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現代舞中的民族特色

2015-01-29 01:01農春雀廣西大學藝術學院530004
大眾文藝 2015年20期
關鍵詞:動律民族特色現代舞

農春雀 (廣西大學藝術學院 530004)

論中國現代舞中的民族特色

農春雀 (廣西大學藝術學院 530004)

當今現代舞正以最直接、最自由開放和最多元化的姿態在全球的藝術舞臺上綻放。乘著這興盛的軌跡,中國的現代舞目前正處于熱潮時期,沿承中華民族沉淀了五千年的傳統民族文化底蘊,發揮豐富的民族特色舞蹈文化藝術,滋養著藝術之花,使之繁榮昌盛?,F代舞的創編者們正不斷地從西方現代舞那簡潔抽象的藝術形態上,尋求更多更廣的發展空間。保存舞蹈編導技法,融入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民族特色精髓,對中國現代舞的質量和作品審美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中國現代舞;民族特色;影響意義

背道而行的現代舞雖然沒有芭蕾舞皇宮般華麗的布景、優雅高貴的服飾和感人的故事情節,但它卻是舞蹈者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及其感受更為直接的藝術表達形式。它既沒有“禁果”,也沒有“墓地”,更沒有“終結”,是人們對于現實社會的特殊情感體驗,是人們能打開心靈枷鎖的奇異鑰匙。

近幾年來,中國有著諸多能反映社會現象,揭露和批判社會存在的問題的現代舞蹈作品,現實中的社會題材成為了現代舞蹈編導的主旋律。中國現代舞的舞蹈編導們更加注重了舞蹈的表現和情感的把握。而具有民族情感的介入,則賦予了現代舞真正的生命力,成為中國現代舞貫穿始終的主線。

一、中國現代舞的產生

(一)中國現代舞蹈的崛起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方的古典芭蕾正因過于守舊的舞蹈繼承模式而步入下坡路的趨勢,向往自由的人們不甘被束縛的傳統繼承方式延續下去。合時合機,現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鄧肯掀起了一場波瀾壯闊的人體文化的復興,赤足起舞,使新興的現代舞擺脫束縛,后經又一代代的現代舞發展人拉班等的帶領下使現代舞形成規范化、體系化,為現代舞的發展與傳播奠定了較扎實的基礎。

中國現代舞自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有近三十年的發展歷史了,經歷了一波三折,跌但起伏。在最初的模仿學習階段,中國人對于西方的現代舞蹈幾乎是依樣畫葫蘆,效仿性的搬運。而現代舞蹈作品過于求新求異,也脫離了與社會的連接,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現代舞蹈就會給人產生一種陌生感和距離感,許多人會覺得有些脫離實際,把現代舞看成是一種大眾所不易懂的舞蹈藝術。這樣一來,舞蹈的創編者與欣賞者就很難在舞蹈作品上產生共鳴,因此,中國的現代舞也曾進入過一段困境。正是因為如此,現代舞的舞蹈創編們才漸漸意識到:現代舞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它的現在時態的藝術風格需要它一方面傳承自西方的固定技術,另一方面卻一定得發展自己才能夠生存。幾十年過去了,中國的現代舞在各種借鑒、轉化與融合的磨練過程當中,也終于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現代舞蹈發展的道路。

(二)中國現代舞蹈的總體現狀

現代舞蹈的發展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語言限制,誰都可以跳,誰都可以成為現代舞的傳承與發展人。也正是因為現代舞自由的藝術氛圍和不受拘束的表達方式,才更加的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接受。

近些年,中國的現代舞編創者,在作品上也越來越加大程度的注重對情感的表現與把握,也正是因為如此,現代舞蹈才更顯其生命力。編創過程中,有一些是編導個人情感的宣泄,也有些是對民族情感的間接表達,不同的現代舞蹈作品都有其不同的情感表達方式。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可以通過舞蹈作品表現出來。歷史的變遷、文化的傳承,人們日常的生活狀態以及各民族的風格特點,由于經歷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利用藝術的加工方式,將生活中的常態,夸張和重現。使得舞臺來源與生活、接近于生活、反映于生活,成為生活場景情感表達的再現,只有將生活與舞臺融為一體,才能讓觀眾在欣賞作品的同時,感受到藝術傳達的真切?,F在我們所看到的現代舞,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各種技巧了,編導們更加注重的是對動作的結構以及情感的傳達。與此同時,編導者對一些特有的極具民族風格特色的技術技巧的運用也是非常重視的,由于他們對這些技術技巧的準確把握,使得很多作品在風格上比較鮮明,更加民族化,更具有異域魅力。

