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少數民族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2015-01-28 18:44劉湘云柳州市藝術劇院545000
大眾文藝 2015年9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傳統農村

劉湘云 (柳州市藝術劇院 545000)

談少數民族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劉湘云 (柳州市藝術劇院 545000)

少數民族地區作為政治與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域存在,其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保存與開發卻具有相對高的文化研究與存在價值。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對于少數民族的認同、民族的團結與民族地域經濟文化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少數民族地域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得到很好的傳承與延續,不僅能有效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與文明建設,而且對于現代經濟改革的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少數民族地域;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延續

農村傳統文化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農業生產生活形態的存在和發展。1少數民族地區作為政治與經濟相對落后的地域存在,其農村優秀傳統文化2的保存與開發卻具有相對高的文化研究與存在價值。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對于少數民族的認同、民族的團結與民族地域經濟文化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少數民族地域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得到很好的傳承與延續,不僅能有效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與文明建設,而且對于現代經濟改革的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本質與特性”——少數民族地域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特點分析

各少數民族都是具有自身發展特色與特點及存在極具原始性文化價值研究的民族。其生存的地域人口較少,人與人之間主要以家族式群居為主要血緣關系而存在與維系,對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有相對順暢傳承脈絡。其次地域內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在不被經濟大潮沖擊的大社會背景下,對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力度也相對減弱。少數民族地域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特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傳統文化的原始性。因為少數民族地區不屬于完全對外開發或者過度開發的地區,傳統文化保持了其原始性。二是傳統文化的禮教性。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引導少數民族精神導向具有重要作用,在基礎文化資源缺乏及普及性文化難以覆蓋的偏遠地區,傳統文化不僅是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群居者們的精神導向而且還是精神的食糧,通過許多愛國精神、尊老愛幼、鄰里和諧及農村的禮俗節日儀式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不僅能正確引導基層農村思想的發展方向,同時也強調了傳統文化特有的禮教性。三是傳統文化的凝聚性。優秀的傳統文化對于維系村落的家族血緣關系,維系民族團結具有重要作用。傳統文化作為少數民族農村地域的重要精神食糧,他們延續著幾代人的心血與精華,十分珍惜自身特定的文化與本質淵源,因此,自發的對傳統文化產生崇敬、敬仰的心理,并且將傳統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維系具有共同的“信仰圖騰”式精神寄托,更強化了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特有的凝聚性。

二、“瓶頸與短口”——少數民族地域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困境分析

第一,傳統意識的束縛。存在傳統的“本位”意識?,F今少數民族地域的一些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以口手相授的方式進行傳承,而且存在僅限于本家族血脈人的傳承及一些所謂的秘方而不對外公開等等傳統意識的約束,導致農村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及利用并且逐漸流失。其次傳統意識的束縛,也存在一定的“排異”性,對自身優秀的傳統文化,拒絕與現代社會的發展相融合,導致優秀傳統文化逐步被同化、破壞、落后甚至丟失。

第二,傳承主角的缺位。在現今大社會大經濟的沖擊下,少數民族地域農村難免會受到一些沖擊,許多農村的青壯年都外出城市謀生,而留守在農村的則是一些孤寡老幼,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以人為單位代代相傳,而在老一輩的學教之后,現今社會的影響下,年輕一輩受到教育與見識與老一輩存在一定的差異,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及價值認識不足,并且沒有傳承的意識與信心,年幼的又因太過于年幼而無法接上。從而導致傳承主角的缺位,而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埋沒在社會經濟發展的大流中。

第三,保存方式的落后?,F今少數民族地域一些傳統的優秀文化大都是口手相授,代代相傳。對于保存的方式及介質沒有形成規范的整理流程。并未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文字、圖片、錄音的保存及原始資料的搜集與整理。沒有系統的保存方案與保護意識。落后的保存方式不僅使優秀的傳統文化無法得到很好的傳播,甚至必將導致文化的丟失,因此,必須借助現代的保存手段來對優秀文化進行整合與搜集,并且形成規范的保存機制,才能得以延續。

