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髖關節置換與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老年人粗隆間骨折的效果分析

2015-01-05 18:39曾澤楊愛勇翁永男
中外醫療 2014年29期
關鍵詞:老年人

曾澤 楊愛勇 翁永男

[摘要] 目的 探討半髖關節置換與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老年人粗隆間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該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75例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觀察組(半髖關節置換),比較兩組患者的療效差異。 結果 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近期療效優良率為87.5%,遠期療效優良率為92.5%,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論 對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半髓關節置換術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更好,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半髖關節置換;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老年人;粗隆間骨折

[中圖分類號] R68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0(b)-0014-02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Between Half Hip Replacement and Hip Power Plate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ZENG Ze YANG Aiyong WENG Yongn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Guangdong Jiangmen Xinhui District Siqian People's Hospital, Jiangmen, Guangdong Province, 52915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between half hip replacement and hip power plate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older adult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5 elderly patients with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hip power plate fix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by half hip replacement. And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ve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bed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by half hip replacement were less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good and excellent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87.5%, 92.5%, respectively,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half hip replacement has better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urative effect, and it is mor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Half hip replacement; Hip power plate fixation; The elderly;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髖部骨折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其發生原因多與老年人骨質疏松有直接關系。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漸嚴重,老年人粗隆間骨折的發生幾率也明顯升高。以往的保守治療方式,不能達到根治的效果,還會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引發褥瘡、深靜脈血栓、墜積性肺炎等多種并發癥,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1]。近年來,半髖關節置換與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被廣泛用于老年人粗隆間骨折的治療,為了探討兩種術式的療效差異,該研究選取該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收治的75例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該院收治的75例粗隆間骨折的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2組,對照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齡60~81歲,平均(69.4±11.2)歲;骨折原因:摔傷24例,交通事故傷11例;Evans分型:Ⅰ型13例,Ⅱ型11例,Ⅲ型7例,Ⅳ型4例;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60~83歲,平均(69.7±10.9)歲;骨折原因:摔傷27例,交通事故傷13例;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10例,Ⅲ型9例,Ⅳ型7例。

1.2 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前均行心電圖、肝腎功能、血糖、血壓等指標的常規檢查,并對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及手術耐受性進行評估,最大程度保證手術治療的安全系數。手術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臥于骨科牽引床上,在C臂透視監視下復位成功后固定在牽引床支架上。

對照組35例患者,采用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取股骨近端外側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前緣骨折線和股骨上端。粗隆下2~3 cm 股骨外側中部鉆一小孔,用3 根鋼針簡單固定,置入導針,導針位置理想后,測量導針深度,調整絞刀頭部長度,擴孔、攻絲,擰入拉力螺紋釘,上髖動力鋼板使其緊貼于股骨干骨皮質并固定,去除鋼針。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術后第3 天應用CPM 機進行髖膝踝關節被動鍛煉,術后1 個月扶拐患肢不負重行走。

觀察組40例患者,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取髖關節后外側切口,切開關節囊后按關節置換常規方法截骨,將股骨粗隆間骨折塊與殘留的股骨上端復位,鋼絲固定,處理股骨近端髓腔,安放加長柄骨水泥型假體。術后3 d 部分負重行走,術后1個月完全負重行走,并評價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于術后半年、1年分別復查X 線片,評價遠期療效。

1.3 髖關節功能評價標準

根據Harris 髖關節功能判定標準,評價術后近期及遠期髖關節功能,其中,優: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 分,差:<70 分[2]。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近期療效優良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χ2值為43.9,P值為0.041,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者遠期療效比較分析

表3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遠期療效優良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χ2值為46.3,P值為0.022,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遠期(1年)療效比較分析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日漸明顯,老年人骨折的發生幾率明顯增高,保守治療易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出現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越來越多,選擇何種手術方式,應從骨折固定可靠、手術簡單易行、早期恢復活動等多方面考慮[3]。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主要是通過股骨頸打入的滑動加壓螺釘來發揮固定作用,固定效果好,術中附加拉力螺釘可增加其抗旋轉作用[4]。但并非所有粗隆間骨折都適合用內固定方式進行治療,該術式的弊端和并發癥越來越被骨科醫生所認識,進而選擇半髖關節置換術或全髖關節置換術來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5]。髓關節置換術作為治療老年人粗隆間骨折的常見術式,不僅可以有效減少骨折不愈合、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還可以盡早幫助患者進行負重性的功能恢復鍛煉,以最大程度降低長期臥床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發生幾率[6]。半髓關節置換術是髓關節置換術的一種,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的特點[7]。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近期療效優良率為87.5%,遠期療效優良率為92.5%,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戴致波等[8]所作的研究結果一致,均證實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粗隆間骨折患者具有手術時間與臥床時間短、固定牢靠、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的優勢,適合粗隆間骨折的治療。綜上所述,對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半髓關節置換術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更好,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書濤,劉洋,張明輝,等.內固定物與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4):1272-1274.

