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與保障技術研究

2014-12-25 01:25呂紀云高文靜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公路交通農村公路交通事故

呂紀云 高文靜

摘要:鑒于農村公路的重要性與安全形勢,本研究通過分析歷年交通事故闡述了農村公路安全現狀與事故特點。結合事故分析,從“人員-車輛-道路-環境”四個方面分析了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素。在上述研究基礎上,從事故預防、事故救援和事后修復三個方面提出了農村公路安全保障措施,以期為農村公路安全建設運營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公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人-車-路-環境;安全保障

中圖分類號:G812文獻標識碼: A

0 引言

農村公路是公路網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城鎮化建設與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農村公路(含縣道、鄉道、村道)通車里程達378.48萬公里,比2012年增加10.64萬公里。其中村道比例達56.74%,同比增加8.52萬公里。全國通公路的鄉(鎮)占全國鄉(鎮)總數的99.97%,其中通硬化路面的鄉(鎮)占97.81%;通公路的建制村占全國建制村總數的99.7%,其中通硬化路面的建制村占89%。然而,受困于駕駛人員綜合素質偏低、車輛混行率高、基礎設施落后及道路運營條件不完善等諸多因素,交通事故數并未隨著農村公路高速發展而顯著降低,交通安全形勢依舊嚴峻。根據有關統計[[[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R]. 北京: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2005-2009. ]],2009年全國農村公路發生55843起交通事故,導致16166人死亡,66457人受傷,分別占據全國交通事故總數的 33.08%與40.48%。鑒于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問題突出,有必要對國內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現狀進行分析。針對不同影響因素,提出符合我國農村道路特點的安全保障措施,進而確保行車安全,規避事故風險。

1 農村公路安全現狀

1.1 農村公路事故現狀

伴隨農村公路的高速發展,農村駕駛員及農用車保有量迅猛增加,道路“沖突”加劇,農用車交通事故次數頗高,如表1所示[[[2]廣曉平,馬昌喜. 農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與交通安全對策研究[J]. 公路, 2007(4):128-130.]]。

表1農用車交通事故統計

自2005年按照公路行政等級統計國內交通事故以來,農村公路交通事故數及死亡量如表2所示[[[3]馬忠英, 楊琦, 周偉. 中國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與對策[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0(6):81-85.]]。

表2農村公路交通事故統計

從表中數據可以發現,農村公路交通事故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事故數與死亡人數占總體事故的比例卻不斷增大。由此可見,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1.2 農村公路事故特點

農村公路交通事故整體呈上升趨勢,并具備以下特點:①非機動車、行人傷亡比重大,后果嚴重;②事故形態主要表現為正面相碰、側面相碰、刮碰行人、翻車與追尾等,以2009為例,總體比例超過了全年交通事故的70%;③事故多發時段明顯,多集中于早晚上下班時期;④農村公路交通環境混雜,新修和新加寬道路事故率較高;⑤平面交叉口事故量較大;⑥線形指標不良、路側安全設施不足路段為事故多發點。

2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影響因素分析

2.1 人的因素

作為交通的自主參與者,人在農村公路交通安全方面起主導作用。國內外相關資料表明,80%以上的交通事故是由人為因素引起的?!叭恕卑旭{乘人員與騎行者,不同類別的參與者具有不同的行為特征。

駕駛員主要表現為:⑴行駛安全意識淡薄、缺乏基準的道德準則,肆意超速、超載、超車等多項違章駕駛行為普遍,忽視標志標線等安全提示,為交通安全埋下了隱患;⑵駕駛人員綜合水平低,不少駕駛員缺乏正規培訓,不熟悉交通法律法規,無法正確處理緊急情況。其中,駕駛員駕齡與交通事故的分布關系如表3所示[[[4]劉錦輝.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現狀分析及安保設施改善對策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11.]]。從表中可以發現,3年以下駕齡的駕駛員對道路環境不熟悉,駕駛水平偏低,導致事故率偏高。駕齡在6~10年之間事故率是最高的,原因在于該階段的駕駛員整體水平較高,但過于高估自我的駕駛水平,安全意識放松,從而使得交通事故多。此后,隨駕齡的提升事故數逐漸降低。另一方面,農村公路的騎行者主要表現為安全意識不足、忽視交通法律法規,與機動車搶道、橫穿公路現象屢見不鮮,極易導致交通事故產生。

