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學科 分層教學
——也談初中信息技術課中分層教學的有效運用

2015-01-31 11:40
中國教育信息化 2015年22期
關鍵詞:分層動畫基礎

陳 緋

(徐州市第二十九中學,江蘇 徐州 221004)

初中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且與現實生活聯系很緊密的技術性課程,作為課程它具有科學的理論,同時它還具有不同于其它基礎課程的較高科技性和普遍操作性。因此,信息技術課一直深受學生的歡迎。但從一開始,信息技術課就伴隨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學生基礎差異過大。這給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困惑。究其來源,一方面是人類的左右腦分工不同,其中左腦負責邏輯思維,側重理性;右腦負責感性直觀思維,側重感性。而信息技術課更多的需要左腦的參與來完成,由于人們各自左右腦發育的程度不同,所以,在學習信息技術時就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另一方面,學生對信息技術接觸的時間差距較大。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內容的多少就很難統一標準,否則就會出現有些學生“吃不飽”,而有些學生“吃不了”的尷尬。針對這種情況,分層教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學思路,下面本文就針對這一問題從分層教學的角度展開討論,探求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備課分層,全面考慮

分層教學,就是指在常規班級下,對同一班級、不同基礎的學生,在同一課堂教學過程中實行與各層次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相適應的、著眼于促進各層學生在各自原有基礎上不斷提高的一種教學模式。由于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具有較大差別,而傳統的教學目標過于死板,有的學生學得快,有的學生學得慢,這就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特別是初中信息技術課,學生的層次更是不同。針對這樣的情況要想開展分層教學,教師必須在課前備課上下功夫,掌握學情,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備課,在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教學目標。使有余力的學生能充分學習,有所超越,而對于接受慢的學生能在教師和學生的幫助下,循序漸進,最終也完成自己教學目標。

如在學習《初識flash動畫》這一課時,一般教學目標規定為:初步理解動畫制作中的基本概念,了解動畫制作的一般步驟。但在分層教學的備課中,可做適當的調整。對于那些有余力的學生,可在“了解動畫制作的一般步驟”的基礎上,適當提高內容。在完成“移動的小球”實驗操作后,再為其設置更多或者更難的教學目標,如“旋轉的風車”等,使其掌握更多的相關操作步驟。對于基礎差,接受慢的學生,可將精力放在“初步理解動畫制作中的基本概念”上,使這部分學生首先對動畫制作軟件的專業術語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這對以后開展更深入的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教師要備好多種方案,靈活運用,避免因太難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適當介入操作訓練,及時解決這些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梢?,分層教學的備課工作量要遠遠大于普通的備課,教師既要考慮因人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多種方法,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得充實,學得充分。

二、管理分層,有效組織

管理分層是在教學管理、課堂組織中,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基礎情況、接受能力和智力發育情況將學生分為三類,一類是基礎較好,接受能力強,智力突出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一般占班級少數;二類為基礎一般,接受能力一般,智力發育普通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占多數;三類為基礎較差,學習較困難,智力發育也略低于常人的學生,這部分學生也占班級的少數。這樣的分類是需要教師充分的了解學情,但分層教學卻未必是按照這三類進行分組,也可將各類同學搭配成一個混合組來進行教學管理,每組都包含這三類同學,這有利于小組內部的相互提攜。分類是分層教學的基礎,教師需根據它展開分層教學的各個環節,也是備課分層環節教師模糊分層的具體化和對象化,指明了教師各層備課的對象學生。

如在學習《形狀補間動畫》時,為照顧到不同類別的學生,教師講課一般會抓住一個清楚的目標,如“多邊形變圓形”進行操作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步驟,課堂講課時間不超過20分鐘。剩下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學習,一類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教師講課的內容,“多邊形變圓形”很快就能自主完成,這時教師為這類學生準備的題目就派上了用場,如“小老鼠變小豬”,“鮮花的盛開”等題目就會拿出來,成為這類學生選作的內容,使其在課堂上能夠走得更遠。而對于二類的學生,通過自己的不斷嘗試和與小組內學生的交流也能完成“多邊形變圓形”的題目。但對于第三類學生,接受較困難,教師需要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給予更多的指導。上課過程中,教師明確這些,課堂上就能有的放矢,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心,從整體上提高了課堂效率。