[2] 范小鐵.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疾病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2):1215.

[3] 陳灼彬,李桂英.半髖關節置換與DHS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不穩定骨折的療效比較[J]. 河北醫學,2011,17(7):875-877.

[4] 畢夢娜,陳經勇,陳如見,等. 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骨質疏松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2) : 14-15.

[5] 李霞. 微創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護理效果[J].北方藥學,2014,11(8):192-193.

[6] 李繼賦. 應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6):786-787.

[7] 范義平. 半髖與全髖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4996-4997.

[8] 戴致波,鄔黎平.3種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3(6):163-165.

(收稿日期:2014-07-06)

1.2 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前均行心電圖、肝腎功能、血糖、血壓等指標的常規檢查,并對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及手術耐受性進行評估,最大程度保證手術治療的安全系數。手術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臥于骨科牽引床上,在C臂透視監視下復位成功后固定在牽引床支架上。

對照組35例患者,采用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取股骨近端外側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前緣骨折線和股骨上端。粗隆下2~3 cm 股骨外側中部鉆一小孔,用3 根鋼針簡單固定,置入導針,導針位置理想后,測量導針深度,調整絞刀頭部長度,擴孔、攻絲,擰入拉力螺紋釘,上髖動力鋼板使其緊貼于股骨干骨皮質并固定,去除鋼針。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術后第3 天應用CPM 機進行髖膝踝關節被動鍛煉,術后1 個月扶拐患肢不負重行走。

觀察組40例患者,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取髖關節后外側切口,切開關節囊后按關節置換常規方法截骨,將股骨粗隆間骨折塊與殘留的股骨上端復位,鋼絲固定,處理股骨近端髓腔,安放加長柄骨水泥型假體。術后3 d 部分負重行走,術后1個月完全負重行走,并評價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于術后半年、1年分別復查X 線片,評價遠期療效。

1.3 髖關節功能評價標準

根據Harris 髖關節功能判定標準,評價術后近期及遠期髖關節功能,其中,優: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 分,差:<70 分[2]。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近期療效優良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χ2值為43.9,P值為0.041,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者遠期療效比較分析

表3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遠期療效優良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χ2值為46.3,P值為0.022,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遠期(1年)療效比較分析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日漸明顯,老年人骨折的發生幾率明顯增高,保守治療易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出現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越來越多,選擇何種手術方式,應從骨折固定可靠、手術簡單易行、早期恢復活動等多方面考慮[3]。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主要是通過股骨頸打入的滑動加壓螺釘來發揮固定作用,固定效果好,術中附加拉力螺釘可增加其抗旋轉作用[4]。但并非所有粗隆間骨折都適合用內固定方式進行治療,該術式的弊端和并發癥越來越被骨科醫生所認識,進而選擇半髖關節置換術或全髖關節置換術來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5]。髓關節置換術作為治療老年人粗隆間骨折的常見術式,不僅可以有效減少骨折不愈合、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還可以盡早幫助患者進行負重性的功能恢復鍛煉,以最大程度降低長期臥床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發生幾率[6]。半髓關節置換術是髓關節置換術的一種,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的特點[7]。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近期療效優良率為87.5%,遠期療效優良率為92.5%,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戴致波等[8]所作的研究結果一致,均證實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粗隆間骨折患者具有手術時間與臥床時間短、固定牢靠、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的優勢,適合粗隆間骨折的治療。綜上所述,對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半髓關節置換術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更好,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書濤,劉洋,張明輝,等.內固定物與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4):1272-1274.

[2] 范小鐵.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疾病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2):1215.

[3] 陳灼彬,李桂英.半髖關節置換與DHS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不穩定骨折的療效比較[J]. 河北醫學,2011,17(7):875-877.

[4] 畢夢娜,陳經勇,陳如見,等. 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骨質疏松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2) : 14-15.

[5] 李霞. 微創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護理效果[J].北方藥學,2014,11(8):192-193.

[6] 李繼賦. 應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6):786-787.

[7] 范義平. 半髖與全髖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4996-4997.

