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自建房建設形態的轉變分析
——以陜南漢中、安康、商洛三地為例

2015-02-20 13:38袁景衡
關鍵詞:自建房陜南農民

袁景衡

(陜西理工學院 經法學院,陜西 漢中723000)

中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中,城市房地產熱度不減、調控乏力,已成泡沫,似成為詬病中國經濟的一個話題。那么作為中國人居另一面的農村住房建設尤其是與城鎮房地產開發相對應的農村農民自建房情況有什么變化和動向呢?本文基于對陜西漢中、安康、商洛三地關于農村農民自建房情況所做的調研情況,進行了專門的理論研究,并做出了相應的結論。

一、農村自建房情況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1)進行農村自建房情況研究,是基于全面了解新農村建設人居環境改善在陜西的實際進展,或者說新農村建設涉及的農民住房建設情況。通過對陜南三地農村自建房情況近幾十年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三十多年的變化進行調查研究,可以反映陜西農村特別是陜南農村經濟社會變化情況,也可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總結經驗,分析教訓,為今后農村自建房及新農村建設建言獻策。

(2)陜南或者秦巴山區新農村建設尤其自建房建設與其他地方有哪些不同呢?陜北自建房以防寒保暖為主帶有窯洞痕跡的特色,關中自建房帶有四合院痕跡的特色,陜南自建房我們稱之為開放式庭院特色。而其中陜南特色的發展歷程和變遷如何?個中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有怎樣的聯系?本文的調查研究也會有相應結論。

(3)通過籌資方式、建筑結構、建筑位址、建筑成本、以及工程運行方式、材料運用等技術性因素的發展變遷和歷程追蹤,反映農村自建房在各種技術環節上的變化。說明技術進步和生產水平提高中已有矛盾的消除又會有新矛盾產生,甚或社會發展中矛盾變得涉及面更廣、反映問題愈深刻、消解矛盾的方法更不簡便,只有通過各方面共同關注和協調配合,以至于通過制度創新來消解[1]。

2.研究方法

(1)研究設計的兩個項目:一個是“農村自建房情況調查表”,內容包括基本情況、投(融)資結構、房屋結構、建筑位址、建筑成本、建筑方式等客觀情況;一個是開放式問卷或日結構式問卷,內容包括“調查表”中不能量化或量化不準確問題的深化,和對農村自建房發展過程中國家宏觀政策、城鎮建設規劃安排和運行、自建房的功能和利用率變化、舊村利用以及空巢家庭和社會幫扶等方面問題。

(2)調查結果處理方法:一種是對收回的456份有效調查表進行分類歸納、統計計算、進行分析得出基本結論;一種是對開放式問題進行總結歸納以補充客觀情況的調查,發現的問題和不足盡可能反映在結論和建議部分。

二、農村自建房建設現狀分析

1.農村自建房建設形態轉變的基本現狀分析

(1)農村自建房基本情況的形態轉變分析。陜南人口增長情況以 80、90年代為最快,進入新世紀以后,人口變化不明顯,說明山區農村打工經濟對山區的人口增長影響較大。每年平均新蓋房(家)數,90年代及其以后增長量最為集中,2010年以后幾乎無法統計,原因是農村自建房已少到無法在調查表上顯示,說明了城鎮化進程已經使陜南農村自建房增長受到影響,山區近期推行的生態移民工程影響更甚。每家自建房的投資額由 70、80年代千元左右迅速增長到目前的 20萬元左右,說明了一是自建房的質量結構較以前變化巨大,二是自建房成本、包括通貨膨脹因素在內的全面增加。

(2)農村自建房每家投(融)資情況的形態轉變分析。農村自建房面積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逐漸擴大,投資額隨時間推移在明顯增長,目前投資量是70、80年代投資總額的10倍左右,說明自建房從結構、材料到裝修費用已今非昔比,但也受到各種費用漲價因素的影響。投(融)資來源方面,自有資金逐漸下降,向親友籌借比例一直穩定在30%左右,金融貸款在 90年代以后才逐漸出現,目前亦沒有成為一種主要支持力量,說明農村自建房的金融支持發展空間較大。

