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方倍他米松用于Hunt綜合征效果分析

2015-02-07 03:50鄭會城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5年12期
關鍵詞:耳部面癱面神經

鄭會城

(河北省安新縣醫院,河北 安新 071600)

復方倍他米松用于Hunt綜合征效果分析

鄭會城

(河北省安新縣醫院,河北 安新 071600)

目的 探討Hunt綜合征的臨床特點以及聯合給予復方倍他米松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35例Hunt綜合征患者資料進行分析,統計性別、年齡、病變部位、誘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結果、疾病分型、面神經功能分級等情況,評估治療后面癱、聽力損失的恢復情況,分析面癱恢復時間與臨床表現的關系。將35例患者按治療方法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更昔洛韋靜滴,維生素B1口服,甲鈷胺注射液肌注,阿昔洛韋軟膏外用,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肌注。比較2組綜合療效、靜脈和肌肉給藥時間、水皰干涸時間和疼痛消失時間的差異。結果 25例面癱患者總有效率為96%,16例聽力損失患者總有效率100%。聽力損失中重度以上者與輕中度者比較,面癱恢復時間無顯著性差異;聲導抗檢查、溢淚試驗和味覺試驗結果異常的患者面癱恢復時間較結果正常者顯著延長(P<0.05)。觀察組愈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靜脈和肌肉給藥時間、水皰干涸時間以及疼痛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 損傷部位較高的Hunt綜合征患者面癱恢復時間越長,早期診斷并給予正確的綜合治療方案是改善預后的關鍵。聯合應用復方倍他米松肌注可明顯縮短療程和病程,安全而有效。

耳帶狀皰疹;Hunt綜合征;膝狀神經節炎;倍他米松

耳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多發性神經炎,1907年Ramsay Hunt首先報道了該病的特殊臨床癥狀,因此耳帶狀皰疹又被稱為Ramsay Hunt綜合征或Hunt綜合征;該病為面神經膝狀神經節炎癥,故也被稱為膝狀神經節綜合征[1]。Hunt綜合征的臨床表現以一側耳部劇烈疼痛、耳甲腔及周圍皰疹、同側周圍性面癱為主,有時可侵犯前庭神經、耳蝸神經和三叉神經,因此部分患者還伴有聽力和平衡障礙,但是這些癥狀出現的順序、部位等個體差異較大,而且早期臨床表現不典型,誤診漏診率較高,往往貽誤治療,給預后帶來不利影響[2]。本研究分析了近年來我院收治的32例Hunt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并探討了肌注復方倍他米松在該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2003年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5例Hunt綜合征患者,均符合《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3]中的診斷標準;排除合并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消化道潰瘍、惡性腫瘤以及對本研究中所用藥物過敏的患者。

1.2 診斷方法

1.2.1 輔助檢查 進行純音聽閾測定、聲導抗檢查、溢淚試驗、味覺檢查、面神經肌電圖檢查,合并有面癱者進行內聽道CT或MRI檢查。聽力損失程度參照WHO制訂標準:平均聽閾26~40 dB HL為輕度,41~55 dB HL為中度,56~70 dB HL為中重度,71~90 dB HL為重度,≥91 dB HL為極度。

1.2.2 疾病分型[4]Ⅰ型為單純耳部帶狀皰疹,無其他神經體征;Ⅱ型為耳部帶狀皰疹+面癱;Ⅲ型為耳部帶狀皰疹+面癱+內耳功能障礙。

1.2.3 面神經功能分級 依據House-Brackmann分級標準對面神經功能進行分級。Ⅰ級(正常):面肌運動正常,兩側對稱,各區功能正常;Ⅱ級(輕度障礙):仔細觀察時可發現面肌輕度無力,輕輕用力即可將眼睛完全閉攏,用力微笑時面部兩側輕度不對稱,剛能察覺的連帶運動,但無痙攣或攣縮;Ⅲ級(中度障礙):面肌明顯無力但無損容貌,不能抬眉,眼睛用力可完全閉攏,口部運動有力但兩側不對稱,連帶運動明顯,且存在痙攣或攣縮現象,但無損容貌;Ⅳ級(中重度障礙):面肌明顯無力,不能抬眉,眼睛用力無法完全閉攏,口部用力運動時兩側不對稱,連帶運動以及痙攣或攣縮現象較為嚴重,且已有損容貌;Ⅴ級(重度障礙):面肌幾乎不能運動,眼睛無法完全閉攏,口角僅能輕微運動,通常無連帶運動、痙攣或攣縮;Ⅵ級(完全麻痹):面肌無法運動,張力消失,且無連帶運動、痙攣或攣縮。