表3駕齡與交通事故分布

2.2 車輛因素

車輛因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隨著農村公路的不斷發展,城鎮化愈發明顯,車輛數量大幅增長。不同類型車輛各方面差異顯著,路權劃分不明確,整體呈現為混合交通,不利于行駛安全。各類車型與交通事故的分布關系如圖1所示[4],其中客車、摩托車與大貨車事故比例達92.8%。此外,近年來電動車事故比例持續增加。其二,農村公路上存有許多不達標或失保、失修車輛,汽車性能差,危險情況下不能確保車輛安全停下。

圖1車型類別與交通事故分布

2.3 道路因素

道路因素主要包含有三個方面;⑴道路自身缺陷,如線形指標差、長大縱坡、車道寬度漸變不合理、視距不足等;⑵道路管理不善,如路面狀況差、道路年久失修或養護不及時等;⑶安全保障設施不足,如標志標線不明確、路側防護設施少等[[[5]畢京建.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與對策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08.]]。其中,路側防護對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響,如圖2所示無路側防護交通事故比例高達71.7%。由此可見,加強路側防護對于減少事故具有重要意義。

圖 2路側防護與交通事故分布

2.4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主要包含自然環境與交通環境兩個方面[[[6]何凡.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術研究[D]. 重慶: 重慶交通大學, 2012.]]。自然環境中氣候條件對交通安全影響最大,不利氣候是指包括陰天、雨雪、大霧、大風、低溫等相對于晴天而言的不利天氣。各類不利天氣條件下交通事故分布如表4所示,在上述不利天氣條件下行車有以下不利影響:①駕駛員的視線極易受到影響,視距明顯降低;②路面與汽車輪胎附著系數變小,制動距離顯著增長,車輛不易控制;③駕駛員心里緊張,可能導致誤判或不當操作,稍有疏忽就可能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交通環境因素主要包括交通量大小與交通混雜程度。其一,交通量大小關系著駕駛員的心理緊張程度,進而會影響駕駛操作;其二,農村公路交通管制差,各種車型混行情況嚴重,路權劃分不合理,爭搶行駛時有發生,這均不利于道路交通安全。

表4不利天氣條件下交通事故分布表

3 農村公路安全保障措施

3.1 事故預防

3.1.1 增進教育,加強管理,提升安全意識

目前,廣大農村公路使用者的交通安全意識并未隨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而大幅提升,整體意識仍然比較單薄,缺乏基本的安全常識與自我防護認知。為確保農村公路交通安全,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切實增進交通安全教育

國內的農村道路使用者數量多、分布廣,對于交通安全教育積極性不高。所以,安全教育應從啟蒙階段開始,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逐步培養健全的安全意識。在基礎教育體系中引入交通安全教育培訓,由點及面逐步擴大,進而培養全民安全意識。此外,交通安全教育方式應當多樣化,盡量采取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充分利用張貼宣傳畫、電視、廣播、網絡[[[7]張秋霞.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現狀及安保設施改善對策[J]. 交通標準化, 2014,42(11):22-24. ]]等各種渠道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之中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與危害性,逐漸改變安全意識、規范行為準則、抵制不法行為。

(2)完善駕駛培訓,加強車輛管理

廣大駕駛人員是減少交通事故的關鍵因素,除了增進安全教育,還應當加強駕駛技術培訓與車輛管理。在農村道路上存在有許多技術不高、經驗不足的駕駛人員,這些駕駛人員大多沒有接受正規的培訓,安全意識淡薄,缺乏處理緊急情況的基本素養。所以,一方面應該加強駕駛培訓,查處不法駕駛,完善安全體系。另一方面加強車輛監管,嚴禁違法車輛上路,降低事故風險。

