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遺傳信息的傳遞》教學設計

2015-03-09 01:38趙伊伊
亞太教育 2015年3期
關鍵詞:遺傳信息同位素課件

文/趙伊伊

《遺傳信息的傳遞》教學設計

文/趙伊伊

本節內容選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遺傳的分子基礎”第三節。課標中的要求是:概述DNA分子的復制。主要內容包括DNA復制過程的同位素示蹤實驗,DNA半保留復制的過程,DNA復制的遺傳意義。

遺傳;分子基礎;DNA;知識

一、教學內容與任務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習過有絲分裂,孟德爾的遺傳規律,減數分裂,受精作用等知識的基礎上,而這些知識可為本部分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線索。DNA分子的結構和復制是遺傳學的基本理論。本節內容在聯系DNA結構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DNA通過復制傳遞遺傳信息的功能。同時也為后面遺傳信息的表達、生物的遺傳變異理論、基因工程和生物進化等知識的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

二、教材處理

新課改背景下,課時緊張的狀況普遍存在,這就要求教師能靈活運用教科書這一載體,在完成新課標任務的前提下能充分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三、學習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二學生。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的認知體系基本形成,認知能力不斷完善。本節在教材中屬于較抽象較難理解的一部分內容,而學生對DNA的結構特別是空間結構的理解有待深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通過啟發式教學,設置大量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分析和歸納能力。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說出DNA復制過程的同位素示蹤實驗。(2)概述DNA分子的復制。(3)探討DNA復制的遺傳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分析DNA復制過程的同位素示蹤實驗結果,提高觀察、分析、推理和總結概括的能力。(2)通過對多媒體演示DNA復制的過程的學習,培養信息處理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探究DNA的復制過程”,感悟科學實驗中蘊涵的理性精神與求真意識,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逐步領悟科學的本質特征。

五、重難點分析

重點:1、DNA的復制方式和過程。

難點:1、思考DNA復制過程的同位素示蹤實驗的結果。

2、理解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六、教學方法

教師將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問題教學法,層層設關,步步追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自主思考、分析和討論。

七、教學程序

[導入新課]講述提問:DNA可以像指紋一樣用來識別身份,這種方法就叫DNA指紋技術。這項技術也經常被用于偵察破案,但是從犯罪現場提取的原始DNA是非常少的,怎樣才能得到大量的DNA呢?這樣激起學生思考和學習興趣,從而引入新課內容“DNA的復制”。

學生行為:回顧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復制完成的以及DNA的雙螺旋分子結構。

設疑:DNA是怎樣進行復制的,復制與它的雙螺旋分子結構有什么關系。從而進入對DNA分子復制的推測的學習。

[引入假說]講述:結合課件向學生闡述沃森,克里克提出的關于DNA分子復制方式的假說是怎樣的,引入對“半保留復制”概念的學習。同時使用課件給出關于DNA分子復制方式的另一假說——全保留復制的概念。

提問:DNA究竟是以半保留還是全保留方式進行復制的呢?在學生探究之前首先教師會提出問題:以什么作為依據去判斷DNA是以哪種方式進行復制的,引導學生從兩種復制方式新合成的子代DNA有什么不同的這一方面去思考,由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答案。

設計思路: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對DNA分子復制的方式進行探究。

[分組探究,自主學習]展示:運用課件的方法將DNA復制過程的同位素示蹤實驗展示給學生,然后層層設疑,逐步分析此實驗過程。

引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使用同位素示蹤標記法的目的是什么?在得到解答之后,讓學生領會到此實驗設計的巧妙之處。

學生行為: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思考并自主闡述當DNA的復制分別是全保留復制和半保留復制時,它的實驗應該呈現怎樣的結果。在教師展示實驗結果后,結合猜測能得出結論:DNA是以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的。從而完成對DNA半保留復制實驗證據的學習。

設計思路:通過讓學生領悟實驗設計的巧妙和讓學生自主探究實驗結果的過程,引起了學生積極的思考,較好地突破了教學的第一個難點。

設疑:DNA復制過程具體是如何的呢?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轉入對DNA分子復制過程的學習。

[深入學習]展示動畫并提問:關于DNA復制具體過程的教學,教師將展示DNA復制的動畫,在第一次展示后,提出3個問題:什么是解旋,解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子鏈?簡述子鏈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再看一次動態演示過程,在這一次的演示過程中,教師將邊演示邊講解邊啟發學生思考分析,充分回答提出的問題,使學生明白DNA復制的大體過程。

設疑:利用課件設置4個問題:(1)DNA復制的時間和場所(2)DNA復制的條件(3)DNA復制準確的原因(4)DNA復制的特點。讓學生思考分析后得到答案,從這4個方面讓同學們領會DNA的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與復制的關系,進一步加深學生對DNA分子復制過程的理解。

設計思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問題層層推進,讓學生一步步加深對DNA復制過程的理解,很好突破了第二個難點,也突出了本次教學重點。

鞏固新知:結合DNA復制過程的同位素示蹤實驗中大腸桿菌半保留復制圖列,計算在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含15N DNA分子個數及所在的比例,進一步強調半保留復制的特點。提問:新合成的子代DNA與親代DNA是不是完全一樣的?

[反饋練習]至此,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基本完成,為了鞏固知識,教師事先編了一組富有啟發性的課堂檢測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遷移和升華。通過課堂檢測題,教師也很好得檢測了學生在知識維度的目標達成情況,至于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將視學生的課堂表演以及今后的表現來判定。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趙伊伊(1991-),女,浙江樂清人,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生物教學。

猜你喜歡
遺傳信息同位素課件
基因與遺傳信息的概念辨析*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深空探測用同位素電源的研究進展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同位素》(季刊)2015年征訂通知
硼同位素分離工藝與生產技術
穩定同位素氘標記蘇丹紅I的同位素豐度和化學純度分析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