(3)農村自建房房屋結構情況的形態轉變分析。農村自建房的建筑結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土木結構住房在80年代迅速下降,90年代已成個別現象,2000年以后已經絕跡;磚木結構是80年代的主要自建房結構形式,90年代以后比重逐年下降,目前沒有絕跡的原因一是山區木材來源方便,二是陜南自建房的防熱層多為木結構,與經濟發展水平沒有質的關聯。磚混結構仍然是 90年代以后陜南自建房的主要形式,能夠抵抗強地質災害的框架結構自建房依然沒有成為自建房的主要形式,因為山區自建房一般樓層不高,農民的防震觀念不強,也與陜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相適應。

(4)農村自建房建筑位址情況的形態轉變分析。70、80年代自建房多在老宅地上拆舊翻新,但已有新村開發和依公路而建者。90年代以后老宅基地上建房已經逐年下降為個別現象,自建房多是到新宅基地上或沿各級公路邊上,這也是出現老舊村莊成為“空殼村”的原因。新宅基地與公路邊在內容上可能重復(原表設計時很難將兩者區分開來),甚至 2000年以后公路邊自建房成為主要形式,因為方便交通和相應的商業價值。

(5)農村自建房建筑成本情況的形態轉變分析。材料費用(不含裝修材料)的絕對量由于建筑結構的變化是逐年增加了,但在建筑成本比例中逐年下降;人工費用和裝修費用 70、80年代在自建房成本比例中不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指標,農民是否蓋得起房主要取決于建筑備料成本,但在 90年代以后其權重在迅速增加,2010年以后人工費用已經增加到建房成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說明人力資源成本的增長不僅表現在工礦企業,農村建設人力資源成本也在逐年增加。

裝修費用在建房成本中也比逐年增加,說明農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也表現在建房的舒適度在不斷提高,但裝修費用在時間上有緩沖期,所以我們在調查中到處可以看到自建房中一樓已用,二、三樓尚未裝修用于堆放雜物,期待經濟情況好轉或者有用途時再行動工的情況。

(6)農村自建房建筑方式情況的形態轉變分析。調查發現:自己領工蓋房子找人幫忙是 90年代以前的主要自建房方式,即使到90年代還有50%左右的房子是以自蓋為主的,但進入新世紀以后這種方式幾乎絕跡。原因在于建筑結構復雜了,面積擴大了,材料復雜了,工程質量要求也高了,沒有專業技能就不能領工了。近幾年該方式反而比例有所上升,原因有二:一是進城返鄉的農民工回家蓋房,他原來就是建筑工、工頭甚或是建筑商,具備了自領工的條件;二是近幾年建筑材料、工價波動太大,建筑隊在工期內吃不準行情,有些能人或有親屬是能人就又回復性地采用了自己領工雇人開工價的形式。

包工包料這種建筑方式 90年代以前在農村自建房中極其例外,即使是進入新世紀的 2005年以前也只存在于兩種情形:一種是業主全家已經城市化了,對農村情況和建筑不熟悉干脆讓人“一包到底”;另一種情形是業主的生意太大、太忙,無暇顧及自己建房這種“小事”,就采用了這種掃地出門的辦法。但是 05年以后,這種建筑方式的比例在逐漸回升,今后還會逐漸增長以至于成為不遠的將來一種占統治地位的建筑方式,原因在于這種方式是一種正規有效的契約關系,自建房建筑面積的擴大、樓層的不斷增高、地質要求、抗震要求的提高、建筑材料的復雜以及長期活躍在農村建筑市場上的建筑隊口口相傳的信譽度等,沒有專業技能的人已無法自領工或包工不包料,出于自身生意、請假扣錢以及自身管理素質等幾重成本核算,今后這種方式將逐漸統治農村建筑市場。

