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膽管的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的CT和MR特征分析

2015-01-26 21:05王斌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年17期
關鍵詞:乳頭狀實性膽管

【摘要】目的 探究膽管的導管內乳頭狀腫瘤分別采用CT和MR檢查的影像學特征。方法 選取12例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患者分別采用CT和MR檢查,分析其影像學特征。結果 膽管擴張型9例,表現為膽管囊柱狀擴張,內部見實質腫塊;囊實性腫塊型3例,表現為囊實性腫塊或內附小結節。結論 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采用CT和MR檢查,影像學特征明顯。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5.17.125

作者單位:022150 呼倫貝爾,內蒙古林業總醫院

CT and M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le Duct in the Papillary Tumor of the Bile Duct

WANG Bin Forestry General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Hulun Buir 0221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of bile duct intraductal papillary neoplasms respectively using CT and MR imaging features. Methods Twelve cases of papillary tumor of bile duct were selected by MR and CT,and their imaging featur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Dilatation of the bile duct type in 9 cases,performance for the expansion of bile duct cystic columnar,internal saw substantial mass,cystic and solid mass in 3 cases,solid and cystic masses or elementary school of nodules. Conclusion The papillary tumor of bile duct was examined by MR and CT,and 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obvious.

【Key words】 Papillary tumor of bile duct,CT,MR,Features

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屬于一種存在于膽管內的乳頭狀腫瘤或絨毛狀腫瘤,大多數患者可合并膽管擴張,部分患者腫瘤部位可分泌粘液。多項臨床研究發現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發生特點較難掌握,即可發生于膽管結石者,又可發生于不存在早期膽道病變者 [1],病例特點模糊,臨床對其認識不足,給臨床診斷及治療帶來很大困難。為研究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的檢查和診斷方法,我院選取12例患者進行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我院2014年6月~2015年4月收治的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患者中選取12例,均符合臨床中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的診斷標準 [2],經臨床病理學檢查確診;其中男8例,女4例,平均年齡(62.5±4.9)歲,經體檢發現膽道內結石3例,肝腫物4例,因腹痛或腹脹等癥狀來院就診5例;其中7例患者存在膽石癥,部分患者曾經過手術治療,平均病史(10.8±1.6)年,5例患者病情加重出現膽汁肝硬化。

1.2 方法

1.2.1 CT檢查 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掃和增強掃描,掃描儀器為德國西門子64排128層螺旋CT機,儀器參數:管電壓:120 kV,管電流:220~300 mAs,控制管球旋轉時間為0.5 s/r,影像學重建使用常規腹部軟組織標準計算方法;常規掃描范圍包括膈頂-肝臟下方約5 ㎝部位,主要分為動脈期掃描和門靜脈期掃描等。掃描前指導患者飲水500~1 000 ml,利用高壓注射器經肘前靜脈向內注入100 ml的非離子型對比劑(300 mg/ml碘帕醇),控制注射速度為2.5~5 ml/s,動脈掃描可延遲25 s后開始;CT增強掃描:90 ml非離子型對比劑注射,控制注射速度為3.5 ml/s,25 s后收集動脈期影像資料,60 s后收集門靜脈影像資料。

1.2.2 MR檢查 患者均行MR平掃和增強掃描,掃描儀器為Discovery MR 750 3.0 T磁共振儀,主要采用軸面和冠狀面掃描,其中T 1WI使用GRE序列(TR 180 ms,TE 4.87 ms,FA 80°),T 2WI使用FRFSE序列(TR 156 ms,TE 6.18 ms,FA 90°);MR增強掃描:T 1WI使用GRE序列(TR 290 ms,TE 5.12 ms,FA 80°),T 2WI使用FRFSE序列(TR 144 ms,TE 6.18 ms,FA 90°);冠狀面和軸面均使用LAVA序列,指導患者屏氣15~21 s;利用高壓注射器給予患者注射釓噴替酸匍甲胺0.1 mmol/kg,控制速率為3.0 ml/s,具體掃描參數包括屏氣單次激發快速自旋回波序列、二維FRFSE序列、三維FRFSE序列,并行投影重組。