二、民族特色的中國現代舞

中國擁有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歷史底蘊,滋養著千姿百態的舞蹈藝術之花。風格迥異的56個民族的民間舞,創作于民間,流傳于民間,經歷了五千年的洗禮,沿著本民族舞蹈發展路線前進的同時,展現出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其表演之成熟美,折射出獨特的中華民族特色的舞蹈魅力。

受博大深邃的草原文化熏陶下的游牧民族舞蹈,撒開天之驕子的步伐,或猶如奔跑在曠野無邊綠野上的駿馬,或猶如展翅翱翔于藍天的雄鷹,或猶如漫步在氈房前溫順的小羊羔,時而剽悍,時而平穩,時而熱情,時而舒展,舞蹈特點極具濃郁的民族情感色彩。有著精湛農耕文化的民族舞蹈,其動律安詳、和諧,舞姿優美、舒展;凸顯特有高原“一邊順”美的農牧民族舞蹈,它的民族特色在于則兼并了神秘而虔誠的宗教色彩,致使舞蹈形態別具一格。古西域風韻影響下的綠洲文化特點的民族舞蹈,熱情奔放,豐富多彩。此外,融入“人海和諧”心態的民族舞蹈等民族民間舞蹈,它們都包涵了各自特有的民族文化、地域風情、民族遷徙、融合等因素,舞蹈動態動律、舞蹈音樂風格、舞蹈情感抒發等一一體現出特有的中國民族民間的舞蹈民族特色。

舞蹈的生存在于傳承與發展,在中國現代舞的發展歷程中也不例外。當今的中國現代舞創編者們,正站在時代的前沿,棄“保守”之性格,直視“拿來主義”,明確了借鑒與融合的觀念,不斷地通過多元文化撞擊的創作手法,努力的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現代舞發展的道路。在許許多多的中國現代舞作品中,我們依稀能看到民族特色的深深烙印。以下將從具有代表性的三個民族特色方面進行探究并加以作品賞析。

(一)舞蹈動律元素的借鑒與融合

所謂舞蹈動律,特指舞蹈動作中的規律,是舞蹈肢體律動的一種抒情方式,通常是按照一定的運動規律來表達感情的。舞蹈動律的表現,是舞蹈表演時在一個相應完整時空里,由一個帶有主題性的動作及其他的配合性動作構成的動作組合。舞蹈的動律不是舞蹈段落,更不是指整個作品,而是構成舞蹈形象的最小的、也是最核心的動作組合,是舞蹈藝術形象的“基因”,很像是一支樂曲的主旋律。動律元素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它決定了舞蹈風格的形成,是舞種鑒定的主要依據之一。

民間舞藝術蘊藏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各個民族所在特定社會存在的真實的藝術反映。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心理素質、性格特征和生活風貌等因素決定其民族舞蹈動律元素特點。例如壯族的“師公舞”“壯采茶”“銅鼓舞”“扁擔舞”“擬獸舞”等,舞蹈動律均是對生活的提煉與加工,并產生一系列風格各異的民族動律特點?,F代舞作品《壯族大歌》,以鮮明的民族舞蹈語匯成功塑造了一個永不停息的壯族群體形象。其打破了傳統“師公舞”的“顫、拐、順”等動律特點,采用保留“顫”結合有頓點節奏處理的上下屈伸的“蹲、顫、延”動律元素,既“訴說”了壯民族千百年歷史的文化積淀,也寓意了壯民族頑強的邁向新時代的民族精神。這在創作手法上借鑒了民族特色的動律元素,也融合了現代舞的創新改革動律原則,折射出新興舞蹈的與時俱進趨勢。

(二)民族情感的滲透與融合

關于現代舞的情感表現方式,在諸多西方現代舞作品中,編創者往往更多地通過節奏變化、動態幅度、靜態張力等來進行處理舞段或舞句,以迎合時代的審美趣味的多元化服裝舞美綜合地展示表達舞者內在和外在的情感變化。它或是一塊黑布包裹扭曲的身軀表達極度的恐懼與無助;或是抽搐的高頻率尖銳動作構成各種張力的力度表現真實的情感;或是懸浮在半空中無限延伸的慢軌跡動作變化表達對時間流逝的情感……

美國的保羅.泰勒舞蹈團《普羅米修斯之火》是美國現代舞對“9.11”事件的深度反響(2002年),作品用莊嚴肅穆的挽歌,血肉之軀疊加及瞬間的倒塌,慢息中茍且的呼吸,那夸張而極致的動覺句子,有天國之聲的激蕩之勢,正義之魂的張揚,表達了浴血重生的情感征象。

