式”之間的關系;存在重視電氣試驗,輕機械維護的現象;對GIS和鉛酸密閉電池存在免維護的誤區;存在以狀態檢修和特巡特維為名,弱化正常維護檢修的情況。經查詢某地市局信息系統,2010年至2014年500kV主設備大修停電申請僅2起,檢修時間和內容不滿足大修的相關要求。常見機構部分傳動元件存在銹蝕、箱體銹蝕等問題未有處理。經物資部門查詢,目前已簽合同,未來幾年內將投產變電站大量選用GIS設備,為今后給維護檢修帶來較大困難。相比敞開式設備,GIS檢修停電范圍廣、檢修環境要求高、檢修難度大、檢修費用高。

三是未按規范開展維護檢修,責任落實不到位。設備欠維護現象嚴重,給電網安全運行帶來影響。統計某地市供電局,超過三年未操作的隔離開關就有264組,占全網5755組的4.59%,其中個別設備超過10年未操作;主設備未按規范開展檢修問題突出,110kV及以上斷路器超期未檢共374臺,占總數的33.88%;110kV及以上GIS超期未檢間隔共61個,占總數的41.50%;110kV及以上隔離開關超期未檢共2560組,占總數的44.48%;110kV及以上變壓器超期未檢共106臺,占總數的35.57%。

四是檢修人員不足,檢修技能有待提高。設備檢修工作存在不斷增長的設備規模與檢修人員不足的矛盾,設備品種繁多、檢修工藝復雜與人員結構不合理、檢修技能不足的矛盾。經測算,檢修人員只能完成試驗、消缺及維護工作的90%的工作量;70%的修理和90%的技改需要外委。一次檢修人員不足,根據2012年版人力資源配置標準測算,某地市局一次檢修應定員104人,實際在崗78人,缺員26人。

4 加強變電設備維護檢修管理的優化措施

(1)健全設備維護檢修管理規章制度和技術標準。要研究編制設備檢修通用導則,明確規范各類設備維護檢修的周期、內容和標準。運行單位要結合實際編制設備檢修作業指導書,有機融合相關制度標準及廠家設備安裝維護手冊(說明書)的有關要求,并認真組織執行。要學習借鑒行業先進管理經驗,加強設備運行統計分析,建立分類科學、種類齊全、覆蓋全面、數據完整、分析準確、符合實際的設備統計分析工作機制,為設備維護檢修、技術監督、選型采購和產品評價提供重要參考。

(2)完善設備評估機制。落實變電設備狀況評估標準和要求,完善電壓等級不同、類型不同的變電設備應采取分類評估的體系,依據設備運行及檢修的信息、設備等級評估結果、設備可靠性研究結果,對設備工作狀況進行準確的評估,并持續的豐富設備數據庫。通過設備評估的結果,制定有針對性的維護檢修管理對策,實現設備維護檢修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

(3)分層管理,責任到位。完善生產運行分層分級管理機制,把變電站維護檢修管理責任分解到班組,把設備維護檢修管理責任分解到人員,實行專項化分工,明確班組人員負責的設備,打造一專多能的技能隊伍,促進設備檢修技術的不斷提升,確保維護檢修管理工作能合理有效開展。

(4)增加對設備基礎管理的投入。通過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做好設備的造冊建檔、維護、檢修等基礎工作,實時監測技術,對設備技術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以延長變電設備的使用壽命,及正常運行為目標,重視和加強設備維護檢修管理,提高設備的檢修正確率,提高檢修的工作效率,有效改善設備維護檢修“重電氣、輕機械”,“重缺陷、輕保養”的問題。

(5)完善設備檢修策略。檢修技術人員在對變電設備運行狀況、檢修情況及評估結果等進行綜合性分析后,應不同類型變電設備進行分類管理,并合理安排不同的維護檢修計劃和技改項目。在進行維護檢修前,必須對設備運行信息和檢修情況進行詳細了解,以提高設備維護檢修的針對性,完善設備維護檢修方案,保證設備維護檢修質量;對于GIS等新設備,檢修人員必須制定詳細的維護檢修措施,以促進設備維護檢修工作的有序進行。同時克服“拼設備、重指標”的僥幸思想,必要時可采取轉供、錯峰、限電等措施,確保設備應檢必檢,及早發現并消除設備安全隱患。

(6)加強變電設備投運前介入管理。要求維護檢修人員在變電設備運行前,對該設備的技術和性能有深入的了解,參與設備的生產關鍵環節、出廠前驗收、現場驗收和安裝過程,避免僅從設備的說明書、銘牌了解設備,實現對設備結構有更深入的熟識,對特殊的數據進行記錄,對出廠數據和各部件出廠數據以及交接數據有一定的了解。

(7)加強變電設備消缺的工作分析。已變電設備維護檢修的消缺發現的問題為指導,提出針對具體設備的運行、操作注意事項,能夠提高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夠減少因設備維護和檢修所引起的大面積停電,減少因操作過程不規范而造成事故事件發生的頻率,降低對變電設備誤操作的幾率。

(8)對檢修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檢修人員的培訓工作,在重視理論知識培訓的同時,更加注重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訓,要通過設備檢修、現場講解、實際操作,采取以點帶面、以老帶新、以技能專家帶班組人員、與生產廠家的交流合作等多種形式,使班組員工熟悉設備結構特性、掌握設備運行特點。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對檢修人員考核,以提高變電設備的檢修質量,避免遺漏設備缺陷。

5 結語

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社會越來越關注電力供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供電企業為適應的發展需求,也不斷的提高變電設備的維護檢修管理水平。但是在變電設備的不斷發展和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因此要求檢修人員必須加強對變電設備的維護檢修及其管理,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需要重點以健全設備維護檢修管理準則、完善設備評估機制、細化管理責任、增加設備基礎管理投入、完善設備檢修策略、加強變電設備投運前介入管理、深入分析設備缺陷、開展檢修人員的針對性培訓等舉措,進一步強化設備維護檢修管理,實現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實現風險、效能、成本綜合最優,提高設備健康水平,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確保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確保變電設備的維護檢修管理能夠適應電力發展的新形勢。

[1]梁為勇.變電設備檢修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J].科技傳播,2013.

[2]丁柏林.變電設備檢修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安徽電力,2007.

[3]藍少藝.變電設備狀態檢修的分析與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2.

猜你喜歡
變電檢修設備
淺談變電運行中繼電保護問題
變電運維風險及技術檢修分析
調試新設備
雨中檢修
檢修
變電站一次設備檢修的意義及具體檢修內容分析
變電檢修工作中在線監測技術的應用研究
變電運行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橋梁檢修專家——MOOG橋梁檢修車掠影
認一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