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技術對經濟的貢獻

2014-12-25 01:25劉相楠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生產力經濟社會科學技術

劉相楠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科學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各個領域,對經濟方面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文章下面就對科學技術對經濟的貢獻和影響進行分析,并且結合安徽實例對其進行闡述。

關鍵詞:科學技術;經濟;

中圖分類號:G353文獻標識碼: A

一、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積極影響

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例如,現代科學技術極大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優化,城鄉關系進一步改善。社會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作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學,必然包括在社會生產力之中??茖W技術一旦滲透和作用于生產過程中,便成為現實的、直接的生產力?,F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和現狀告訴我們,科學技術特別是高技術,正以越來越快的速度向生產力諸要素全面滲透,同它們融合。

(一)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

馬克思曾指出:“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并且說:“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瘪R克思還深刻地指出:“社會勞動生產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必然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1988年9月,鄧小平同志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鄧小平同志的這一論斷,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產力理論和科學觀?!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既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特點,也是科學技術發展必然結果?,F代科學技術對勞動力產生了重要影響。勞動力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F代科學技術不僅延長了勞動者參加勞動的時間,而且提高了勞動力的質量和水平,腦力勞動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重要的因素。其次,現代科學技術使勞動資料的功能,結構等都發生了巨大變革。勞動資料的巨大變革極大地推動了生產方式的變革,推動社會生產力向著更高的水平發展。再次,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寬了勞動對象的領域,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向各大領域深入,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物質財富。

(二)現代科學技術改變了中國的城鄉關系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城鄉關系,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新型的工農城鄉關系的構建,推動了中國城鄉一體化的發展?,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許多農民市民化,大量農業勞動者轉為工業勞動者?,F代科學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提高了農業技術水平和農業勞動生產率,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

二、如何使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一)開展科技創新教育,培養科技人才

現代教育是科技生產再生產的重要條件,主要體現在:教育具有再生產科技的功能,科技不是某個歷史時代的產物,而是人類社會整個歷史發展的結晶,是個不斷傳遞、 積累、 發展和再生產的歷史過程。而教育在這一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社會生產力不僅取決于勞動者的技巧,也取決于它的工具完善程度。教育將使年輕人能夠很快熟悉整個生產系統。教育是把人類長期積累的科學知識、 生產技術,經過有目的地選擇、 提煉、 加工、 概括而進行傳遞的,同時在傳遞中又有科學的講授、 傳遞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較高。為此,我們應該加大教育投入,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創新教育制度,培養科技人才。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管理體制

科學發展觀要求現代科學技術不僅注重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更要注重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以促進現代科學技術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應當建立健全有效的科技評價體系與評審機制,采用同行評議與量化評分相結合的方法。 既要注重評審人員的專業素質,又要注重評審人員的道德素質,做到德才兼備。依法治國是中國的基本方略,所以我們也應加強科技立法,用法律的強制力來保證現代科學技術積極作用的發揮,防范與化解現代科學技術產生的消極影響,保證中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三)構建現代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作為整個人類文化所體現出的最根本的精神,是人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最高體現,它引導人們以 “真善美”為旨,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人文精神

與現代科學技術相互影響、 相互作用。為促進現代科學技術更好地造福于人類,我們應當構建現代人文精神,發揮構建現代人文精神的積極性、 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現代科學技術

的發展創造良好的人文條件和精神支撐,在現代科技成果的運用中發揮良好的指導和規范作用,讓現代科技與人文精神互動協調發展。

(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 “自主創新、 重點跨越、 支撐發展、 引領未來” 的指導方針

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 市場為導向、 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發揮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促進創新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通過自主創新,提高中國的社會生產力、 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廣泛吸收國外先進的科技成果,抓住發展機遇,在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實現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促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五)加強科技創新

從18世紀中葉以來,人類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紀末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這次科技革命使社會生產力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以機器大工作代替工場手工業,使人類進入機器時代。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發生的,以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它把社會的工業化提高到一個嶄新階段,使社會生產力進入電力時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發生于20世紀中期,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為主要標志。人類面臨的這一新科技革命,將使世界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它以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等為前沿,以計算機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激光技術、空間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的應用為特征,把人類社會推進到信息時代。

1912年奧地利經濟史學家約·阿·能彼特在《經濟發展理論》中指出:“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體系,把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重新組合,以獲得潛在的利潤?!奔夹g創新的要領既不同于科技革命,也不同于一般的技術發明,而是泛指社會經濟活動過程中的某種創新活動。如創造新產品、新工藝、采用新的生產方法,開拓新的市場或材料來源,以及實行新的企業組織形式等。技術創新的含義非常豐富,它是技術與經濟的某種聯系,并貫穿于科技、經濟、社會諸多領域的社會現象。一個國家的技術創新活動,與社會體制、產業結構、資源配置、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金融、教育以及國際合作等都有密切聯系。加速技術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戰略措施。技術創新能力是國家經濟活力和企業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從而成為當今國家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結束語:

20 世紀以來,以相對論,量子力學,原子結構理論,分子生物學四大理論為標志的現代科學和以原子能技術,信息技術,宇航技術,生物技術四大技術群為標志的現代技術迅速發展,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F代科學技術一方面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進步,例如,推動中國生產力的發展,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優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中國的城鄉關系,但不可否認另一方面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也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產生了諸多負面影響,例如,資源環境危機,人文精神缺失,信息科技革命的憂患。分析現代科學技術對中國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與建議,可使現代科學技術更好地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促進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辛宏飛,郭文華. 科學技術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促進作用[J]. 北京機械工業學院學報,2000,02:66-69+80.

[2]劉文波,張銀杰. 信息通訊技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2013,12:6-8.

猜你喜歡
生產力經濟社會科學技術
來不及生產力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更名為科學技術與信息化司
科學技術部令第19號 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
科學技術活動違規行為處理暫行規定
未來五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任務
應投資于教育以提升生產力
當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相關數據
歷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月度監測數據(2008年11月)
改革開放三十年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圖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