1.3 治療方法 患者均給予更昔洛韋靜滴,150 mg/次,2次/d,連續治療5 d,之后改為150 mg/次,1次/d,再連續用藥3~5 d;維生素B1口服,10 mg/次,3次/d,連服15 d;肌注甲鈷胺注射液250 mg/次,隔日1次,連用10~15 d;同時給予阿昔洛韋軟膏涂抹于皰疹處,直至皰疹消退;面癱者給予針灸以及相關物理治療。18例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復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 mL肌注,必要時可重復給藥。靜脈和肌肉用藥結束后均給予銀杏葉片、甲鈷胺片等口服以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治療后的第1,3,5,7,10天復診,并繼續隨訪2~6個月,仔細觀察并詳細記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

1.4 觀察指標

1.4.1 一般資料 統計患者性別、年齡、病變部位、誘因、臨床表現、輔助檢查結果、疾病分型、面神經功能分級等情況。

1.4.2 轉歸 ①對面癱療效的評定:以面神經功能恢復至Ⅰ級為治愈,以面神經功能改善1級或1級以上為有效,以面神經功能無明顯改善或加重為無效。②對聽力損失療效的評定:以受損頻率聽閾恢復至正常水平或達到健耳水平為治愈,以受損頻率平均聽閾提高15~30 dB HL為有效,以受損頻率較治療前無改善或反而加重為無效。依據面癱恢復時間將Ⅱ、Ⅲ型患者分為<1個月組和≥1個月組,比較面癱恢復時間與臨床表現的關系。③對臨床療效的比較:將患者按治療方法分為2組,聯合復方倍他米松治療為觀察組,余為對照組。治療第10天時評估2組綜合療效,并比較靜脈和肌肉給藥時間、水皰干涸時間、疼痛消失時間的差異。以皰疹消退≥90%,面癱恢復至Ⅰ級,其他癥狀消失為痊愈;以皰疹消退≥70%但<90%,面癱改善幅度在3級及以上或恢復至Ⅱ~Ⅲ級,其他癥狀明顯緩解為顯效;皰疹消退≥30%但<70%,面癱改善幅度在1~2級,其他癥狀有所緩解為有效;皰疹消退<30%,面癱和其他癥狀未見明顯緩解或繼續加重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對本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進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一般資料分析 35例患者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21~75(45.70±6.86)歲;病變部位:右耳19例,左耳16例;起病前有明顯誘因者21例,其中感冒11例,過度疲勞6例,飲酒過量2例,精神壓力過大2例。臨床表現:所有患者均有耳痛和神經痛癥狀,夜晚疼痛更甚,其中30例患者先發生神經痛再出現耳部皰疹,5例患者神經痛與耳部皰疹同時發生;25例合并有面癱,其中10例在耳部皰疹出現1周后發生面癱,還有15例在發生面癱1周內出現耳部皰疹;16例出現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1例合并有眩暈癥狀。聽閾測試結果示:16例聽力損失患者中輕度8例,中度3例,中重度4例,重度1例,未發現混合性聾者;聲導抗檢查顯示鐙骨肌反射消失者13例;溢淚試驗陽性者11例;味覺試驗顯示味覺減退者16例;合并面癱的25例患者內聽道CT或MRI檢查未發現占位性病變和面神經骨管破壞。疾病分型:Ⅰ型10例,Ⅱ型9例,Ⅲ型16例。面神經功能分級:Ⅰ級10例,Ⅱ級2例,Ⅲ級1例,Ⅳ級2例,Ⅴ級9例,Ⅵ級1例。