1.3 研究方法

通過CT和MR掃描檢查后,利用10%的福爾馬林固定檢查標本,采用石蠟行包埋切片處理,之后采用HE染色,觀察標本組織形態和表現特征;同時收集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學資料,包括腫瘤發生的具體部位、形態和圖像特征、是否存在膽管擴張或膽管結石、膽管內外分布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否存在壁結節以及腫瘤出血或鈣化等癥狀。

2 結果

患者病灶分布表現為6例左肝,4例右肝,累及膽總管和累及全部肝內外膽管各1例;影像學表現:(1)9例膽管擴張型,病灶特征主要表現為:膽管柱狀擴張或囊柱狀擴張,合并有膽管內部腫塊或內部結節,各腫瘤組織呈現出大小不均、形態不一的結節狀、乳頭狀或腫塊等,可順著機體膽管壁向腔內生長,其中局灶性腫瘤3例,多灶性腫瘤4例,可完全填充膽管,2例順著膽管壁呈現出匍匐狀蔓延趨勢,主要表現為膽管壁增厚,且向外浸潤生長。(2)3例囊實性腫塊型,病灶特征主要為:囊實性腫塊,腫塊未與膽管溝通,2例為囊大結節小型,結節顯著強化,附近膽管未出現擴張征象,1例為囊腫實性型,血供豐富,伴有出血癥狀,附近存在少許囊性區,腫瘤周圍膽管輕度擴張,無膽道結石,腫瘤標志物檢測顯示陰性。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日常飲食習慣的改變,膽管系統腫瘤患者發病率越來越高,該病癥主要包括膽囊和膽管腫瘤,具有良性和惡性之分,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是一組發生于肝膽管內的、乳頭狀良惡性腫瘤的總稱,患者病因和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文獻 [3]報道該病癥與膽道結石、膽道炎癥、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和膽管合流異常等因素有關。

早期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患者癥狀較隱蔽,臨床表現往往缺乏特異性,易誤診或漏診,造成臨床診斷困難,等到確診時患者病情多已屬晚期,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病情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所以臨床需采取科學、有效、針對性強、結合率高的檢查方法對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或疑患有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的患者進行及早診斷,并根據檢查結果選用適當的臨床治療方法。當前環境下,臨床多采用CT和MR對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患者進行掃描檢查,據多項臨床實踐證明效果滿意。為進一步研究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采用CT和MR檢查所呈現的影像學特征,最大限度的減少診斷誤差,提高治療效果,我院選取12例經病理檢查確診的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CT和MR掃描檢查,最后結合兩種檢查方法的影像學資料發現12例患者中出現9例膽管擴張型和3例囊實性腫塊型,而不同類型病情患者病灶特征也各不相同。

總而言之,臨床分別采用CT和MR對膽管導管內乳頭狀腫瘤進行掃描檢查,能夠快速、有效發現病灶位置,并經影像學資料顯示病灶特征,可加深患者對病情的認識,提高臨床診治的科學性和可靠性。

猜你喜歡
乳頭狀實性膽管
胰腺實性漿液性囊腺瘤1例
肝吸蟲感染致膽管損傷及膽管癌的相關研究進展
肝內膽管結石一例及診斷體會
腹腔鏡下膽管腔內整形技術治療北繞型右后葉膽管結石合并開口狹窄
超聲在診斷甲狀腺囊實性結節中的應用
超聲造影結合定量分析法診斷甲狀腺微小乳頭狀癌的臨床價值
乳腺包裹性乳頭狀癌1例
SUMO4在甲狀腺乳頭狀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兒童實性頸部異位胸腺的影像分析
胰腺實性假乳頭狀瘤14例臨床診治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