三、過程分層,活用方法

過程分層是分層教學的核心,是分層教學的重要實踐。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將不同類別的學生放在不同的地點和不同的時間進行授課,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程度的不同設置分層目標,這樣就能保證在完成基本目標的情況下,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取得進步。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靈活使用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能滿足不同類別的學生的學習要求。那么面對學習能力差別較大的學生,教師如何保證每個人都能在同一課堂上取得與自己的基礎相適應的進步呢?本人認為首推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的教學過程是圍繞任務展開的,它要求學生在明確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情境中展開自主學習,通過自己的探究、實踐、思考、運用和解決獲得知識和能力。這十分契合信息技術課的教學現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合適的教學目標,并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由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一般在這樣的氛圍下,那些一類的學生就能獨自完成教學任務。

如在學習《蘇州園林——首頁的設計與制作》這一課時,就可以使用任務驅動法,教師先通過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首頁的設計成品,通過欣賞激發學生的興趣,塑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再將網頁制作的步驟劃分為若干小任務,讓學生帶著每個小任務開始自主學習探究,教師不需再進行一步步地分解授課。這些具體可行的小任務分解了首頁設計的難度,增加了學生的信心,一類學生能輕松的獨自解決。二類學生一般可以大部分解決,對于一些陌生的地方,他們也可通過小組討論來完成。只有三類學生需要教師加大“扶”的力度和時間,但需教師指導的學生已比較集中,這無形中就削弱了學生基礎和接受能力差距帶來的課堂授課難度,使教師能集中精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而放開那些能夠自己“飛翔”的學生,這既保證了走得慢的學生不掉隊,還能保證走得快的學生不受約束,教學效果必然會大大提高。

四、評價分層,多種標準

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層教學必須考慮分層評價,由于學生的差別,對其設置了不同的教學目標,那么在對其進行學習評價時自然也不能統一,而是要立足每個學生原有的基礎進行個別化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具有強烈的針對性,不考慮課堂學習的內容的多少和難易的程度,只考慮每個學生自己任務的完成情況,只要完成了課堂任務就要給予及時的表揚,這樣的評價既能鼓勵三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會鼓舞一類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如在一類學生完成了“多邊形變圓形”就要及時給予表揚,三類學生只完成了“多邊形變圓形”還不能給予表揚,那樣會導致他們的學習惰性,而只有這類學生完成了“小老鼠變小豬”,甚至完成了“鮮花的盛開”后,才能給予表揚,對這類學生就需提高表揚的門檻,使其學習力在課堂得到充分的發揮,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的學習能力始終處于旺盛的狀態。如此,評價的分層,如同教師手中操作的杠桿,可以很好的調節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內容。

綜上可見,分層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特別適合當前信息技術的教學現狀,它調動了各個類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秩序理順了,教師負擔減輕了,教學效果提高了,徹底改變了之前“一刀切”帶來的教學困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體現了學生為中心的新課程要求,特別是與任務驅動法的結合,更將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教學環節綜合運用,既契合了現代教學思想,又提高了教學效果。真正達到了教師輕松、學生積極的良好教學氛圍。

[1]陰詠梅.初中信息技術課分層教學的實施探析[J].新課程(上),2014(04)355.

[2]常艷華.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提高信息技術教學效率[J].電子制作,2014(04)134.

[3]吳亮.初中信息技術課的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4(03)390-392.

猜你喜歡
分層動畫基礎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高中分層走班教學模式探究
做個動畫給你看
動畫發展史
有趣的分層現象
我的動畫夢
雨林的分層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