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信用缺失的食品安全問題監管對策研究

2014-12-24 13:18張凱陳瀟源
北方經貿 2014年10期
關鍵詞:監管對策企業信用食品安全

張凱 陳瀟源

摘要:縱觀1999年至2013年媒體報道的食品安全事件,不難發現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其中因企業信用缺失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為此,我們探析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原因,構建出強化基層群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并明確其監督體系充分發揮作用的實施條件,以期對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有益。

關鍵詞:食品安全;企業信用;監管對策

中圖分類號:F416.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10-0108-01

一、研究背景

2009年6月1日,中國出臺了《食品安全法》,從立法角度奠定了現代食品安全監督體制的基礎,并確立了食品安全監管的基本框架,但食品安全現狀依然令人擔憂??v觀1999年至2013年國內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999至2008共十年間媒體公開報道有39件,2009至2013共五年間媒體公開報道有69件。不難發現我國食品安全問題似有愈演愈烈之勢,概括起來,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是問題食品的涉及面越來越廣。問題食品已從過去的糧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產品等傳統主副食品,擴展到水果、酒類、南北干貨類、奶制品、炒貨食品等,呈立體式、全方位態勢。二是問題食品的危害程度越來越深,已從食品外部的衛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內部的安全危害。過去只注意食品細菌總數,現在是深入食品內部的農藥、化肥、化學品殘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來越多樣、越來越“深入”、手法越來越隱蔽,從食品外部的走向內部的、從物理的走向化學的。從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樣翻新、五花八門。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二、食品安全問題原因分析

食品安全問題涉及的面廣,在食品生產、加工、儲運、檢測和消費的產業鏈上,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v觀2009年至2013年媒體公開報道的食品安全大事,按照引致食品污染的不同誘因和解決方式的差異,可以把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歸結為四類:絕大部分食品安全問題是食品供應鏈上的利益相關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狀態下人為影響食品質量而造成的;其次是因食品安全和追蹤懲罰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繼續擴大而造成的;再次是因食品檢測監督條件不完善、對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認識或從業人員非主動性過失,造成劣質食品未被發現繼而進入消費環節。我們把這一類原因統稱為技術問題。還有因自然環境或客觀條件的影響,大體上屬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變質。主要表現在種養殖源頭污染、食品加工工藝和衛生條件落后、流通儲運手段達不到保鮮要求等。

其中第一類食品安全問題對社會的危害性更廣,因為企業信用缺失故意為之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僅嚴重危害國民健康,還大大影響民眾的消費信心、嚴重沖擊社會誠信道德體系、影響政府公信力和國家形象。因此,我們重點探索企業信用缺失的食品安全監管對策。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抓好源頭是關鍵,因而要強化對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在充分發揮政府監管和市場優勝劣汰作用的前提下,強化食品生產企業所在地的公眾參與監督非常重要。

三、強化基層群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構建

面對企業信用缺失而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在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作用的前提下,應該強化食品安全監管中的公眾參與度。強化基層群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就是要強化食品企業生產、加工所在地的公眾的參與意識和責任。具體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強化企業生產、加工用房、用地的所有者對生產企業違法經營有首要監督責任。二是要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要將食品安全工作列為重要職責內容,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責任,并明確專門人員具體負責,做好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等工作。三是要強化食品企業相關部門的員工參與本企業的食品安全監督,直接參與食品企業違法生產的員工,知情不報的負有連帶法律責任。四是要鼓勵食品企業生產、加工所在地的其他群眾全員參與食品安全監督。五是要鼓勵媒體公眾積極報道、深入跟蹤食品企業的違法經營行為。

如果這些基層群眾積極參與監督食品企業違法經營的意識和責任提高,政府相關部門負起相應的職責,因誠信缺失而故意非法經營的食品企業就無處可逃,我國的食品安全環境就會大大改善,國民就會再拾消費信心。

四、實施條件

強化基層群眾參與的食品安全監督體系要充分發揮作用,需要有與之配套的措施。主要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完善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群眾參與和消費者保障機制

我國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通常會求助于消協。但各地的消協都掛靠在工商行政部門內部,由同級工商部門主管,削弱了消協作為法定職能非政府機構的獨立性,難以協調物價、質監、食品藥品監督等諸多部門的關系,也限制了其社會公信力的發揮。而國外的消費者維權組織不僅數量眾多,甚至通過自身力量推動了國會對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改革。在香港,消委會的委員由行政長官親自任命,并在媒體公布,任期兩年,其運作保持高度透明,可讓公眾問責,獨立處理來自消費者的投訴和其他各種事務,處理結果不需要向政府通告,對經營不當、屢教不改的商家,消委會會公開商家的名字。群眾監督的體制充分發揮了作用,使不法食品生產企業在朗朗青天之下無處遁形,使食品供應鏈上的利益相關者才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而以身試法。

(二)完善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

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公眾、媒體和社會組織廣泛有序地參與。大力推行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地方各級政府要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制度,暢通投訴舉報渠道,細化具體措施,健全工作機制,實現食品安全有獎舉報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

(三)加強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全民識別食品安全問題的能力

政府應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培訓國民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條例、標準等知識,在提高全民監督食品安全的意識和責任的前提下,使老百姓能夠正確、高效的行使監督權。同時對違法經營分子也起到警醒作用。

(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責任制,嚴格公平執法

食品安全工作能否抓好,關鍵在于責任能否真正逐級落實。 食品安全法明確規定,地方政府對本區域的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各有關部門承擔相應的監管責任。為此,應建立健全以食品安全責任制為重點,強化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落實責任的各項措施,健全基層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體系。各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要將食品安全工作列為重要職責內容,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責任,并明確專門人員具體負責,做好食品安全隱患排查、信息報告等工作?!稕Q定》要求,下一步要切實建立起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的食品安全工作體系,在社區、農村建立起以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為主的群眾監督隊伍,強化基層政府與各行政管理派出機構的密切協作,形成分區劃片、包干負責的食品安全基層工作網絡。

(五)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加大對不法分子的處罰力度

盡管國家立法層面出臺的食品安全監管領域的基本大法,在監管體系和法律細則方面已經比較完善。但根據目前食品領域因企業信用缺失而導致的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現實,食品法律法規中應明確食品企業生產、加工用房或用地的所有者,對食品生產企業違法經營應負有首要監督責任;食品企業相關部門的員工對本企業的食品安全負有監督責任,直接參與食品企業違法生產的員工,知情不報的,應負有連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蘭欣卉]

猜你喜歡
監管對策企業信用食品安全
工行企業信用報告可線上查詢
能源局試點承裝修試電力設施企業信用監管
企業信用在企業市場營銷中的作用
我國創業板市場的投資風險及監管對策研究
互聯網金融生態系統發展趨勢及監管對策
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