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寫好課前“學情分析”

2015-03-09 14:28陳瓊
亞太教育 2015年3期
關鍵詞:認知特點學習風格學情分析

陳瓊

摘要:課前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以數學教學為例,從學生已有的經驗、認知規律、學習風格、學習興趣等幾個方面著手,分別舉例探討該如何寫好課前學情分析。

關鍵詞:表述;經驗;認知特點;學習風格;興趣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在序言部分有這樣的表述:數學是研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泛[1]。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和嚴謹性,益于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有必要學好數學。這也要求教師把握“學情分析”的內容,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備課,“學情分析 ”是備課的基本環節。在一些數學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的表述無不給人以隔靴搔癢之感[2]。那么,這其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學情分析”的內容又是什么?該如何表達?

一、“學情分析”的表述中存在的問題

有教師對《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2必修本(A版)》的第一章《1.1空間幾何體的結構》的學情分析如下:初中階段學生已直觀地認識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圓錐等幾何體,知識經驗已經具備;但難以想象稍復雜幾何體的空間結構,所以應該利用實物、模型等,給予學生直觀感受,引發學生思考。

在數學課堂上,存在一種分層現象:數學學習能力較好的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既快又好,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聽不懂教師的講解。若根據以上學情分析進行數學教學,就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理解。

二、“學情分析”的內容

學情分析就是把“學情”這個概念進行分解,尋找各部分的關系以及“學情”作為整體與教學設計、教學實踐的關系,在此基礎上設計有效教學[3]。那么,具體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

布魯納指出: 教師在從事知識教學時,必先配合學生的經驗,將所授教材做適當組織,務必使每個學生都能從中學到知識; 教材的難度與邏輯上的先后順序,必須針對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及認知表征方式,做適當的安排,使學生的知識經驗前后銜接,從而產生正向學習遷移;在教材難易安排上,必須考慮學生學習動機的維持;太容易學會的教材,缺少成就感;太艱深難以學會,又易生失敗感; 適度的調適才能維持內在的動機[4]。教師要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在課前學情分析中表述出學生各方面的特點及不同。以上案例中的教師,沒有對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的各方面差異進行表述,更沒有提及該如何針對對這些不同點進行教學。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規律、學習風格等都會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并且,這些因素因人而異,各有特點。據此,教師在分析學情時,就要結合所學內容,對這些特點分類、分層進行表述。在內容方面,觀察學生,表述出他們在已有的經驗、認知發展規律、學習風格、興趣等方面存在的異同,并針對性地給出對策;在文字表達方面,則需多閱讀積累,寫作講究準確用詞,文章的結構格式嚴謹。

三、在“學情分析”中表述對學生的研究

以上述教師在“二分法”的學情分析中的表述為例,說明在“學情分析”中該從哪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表述。

(一)從已有經驗方面進行表述

奧蘇貝爾說過:“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學還原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態去進行教學。新的學習是建立在原有的經驗的基礎上的[5]?!睂W情分析首先應該著眼于學生已有的經驗。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已有的經驗包括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

從知識經驗方面來看,數學課堂上,知識與知識間的聯系特別重要。以上分析,雖然提到了已有的知識經驗,但沒有注意到,這些“已有知識經驗”是否是全體學生都已具備,忽略了“基本初等函數”掌握不佳的學生,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正遷移。

普遍來說,一個班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具有層次性,可以分為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這三類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掌握的程度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的時候,要具有層次性,如存在現象:(1)提問一個差生關于基本初等函數或方程的問題,順利答出;(2)提問三個程度的學生,大部分學生對“單調性”均感到陌生。解決策略:若出現第一種情況,課前鞏固環節無需進行;若出現第二種情況,則還需進行復習環節。

生活經驗是人獲取信息最直接的來源。抽象的知識能夠被講解得越貼近生活,就越容易被理解。案例中教師雖然考慮到了學生將要遇到的困難,但在解決策略中忽視了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了方便教學,學習策略可以修改為:(1)存在的困難是學生對二分法的步驟較難理解。(2)解決策略:高中學生的生活經驗較為豐富,舉出貼近學生生活中的例子,如“一條繩子,對折,再對折”,便于學生理解。

