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四強的前場技術分析研究

2015-02-13 09:34
少年體育訓練 2015年6期
關鍵詞:前場李宗偉對角

翁 優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84)

對倫敦奧運會羽毛球男子單打四強的前場技術分析研究

翁 優

(北京體育大學研究生院,北京 10084)

羽毛球前場技術在羽毛球擊球技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掌握前場擊球的技術和戰術,是爭取比賽主動,完成得分的一個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分析2012年奧運會男子單打前場技術特征,發現并總結前場技術運用、得分區域、得分手段的基本規律,從而為我國羽毛球男子單打項目提供一些理論依據,以期能指導羽毛球男子單打的訓練實踐。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單打四強林丹、李宗偉、諶龍、李炫一總共17場比賽前場技術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大量國內發表的有關羽毛球技戰術方面的文章。初步了解與掌握本文的研究現狀,為本文研究提供理論基礎。以“羽毛球技戰術”為關鍵詞檢索了中國期刊網有關的文獻資料,從北京體育大學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獲取相關文章的研究內容及方法,對各種觀點進行分析、整合,確定統計指標的界定,了解研究的現狀。

1.2.2 觀察統計法本文研究的數據資料均來自CCTV-5的電視錄像,通過網絡下載作為輔助方法,獲得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單打四強的相關視頻錄像。按本文所需的指標進行數據統計,全部數據由本人觀看視頻錄像收集整理。

1.2.3 對比分析法對奧運會男子單打四強羽毛球運動員技各項技術的運用情況進行比較,對有關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了解現代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進攻技術配合形式的運用現狀和運用特點。

1.2.4 數理統計法通過查閱體育統計學理論及體育統計學軟件的使用方法和條件,為本論文在數據處理時打下良好基礎。將所有的統計數據資料輸入Excel 2003,進行求和、求平均數和百分比。

2 結果與分析

2.1 前場技術運用特征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挑球在前場使用次數1875最多,每局平均數62.5個,使用比例為44.7%;位于第二的是搓放技術,每局平均數為60個,使用比例為43%;位于第三的是勾對角,局平均數為6.3個,使用比例為6.3%;位于第四的是推球,局平均數為6個,使用比例為4.2%;最少的撲球1.8%。撲球較少是由于運動員回放網前質量不高很容易被對方抓住機會封網,因此撲球的使用情況較少,一般是在接殺球擋網過高或者被動吊球質量差被對方抓住形成撲球。前場技術使用情況由高到低分別是:挑球、搓放、勾球、推球球和撲球。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放網后再回放很容易被對方抓住機會撲球,由于運動員素質的提高,防守能力的提高,通常選擇挑高球,所以挑球的次數以及比例最高。推球的動作小,速度快,落點變化多,能夠加大對方的回球難度;網前搓放的擊球點高,擊球過網時一般很貼近網,容易造成對手回球過高或直接出界,是一種具有很強進攻性的技術,在比賽過程中運用的較多。通常與搓放和推球技術相結合,能夠有效組織進攻。勾球既是一種主動進攻球,又是一種被動過渡球。在低手位時,出其不意勾一個對角球,可以打亂對手節奏,使對手由主動變為被動。撲球作為近網區域內的一種進攻型技術,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與反應就較高要求,稍有猶豫就會失去進攻機會,轉而讓自己處于被動狀態,所以撲球在前場的使用比重不大。

如表1,挑球和搓放分別居前兩位。諶龍和林丹的挑球使用率51.72%、49.38%分別位于位于第一、第二。這是由于自身的防守能力較高,因此挑球也不失為一種戰術,先守后攻。李宗偉和李炫一的搓放較為優秀使用率分別為9.18%和8.14%。通過網前的搓放獲得進攻機會。撲球使用率最高的是林丹和李宗偉。而推球與勾對角的使用上四前選手沒有太大的差異性,使用率相差相對較少??匆灾袊x手的攻守各項技術、能力相對平衡一些?,F今的優秀單打選手無論是在進攻還是防守中都具備很高的能力,接殺球擋網、接吊球搓放網前回球的質量一般都很高。當今羽毛球男子單打優秀運動員控制網前球是主要的技戰術之一,通過讓球更加貼近網帶下落,使對方的回球難度加大,以便直接得分或者為后場進攻下壓創造機會,所以搓放和挑球技術在前場還是使用率最多的兩項技術。同時挑球還分為挑高球和推挑球,經錄像觀察顯示,在比賽中推挑球的使用率很高,使用推挑球雖然對手還占有主動,盡量減弱對方組織出強有力的進攻,以便于以守轉攻,改變被動的局面。

