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企業自主意識的理性思考

2015-01-20 15:02姜愛華
重慶行政 2014年5期
關鍵詞:意識客戶改革

姜愛華

為了適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要求,企業需要積極培育自主意識,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活力。對企業來說,有了自主意識,才有了自己的“精神”,才有了時代認知的覺悟,才有了自我激勵、改革進取的精神和批判探索的勇氣,這是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與活力的前提。

企業自主意識主要體現在企業自主創想、統籌、改革和承擔自身經營和管理活動過程中,是反映現存而又超越現存的覺悟,是進步的意識。它包含豐富的內涵:

首先,它是一種表現“個性”的意識,在這里,個性不是心理學上所講的個體性格、氣質、思維方式等,也不是抽象的人性論意義上的個人意識的區分,而是現實的、具體的、歷史的范疇,是個體的自主主生。就企業來說,是企業自由發揮其能力、自由創想其未來的意識,是獨立的不依附于任何習慣勢力的意識,是企業在內在需要的激勵下煥發出創造性活力的意識,這是企業形成自身特殊規定性,即企業個性的意識基礎。

其次,它是一種具有前瞻性的意識,是一種回歸自身從而敞開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不斷涌動的開放的意識,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意識。對企業來講,這是企業回歸自身,即回歸自身所處的環境、地位和局面,從而敞開過去、認清現狀進而設計未來的覺悟,是企業統籌其內部各方面及其與社會各方面關系的意識,是企業形成自身經營理念、發展理念等關系企業發展全局的前瞻性意識。

第三,它包含自我批判和超越的意識。從有生命的個人存在時起,就存在著自主意識形成和發展的問題,同時也存在著自主意識受壓抑的現象,因而也就存在著自主意識解放的任務。這固然要通過變革現實的實踐活動才能完成,但變革現實的實踐活動本身就伴隨著自主意識的覺醒,伴隨著自主意識的自我超越。毋寧說,自我超越是自主意識的極端和本質表現。對企業來說,這是企業不斷改革和完善其經營體制、機制,乃至經營理念的實踐性意識,是企業自己做主,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即意識能動性的突出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講,它規定了企業在生存發展中應取的積極態勢。

第四,它包含責任意識,并要求主體要承擔起自己做主過程和結果中產生的各種相關責任。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孤立的、與世隔絕的個人或事物,任何個人或事物都處在直接或間接的聯系中。正如馬克思所說,個人的存在和發展就“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地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發展不斷地進行著,但個人的歷史絕不能脫離他以前的或同時代的個人的歷史,而是由這種歷史決定的?!狈e極的自主意識從來都不是絕對的自由主義,而是反映現存而又觀照未來的意識,是對自身和他人、社會負責的意識。只要自由,不要責任,那不是自主,而是特權,或者說是不健康的自主。在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關聯度越來越高的今天,自主意識所承載的責任意識尤為突顯。隨著工業現代化的發展,企業在生態保護、社會和諧及政治影響和文化生產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要實現企業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良性互動,除了需要政府和社會的支持和保障,更需要企業強化并完善自主意識,不僅明確自身的權力而且領悟自身的責任。

強化企業自主意識,是調動企業主動性、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的不竭動力,是企業適應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求的積極環節。當前,企業需要著力從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以及堅持“以人為本”三個方面強化、踐行并優化自主意識。

一是要不斷解放思想,強化自主意識。隨著全球一體化的發展,世界市場的日益擴大,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前景和難得機遇,但同時也增加了更多不確定的因素。企業要想在紛繁復雜的市場關系中持續穩定發展,就既要學會抓住機遇更要懂得創造機遇,化“危機”為“契機”,有前瞻性,保持進取精神,要警惕習慣性思維,避免思想僵化、墨守成規,要在頭腦中不斷解放思想、強化自主意識。

