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的新成果*
——讀王永璽教授 《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有感

2015-01-30 05:04戴文憲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中國工會工運著者

戴文憲

(鐵道部黨校工運教研部,北京 100088)

近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王永璽教授所著《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這是近年來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中少有的、有份量的重要研究成果。

王永璽教授是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的老一輩專家學者,幾十年來潛心研究、筆耕不綴,雖近杖朝之年、中壽之歲,但仍保持學術研究之朝氣,為推進工運史研究而殫精竭慮,實為后輩學者所景仰?!吨袊と诉\動史研究》即是王永璽教授多年研究中國工人運動史之結晶。該書39萬字的篇幅,分為“歷史淵源” “偉人言行”“方略指針” “事件詮釋”和“工代會評”五個部分,集中反映了著者的研究視野和重點。其中,尤其是對劉少奇工運思想的研究在全書中占有比較突出的地位和分量。如所周知,劉少奇是我黨著名工運領袖,無論是在民主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他都力求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探索中國工運發展道路,提出了許多重大方針政策和策略,在中國工運理論和實踐上都做出了重要貢獻。該書的幾篇研究劉少奇工運思想的文章,集中系統地挖掘闡發了劉少奇工運思想的豐富內容、精神實質和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形成的奠基作用,強調了學習研究它們的重大現實意義,但同時也指出了由于受到時代、發展階段、以及認識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在不同時期劉少奇工運思想的某種局限性,應當說,這種研究是實事求是的,體現了科學精神。同時,著者還運用比較方法對毛澤東與劉少奇的工運思想進行了比較,在指出毛澤東與劉少奇的共同點后,剖析了他們的不同。他認為,毛澤東更側重全局,強調工會與黨政的共性而忽略其個性或曰特性。然而,忽略了這種個性或特性,恰恰在理論和政策上容易造成工會忽略維護職工權益,脫離職工群眾,甚至出現工會官僚化?;蛟S是因為劉少奇既擔任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又長期擔任全國總工會的領導職務,劉少奇力主既強調工會與黨政的共性又突出其獨特的個性,即工會的基本任務是維護職工群眾的利益。著者認為,劉少奇在這些問題上,考慮全面、辯證與深遠,是非常精辟而又難能可貴的。此外,著者對其他工運領袖思想的研究也不乏精到之處,如對李立三、賴若愚工運思想的研究及其二者工會思想的比較研究等,都系統闡述了其工運思想的精髓及對馬克思主義工運理論中國化的重要貢獻,指出他們關于人民政權下工會問題的理論,奠定了社會主義時期工會理論的基石。特別是賴若愚,他是在錯誤批判了李立三之后來到全總的,但他不唯書、不唯上,一切從工會工作實際出發,不僅堅持了李立三的正確觀點,而且有了新的發展,從而使他們關于人民政權下工會問題的理論更為系統完善,成為新中國成立后工會理論探索發展的第一個高峰,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著者的這些論述和評價,既充分表達了對老一代工運領袖的敬重,同時也是公允的、客觀的。

注重對歷史過程進行細致考察,對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是該書的另一個重要方面。該書在“方略指針”部分的幾篇文章中,系統分析闡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以及改革開放新時期以來中國工運指導思想和方針的制定與演變、中國工會發展道路的探索。這些文章不僅看起來脈絡清晰,而且不乏新見。如在對中國工會發展的歷史思考中,著者不僅把中國工會發展歷程概括為民主革命時期的求索與輝煌、社會主義初建時期的轉折與奠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開拓與創新,而且做了深邃的理論思考。著者指出,中國工會的歷史發展表明,它是始終與黨的事業緊密相聯,并從六個方面做出深刻總結闡述,這就深刻揭示了中國工會運動的基本規律和基本特點。中國工會運動不同于西方,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整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領導保證了工會運動的正確政治方向,工會運動的發展則有利于黨聯系本階級群眾,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壯大黨的事業的依靠力量。著者從考察、總結歷史經驗、揭示規律角度提出的這些精辟見解,對于今天中國工會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著力對中國工會產生的源頭進行探究,也是該書的一個重要特色。如所周知,中國工會運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艱難產生、起步的,因此,它從一開始就具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國家的特點。建國以來,我國的工會史研究對行幫、會黨對工會運動的作用,特別是起步階段的作用,多持否定態度。但著者卻不同,他以列寧和劉少奇的有關論述為指導,以基本史實為依據,通過對行幫、會黨的分析研究,指出,中國工人在開始為生存和發展而斗爭時,就是借助于行幫、會黨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組織的工人團體。盡管行幫、會黨根本不是工人階級組織,對工人有許多消極影響,甚至出賣工人,但從另一方面看,早期工人階級還是在行幫、會黨的率領下,組織了很多有名的經濟罷工,并在歷次反抗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中,在孫中山多次領導的反清武裝起義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在中國共產黨誕生后,工會運動進入由自發向自為轉變和大規模組建現代工會的時期,行幫、會黨才成為爭取改造對象。所以,在中國工會運動的原始階段,主要就是行幫、會黨。著者的這些分析和觀點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對我們客觀地了解和認識行幫、會黨,探究我國工會運動的起源,無疑具有深刻的啟示作用。

王永璽教授所著《中國工人運動史研究》內容豐富、內涵深刻,涉及面較多,僅用以上文字來概括,難免掛一漏萬,因此,它只能作為后輩研究者的一點敬佩之情的表述罷了。

猜你喜歡
中國工會工運著者
創生與成長——中國工會的紅色足跡(三十二)
常寧:弘揚工運精神,打造發展高地
參考文獻著錄規范
衡陽市:傳承水口山工運精神,汲取砥礪奮進力量
常寧:弘揚工運精神,打造發展高地
《第二勝者法王宗喀巴傳》著者考
參考文獻著錄時“等”的西文應使用“et al.”
八師一四四團掀起學習貫徹中國工會十七大精神新熱潮
前進吧!中國工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會維護職能的演進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