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會計文化建設漫談

2015-03-10 07:51譚向東
中國總會計師 2014年8期
關鍵詞:新時期建設

譚向東

摘要:會計文化是會計行業共同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和職業信仰的產物。當前,具有時代特點的會計精神、道德和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各項制度法規建設尚不夠完善,會計人員的人文素養還有待提高。文章從文化的概念出發,對中國傳統會計文化進行了探討,提出了我國會計文化的構建路徑。

關鍵詞:新時期 會計文化 建設

“文化”一詞,從漢字詞源上考證,其最早來源是“人文化成”,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國傳統社會是倫理本位,因此文化的含義亦由社會倫理而來。在西方,“文化”(culture)一詞產生于拉丁語,其原意是指對大地的耕作,與古代西歐人從認識自然轉而認識自身的邏輯相對應,“文化”一詞也由此產生轉義,將培養人們參加公共生活所必需的品質和能力的意蘊,逐漸納入文化的范疇。

一、會計文化的含義

會計文化是人類文化體系中的一個分支,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人類通過長期社會實踐所創造的與會計有關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物質文化。它是會計文化賴以產生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會計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和依托。這包括會計工作的生活環境、生活設施、物質條件、文體衛生等基本設施。第二,制度文化。它是規范會計人員思維和行為的準則,是會計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包括會計法規制度、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會計群體行為準則、會計機構組織形式、會計教育制度等。會計制度文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會計精神文化。第三,精神文化。它是在會計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會計人員的心理素質、群體意識、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哲學觀、信念追求等。會計精神文化是會計文化的核心內容,是會計文化中無形的財富。

二、新時期會計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指出,要“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財政部黨組高度重視并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大力倡導和弘揚財政優良傳統作風,深入推進財政文化體系建設。會計工作作為財政工作的基礎性工作,會計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成果,理應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組成部分。因此,通過加強會計文化建設來提升會計隊伍的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對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強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弘揚會計文化,構建會計精神

會計文化亦即“會計精神”,是由會計文化凝練而成的精神表述語,是會計人建設會計強國的心靈動力?!叭藷o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筆者認為,大力弘揚會計文化,構建會計人的精神內核應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會計價值觀是多種價值觀要素整合而成的復合價值觀念體系。雖然任何一個層次的會計主體對外都作為一個整體而出現,但在其內部的結構和規定性卻又是多種的、立體的、復雜的,尤其是會計個體的世界觀、人生觀、理性、情感等都有自己的不同角度需要,因而形成了與會計客體的多維的價值關系和價值觀念。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國家,傳統文化對會計價值觀的影響廣泛而深刻。因此,在塑造會計價值觀的過程中要求會計行業不僅要關注自身利益的實現,還要關注自身以外的社會利益,承擔行業的社會責任。

(二)堅持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對于我國會計事業而言,就是要著力推動會計改革和發展,著力維護國家、單位和廣大會計人員的合法權益。主要包括:一是立足我國國家利益和企業權益,繼續推動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堅持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趨同的改革思路。二是維護企業、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繼續加強內控規范體系建設,推動成本核算與管理規范建設。三是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改革,促進公共財政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發展。四是著力搞好會計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為會計事業夯實人才基礎。

(三)恪守誠實信用

所謂誠信,即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和會計職業操守。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會計誠信則表達了企業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現實經濟活動反映出來,并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們服務。誠信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切制度和規則得以確立和運作的基礎,是良好的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根基,是一切文明的立足點。市場經濟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信用經濟,離開了誠信,市場經濟就寸步難行。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科技革命突飛猛進的當今世界,發展知識經濟,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正在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對包括會計業在內的各行各業都會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和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政府和公眾需要公開、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從而使會計誠信變得更為社會所重視。

(四)科學精細管理

一是在會計法規制度的制定中,要進一步將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貫徹到制度規范中,推動會計管理部門、會計實務工作者和會計理論研究人員在處理相關事務時,樹立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思想,形成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良好習慣。二是指導開展會計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理論和實務創新,尤其是在政府和非營利組織等關系重大民生問題的部門和單位,推動會計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創新,有利于解決傳統會計處理方法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要求的問題。三是指導會計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搭建政產學研一體化戰略平臺,將會計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理念、理論、方法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五)嚴格遵章守制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經濟實踐非?;钴S,會計業務日趨復雜,加強會計法制建設成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首先,要不斷完善會計法律法規體系。要在繼續推動會計標準和內控規范體系建設的同時,加快修訂各項會計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強化會計監督,規范會計實踐,使得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完善的制度規范作指導,充分發揮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作用。其次,大力推動法規制度貫徹實施。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會計法規制度的宣傳教育,舉辦系列培訓和講座活動等,增強會計工作者的法律意識,在會計人員中建立起學法、用法、守法的長效機制。此外,還要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做好會計法規制度實施、會計管理部門依法行政的監督檢查。加強部門間的聯動作用以及系統之間的相互監督作用,有針對性地做好會計法規的后評估工作。此外,社會輿論監督、媒體監督對規范會計業務活動、約束會計管理部門行為也起著積極作用。

(六)秉持服務精神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這實際上生動地表現了中國會計文化的服務性特征。會計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各行各業的會計從業人員和會計管理人員只有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強化服務意識,才能很好地展現和傳遞會計文化的內涵。會計文化的服務性特征不但表現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會計創造價值的理念,還表現在為會計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服務內容與優質的服務方式。因此,會計文化的建設必須以服務為目的,在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得到體現。也只有這樣,會計文化建設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末,才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也只有這樣,會計文化建設才能在服務經濟社會的過程中得到豐富、發展和提升。

會計文化建設的改革與發展是一個長期、持續的工程,盡管一定時期內會計文化會呈現出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它并非停滯不前。因此,會計文化的建設除了強調自身的歷史繼承性,還要根據社會的發展變化因時制宜,不斷研究和解決會計文化建設創新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把當代會計文化建設不斷推向前進。

參考文獻:

[1]朱文明.論會計價值觀及其培育[J].經濟金融,2007(8).

[2]張云,石曉磊.會計文化重構與再社會化:一個中國文化背景的視角[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7(6).

[3]張建梅.企業會計文化建設淺析[J].財會通訊,2009(7).

[4]武冰.試論我國的會計環境[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5]閆萬明.淺談如何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J].現代交際,2011(4).

[6]張云.中國會計文化研究[J].大家出版傳媒(大連)股份有限公司,2009(1).

[7]章成蓉,林克利.談會計文化建設的新思路[J].四川會計,2003(2).

[8]楊中柱.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家與企業文化建設的戰略思考[J].農業部北京農墾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1).

(作者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

猜你喜歡
新時期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努力建設統一戰線學
“五老”說和團促進和諧社區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