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

2014-12-25 01:25黃瓊芳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4年37期
關鍵詞:中庸中國傳統文化建筑設計

黃瓊芳

摘要:中國是一個崇尚傳統的國家,在幾千年文化積淀的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極其深刻的影響,從不同時期的建筑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建筑的材料結構和設計美學中隱匿著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百姓行為和社會輿論的約束。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然后闡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思想,最后詳細探討了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建筑設計;中庸;材料;結構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設計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建筑設計根植于傳統文化之中

建筑設計必須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展開和完成,反映出不同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念,體現出某一時期文化的風貌人們按照歷史經驗加工著有關存在的一切印象,從這一意義上說,建筑設計根植于傳統文化。世界著名華人建筑師貝幸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充分結合了傳統的蘇州占建風格,根據當地的地域特色,將傳統文化巧妙地與現代設計結合在了一起,同時又在蘇州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了提煉,博物館主體造型設計得新穎巧妙,充分運用了當地傳統建筑的基木色調,給人以親切的相識感。在博物館的選材上完全是就地取材,比如石材、地磚等都是當地的材料,可以說整個建筑就是蘇州土生土長的特色建筑。這也正是蘇州博物館新館為什么能夠如此密切地融入當地環境之中的原因。貝先生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融入了老子《道德經》中的空間理念,解決了建筑與白然的之間的融合,在充分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做到了“蘇而新,中而新”。

(二)傳統文化是建筑設計的創新源泉

建筑設計不是“無源之水”,即便是“反傳統”的設計師,也得以“傳統”作為反面的參照物來界定白己的思維,設計從來就不是可以任意作為的純個人行為,我們應該正確地對待優秀傳統文化,并從中汲取創新源泉。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傳承了中國建筑文化“天人合一、和諧共生”的析理思想,是建筑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典型案例??傇O計師何鏡堂認為,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和諧觀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爸袊慕ㄖ衅渲幸粋€比較有特色的構建是斗拱,為了防雨所以選擇了這么一個造型。如果沒有一個力的話,它挑不起來,所以這個構建是一個承力的構建,這成了我們中國建筑一個非常特殊的亮點,沿著中國建筑的鑰匙,它己經成為了我們中國傳統建筑歷史功能和美學功能結合的一個非常好的構建世博會中國館在對待傳統的過程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立足于設計實踐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中國紅、月-拱等元素的使用,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展現中國精神,體現博人精深的中國文化特色;環保、節能等新技術的使用則是順應時代潮流,表達當今時代特色和科技成就。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建筑思想

(一)傳統人文思想對建筑審美的影響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浩瀚如煙,在古代文化長河中,不乏有儒家、道家及佛家這樣的思想大家流派,對后世影響深遠,其中,對于現代建筑設計領域也是影響頗大。傳統人文思想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影響設計師的審美觀念、性格等來達到左右建筑設計的境界。

儒家主張“天人合一”、和諧統一,在建筑設計中,則體現為建筑對內嚴格封閉、對外自由天地。如建筑大師賴特在流水別墅的設計中便是吸納了這一思想內涵,建設于巖崖之間,室內外卻渾然一體,真正實現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統一。

禪宗思想在我國古代建筑設計中影響就頗深,“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可以說是這種設計的真實寫照。如蘇州園林中的拙政園就是傳承了傳統佛家人文思想的精華,講求遠離世俗,追求歸隱山林。這種親近自然、遠離世俗的思想在現代建筑設計中也占有極大的市場,尤其是在當今生活繁雜、忙碌的時代,人們喜愛住在偏遠鬧市、花草叢生而又自然的建筑中,導致了現代建筑設計中大肆融匯了這一思想。

(二)“風水文化”對建筑布局的影響

在我國古代,建筑布局主要是指風水學思想。風水并非都是現代多數理解中的偽科學,也是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于我國古代建筑布局思想風格影響極深。風水學本身具有中國古代美學、地質、地理生態學及古哲學等思想內涵,并包含豐富的順應自然、適合地理等人文思想,是我國古代建筑設計思想中的重要理論源頭。

如我國明清皇宮的布局便是采取了古代風水學的思想,其中,一律坐北朝南的布局設計就是綜合了地域氣候、環境及日照等自然因素等影響,也考慮了文化、風水等人文因素的影響。北京的四合院建筑是我國古老、傳統的文化象征,將我國古代關于“四”嚴格的方向布局及“合”明顯的和諧人文氣息體現的淋漓盡致。

(三)中庸的思想理念

與此同時,我國的傳統思想中還特別注重中庸,任何事情都應當做到不偏不倚。這種思想也很好的被應用到建筑的設計和建造上。在大多數傳統建筑中我們都能夠發現,在建筑的結構體系中比較看重居中的思想,以中為貴。例如,紫禁城的整體布局都要圍繞著設定好的中軸線,且中軸線必須居于整個紫禁城的正中部位。又如西漢的長安城,整個都城都被中軸線所分割,也都體現著居中的思想理念。在中庸思想理念的影響下,人們開始將研究居中理念作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重要材料。