[8] 戴致波,鄔黎平.3種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3(6):163-165.

(收稿日期:2014-07-06)

1.2 方法

兩組患者手術前均行心電圖、肝腎功能、血糖、血壓等指標的常規檢查,并對患者的重要臟器功能及手術耐受性進行評估,最大程度保證手術治療的安全系數。手術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仰臥于骨科牽引床上,在C臂透視監視下復位成功后固定在牽引床支架上。

對照組35例患者,采用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取股骨近端外側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前緣骨折線和股骨上端。粗隆下2~3 cm 股骨外側中部鉆一小孔,用3 根鋼針簡單固定,置入導針,導針位置理想后,測量導針深度,調整絞刀頭部長度,擴孔、攻絲,擰入拉力螺紋釘,上髖動力鋼板使其緊貼于股骨干骨皮質并固定,去除鋼針。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逐層關閉切口。術后第3 天應用CPM 機進行髖膝踝關節被動鍛煉,術后1 個月扶拐患肢不負重行走。

觀察組40例患者,采用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取髖關節后外側切口,切開關節囊后按關節置換常規方法截骨,將股骨粗隆間骨折塊與殘留的股骨上端復位,鋼絲固定,處理股骨近端髓腔,安放加長柄骨水泥型假體。術后3 d 部分負重行走,術后1個月完全負重行走,并評價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于術后半年、1年分別復查X 線片,評價遠期療效。

1.3 髖關節功能評價標準

根據Harris 髖關節功能判定標準,評價術后近期及遠期髖關節功能,其中,優: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 分,差:<70 分[2]。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處理均采用SPSS18.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 兩組患者近期療效比較分析

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近期療效優良率為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χ2值為43.9,P值為0.041,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3 兩組患者遠期療效比較分析

表3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遠期療效優良率為92.5%,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χ2值為46.3,P值為0.022,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遠期(1年)療效比較分析

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日漸明顯,老年人骨折的發生幾率明顯增高,保守治療易導致患者長期臥床,出現褥瘡、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下肢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方法越來越多,選擇何種手術方式,應從骨折固定可靠、手術簡單易行、早期恢復活動等多方面考慮[3]。髖動力鋼板內固定術,主要是通過股骨頸打入的滑動加壓螺釘來發揮固定作用,固定效果好,術中附加拉力螺釘可增加其抗旋轉作用[4]。但并非所有粗隆間骨折都適合用內固定方式進行治療,該術式的弊端和并發癥越來越被骨科醫生所認識,進而選擇半髖關節置換術或全髖關節置換術來治療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5]。髓關節置換術作為治療老年人粗隆間骨折的常見術式,不僅可以有效減少骨折不愈合、股骨頭壞死的發生率,還可以盡早幫助患者進行負重性的功能恢復鍛煉,以最大程度降低長期臥床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發生幾率[6]。半髓關節置換術是髓關節置換術的一種,具有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的特點[7]。

本組資料中,觀察組患者經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臥床時間均明顯少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近期療效優良率為87.5%,遠期療效優良率為92.5%,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戴致波等[8]所作的研究結果一致,均證實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高齡粗隆間骨折患者具有手術時間與臥床時間短、固定牢靠、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的優勢,適合粗隆間骨折的治療。綜上所述,對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治療,半髓關節置換術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更好,更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書濤,劉洋,張明輝,等.內固定物與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不穩定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2,20(14):1272-1274.

[2] 范小鐵. 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髖關節疾病近期療效觀察[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12):1215.

[3] 陳灼彬,李桂英.半髖關節置換與DHS內固定治療高齡股骨粗隆間不穩定骨折的療效比較[J]. 河北醫學,2011,17(7):875-877.

[4] 畢夢娜,陳經勇,陳如見,等. 人工髖關節置換治療高齡骨質疏松不穩定型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分析[J]. 按摩與康復醫學,2011,2(12) : 14-15.

[5] 李霞. 微創內固定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護理效果[J].北方藥學,2014,11(8):192-193.

[6] 李繼賦. 應用全髖關節置換術和半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25(6):786-787.

[7] 范義平. 半髖與全髖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2):4996-4997.

[8] 戴致波,鄔黎平.3種不同內固定方法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3(6):163-165.

(收稿日期:2014-07-06)

猜你喜歡
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無“微”不至,才能讓老年人更幸福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老年人噎食的預防、互救和自救
老年人崴腳之后該怎么辦?
老年人,你為何得不到贍養?
老年人春節出行,如何保持身心愉快
老年人冬季起床應注意什么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