2.農村自建房建設的幾個相關問題分析

(1)為何建房。針對目前農村的空巢家庭,留守兒童,兩種“鼠族”現象,生態移民以及逐步的城鎮化等問題,農民在本村窮鄉僻壤或半山坡上如此大興土木,為何建房:53.8%的人認為蓋房說明的自己的經濟成就;40.1%認為要跟別人比較;82%認為將來要回家養老;32%看不透將來社會的走向,擔心城里呆不下去,打不動工又要回家務農;只有19%為了目前的生產、生意、生活要改善住房條件;還有 31%只是為了子女婚嫁時向別人展現“實力”。根據調研分析,農村自建房用于生產、生活的功能正在逐漸弱化,隨著打工經濟的興起、土地流轉方式的多樣化、空巢老人的辭世以及異地上學、高考的開放,這種自建房功能弱化尤其是山區自建房功能弱化現象會愈演愈烈。理由有二:一是城鎮化、生態移民工程、打工經濟幾個方面的合力使然;二是現有的自建房已經出現部分空置,即使是在本鄉鎮就業的農民,家中的空置率也很高。

(2)建房何用。城鎮化、生態移民與農村自建房的矛盾心態。當被問及現在已經出現了為保護生態環境把深山區,吊莊戶、甚至小山村的村民都遷移走了,城市化、城鎮化進程這么快,你蓋的房子沒有用,甚至馬上要拆,你蓋房是什么心理狀態:62%的人認為國家的措施沒有這么快,移走是幾十年以后的事情;12%認為自己有房在哪看著也放心,就是外出打工居住環境再差,心里想著家里還有房;只有19%的人是為了目前的生產、生活或者子女結婚住不開才蓋房;更有 8%左右的人是看著別人蓋房心急,怕人看不起而蓋房;在公路邊、村邊蓋房子的80%是為了商業目的,62%是住商一起,想著把自住與經商相結合;還有 5%的認為把房蓋在山里可以在將來山區旅游興起以后辦農家樂;52%的山區農民認為自己在城鎮住不慣,移出山區就失業,還是住在老家好(這些受訪者多年齡偏大)。我們分析這其實反映了農民面對社會如此快速發展打破了他們傳統思維和生活方式的一種矛盾心態,按照固有的思維和已有的生活方式是到了要建房用房的時候了,就應該蓋房,可是形勢發展太快,有的人在外地打工置房,有的人搬進了移民新村,小村合并成大村自己不在規劃區又白蓋了房,甚至出現了鎮、村干部反復勸說不讓蓋,可是農民認為那是遙遠將來的事。這種逆城鎮化心態矛盾說到底是傳統生產方式與已經發展或正在發展的社會新生產方式的矛盾[2]。

(3)有無規劃。自建房是個人行為與社會管理的矛盾體。在問及自建房與政府管理、鄉鎮建設規劃的關系,是否與城鎮規劃的下水道相連接,是否預留了天然氣接口等與鄉鎮建設管理有關聯的問題。89.3%人認為建房是純粹是自家的事,與政府管理沒有關系,只要批了宅基地或者在老宅基上蓋新房,一般是不打審批報告,想起來蓋就蓋,有的地方只有城管來收衛生管理費,交多交少要看人脈、博弈,強勢者還可以不交。是否符合鄉鎮建設規劃,56.3%竟不知道政府有建設規劃,自家的下水道是否可以接上鄉鎮里的大管道,辦法是無限地抬高自己的地基,反正水往低處流。

建房時是否預留車庫,專設洗漱間,鋪不輔地熱管,留不留天然氣接口,主要是:一看財力,二則認為是遙遠將來的事情。有意思的是在問及為什么對這些問題不及時與鄉鎮部門聯系一下?及早準備不是減少了成本?一般剛修了房子的村民對政府部門的服務態度很漠然,大都表示:到了那步可以打爛重修。

三、農村自建房建設的相關建議

本文對陜南三地農村自建房情況的調研表明,在城市房地產依然熱度不減的大背景下,作為中國人居的另一面農村居民的住房建設問題,實在是不可小覷的大事情。農村自建房總體上是發展的、進步的,盡管解決了許多老問題,又出現了不少新矛盾,這些新問題由于涉及面廣,反映矛盾復雜,已非一家一戶所能解決,需要政府、社會、民眾自覺等幾個方面的合力以至于構建創新機制才能解決。