三、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

(一)傳統材料的傳承

建筑材料可是說是建筑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古代,還是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都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承另一方面則需要深化對于傳統材料的傳承上。以中國為代表的大中華文明的古代建筑是以木材為主要原材,力求達到親近自然、樸素自然的建筑美感。21世紀的今天,雖然鋼鐵、混泥土式的現代建筑材料已經成為了時代的主導,但是也可以在主打格調中積極吸取傳統材料的特點。即我們可以運用現代建筑材料,通過簡單的藝術造型等,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展現隱喻木質材料風格中“親近自然”、“中庸之道”的文化內涵。

(二)傳統建筑元素的傳承

1、傳統元素的直接應用

中國的傳統文化資源極其豐富,尤其在建筑的設計上,格扇設計,門窗設計,臺階設計,以及吉慶圖案的選用。如龍紋鳳藻、回文水紋等,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的設計元素,可以在現代建筑中直接加以應用。

其中,坡屋頂可以說是最具特色的一個元素,在現代建筑中仍可以應用坡屋頂元素來增加建筑的古樸感和韻味感。

2、傳統元素的傳承與創新

建筑設計中,對傳統元素中的圖案、色彩等因素都要進行一定的借鑒,但在借鑒的基礎上也要有一定的創新,即對各種元素和造型的提煉和重組,使其融入現代審美,最終符合現代建筑設計美學的要求。還要依據現代的藝術手法,進行一定的抽象與拼接,以及一定程度的重構。這樣,使得傳統元素與現代建筑設計新型完美的融合,提煉出最符合現代審美傾向的傳統元素,在設計里體現一種傳統與現代相融合的性格。

以香山飯店為例,從外形上,醒目的白墻,深色的壓檐都帶來視覺上極大的沖擊,尤其是墻面的青磚線腳分割墻面的手法,其做法是中國傳統的“磨磚對縫”工藝,而紋樣則按照揚州紀念堂的墻體劃分進行模仿。重復的菱形窗是高度抽象的結果,這來自園林建筑屋脊上豎置的疊瓦。其空間序列酷友一定的連貫性,適于營造庭院深深的美學表現。此外,流華池中心以小橋連接平臺,與蘇州博物館的庭院設計異曲同工,也十分符合“流觴曲水”的意蘊。其借景入室的手法,對方和圓等中國元素的大量使用,使得這座現代化建筑具有明顯的中國特色。這種造型簡單利落,協調統一,分布合理,將現代藝術的簡潔明快與古典藝術的沉郁悠長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三)對中庸理念的繼承和學習

中庸對于現代建筑來說都是一項目標,是一種設計思考問題的方法。筆者認為在現代建筑中繼承傳統中庸思想,最好的體現就是對于建筑的布局要講究勻稱,并且要使各部分的建筑風格和氣息適合整體的建筑特點,不主張彰顯建筑個體,而是注重整體的風格和效果表現。同時這種勻稱還不應僅僅表現在建筑的格局設計上,在具體的色調搭配上以及結構的鑲嵌上也要講究中庸勻稱,根據具體的建筑要求和目標來進行相應的建筑設計。最終的效果應當達到既不過于浮夸高調,又能夠充分的展現出建筑自身的特點和個性,給人一種內斂的感覺。

雖然在繼承傳統建筑理念時要注重中庸思想的借鑒,但也要賦予建筑充分的

時代性,不然就會像中庸思想中說的一樣“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

(四)建筑的框架式結構

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中國古代建筑大都使用木構架結構,這種結構主要使用木梁和木柱構成房屋的整體框架,屋檐和屋頂的重量通過梁架轉移到立柱上,墻壁僅僅起到隔斷的作用,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墻倒屋不塌”的諺語。這種房屋結構具有很多優勢,一方面它可以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滿足人們生活和生產對房屋提出的各種功能要求,另一方面,這種框架結構還形成了一種在祠廟、宮殿等古代高級建筑中的獨特構建,即屋檐下的一束束“斗拱”,主要是由弓形的橫木和斗形木塊組成,縱橫交錯,形成下大上小的托座,既可以起到裝飾美觀的效果,又可以支承荷載梁架。

參考文獻

[1]周波,楊京玲.中國傳統文化在建筑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J].東南文化,2011(03)

[2]楊巍.現代建筑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元素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6)

猜你喜歡
中庸中國傳統文化建筑設計
安東尼·高迪建筑設計研究
敘事思維下的建筑設計與表達
人的偉大
中庸自明
傳統建筑設計元素在現代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
劇院建筑設計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劇院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河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分析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