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罕壩商品林幼苗撫育技術

2014-12-25 01:25王春風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塞罕壩

王春風

摘要:對商品林幼齡林進行撫育,以改善林木生長環境,促進林木生長,優化森林資源結構,加快成熟,縮短森林培育周期,積極培育速生、優質、高效的商品林資源。本文對塞罕壩商品林幼苗撫育技術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塞罕壩???商品林幼苗??撫育技術

中圖分類號:C35文獻標識碼: A

一、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

按計劃實施造林工作后,幼林撫育管理便成了林木生長好壞以及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關鍵。幼林撫育是在更新造林后至幼樹成林這一期間,通過人為活動改善林木生長發育、鞏固造林成果、促進林木生長而采取的各種技術措施。它是更新造林采取的6項基本技術措施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加快林木生長的重要手段。幼林撫育從土壤管理、林木管護、補植等方面入手,為新造林創造優越的環境條件,促使林木健康生長,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幼林撫育的內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環境條件、造林樹種生物學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異,目的是對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灌木直接進行人為干涉,以改善幼樹成活和生長發育的環境條件。及時進行合理的撫育管理,可清除林地的雜草灌木,減少和林木爭奪水、肥、光,改善土壤條件,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和有機質的分解,創造良好的水、肥、氣、熱狀況,保證造林成活,促使幼樹良好的生長和迅速達到郁蔽。因此,及時采取相應撫育措施,不斷排除不利因子的干擾,對提高造林質量、鞏固造林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商品林經營現狀

塞罕壩機械林場總經營面積140萬畝,商品林面積38萬畝。在商品林經營過程中,實施了修枝、定株、透光撫育、生態疏伐、定向目標伐、主伐等作業。其中對郁閉的混交林、天然幼林及時進行定株、透光撫育,確定目的樹種;對人工林,在18年左右,出現第一輪枯死枝時相繼進行首次修枝和首次撫育間伐,伐除被壓木、枯立木和Ⅳ、Ⅴ級木,每畝保留株數在150—220株之間,此后每隔4—5年間隔期遵循下層疏伐原則進行一次撫育間伐,直至每畝保留株數達到50株,對已進行了4—5次撫育間伐且進入成熟期或主伐期的林分,實施皆伐作業。

商品林幼齡林面積14萬畝,占商品林面積的36.8%,每年仍有一定量未成林和幼齡林進階。這些林分較多分布在溝腦、山頂、梁峁等偏遠地段,一方面起著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的生態作用,另一方面擔負著林場產業和經濟發展的重任,是培育大中小徑材主要林分基地。至目前,由于受地理位置、經濟條件的制約,大部分商品林幼齡林未能及時進行撫育管理,林分密度過大,林相雜亂,衛生狀況差,通透性差,林木營養空間有限,生長競爭激烈,生長率下降,自然整枝明顯偏高,林分的生長勢、抗逆性、穩定性明顯偏低,降低了商品林的價值和效益。所以,遵循森林可持續經營原則,對商品林幼齡林進行撫育作業,逐步促進林分向健康、優質方向發展,實現商品林的經濟、生態、社會價值和效益。

三、指導思想、原則

1、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嚴格保護、科學經營、持續發展的方針,積極轉變經營方式,全面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森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優化森林資源結構,構建穩定的、多功能的森林生態系統,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

2、原則

堅持統籌兼顧、集中連片、全面發展的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探索不同森林類型可持續經營模式原則;堅持提高質量、優化結構、改善和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原則;堅持合理采伐作業與注重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林業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堅持培育優質高效商品林與充分發揮森林三大效益的原則。

四、撫育方法措施

1、松土除草

松土可以使板結的地表破碎,保蓄水分,增強土壤的通透性。除草的主要作用是除掉幼樹的競爭植物,使苗木順利成活;有時適當保留植穴周圍的植被,為苗木適度庇蔭,減少水分蒸發,降低地溫。在具體作業時必須做到“三不傷、二盡、一培土”?!叭粋奔床粋?、不傷皮、不傷梢;“二盡”即雜草除盡、石塊撿盡;“一培土”即把鋤松的土壤培到根部,再把除下的雜草覆蓋在種植點,降低地表溫度,保持土壤濕度,抑制雜草生長,腐爛后又能增加土壤肥力。松土深度要適當,做到里淺外深,深度一般為5~10 cm,干旱地區可加深至12~15 cm,甚至30 cm。除草松土應在幼樹生長旺盛期之前,一般從造林年度起連續3~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長季的前半期進行。但植苗造林當年的第1次應盡量提早,并結合培土、扶正、踏實等工作進行。造林后,前1~2年的除草松土次數應多些,以后可減少為1~2次。松土方式可分為穴狀(塊狀)、帶狀和全面除草等,土壤比較干旱的陡坡和地表徑流比較嚴重的地塊,應采取魚鱗坑式的撫育方式。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根據幼樹表層根系的分布情況確定,力求少傷根系,但對長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強的樹種(如楊樹、杉木)可深些。造林地區越干旱,植被越茂密,撫育的年限應越長,氣候土壤條件良好的地方,當幼樹高度越過草層高不再受壓抑時,撫育即可停止,不必強求達到郁蔽。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數可根據造林地區的氣候條件和造林樹種確定。除手工方式外,還可采用各種除草松土機械(如割灌機等)?;瘜W除草也是一種頗有效的方法,但不能達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2、水肥管理