(1)農村自建房情況從側面反映中國農村形勢是上升的、前進的,這是我們的基本結論。

從前已述及的調研內容和分折中不難發現,農村自建房從各地情況、投資、結構、住址、成本、方式以及開放式問答情況,反映了幾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社會經濟發展成就與現在農村經濟、農民收入、農民人居條件和生態環境的改變是同步的,甚至表現在農民住房方面的改善還要超前于社會經濟發展(盡管這可能是中國農民有過早過高地表達自己建設成就的陋習)的現象。說明中國是發展的,中國農村是發展,中國農民和農民的生活狀態也是發展的。調研中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即使最為偏遠、最為貧瘠地區的農民在面對未來的生活、生產、收入、文化進步以及社會發展等時都表現出一種超然的自信,覺得過幾年會越來越好。這種表情不僅是最低層勞動者的“天然樂觀”,更是通過自建房問題普通百姓對新農村建設、對改革開放政策、對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的期望和信心。這才是“和諧社會”的動力之源[3]。

(2)農村自建房亟待規劃、管理和引導。

①鄉鎮建設規劃要與時俱進并和農民進行信息共享,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鄉鎮建設規劃滯后或流于形式,等農民自建房已有了相當的規?;蛘咂瑓^已經成型了,鄉鎮政府的地下水、電力、通訊管網規劃建設尚是“鏡子里的燒餅”,究其源說是沒錢!但有些規劃類的管理服務其實是不用花錢或者花錢極少的,但還是沒人管、沒人負責、沒人協調,以至于出現農民亂蓋,把原本整齊劃一、井然有序的建筑格局弄亂,浪費了可貴的土地資源,無謂地增添了官民糾紛。

有的鄉鎮已經有相當漂亮而誘人的土地使用規劃,但這些信息農民不知道,村組干部不明白,農民已經動工砌屋甚至快蓋成了,來個鄉鎮干部讓停工,反而責備農民蓋房不事先打招呼,基本的信息共享都做不到,并非僅僅是宣傳不到位的問題,其折射出政府職能轉變中的實際落實。

②鄉鎮政府土地建設管理要落到實處。鄉鎮政府土地建設管理涉及到農民自建房的,落實最到位的是宅基地的審批,原因是這一塊管理體現了權力和收費,并且有類似潛規則的油水,但自建房尤其是老宅基地上的自建房管理幾乎無人過問,因此出現了多占強占現象,特別是一些村霸、村組干部或者與鄉鎮干部沾親帶故者,不僅造成土地浪費,原有的規劃也形同虛設。

農民在公路邊蓋房原是企圖住商兩用,其優勢是交通方便,亦可有未來的商業用途,缺點是以后公路拓寬要拆了后移,老人上路,家畜上路影響車速,也不安全。甚至出現了公路拓寬拆了后移過幾年又拓寬又后移的情形,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折騰了農民,說明這方面的土地管理需要有前瞻性。一個農家,集半輩子財力蓋房子是經不起這樣實際補償落實不到位地反復折騰的。面對這種情形,有的鄉鎮干部不僅不檢討規劃、管理的不到位,反而譏笑該村民運氣太差!

③用土地規劃有效地管理引導農村自建房。調研中我們在南鄭縣新集鎮采訪了一位鄉鎮土管員,本鄉鎮誰家蓋房他都要去看一看,一不收費,二不吃飯。而是向農民展現一下鎮上的規劃、要求建房者始終清楚,并且給蓋房者在地下水走向、地質處理、面積結構、躕衛設施以及建筑材料上以建議和指導(他本人是搞建筑的)。這種干部大受農民歡迎,農民對他的管法不但不反感,有的村民打算建房時即請他先來坐一坐,參謀一二。正是基層干部這種質樸無華的服務,才能真正做到利為民所謀[4]。

