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視野下的社會管理創新研究

2015-01-03 14:02劉黎娜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5年8期
關鍵詞: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化

劉黎娜

(湖南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與法學院,長沙 410000)

信息化視野下的社會管理創新研究

劉黎娜

(湖南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與法學院,長沙 410000)

本文結合現今學界公認的信息化內涵及發展趨勢,提出發揮信息化高效便捷、覆蓋面廣的優勢,加快形成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社會管理網絡,依托信息化手段,推進現代社會管理體系的形成,建立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動態跟蹤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進行政府效率的提升等信息化視野下的社會管理創新策略。

信息化;視野;社會管理;創新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其中最令人關注的變化之一是政府對社會管理的重心正在從統治走向治理、從善政走向善治、從“強政府—弱社會”走向“小政府—大社會”。面對社會管理中遇到的難題,如何利用日漸普及的信息技術創新社會管理體制,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既是學界研究的主題,也是政府相關部門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

1 現今學界公認的信息化的內涵及發展趨勢

1.1信息化的內涵

關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國學術界和政府內部有過較長時間的研討。有人認為,信息化就是計算機、通信和網絡技術的現代化;有人認為,信息化就是從物質生產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向信息產業占主導地位社會轉變的發展過程;有人則認為,信息化就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演進的過程,如此等等。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將信息化和國家信息化定義為:“信息化是指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國家信息化就是在國家統一規劃和組織下,在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廣泛利用信息資源,加速實現國家現代化進程?!睂崿F信息化就要構筑和完善包含6個要素,即開發利用信息資源,建設國家信息網絡,推進信息技術應用,發展信息技術和產業,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國家信息化體系。

1.2信息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發展,信息網絡得到廣泛普及,信息化程度得到空前提高,全球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更加深入、廣泛,滲透層面更多,新的信息技術正在經歷新的突破。信息也正在變為社會各領域的新型資源,成為一種新的競爭優勢和社會資產。網絡和技術的普及程度進一步深化,技術與經濟的融合更加深入,逐步影響著全球經濟發展的走向和世界經濟格局。在政府層面,信息化的深入應用更多表現在行政效率、職能擴展、公眾參與等各個方面。同時,信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視。

2 信息化視野下的社會管理創新策略

2.1發揮信息化優勢,加快基本社會管理網絡的形成

發揮信息化高效、便捷、覆蓋面廣的優勢,加快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社會管理網絡的形成。各級政府在積極拓展公共服務,構建多層次、多樣化的服務和管理體系過程中,信息化可以發揮獨特的作用。一方面,通過“寬帶中國”“三網融合”等信息化戰略加強信息化網絡覆蓋,為建立基于網絡實現公共管理全覆蓋提供基礎;另一方面,加快實施“智慧社區”“居家養老”“智能交通”等民生工程,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效率和水平,擴大社會管理的覆蓋范圍。此外,基于信息化平臺的信息發布可以實現政策信息傳播的高效便捷,基于信息化平臺的電子辦公可以進一步提升公共管理的公開透明。

2.2依托信息化手段,推進現代社會管理體系的形成

首先,通過形式多樣的信息化應用平臺與門戶建設,有利于各級黨委了解基層,總攬全局,提升管理能力,有利于各級政府轉變職能,提高效率,依法行政。其次,借助公眾信息化平臺如微博、微信和專業應用平臺可以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社會管理,不斷完善互補互助的社會管理服務網絡,同時也是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健全公眾參與機制、創造公眾參與條件的重要載體。

2.3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電子政務,提升政府效率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電子政務,其基本要義就在于把當前進行的政府改革與電子政務建設密切結合起來,進而實現社會管理的創新。為此,建設電子政務必須與政府機構改革結合起來,形成中國的特色。其一,圍繞社會管理,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發展電子政務的目標和前提是運用信息技術完成服務導向型的政府職能,而不是將一個職能錯位的政府搬到網上,要變過去的以“政府為中心”為“以滿足公眾需求為中心”。其二,創新社會管理,調整組織結構,發展扁平柔性化組織。扁平柔性化組織是與電子政務發展相適應的結構模式,它要求將過去的部門與部門之間不連貫的獨立工作機制轉變為組織內部的協同合作的工作機制。

2.4建立以信息化為基礎的動態跟蹤與應急處置相結合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

針對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運用信息化手段與專項管理機制,力求從源頭上、根本上預防和減少突出問題的產生,提高社會管理的科學化水平。一是逐步建立面向流動人口的信息化服務管理。依托基于信息化的數據交換平臺,整合不同區域、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資源,實現信息的動態管理,構建落地化、動態化和精細化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信息體系。二是加強對特殊人群的服務管理。通過建立面向特殊群體的信息管理與定位系統,既可以動態對其進行關愛管理,又可以隨時幫助他們解決困難。

主要參考文獻

[1]閆雪靜.信息化社會對傳統檔案信息管理創新與服務模式的挑戰[J].華章,2014 (5).

[2]李榮華.信息化時代的企業管理創新[J].廣東科技,2003(11).

[3]張彬,白艷利.電子化政府與政府再造[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3).

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73

D63

A

1673-0194(2015)08-0224-01

2015-02-16

猜你喜歡
電子政務政府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論基于云的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構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電子政務工程項目績效評價研究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試論基于Petri網的電子政務系統
完形填空三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