2.2 轉歸

2.2.1 對面癱和聽力損失的療效 35例患者耳部皰疹多于治療后1~2周內消退,耳部疼痛多于治療后2~3周內逐漸消失,有3例患者(9%)存在神經痛后遺癥。25例面癱患者治療前后面神經功能分級見表1,其中治愈19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96%。16例聽力損失患者治愈11例,有效5例,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2.2.2 面癱恢復時間與臨床表現的關系 平均聽閾>55 dB HL(聽力損失中重度以上)者與≤55 dB HL者(聽力損失輕中度)比較,面癱恢復時間無顯著性差異(P>0.05);聲導抗檢查、溢淚試驗和味覺試驗結果異常的患者面癱恢復時間較結果正常者顯著延長(P<0.05)。見表2。

表1 治療前后面神經功能分級的變化(n=25) 例(%)

表2 面癱恢復時間與臨床表現的關系 例 (%)

2.3 臨床療效比較 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18例,對照組7例。觀察組愈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觀察組靜脈和肌肉給藥時間、水皰干涸時間以及疼痛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2組患者綜合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2組治療時間和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不良反應 2組各出現1例惡心、嘔吐患者,但程度較輕,未予特殊處理,均隨著治療的進行逐漸消失。

3 討 論

Hunt綜合征在臨床上較為少見,當耳部疼痛、皰疹和周圍性面癱同時出現時可及時確診,如果三者未同時出現則極易導致漏診、誤診,可能影響治療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該病多為單側發病,最主要的誘發因素為病毒感染、受涼、過度疲勞、免疫力下降等,本研究中有21例患者存在明顯誘因,其中感冒11例,過度疲勞6例,飲酒過量2例,精神壓力過大2例,臨床上遇到疑似病例應首先對其病史詢問,當出現這些明顯誘因時應加以重視。本研究中,30例患者先發生神經痛再出現耳部皰疹,5例患者神經痛與耳部皰疹同時發生。在遇到僅有耳部疼痛而未發生皰疹的時候,臨床極易診斷為鼓膜炎、外耳道炎等,仔細比較可以發現,炎癥引起的疼痛沒有神經痛所具有的刀割樣、燒灼樣痛感,且后者可能會沿著神經走向出現放射性疼痛,臨床應加以嚴格區分,以降低誤診率[5]。另外,本研究中25例患者合并有面癱,其中10例在耳部皰疹出現1周后發生面癱,還有15例在發生面癱1周內出現耳部皰疹。當首先出現面癱而未出現皰疹時,臨床極易誤診為貝爾面癱(又稱特發性面癱)。Hunt綜合征的發病率僅次于貝爾面癱,雖然后者也多為單側發病,會出現味覺喪失、泌淚試驗比健側差等體征,但并不會出現耳部皰疹以及內耳癥狀,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及時確診[6]。另外,該病還應與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相鑒別,后者不以疼痛為首發癥狀,且無腦神經受侵犯現象,復發率較高,就診時一般都有復發史。Hunt綜合征的預后質量不如貝爾面癱,其自愈的比例不足30%,即使得到有效治療也不一定能夠恢復原狀。盡管如此,及時而準確地診斷以及全面而有效的治療仍然決定著Hunt綜合征的預后。

該病治療以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抗炎、血管擴張劑以及局部用藥為主,面癱患者還可給予針灸以及超短波理療等。更昔洛韋是廣譜、高效的抗DNA病毒藥物,可有效預防和抵抗巨細胞病毒感染,并且在細胞內的活化型濃度可被持久維持。臨床上常將該藥用于帶狀皰疹的治療,尤其對神經痛的療效較為顯著,可明顯縮短皰疹干涸的時間[7]。但是有研究認為,在皰疹出現72 h內給予抗病毒藥物的療效最佳,可有效縮短疾病病程,并降低后遺神經痛的發生率[8]。皮質類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消腫等功效,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早期給藥對于控制炎癥反應,改善面神經水腫,促進面癱恢復,降低后遺神經痛發生率均有顯著作用。因此,在疾病早期即給予綜合治療的意義重大。本研究中無論是對面癱還是對聽力損失的療效,綜合療法臨床獲益明顯。1 mL復方倍他米松為5 mg二丙酸倍他米松和2 mg倍他米松磷酸鈉的滅菌混懸液,為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其中倍他米松磷酸鈉為可溶性物質,在肌肉注射后迅速起效,而二丙酸倍他米松為難溶性物質,肌肉注射后可在機體內形成一個可供緩慢吸收的貯存庫,從而維持長久作用,促進炎癥吸收,加快皰疹干涸,減輕面神經水腫、粘連等,以顯著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病程[9]。復方倍他米松的這一作用可持續3~4周,只需注射1次即可發揮療效,而且減少了后遺神經痛的發生,改善了Hunt綜合征的預后。本研究對聯合應用和不給予復方倍他米松肌注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比較,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愈顯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靜脈和肌肉給藥時間、水皰干涸時間以及疼痛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皮質固醇類激素復方倍他米松肌注在Hunt綜合征中的重要性。

