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概念隱喻的韓漢感官慣用語對比及教學

2015-03-09 01:38文/龔
亞太教育 2015年3期
關鍵詞:慣用語韓語例句

文/龔 靈

基于概念隱喻的韓漢感官慣用語對比及教學

文/龔 靈

以上是韓漢兩國語言關于感官慣用語的共性和相似性的分析比較,它們的差異性需要從它們的容器域和目標域進行說明,主要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容器域相同,目標域不同的感官慣用語,另一類則是容器域不同,目標域相同的感官慣用語。

先通過以下幾組例句來一起認識第一類差異性。

另一類差異性是指容器域不同,目標域相同的感官慣用語,先觀察下面一組有關’’的例句。

此類意思中,漢語的表達還可以是‘耳邊風’,‘這只耳朵進,那只耳朵出’等等,其容器域都是耳朵,而韓語慣用語中使用的容器域是’’,所謂’’即耳背,是指耳外廓。在表示對方不聽話時,通??梢杂谩?,’’等句型來表達。這句話其實可以理解成信號通過耳道未轉達給位聽器,使之被停留在耳廓位置,最終消失。分析對比可以發現,這兩個慣用語的容器域雖不同,但映射出目標域是一樣的。

2.2 方位性隱喻

方位隱喻是指參照空間方位而組建的一系列的隱喻概念,也可以稱之為空間隱喻??臻g方位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比如情緒、社會地位、品質等抽象概念都可以投射到這些方位概念上,這些方位概念也是最基本的概念,即‘上-下’‘前-后’‘左-右’‘深-淺’‘中心-邊緣’等等,本節著重從‘上-下’‘前-后’兩方面進行分析對比。

1)上-下:

人們把等級、地位、輩分、品質、水準、情緒等概念用方位概念來區別,例如地位的高低可以用上層和低層形容;情緒也可以用高興、跌入低谷、跌宕起伏等來修飾。韓語也不例外,比如說數量的多少理解為’,’;評價的高低理解為‘ffffee,ffffed’;力量的強弱則是‘ffffec,ffffeb’。韓國語感官慣用語中心情好、能力強、水準高等積極概念,心情糟,能力弱,水準低等消極概念都可以用’上-下’方位概念對應表達。例如:

例句(9)中把對事物的判斷力換喻為眼,眼光的高低概念最終映射出水準的高低。當然,在‘上-下’方位概念中韓國語慣用語除了此類對應表達外,與此顛倒映射的例子也是存在的。例如:

2)前-后:受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一般情況下,人們對‘前’給予較為肯定和過去的意義,對‘后’則持否定態度和未來意向。這部分主要從‘前-后’方向性概念出發研究韓漢慣用語的表達。但是,與此相反的慣用句也是存在的。韓國語感官慣用語中關于‘前-后’方向性隱喻的例句不是很多,先來看一組例句:

3.概念隱喻與韓語教學

概念隱喻是指人們用熟悉的、具體的結構及相關知識或經驗去談論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這些具有比喻性質的慣用語其含義并非是構成要素的表面意義。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正確理解這些概念隱喻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做到有效地將概念隱喻的理論恰當地融入課堂。以下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提出個人的一些看法和見解。

首先,從教學方法上看,運用隱喻教授法可以幫助學生對慣用語的認識和理解,養成用目的語思維的能力。隱喻在新知識的習得過程中經常起重要作用,它是一個已知認識未知的過程,可以使學習內容變得更容易理解,這就為隱喻教學提供了方便。同時,隱喻生動形象的特點也會活躍課堂氣氛,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語言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韓語中有許多詞匯都是在其基本含義的基礎上擴展出隱喻的含義,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進行擴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推理能力,充分理解某些固定搭配,以及慣用語的含義。

其次,從教學內容上看,可以通過韓漢隱喻的對比分析讓學生認識隱喻的文化相似性和差異性。隱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與文化有關,由于隱喻的普遍性和人類認知模式的共性,韓漢概念隱喻也表現出相似性;又因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信息,隱喻概念實際也有一定的文化差異,而這種差異性正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難點,也是教學內容上的重點,學生會將已形成的母語文化概念直接搬到目的語學習上,阻礙目的語準確地學習。因此教師在教授有關韓語慣用語時,應對其中蘊含的隱喻概念進行跨文化比較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文化差異。

4.結束語

本文用了較大篇幅總結了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分析有關韓漢感覺器官的慣用語,通過對比兩國語言在這一層面的差異,抓住共性和個性,可以更清楚理解這些貌似很難記憶的慣用語,對學習和活用它們有一定的幫助。韓語教學中,闡述了從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如何將枯燥無味的概念隱喻的理論有效恰當地融入課堂中去。學生隱喻能力的提高除了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還應充分培養學生自身的隱喻性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隱喻普遍存在性和系統性,無負擔地使用慣用語、俗語等具有隱喻性質的表達。

(作者單位: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慣用語是熟語的一種,它的表達相對語言總體規范性來說是不規范的,而是習慣上通用的表達,且具有較強的比喻性質。文章從概念隱喻的角度探討對比兩國語言在感覺器官慣用語上的異同,然后通過闡述概念隱喻在教學中的重要性,結合韓語教學,特別是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如何有效地將這一理論恰當有趣地融入課堂提出個人看法與建議。

感官慣用語;概念隱喻;對比;教學

1.引言

隱喻是認知科學中的一種認知方式,本文基于Lakoff&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出發,利用相關研究成果,分析對比韓漢兩國語言中使用較為頻繁的感官慣用語的異同及韓語教學,在文本中涉及到的感官主要是與“眼、耳、鼻、舌”相關的慣用型。

2.基于概念隱喻下的韓漢感官慣用語分析與對比

2.1 實體性隱喻:實體性隱喻就是用表示實體的詞匯來表達某一抽象概念,實體性隱喻中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隱喻(Container Metaphor),它有分界面,具有內外之分,是獨立于周圍世界之外的實體。先來觀察一組韓語感官慣用語。通過觀察可以看出,如下(1,)中的“”具有滿足心意的意思,(1,)的“”則是蘊含著負有期待及由此產生的滿足感,(1,)的“”表示留有記憶,而最后(1.)兩句中的“”表示認真傾聽,注意言語。

(1)

分析比較韓漢兩國語言關于感官慣用語,不難發現它們實際上是存在著共性和相似性的。先來對比幾組有關視覺的感官慣用語,“”是區分為里外的橢圓形容器,這種里外容器映射出憎恨、傲慢的心理概念。如:

第(2)句可以推測出如果眼睛里插入了尖銳的刺兒,那該是多么痛苦難受的,這里的””有可惡,討厭之意。因此””實質極其討厭和反感的人。句(3)中的’’原意是燈捻,可想而知燈捻長在眼睛里也是極度令人不舒服的事情。又如(4)中的例句可知,眼睛的里外容器還可以表示對某人某物的喜愛或重視的心理概念。

句(4)中眼睛里如果進了什么東西的話,肯定也是非常不舒服的,可是卻不會因此而感到任何的不適,從中蘊含著對對方的疼愛。

龔靈(1988-),女,江西九江人,碩士研究生,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擔任專任教師,研究方向:對外韓語教學、漢韓語差異分析與教學。

猜你喜歡
慣用語韓語例句
Fun Idioms趣味慣用語
中級韓語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
韓語固有慣用語的認知機制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韓語的積極性——以《綜合韓語》課程為例
對外漢語慣用語教學對策探析
韓語專業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探討
論日語慣用語構成中的同語素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