所謂解放思想就是要使自己的思想從舊的思維習慣和框架中解放出來,敢于打破習慣勢力和主觀偏見的束縛,不斷隨著客觀實際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勇于探索和創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企業正是通過徹底從舊的思想框架中解放出來,在頭腦中強化自主意識,才使得企業真正實現經營機制轉換,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自主企業。否則僅憑政府《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的相關法定權力,而缺失企業的自主意識,要想成為名副其實的自主企業也是枉然。因為再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沒有企業自主意識的強化也只能是擺設。外因最終只能通過內因發揮作用。今天,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企業發展又面臨新的瓶頸:一方面,企業經濟增長方式長期以來采用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它導致資源消耗過高,經濟運行成本上升,企業發展潛力大幅縮水;另一方面,企業長期以來對引進技術的過分依賴,導致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在國際產業分工中處于不利地位,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受到嚴重阻礙。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企業轉變經營理念,解放了思想,確立起自主意識,推動企業走上自主發展道路,那么今天,企業要想進一步提升自主發展空間,就必須下大力度轉變經營和發展理念,改變過去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長遠利益的做法,改變一直以來對引進技術過分依賴的習慣,改變所謂資源無盡和需索無度的愚見,解放思想,強化自主意識,推動企業統籌和兼顧長遠利益和眼前利益,主動學習、消化和吸收一切先進的創新理念,積極探索資源循環再利用和“綠色”生產技術,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潛力。

二是要深化改革,解放和踐行自主意識。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新瓶頸,不僅要求我們盡早實現思想轉軌,強化自主意識,以爭取主動,而且要求我們根據企業發展的新階段、新變化、新形勢,按照科學發展的新理念,重新審視自我,超越自我,切實深化改革,掃除體制、機制方面的一切障礙,彰顯并踐行自主意識。

自從我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企業改革就首當其沖。改革至今,企業從擴權讓利到承包經營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從破產關閉到重組并購到經營發展的戰略性調整,不斷探索深化內部改革,取得了跨越式發展。30多年來,面對市場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新變化,企業不斷把外在需求轉化為內在需求,并在內在需求的激勵下破除陳舊觀念的束縛、沖破體制機制的障礙,超越自我,從而實現思想的飛躍、能力的提升及體制機制的創新。在這里,表現企業自主意識的內在需求是企業改革的關鍵環節,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梢哉f,改革與解放和踐行自主意識是內在統一的。改革的緣起就在于企業自主活動的限制、自主意識的壓抑從而產生的要求變革現狀的改革訴求。自主意識的壓抑與覺醒是一體兩面的,是通過改革表現和實現出來的。改革是企業自主意識的現實化,自主意識是企業改革的精神動力。因而這30多年的改革歷程亦是企業逐步踏上自主發展道路的歷程,是企業自主意識不斷得到強化和發展的歷程,是企業不斷實現自我超越的歷程。

企業發展是無止境的,改革同樣是無止境的。經常的競爭要求企業主動改革,建構改革自主意識,凝聚改革動能,推進改革深化,從而強化企業自主發展后勁。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這些新問題有些是歷史發展中隱藏的深層問題,有些是新環境、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比如,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各項改革制度、措施已陸續出臺,要求企業及時轉變觀念,強化自主意識。但反映計劃經濟體制的依賴思想仍然存在,主要表現為對政府的依賴及由此而來的競爭意識薄弱,缺少開拓進取和對社會、對企業高度負責的精神等等。而且,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依然很濃,限制了企業發展活力。這些由于歷史原因而嚴重壓抑企業自主意識的因素已成為當前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方面。不過,自主意識的壓抑也正是自主意識覺醒的契機,解決陳舊的歷史遺留問題已刻不容緩,深化內部改革、強化企業管理勢在必行。改革必將引起新舊觀念的碰撞、必將激發積極探索、勇于開拓的熱情,為解放自主意識披荊斬棘。