另外,本研究中還分析了面癱恢復時間與臨床表現的關系。結果顯示,聽力損失中重度以上者與輕中度者比較,面癱恢復時間無顯著性差異,而聲導抗檢查、溢淚試驗和味覺試驗結果異常的患者面癱恢復時間較結果正常者顯著延長。Hunt綜合征患者的面神經損傷主要在膝狀神經節,并以此向兩端延伸,而面神經損傷部位的不同可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如面神經損傷部位在膝狀神經節以上可引起泌淚異常,損傷部位在鐙骨肌支及以上可導致聲反射消失,損傷部位在鼓索神經或以上則可引起味覺減退的表現[10]。本研究結果也驗證了這點,提示面神經損傷部位與預后的關系密切,即損傷部位較高的患者面癱恢復越困難,恢復所需時間越長。因此,在臨床上應首先進行聲導抗檢查、溢淚試驗和味覺試驗,以判斷面神經損傷部位的高低,并結合其他檢查如神經興奮性試驗、肌電圖等,做出及時而準確的診斷,擬定恰當的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損傷部位較高的患者面癱恢復時間較長,早期診斷并給予正確的綜合治療方案是改善Hunt綜合征預后的關鍵所在。聯合應用復方倍他米松肌注可明顯縮短療程和病程,且不增加不良反應,安全有效。本研究隨訪時間較短,尚未對復發情況進行統計,對于Hunt綜合征自愈比例的研究也未能進行,在今后的研究中將予以探索。

[1] 張愛萍,楊仕明. 耳帶狀皰疹綜合征的臨床診斷和治療[J]. 中華耳科學雜志,2012,10(4):442-444

[2] Wagner G,Klinge H,Sachse MM. Ramsay Hunt syndrome[J]. J Dtsch Dermatol Ges,2012,10(4):238-244

[3] 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 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 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49

[4] 謝民強. 耳鼻咽喉頭頸部感染性疾病[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37-239

[5] 湯建芬,耿曼英. 32例Ramsay Hunt綜合征的臨床分析[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27(10):485-487

[6] 郝俊輝,丁澤昌. Tolosa-Hunt 綜合征9例臨床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3):73-74

[7] 黃海龍. 更昔洛韋與阿昔洛韋在治療帶狀皰疹的療效評價[J]. 中國實用醫藥,2011,6(14):166-167

[8] 曲彤. 更昔洛韋聯合復方倍他米松治療35例耳部帶狀皰疹及Ramsay Hunt綜合征療效觀察[J]. 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11,25(6):41-42;45

[9] 何潤基,程軍勝,陳雯莉,等. 三種方法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的療效比較[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26(5):467-470

[10] 汪萍. Ramsay Hunt綜合征30例臨床分析[J]. 江西醫藥,2013,48(12):1258-1260

10.3969/j.issn.1008-8849.2015.12.018

R0745.12

B

1008-8849(2015)12-1303-03

2014-06-01

猜你喜歡
耳部面癱面神經
東紅分期辨治周圍性面癱經驗
耳部用藥安全須知
針藥并用治療周圍性面癱驗案舉隅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蒙西醫結合治療周圍性面神經麻痹的療效觀察
針灸為主綜合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60例
面神經麻痹80例的護理干預體會
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特發性面神經麻痹
銀屑病患者外耳部皮疹觀察
針刺合電針療法加TDP照射治療周圍性面癱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