(3)加強對農村自建房的微觀引導和扶助

①農村自建房要適應城鎮化、新農村建設、生態移民的新形勢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調研中發現不少農民傾其積蓄把房蓋在老村、蓋在半山坡、成為吊莊戶。很可能在未來的城鎮化建設中成為空房、成為小村合并到大村、生態移民的被拆遷者,管理部門在設計規劃或者規劃尚未出臺前,可以先勸農民緩建或不建,因為管理部門對新形勢和社會發展大趨勢的掌控要強于文化和信息參差不齊的農民。

②加強對農村自建房過程的實際指導。農村自建房與城市房地產開發同為目前中國社會人居工程的兩大部分,各方面為城市房地產開發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和社會關注度,但農村自建房在過程管理上幾乎是一個空白,農民想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蓋成什么樣,全然與社會沒有關系。實際上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完全憑經驗和模仿別人的方式進行自建房工程是不科學的,對于自建房的地質勘探、地下水排放、建設結構是否符合建筑力學,安全內樓梯的運用、防洪、防火、防盜、防震等房屋安全問題農民迫切需要內行來指導。例如:我們在陜南三地隨處可見:房屋建在河沿邊,房子的半邊承重在河道里扎了幾根柱子,建這些柱子時對河床下的地質情況了解多少,遇到洪澇災害柱子會不會下沉或傾倒以至于造成生命財產損失,好像沒有人進行相應的安全指導。

③農村自建房過程中農民自身建筑觀念需要進步。社會在發展,農村自建房從建筑面積、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外觀設計以及內部功能已經或者正在發生著變化,也要自建房者的觀念隨著進步并具前瞻性,如自建房中生產功能的逐步下降,傳統的為養殖、存放農具、儲糧、農家副業預留的空間功能消失,但不少老農民蓋房時仍預留了此功能;又如傳統的躕衛設施已經被新設備替代,但自建房中依然修著旱廁所、盤著巨大的柴灶。特別是打工經濟使陜南不少農村成了“空巢”家庭,這就要求農民蓋樓房時最好設內樓梯以便安全,可我們所見許多村莊賊可以從房頂村東跑到村西[5]。

④對弱勢人員的建房扶助。陜南三地,可謂家家住樓房,戶戶蓋新房,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農村住房情況變化巨大,但幾乎每村又有住在舊村破房、危房的人群,大致有以下幾類:空巢家庭中的老人依戀舊宅,因病致貧或因學致貧(家里正在供養大學生)還沒有蓋或蓋不起者,下來就是癡呆瓜傻人員。前兩種情況需要通過別的途徑扶助,后種情況卻需要社會的扶助,有的村組干部敢于承擔,采用親屬出資、集體幫扶與村民集資贊助“三結合”的辦法,有的膽大的干部還求助于當地企業、縣上民政部門以及對口援助的單位,但多數地方則無所作為。這些人員包括住房條件等生活狀態的改變非一已之力所能解決,需要社會方面人道主義地扶助,如同城市房地產安居工程、廉租房建設一樣,農村人居工程亦需要對中下層收入者和非社會幫扶不能解決自身吃、住、行人員以類似于社會保障的扶助。

[1] 周曉紅,曹彬. 農村村民自建房形式研究[J]. 建筑學報, 2010(8):01-03.

[2] 孫海榮,呂玲玲. 談農村自建住宅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城鄉建設,2014(9):24-25.

[3] 李治勇,等. 新時期農村房屋建設中幾個問題的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5(7):163.

[4] 周仕政,鄭青藍. 對執行農村房屋及集體土地的調查與思考[J]. 人民司法·應用,2008(17):98-100.

[5] 蘇聰聰,白璐. 農村自建房質量問題研究[J] 科技信息, 2012(26):04-05.

猜你喜歡
自建房陜南農民
關于印發全國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關于農村自建房現狀及房屋安全的思考研究
農村自建房現狀及房屋安全的思考初探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農村自建房轉讓需要哪些手續
黨建地圖·陜南
陜南民歌生態文化特征與創新研究
陜南柑橘老果園改造關鍵技術
基于色選技術的陜南工夫紅茶精制工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