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

2015-01-23 07:03荊一鵬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年22期
關鍵詞:鼻蝶蝶竇鼻中隔

荊一鵬

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的臨床效果分析

荊一鵬

目的探討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治療垂體腺瘤的效果。方法96例選擇手術治療的垂體腺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分為對照組48例(傳統開顱切除術)和觀察組48例(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切除術), 對比分析兩組的手術治療情況。結果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是治療垂體腺瘤較為安全的手術方案, 值得推廣。

顯微鏡;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

垂體腺瘤作為臨床常見的腦部良性腫瘤之一, 目前主要采取經鼻蝶入路垂體腫瘤切除術治療。本實驗通過對比不同手術方案治療垂體腺瘤的效果, 旨在明確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在垂體腺瘤治療中的價值, 現將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消化科2012年4月~2015年4月確診為垂體腺瘤的96例患者為受試者, 根據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8例, 觀察組中男26例, 女22例,年齡最小20歲, 最大70歲, 平均年齡(41.94±8.91)歲;對照組中男25例, 女23例, 年齡最小21歲, 最大72歲, 平均年齡(42.11±9.23)歲。CT和MRI證實腫瘤類型主要為微腺瘤32例, 大腺瘤42例, 巨大腺瘤22例;內分泌檢查顯示腫瘤分類結果為無功能腺瘤25例, 泌乳性腺瘤49例, 生長激素類腺瘤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各11例。本實驗中全部病例在術前均經垂體激素檢查﹑CT檢查以及MRI檢查確診為垂體腺瘤, 其符合手術指征, 患方知情同意手術方案, 本實驗內容符合倫理學原則[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觀察組:術前常規清理鼻腔, 插管全身麻醉后, 取仰臥位, 抬高頭肩, 清洗消毒鼻腔, 用擴張器撐開鼻腔, 顯微鏡指引下找到中鼻甲后上方, 雙極電凝對鼻中隔黏膜進行灼燒后, 部分剝除鼻中隔黏膜, 充分暴露骨性鼻中隔,將窺鼻器插入到右側鼻腔至蝶竇前壁, 向對側推骨性鼻中隔,鼻窺器撐開鼻中隔, 顯微鏡下探尋蝶竇開口, 將骨性鼻中隔作中線, 打開鞍底, 以蝶竇開口作上界, 打開并擴大蝶竇前壁, 進入蝶竇腔, 清理竇黏膜, 切除竇中隔, 切開鞍底硬膜,完整切除腫瘤, 保護鞍隔, 填塞創腔, 封閉鞍底, 將鼻窺器插到左側鼻孔復位鼻中隔, 雙側鼻腔留置碘伏紗條48 h, 術后給予常規抗感染等治療。治療期間忌刺激性食物。對照組:常規開顱腫瘤切除術。術前術后治療方案與觀察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2]詳細記錄手術相關情況, 主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本實驗中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腦脊液鼻漏﹑腦神經損傷﹑垂體功能低下﹑甲狀腺功能減退﹑顱內感染以及術區遲發性血腫。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152.57±39.84)min﹑術中出血量(82.45± 10.66)ml﹑住院時間(7.15±2.06)d, 術后發生腦脊液鼻漏4例﹑腦神經損傷3例﹑垂體功能低下5例﹑甲狀腺功能減退2例﹑顱內感染和術區遲發性血腫各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3.33%;對照組手術時間(146.28±40.51)min﹑術中出血量(126.89±54.28)ml﹑住院時間(12.08±3.51)d, 術后發生腦脊液鼻漏5例﹑腦神經損傷4例﹑垂體功能低下7例, 甲狀腺功能減退﹑顱內感染和術區遲發性血腫各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52.08%。觀察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垂體腺瘤雖然是顱內良性腫瘤, 但是由于對患者內分泌﹑視力均有較大負面影響,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目前臨床治療垂體腺瘤主要是采取外科手術, 其以盡可能完整切除腫瘤病灶﹑解除壓迫癥狀﹑保留正常垂體結構和功能作為治療的基本目標。在傳統治療中, 主要采取經顱垂體瘤切除手術治療, 手術創傷大﹑容易發生嗅神經﹑額葉等損傷,手術相關并發癥較多, 臨床應用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 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逐漸成為垂體腺瘤的主要手術方案, 其治療效果和安全性也得到了部分臨床醫學工作的認可。隨著顯微技術的發展, 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受到臨床的關注, 相關研究認為[2,3], 與傳統的經顱手術切除病灶相比, 顯微鏡下手術具有手術并發癥少﹑損傷小以及安全性高的優點, 大部分學者甚至將其作為垂體腺瘤的首選手術方案。但是臨床應用過程中發現由于個體差異性和手術操作復雜的影響, 加之顯微鏡下手術存在一定盲區, 尤其是巨大腺瘤者, 病灶與周圍組織關系緊密, 切除存在較高難度,手術后并發癥難以避免, 因此, 關于其療效存在著一定爭議。本實驗中, 作者通過對96例垂體腺瘤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對比, 結果證實與開顱手術相比, 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雖然手術時間略長, 但是其具有出血少﹑并發癥少的優點, 有利于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

總之, 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治療垂體腺瘤的臨床效果較為理想, 除了生長激素腺瘤之外, 臨床可以將其作為垂體腺瘤治療的首選術式。

[1]金平.衛生部頒布《涉及人的生物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辦法(試行)》. 中國醫學倫理學, 2007(1):39.

[2]胡稻, 譚興萍, 游濤, 等.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手術治療56例垂體瘤療效分析.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4, 17(19):116-117.

[3]周淵, 王漢東, 馬馳原, 等.顯微鏡下經鼻蝶入路垂體腺瘤切除術后并發癥的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 2013, 18(1):18-2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2.035

2015-07-21]

117000 本溪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

猜你喜歡
鼻蝶蝶竇鼻中隔
神經內鏡下經鼻蝶治療不同類型垂體瘤的臨床療效分析
蝶竇分隔確定海綿竇段頸內動脈位置在神經內鏡手術中的應用
鞍結節腦膜瘤手術入路的選擇原則
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
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臨床護理路徑的價值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孤立性蝶竇病變的鼻內鏡手術治療
鼻中隔軟骨在鼻尖整形和隆鼻手術失敗后修復術中的應用研究
鼻內鏡下經上鼻道—篩竇聯合入路蝶竇開放術臨床體會
鼻內鏡下治療孤立性蝶竇病變30例臨床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