灌溉是造林時和林木生長過程中人為補充林地土壤水分的措施。目前主要用于干旱地區造林培育速生豐產林,大面積造林基本上都灌溉。每次的灌溉量,要依據樹種、林齡、氣候狀況和土壤濕度而定,要保證林木根系層處于濕潤狀態。施肥是造林時和林木生長過程中改善林地肥力狀況的措施。林木施肥分為基肥和追肥2種?;试谠炝智敖Y合整地施用。用作基肥的主要是有機肥料,有時也加施化學肥料,有機肥料的施肥量應根據樹種、苗齡、肥料種類以及土壤性質決定。追肥一般用化學肥料,追肥時要注意氮、磷、鉀肥的搭配。追肥方法有2種:一是將肥料直接撒于地表,但效果不好;二是溝施,即在相當于樹冠投影范圍的外緣或在種植行間開溝,溝深20 cm、寬20~25 cm,將化肥撒入后覆土。

3、林木撫育

一是除蘗。這是除去植株干基部的萌蘗以促進主干生長的一項撫育措施,在造林后的1~2年內,應選留健壯、干型通直的主干,把其余的蘗條去掉,除蘗后要培土,以抑制萌芽條再生。二是間苗。采用群狀以及穴播、叢植等方法造林時,由于播種不勻或隨著幼苗的成長,致使苗木密集成叢,營養面積和光照條件不足,引起幼樹生長不良,必須在造林后間苗,間苗時堅持留優去劣,控制間距,最好是在雨后或松土除草時進行。三是抹芽。這是為了促進幼林生長、培育好干形而采取一種幼林撫育措施。具體做法是,當幼樹的樹干上萌發的嫩芽尚未木質化時,將距地面樹高2/3以下嫩芽抹掉??煞乐桂B分分散,有利幼樹高生長;同時還可避免幼林過早修枝。四是修枝。修枝是根據不同林種的要求,人為修除枯枝或部分活枝的一種撫育措施,是調節林木內部營養的重要手段。最好選擇在晚秋和早春樹木休眠期進行,修枝強度以最大限度地促進林木生長為原則,不要過大或過小,避免撕破樹皮或切口粗糙而影響樹木生長。

4、幼林補植與保護

在造林后1~2年內,通過造林檢查驗收,對成活率低于85%的幼林均立即組織補植,如成活率低于40%則要重新造林。工程造林要求成活率在90%以上為合格,同時保存率不低于85%。補植力求用原樹種的大苗,使其與成活苗木的生長相近,有利將來林相整齊。另外,造林后經過3~5年時間,出現幼林生長不良,難于成林成材的“小老樹”或“小老頭林”,林業上稱此現為低產林分。低產林分的特征是植株彎曲,萌條叢生,主干不明顯,枝葉枯黃呈病態。形成低產林分的原因很多,如立地不適或樹種選擇不當、粗放管理或撫育不善等。對低產林分進行改造,首先要研究其成因,然后對癥下藥,采用相應措施進行。比如復墾、施肥灌溉、平茬復壯、補植補造,或介入其他樹種等單項或多項措施結合。

結語:幼林保護是造林后為保證造林成活成林而采取的保護性措施。特別是北方地區,為了防止冬春旱風吹襲,造成苗木失水過多,引起葉、芽枯萎,甚至全株死亡,在秋末冬初進行埋土防寒;此外,要對新造林聘請護林員進行專職管護,確保造林成活。

參考文獻

[1] 李智勇.商品人工林的環境管理策略[J].世界林業研究,2001,12(6):41-47.

[2] 李智勇.影響人工林發展的外部因素概論[J].林業科技管理,1999(4):14-16

[3] 盧江婷,尉明.淺談幼林的撫育管護[J].陜西林業,2008(4):38.

[4] 嚴玉新.提高山旱地造林成活率的綜合技術[J].農村科技,2009(7):98.

[5] 李華鋒.黃土高原抗旱造林技術措施研究[C].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06.

[6] 祖秉雙.幼林撫育應注意的問題[J].農民致富之友,2008(9):20.

猜你喜歡
塞罕壩
塞罕壩地區沙地云杉引種試驗及培育要點
大班繪本閱讀活動:塞罕壩的樹
今天,我們向塞罕壩人學什么
塞罕壩,不僅僅是一個地名
沁園春·游塞罕壩
塞罕壩林場向世界詮釋“美麗中國”
塞外紅領巾唱給塞罕壩林場建設者的歌
塞罕壩時間(節選)
塞罕壩三代務林人:心懷使命鑄造“綠色長城”
綠色明珠 塞罕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