如圖1所示,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前場技術的使用情況及技術使用對比圖可知,這四位選手在前場球的處理上,各項技術都普遍分布均勻。我們可以發現,中國選手挑球的使用率相對較多,這不是說明他們在網前更多的是處于被動防守狀態。中國選手在不是很被動的情況下,更多選擇了推挑球,使球的飛行速度降低、速度加快。打亂對方節奏和步法,迫使對方喪失最佳擊球點,從而不能形成強有力的進攻,在注重進攻的同時,更好地處理被動球以便盡可能減少對手的回球威脅程度。而國外選手的搓放使用率更高。男子四強搓放球的技術使用不具有較大差異,因為在男子單打比賽中,運動員多以控制網前場為主。而網前搓球技術是一種帶有較強進攻性的技術,由于它擊球點靠近網帶,飛行中球往往處于翻滾的不穩定狀態,而且落點很網,給對方回球造成很大困難,而推球技術使用較多的是李宗為和林丹,因為他們兩位運動員的速度快,容易獲得較高擊球點。推球動作幅度小,發力距離短,速度快,落點選擇多,是一種進攻較強的技術手段。而撲球技術的使用上中外選手存在著差異。使用較多的是林丹和李宗偉,由于他們兩的后場能力很強,給對方很大的壓力,撲球的使用率相對較多一點,通過搓放當對手回球過網的弧線較高時,在近網帶高處將球快速向下擊到對方場區,也可看作是一種殺球。勾球是將靠近網前區域邊線附近的球擊向對方場區相應位置的一種技術,網前勾對角球,既可以看作是身處前場主動情況下的一種進攻球,也可以看作是被動情況下的一種過渡球,此技術可以改變對方的節奏攻守轉換中一項很重要的網前技術。

通過觀察表1和圖 2可以發現,中外運動員在前場各項技術的使用率上相差不大呈出均勢分布,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中國選手的挑球使用率高,國外選手的搓放使用率高。說明奧運會男子單打四強運動員在前場技術運用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差距。因此,男單選手加強網前搓球以及加強網前各技術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及技術組合。形成技術的全面性與特長技術的突出性。

2.2 前場得分技術、得分區域特征分析

由表2可知,在前場所有的技術運用、得分方式上主要以撲球和勾對角為主。通過放網形成撲球得分機會或是殺、吊的方式上網撲球或是勾對角。其中林丹和諶龍的撲球百分比分別為23.5%、25%,位居前兩位,這是由于他們本身殺球的威力大,導致對手接殺球的難度大,所以撲球的概率高。林丹推球的使用率為23.5%,搓放為14.7%。李宗偉的撲球27%,勾對角所占比例為24%,推撲位于第三、第四。比例較為平均,說明李宗偉的前場技術全面。諶龍的撲球比例為33.3%,推球25%。李炫一的撲球比例為32%,勾對角所占比例為24%。

表1 男子單打四強的前場技術使用情況統計表

圖1 男子單打四強前場技術對比圖

圖2 男子四前前場得分手段對比圖

由表2和圖2可以看出林丹前場技術得分手段明顯推撲、球的得分所占比例為58.5%,這是由于林丹的速度快,殺球的威脅大,網前創造的推撲的機會大。而李宗偉的前場技術得分手段分布均勻,前場技術的使用及其組合相對平均,前場其進攻的能力相對平衡。諶龍的前場得分技術中推、撲較為明顯,這是由于其身高優勢,上網快的特點而決定的。李炫一前場得分技術手段以撲、勾為主,這是由于后場能力相對較弱導致。所以推、撲、搓球在前場的得分技術中尤為重要。

調查可知,男子四強的前場技術得分區域中,可以看出林丹在運用前場技術中得分分布比較平均。李宗偉的前場得分較多。諶龍前場技術的得分區域分布的較為均勻。李炫一前場技術的得分區域類似于李宗偉。說明中國選手的前場得分技術全面。李宗偉和李炫一的前場技術細膩,前場技術較為優秀因而得分區域其中在前場。

綜上所述,在前場技術運用過程中搓放與撲球是主要的得分方式,推球與勾對角的得分相對少一些,因此在訓練過程中加強搓放質量對于撲球的形成是尤為重要的。而推球和勾對角豐富了技戰術,增加了對手判斷的難度從而增大得分機會。得分區域的分布圖可以看出以前場為主,因此加強在訓練過程中的搓放與撲球訓練是尤為重要的,而加強推球訓練能夠豐富其防守與技戰術能力。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 論

前場技術使用情況由高到低分別是:挑球、搓放、勾球、推球球和撲球。前場的得分方式以搓放與撲球為主,推球與勾對角相對少些。前場技術的得分區域主要在前場。

3.2 建 議

表2 男子四強前場的得分手段表

在訓練中加強前場技術的穩定性練習,特別是網前搓放的質量。豐富前場技術的變化,提高前場各技術動作的一致性,增強前場各技術手段相互結合與轉換的能力,使對手難于防范。加強自身突出技術、體能以及應變能力的訓練,提高自身的技戰術能力。

G847

A

1674-151X(2015)06-109-03

2015-04-30

翁優(1990 ~),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猜你喜歡
前場李宗偉對角
廣義α-雙鏈對角占優矩陣線性互補問題誤差界的最優值
北緯二十五度的前場小鎮
近年內西班牙國家隊防守戰術分析
會變形的忍者飛鏢
我國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李雪芮的前場技術分析
折大象
折向日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