3.1.2 完善道路設計,增加安全設施

①在規劃、設計農村道路時,應當綜合考慮經濟、安全、環保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選取道路等級,注重線形設計,防止設計上出現安全隱患。②針對性地加強交叉口等事故黑點處理,如合適的交叉角度、優良的坡度設計、安全的轉彎半徑、完善渠化設置及交通控制方式等[[[8]江龍進. 農村公路安全設計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09.]]。③完善路側安全保障措施,設置路肩震動帶與輪廓標、誘導標等主動性保障措施;設置護欄、纜索防撞墩等被動性防護措施;對路肩進形加寬硬化,放緩邊坡,改善邊溝等寬容性設計。④注重標志標線等安全設施建設,保障不良路段的行車視距,確保行車安全。⑤加強日常養護維修,及時清理障礙物,保障道路質量。

3.2 事故救援

農村公路的事故救援包含有醫療緊急救援和事故后處理兩方面。其中,醫療緊急救援分為反應和實施兩個階段,事故后處理分為道路清理和疏導交通兩個階段。

3.2.1 醫療緊急救援

(1)反應階段

接到救援電話后,應當立即記錄有關信息,做出明確分析判斷。然后,選擇最佳的救援路線,迅速趕往事發現場,進行救援工作。

(2)實施階段

抵達現場后,應當清理閑雜人等,迅速搶救傷員并劃分道路安全區,設置事故救援標志,避免其他事故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身財產損失。

3.2.2 事故后處理

醫療救援完畢后,應劃分作業區,設置限速標志。組織有關人員清理事故現場,疏導事發路段交通流,逐步恢復道路通行。

3.3 事后修復

交通事故不可避免地會對道路相關設施產生破壞,所以有必要對道路進行事故修復。一方面,找出事故原因,針對性地修復該路段道路設施;另一方面,改進其他相似路段原有的配套設施,減少事故風險,提升道路服務質量。

4 結語

(1)通過歷年交通事故量數據分析,發現農村公路交通事故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但事故數與死亡人數占總體事故的比例卻不斷增大,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2)從“人員-車輛-道路-環境”四個方面分析了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的影響因素,人員主要表現為安全意識淡薄、駕駛技術差;車輛主要體現在基數大,混合交通嚴重,違規車輛多;道路因素主要包含有道路自身缺陷、管理不善以及安全保障設施不足。環境因素主要包含自然環境與交通環境兩個方面。

(3)農村公路安全保障措施包含事故預防、事故救援和事后修復三方面。事故預防主要從增進安全教育、加強管理、完善道路設計和增加安全設施入手。事故救援包含有醫療緊急救援與事故后處理兩方面。事故修復主要是指針對性地修復道路設施并應用到其他道路之中,提升道路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事故統計年報[R]. 北京: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2005-2009.

[2]廣曉平,馬昌喜. 農村公路交通事故分析與交通安全對策研究[J]. 公路, 2007(4):128-130.

[3]馬忠英, 楊琦, 周偉. 中國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與對策[J]. 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0,30(6):81-85.

[4]劉錦輝.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現狀分析及安保設施改善對策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11.

[5]畢京建.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分析與對策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08.

[6]何凡.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技術研究[D]. 重慶: 重慶交通大學, 2012.

[7]張秋霞. 農村公路交通安全現狀及安保設施改善對策[J]. 交通標準化, 2014,42(11):22-24.

[8]江龍進. 農村公路安全設計研究[D]. 西安: 長安大學, 2009.

猜你喜歡
公路交通農村公路交通事故
公路交通安全設施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探析
預防交通事故
月圓之夜車禍致死率高
試析公路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淺析公路交通物流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淺談大直徑鋼管樁在公路橋梁施工中的應用與安全控制
農村公路建設今明兩年將增加454億元資金
愉快的購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