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陳坑金礦區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前景

2015-01-18 11:07姚正紅鄔培敏賴志堅譚震宇劉攸強舒能耀
現代礦業 2015年11期
關鍵詞:成礦勘查特征

姚正紅 鄔培敏 賴志堅 譚震宇 劉攸強 舒能耀 蔣 裕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物化探大隊)

下陳坑金礦區土壤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前景

姚正紅 鄔培敏 賴志堅 譚震宇 劉攸強 舒能耀 蔣 裕

(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物化探大隊)

在江西瑞金下陳坑地區,運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方法發現Au、Ag等富集且分布不均,疊加富集程度高,圈出的異常規模較大,出現多個濃集中心。對區內濃集中心的異常特征和所處的地質背景進行詳細分析,認為區內成礦條件較好,具有良好的找礦潛力,并通過少量探槽揭露,已發現3條具有工業品位的金礦體,為區內找礦工作提供參考。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 地球化學異常 成礦條件 找礦前景

江西瑞金下陳坑地區位于南嶺東西構造帶東端與武夷山NNE向隆起帶南段西坡復合部位,隸屬于武夷山隆起Cu、Sn、Au、Ag、Zn成礦帶。區域內廣泛出露變質巖,局部晚古生代地層分布于NNE向斷陷盆地中,存在多期變質作用和巖漿活動,其中以加里東及燕山期巖漿活動最為活躍,且斷裂構造極為發育,成礦條件有利。區域1∶20萬、1∶5萬水系沉積物測量[1]均顯示具有較好的成礦條件。在對區內土壤地球化學特征[2]分析的基礎上,詳細討論了區內找礦前景,為區內進一步開展找礦工作提供指導。

1 區域成礦地質背景

區內震旦系褶皺基底廣泛出露,局部見寒武系淺變質巖。NE、NNE向斷裂構造極為發育,多以左行側列式成組出現,部分已發展為深大斷裂,尤以從區內穿越的會昌—石城深斷裂為代表;近NW向斷裂主要分布于石城到瑞金等地區,規模一般不大。區域范圍內巖漿活動強烈,以加里東及燕山期的巖漿巖為主,少量燕山期的花崗巖基、巖株和酸性及中—基性與火山巖碎屑建造。區內各種礦產資源比較豐富,該成礦帶西南側有會昌紅山中型銅礦床和錫坑逕礦田,包括淘錫壩大型錫礦床、巖背大型錫銅礦床等,西南側有上杭紫金山大型銅金礦床,除此之外還有小型Cu、Ag、Au等礦點數十處。礦區出露地層主要有第四系、白堊系、侏羅系、石炭系、泥盆系和寒武系,斷裂構造發育,主要分布于NNE向深大斷裂及NW,近EW向小型斷裂。巖漿欠發育內。圍巖蝕變主要分布于擠壓破碎帶內,以動力變質和熱變質為主,有硅化、黃鐵礦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滑石化、碳酸鹽化等。

2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工作方法

針對當前植被發育,地表找礦難度極大、地表基巖露頭又少、水系不太發育的情況,運用土壤地球化學測量方法可有效了解土壤中元素分布,總結元素分散與富集規律。研究區測量工作是以3個國家三角點作為起算點,以GPS靜態測量的點為勘查區的基礎控制點,采用動態RTK測量進行物化探測網布設。坐標系統采用北京54坐標系。根據區內地質特征,確定采用化探比例尺為1∶20 000,測網為矩形網,測線方位S180°,網度200 m×40 m,全區共布置化探測線數30條。測區植被較發育,此次工作確定采樣粒級為-10~+60目,取樣層以B層為主。為保證樣品的代表性,每個點都在采樣點附近10 m范圍內3~5點采集土壤組成混合樣,用60目不銹鋼篩進行過篩。過篩后的樣首先采用對角線折迭法混勻,然后放入紙袋中,其重量不少于120 g。實際操作按照項目設計書及《地球化學普查規范》(DZ/T 0011—1991)[3]和《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規范》(DZ/T 0145—1994)[4]等進行。

3 土壤地球化學特征

3.1 元素含量特征

通過土壤地球化學測量,區內元素含量見表1。由表1可知:研究區土壤中具明顯次生富集傾向的元素依次為Sb、As、Pb、Ag、Au等;其余元素尤其是Cu在土壤中明顯貧化,反映出區內Sb、As、Pb、Ag、Au等呈高背景,而Cu等元素相對低背景的特點;研究區土壤測量元素變異系數較大的依次為Au、As、Pb、Ag、Sb等,尤其是Au變異系數最大,明顯呈不均勻分布,Cu和Zn變異系數小于0.5;綜上所述,區內Au、As、Pb、Ag等存在次生富集趨勢,而Cu、Zn等則分布均勻,可認為區內主要成礦元素為Au。

表1 元素含量特征

注: Au單位為(×10-9);樣品數2 301件。

3.2 土壤異常特征

3.2.1 元素異常下限確定

利用Excel 2003軟件,采用迭代剔除法,逐步剔除大于2.5倍的標準差的特高值,計算出全區各元素的背景平均值(X),標準差(λ),根據T=X+2λ計算出異常下限值,在此基礎上結合全區元素均值確定異常下限值(表2)。

表2 元素異常下限

注: Au單位為(×10-9);樣品數2 301件。

3.2.2 地球化學異常特征

3.2.3 異常組合分析

區內土壤測量元素聚類結果見圖1。由圖1可知:As和Sb相關系數接近0.5,可能與低溫熱液型礦化蝕變有關,區內主成礦元素Au與Ag具有較好的相關性。

圖1 土壤測量元素聚類分析結果

4 找礦前景

5 結 語

通過對下陳坑地區地區的土壤地球化學特征進行分析,并對區內找礦前景進行了討論,總結了區內找礦標志,結果表明:在區內采用土壤地球化學方法

圖2 下陳坑地區地、物、化綜合剖面

找礦可取得良好效果,結合物化探掃面及異常查證成果,可進一步開展深部找礦評價工作。

[1] 劉 君,潘 亮,趙鶴森,等.水系沉積物測量在老撾巴烏地區的應用[J].金屬礦山,2015(2):92-97.

[2] 李靜靜,陽正熙,李文娟,等.山西洞溝金多金屬礦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預測[J].金屬礦山,2015(2):98-102.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DZ/T 0011—1991 地球化學普查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2.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DZ/T 0145—1994 土壤地球化學測量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4.

[5] Taylor S.R.Abundance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continental crust[J].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1964(2) : 1273-1285.

·記者在線·

國家多層次需求為地勘單位提供新機遇

當前,國際礦業形勢初顯新生機,加之國家全面推進“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我國地質勘查行業進入重大機遇期,地勘單位應該把握新機遇,快速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勘查手段,實現轉型升級,使地質勘查工作融入國家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環境、災害、工程等多領域多層次的需求之中。這是多位礦業專家于近日在京召開的全國地質勘查形勢分析研討會上提出的。

2015-03-23)

姚正紅(1985—),男,工程師,碩士,330002 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二七南路552號。

猜你喜歡
成礦勘查特征
根據方程特征選解法
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布列與數字特征
《林業勘查設計》簡介
《林業勘查設計》征稿簡則
《林業勘查設計》征稿簡則
桂西沉積型鋁土礦床成礦規律及成礦模式
新疆寨北山銅礦成礦新認識及找礦預測
中非銅鈷成礦帶礦床遙感特征研究
柴達木盆地北緣鋰多金屬礦成礦條件及找礦潛力
地球物理勘查技術在地熱資源勘查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