三、“傳承與延續”——少數民族地域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路徑分析

第一,政府支持與宣傳的主導作用。政府的支持與宣傳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政策支持,建立與修改完善健全的傳統文化保護制度、傳承人的保護制度等。二是資金支持,無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推廣與傳承人的補助與保護都需要政府提供資金進行支持,政府提供的資金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財政補助、民間資金征集或者企業資助等多種形式,充足的資金支持,才能推動農村傳統優秀文化得到更好的發揚與傳播。三是宣傳的助力,宣傳應該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對農村群眾的宣傳,不僅需要加強民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及保護意識,而且還要對傳統文化能帶給大家的有益性進行積極正面的宣傳,帶動民眾的自發性,讓民眾在增強民族自信與民族意識的基礎上對傳統文化自發的進行保護與傳承。二是對基層政府及外界推廣式宣傳,對基層政府的宣傳重點在于點出當地政府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重視對文化的保護及推廣,現今政府大多將重心放在當地經濟及村民的收入增長上,而忽略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開發及保護,通過此類的宣傳,不僅會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而且還可以充分利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導民眾開發有效的經濟利益,推動當地經濟的穩步發展。外界推廣式宣傳是將自身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對外媒介進行宣傳,讓外界能對本地的優秀傳統文化能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并且引起關注,刺激旅游業、農業的增長,從而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第二,建立傳統文化傳承主角的培養機制。建立傳統文化傳承主角的培養機制,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人才的流失與優秀傳統文化的丟失。首先需要改變民眾對傳承人的看法,不應太看重家族式傳承的作法,而是以學徒、作坊式、基礎教育形式存在而延續,對傳承主角的培養應擴大路徑,走多種形式的培養模式,將優秀傳統文化帶入小學學校結合課程進行學習或者傳授、開辦工坊、傳習中心以學徒式進行傳授等,主要以教育、傳授技術手段為主,通過學校課程學習與作坊、傳習中心等此類的穩定平臺,將傳承人進行逐步培養,從而填充傳承主角的缺位。其次,對傳承人的保護與支持也是重中之中,傳承人犧牲了大量的時間為優秀的傳統文化做出貢獻,對其具有的技術知識進行無私的傳授,因此,對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僅需要保護與有效的保存,而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頭即傳承人也應該進行有效的保護與支持,只有讓傳承人無所顧慮,沒有了衣食住行的后顧之憂,才能一心一意將優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也才能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沒有遺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第三,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F代化轉型是指傳統文化的保護及利用需要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腳步,不僅僅是為了保護而保存,而且還需要充分的利用與發揚。 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包括以下幾個重要內容:一是保護意識的轉型。對優秀的傳統文化不應該固步自封,關門自我保護,而是通過對外開發的經濟效益反之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保護,需要勇敢的接受外界的新事物、新環境與新的轉變,才能逐步樹立先進的保護意識。二是保存介質的轉型。傳統的保存介質僅僅為口手相授,或者具有一定的文字記錄。對保存的介質應該與現代化進行接軌,將文字、錄音、錄像、圖片等多種形式的保存介質進行充分利用,這樣不僅防止了優秀傳統文化在有限的保存介質條件下流失,而且還聲像并俱,讓人更全面、通俗的了解傳統文化內涵,利于學習與傳授。三是開發利用的現代化轉型。保護與保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與利用,通過意識的轉變、多種介質的保存,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充分開發,并且結合當地的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開始多方位宣傳,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充分利用,走生態旅游、文化旅游多種路徑,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將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外推廣與開發,刺激經濟效益的提高,也正確引導了當地民眾的文化意識與民族團結,維護了當地政治經濟的和諧發展。同時,外界也對農村的優秀傳統文化有了全面的認識,吸引了更多的專家學者進一步研究及大量游客的到來,強化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地位與經濟

總之,少數民族地域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延續,不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與宣傳、同時也需要農村民眾對優秀傳統文化有正確的文化認知與保護意識,通過很好的保護與保存,充分開發與利用,不但能將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延續與創新,而且還能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與繁榮,進一步響應了新農村建設的號召,最終引導農村建設走向正確的發展道路。

注釋:

1.郭雪君,李玉萍,王振.農村傳統文化保護的價值與路徑思考[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14(5):15.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傳統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少數民族的服裝
鄭國明 立足傳統 再造傳統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新農村 新一輩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