(二)從認知特點方面進行表述

案例中的學情分析缺少對學生認知發展的表述。維果茨基認為,最近發展區的教學為學生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6]?!镀胀ǜ咧袛祵W課程標準》序言部分的課程基本理念也要求:應刪減繁瑣的計算、人為技巧化的難題和過分強調細枝末節的內容,克服“雙基異化”的傾向[7]。所以在學情分析中,需要表述出對知識適當的拓展:本節特點:“二分法”的學習為算法的學習奠定基礎,讓學生思考“二分法”的步驟有什么特點,如何用符號表示。學習策略:向學生簡單介紹算法的概念,為今后學習做鋪墊。

(三)從學習風格方面進行表述

在數學學習中,把握知識的關聯性、具有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對學生尤為重要。學生的學習風格可以分為場依存性和場獨立性、反思型和沖動型、整體性和系列性等,不同的風格的學生,在學習中存在很大差異。例如,場獨立型學生喜歡獨立思考,但不容易看到知識之間的聯系;而場依存型學生能從整體上感知問題,但易受主觀因素干擾。案例中的表述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風格的表述。據此進行教學,會使課堂教學沒有針對性,學生得不到適合自己的教學。

由于客觀條件和課堂時間的限制,采取個別教學并不現實。因此,課前教師需了解班上學生大體分為哪幾類,并在學情分析中寫清楚針對每類學生的不同方式:(1)存在現象:某某,屬于場依存型學生,某某,屬于場獨立型學生;(2)學習策略:對于場依存型學生多鼓勵;對于場獨立型應從宏觀上對其進行指導,引導其注意整個問題的背景。

(四)從興趣方面進行表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最重要的內部動機。案例中的教師在表述中忽略了對學生興趣的考慮。

教師應先采取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是否感興趣,再分析表述:存在現象:部分學生開小差,覺得該內容枯燥,不感興趣。教學策略:(1)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融合在“二分法”中的數形結合思想,精妙地揭示了幾何與數量間的關系,讓學生體會數學和諧之美,或結合實際,舉出“繩對折”的例子,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的聯系,對本節內容產生興趣;(2)與開小差的學生進行“教學對話”,給他們適度表現自我的機會,激發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最后,對學情分析中關于學生的表述進行總結,總體來說,學情分析中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本節課主要內容。第二,預測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情況:(1)已有經驗方面,(2)認知特點方面,(3)學習風格方面,(4)興趣方面。第三,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第四,教學策略:根據第二點中六個方面的分析,對給每類學生的教學策略進行表述。第五,針對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給出解決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整篇學情分析對學生的表述要有預測性,例如,可以穿插著對課堂上的氛圍的表述:如果氛圍比較沉悶,應采取怎樣的措施;若學生過于活潑,把熱情集中在與課堂知識關聯不大的事情上,該怎樣扭轉他們的注意力等。

四、結束語

正確地表述學情分析,是為了進行恰當的教學設計,從而進行有效的數學教學。全面而準確地表述學生情況,針對學生的難處對癥下藥,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效率。

(作者單位:安徽師范大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7]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研制工作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序言.

[2]龐玉崑 常見的“學情分析”錯誤與解決方法[J]北京教育 普教.

[3]邵燕楠 黃燕寧.學情分析:教學研究的重要生長點[J].中國教育學刊 2013.02.

[4][美]布魯納.教學論.[M].北京: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

[5]奧蘇伯爾.教育心理學:認知觀點[M].任夫松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序言.

[6]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認知特點學習風格學情分析
淺談高職數學素質教育
學習風格對大學計算機課程MOOC學習的影響
學情分析不準對教學質量影響的例析
學情分析: 有效教學的核心和關鍵
以實踐活動為依托,促進幼兒社會性教育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