作為根基于肥沃民族之壤的中國現代舞,吸收了本土風格和文化氛圍的民族民間舞精髓,豐富了現代舞的民族性舞蹈意象,一定程度上融合互補了情感的表現。當《希望》《饑火》等代表作品崛起了中國現代舞,以吳曉邦、戴愛蓮等一代中國現代舞先驅們創作了一個又一個葆有與現代舞相通的自由與創新的理念,同時更強烈地追求舞蹈的民族性與時代精神的現代舞作品,成為了中國現代舞后者們深入民間發展中國現代舞,追求融時代性、民族性、文化階層性為一體的創作目標。雙人舞《凌空飄》猶如兩匹矯健的白馬,在夜幕下寧靜寬廣的美麗草原,舒展著軀身,細膩而又狂放地表達了對草原的眷戀,對民族情感的釋懷。編導巧妙地把濃郁的蒙族風格動作元素,融入現代舞的審美特性,使作品不失那份強烈的民族氣息和情感。

(三)民族音樂的主導與融合

當一曲曲扣入人心的民族音樂伴奏出現在中國的現代舞作品時,欣賞者會感受別具一格、清新醇美。在特有的“民族氣息”音樂成為主導風格時,現代舞元素巧妙而大膽地融入其中,呈現新時代下那朵嬌艷的民族現代“花”的獨特魅力。例如《阿里郎》《紅扇》等優秀作品,民族音樂與現代舞語匯相結合,有民族質感,又有現代動感,帶給觀眾一次次情感的撞擊。

三、中國現代舞的國際影響

早期在國內,中國的現代舞不受國人的重視與欣賞。時至今日,現代舞卻已逐步入人心,越趨與整個社會,與人們的內心世界相融合,從而成為人們對于舞蹈領域認知中一個不可或缺的舞蹈新種類部分。隨著舞蹈藝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現代舞作品活躍在國際性的舞臺上,它們反映了社會的現狀,表達了新社會的情懷和追求。從個角度反映了編創者對生活的理解和心聲。最終使得舞蹈與觀眾產生了共鳴。中國的現代舞已經邁出了最艱難也是最輝煌的一步。

在歐美現代舞發展的影響下,成千上萬的中國觀眾對于現代舞這一種新型的藝術語言形式,已經從原來的好奇心理慢慢轉變為欣賞與喜愛,甚至是迷戀。隨著時代的變遷,價值觀念的轉變,現時代思維的沖擊,在不斷的磨合之下,中國人的審美觀念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如人們生活的節奏、審美的需求、宗教的信仰、思維方式以及情感方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時,民族民間舞蹈也同樣根據時代的發展,在創作的思維方式和舞蹈語言的表達上,順應了一切的改變,風格也不在沉溺于原來陳舊的傳承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了舞蹈的個性化與多樣化。在動作造型上,也不在一昧的認為對稱與規整就是完美的,而是嘗試了較為新穎化的層次錯位,空間立體化的調度。也不再僅僅只追求傳統的線條美,而是添加了一些菱角分明的動作,使得整個舞蹈顯得更新穎別致。

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五千年來積累了無數的文化瑰寶,想要更好的繼承與發展民間舞蹈,就應該將現代舞蹈與民族舞蹈相結合,利用現代舞前衛的編舞技法,融入傳統的民間舞蹈當中,這樣才能使得民族與現代共同發展。

四、總結

社會的不斷發展、更新前進,不僅帶動了經濟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同時也影響著舞蹈日新月異的變化。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現代舞也要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探索與創新,從舞蹈動律符號、民族情感符號、民族音樂色彩,以及服裝道具等諸多方面,將民間舞與現代舞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作品順應歷史的發展潮流,強化民族的時代氣息,使中國現代舞賦予現代嶄新的創作思路,使健康的時代情感與現代審美有機融合。

[1]王克芬.中國近現代當代舞蹈發展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2]劉青弋.西方現代舞史綱[M].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2004.

[3]王振華.不可不知的舞蹈[M].延邊大學出版社,2005.

[4]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5]于平.中國舞蹈藝術[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6]劉建.舞蹈形態學導論[M].文化藝術出版社,1995.

[7]馮雙白.中國民間舞的學問[M].人民出版社,1989.

[8]田靜.中國舞蹈名作[M].博庫文化出版社,2002.

[9]張國明.從《壯族大歌》看民族民間舞蹈語匯的創新發展[J].學術論壇.

[10]羅雄巖.中國民間舞蹈文化教程 [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農春雀(1978.9—),女,壯族,廣西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編導、舞蹈教育。

猜你喜歡
動律民族特色現代舞
淺談動律在舞蹈作品《擺手女兒家》中的體現
淺談現代舞在綜合性大學舞蹈教學中的開展與普及
探究現代舞藝術的發展
——東西方現代舞藝術的融合
評《Smoke》
論現代舞基訓與現代舞編導的關系
論現代舞基訓與現代舞編導的關系
凸顯民族特色 余熱傾情后生
藏族舞基本動律的教學絕招
民族特色是創意設計的靈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