此外,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速,企業在國際交流與合作中,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需要立足全局思考問題、研究對策和推進工作,需要增強應對危機的勇氣和決心、增強抗風險意識,需要增加新產品開發項目、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及增強核心競爭力,需要明顯的經濟優勢和特色。要解決新形勢下產生的這一系列問題,企業更要主動改革、深化改革,將改革落實在行動中而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積極踐行改革自主意識,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三是要以人為本,優化自主意識。企業改革無論是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還是為了迎接新的挑戰,無不涉及人的利益問題。企業只有以“以人為本”的理念考量改革的方方面面,才能建構積極健康的自主意識,才能讓自主意識成為企業創新的內在活力、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和企業攻堅克難的凝聚力。

所謂“以人為本”,簡單地說,就是以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為本。在企業文化研究中,關于以人為本,學者們往往各執一端。一部分學者認為“以人為本”就是以“企業員工為本”,以滿足員工的需求和利益為本。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大部分企業內部引入了競爭機制,這些變革觸及到很多員工的利益,令很多人對“以人為本”產生懷疑。為此,有學者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不可能以員工的利益為本,因為企業創造的所有價值都必須在市場上得到客戶的認可才能獲得,客戶才是企業價值鏈上最重要的一環。企業必須牢固樹立“客戶第一”、“以客戶為本”的經營理念。

其實,企業的以人為本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以“員工為本”的管理理念,一是以“客戶為本”的經營理念,且二者相互依存。在企業的對外經營中,研究市場和客戶,并為目標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獲得客戶認可,建立自身影響,從而獲取利潤的關鍵。因此,“以客戶為本”的經營理念能夠引導企業以關注客戶需求為目標,有針對性地研制和開發新產品,按照客戶特點變革營銷策略,積極創想貼心的售后服務,從而優化企業在對外經營方面的自主意識。這是企業積極有效地應對市場競爭和挑戰,抓住一切機會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樹立企業個性品牌的有效原則。企業管理則是對內而言的,強調對內部資源的整合和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在對內管理中,企業要堅持以“員工為本”,了解員工的現狀、關切員工的需求和保護員工的利益。以“員工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夠引導企業在解決問題上、創新機制上既考慮員工可以承受的程度又兼顧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從而優化企業在內部管理方面的自主意識,使企業管理既能激發和調動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又能降低管理成本和有效控制風險,實現員工與企業的共同發展。

優化企業自主意識必須堅持以“員工為本”和以“客戶為本”的統一。以“客戶為本”的自主意識是積極進取的,是擴張性的;以“員工為本”的自主意識是謹慎穩健的,是內斂性的。企業自主意識應以“客戶為本”為導向,以“員工為本”為基礎,以“員工為本”必須為以“客戶為本”服務,這是企業充滿活力的根源,否則以“員工為本”的自主意識只能是僵化的死水一潭;以“客戶為本”必須以“員工為本”為基礎,這是凝聚企業發展后勁的不竭動力,否則以“客戶為本”的自主意識就表現為任性妄為。因此,要優化企業自主意識就要使企業自主意識既有活力、有張力又有規則、有秩序,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即堅持以“客戶為本”和以“員工為本”的統一,這是企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前提。

總之,企業自主意識是企業擺脫習慣勢力束縛、實現自我審視與超越和健康有序發展的精神動力,是企業不斷在解放思想上有新創舉、解決問題上有新思路、提升能力上有新突破的活力源泉。完善企業自主意識,就要努力在思想上更加開放、改革上更加自覺、發展上更加協調,并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本文系2012年遼寧省社科基金課題“交往視域下人自主意識的建構”(L12DZX017)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5.

[2]蔡繼權.自主創新永續發展[J].化工管理,2007(8):65.

責任編輯:宋英俊

猜你喜歡
意識客戶改革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改革之路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為什么你總是被客戶拒絕?
如何有效跟進客戶?
改革備忘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改革創新(二)
23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