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臘危機:高盛“巨獻”

2015-03-10 07:51
中國總會計師 2014年8期
關鍵詞:希臘政府高盛投行

2010年初,歐洲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債務危機,整個歐洲都被拖進金融風暴的漩渦。歐元何去何從?歐盟能否經受如此劫難?如今風暴已過,回過頭來檢視這場危機,仍不免心有余悸。

從希臘政府主權違約風險升高伊始,便出現了對歐元的攻擊,縱使歐洲央行采取緊急措施予以平復,仍難阻擋歐元在10天內下跌10%!可見事態之險!

從表面上看,一切都是由希臘新上任政府承認其預算赤字大大超過原來政府所公布的5%而引起的。然而從事后的種種跡象分析,其中另有玄機……

為什么受傷的是希臘

這一切要從2001年談起。當時希臘政府剛剛進入歐元區,根據歐洲共同體部分國家于1992年簽署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經濟貨幣同盟成員國必須符合兩個關鍵指標,即預算赤字不能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3%、負債率低于國內生產總值的60%,然而,剛剛入盟的希臘政府就看到自己真實情況與上述兩項指標存在差距,這對希臘政府和歐元區聯盟都不是一件好事。于是希臘政府便求助于美國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高盛投行是美國次債危機的引爆者和“受害者”之一,也曾是美國政府救市的對象。高盛投行為希臘政府設計出一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為希臘政府掩飾了一筆高達10億歐元的公共債務,從而使希臘政府能夠在賬面上繼續符合歐元區成員國的標準。

那么這套“貨幣掉期交易”方式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呢?原來希臘政府首先發行一筆100億美元(或日元和瑞士法郎)的十至十五年期國債,分批上市,然后由高盛投資銀行負責將希臘政府提供的歐元兌換成美元,等到這筆債務到期時,將仍然由高盛投行再將其重新換回美元。如果兌換時按市場匯率計算的話,本身看不出什么問題,但事實上,高盛投行的“創意”在于人為擬定了一個匯率,使高盛投行得以向希臘政府借貸一大筆現金,而不會在希臘政府的公共負債率中表現出來。假如1歐元以市場匯率計算等于1.35美元的話,希臘政府發行100億美元可獲74億歐元。然而高盛則用了一個更為優惠的匯率,使希臘政府獲得84億歐元。也就是說,高盛實際上借貸給希臘政府10億歐元。但這筆錢卻不會出現在希臘政府當時的公共負債率的統計數據里,因為它要等到十至十五年以后才歸還。有了這筆現金收入,希臘政府的預算赤字從賬面上看僅為1.5%,而事實上2004年歐盟統計局對其重新計算后發現,其實希臘政府赤字高達3.7%,而2010年透露出來的消息則表明,當時希臘政府真正的預算赤字占到其GDP的5.2%,遠遠超過規定的3%以下。

事實上這只是冰山一角,除了上述借貸,高盛還為希臘政府設計了多種能增加政府收益卻不會使負債率上升的方法。如將國家彩票業和航空稅等未來收入作為抵押,來換取現金。這種抵押換現在財務統計中不被認為是負債,卻變成了出售,即銀行債權證券化。高盛投行這些服務和借貸當然都不是白白提供的:高盛共拿到了高達3億歐元的傭金。高盛投行深知希臘政府通過這種手段進入歐元區,其經濟必然會有遠慮,最終出現支付能力不足。那時高盛的投資就會打水漂。因此高盛便向一家德國銀行購買了二十年期的10億歐元CDS“信用違約互換”保險,這種保險使得高盛能在債務出現支付問題時補足虧空。希臘政府的這一做法并非歐盟國家的獨創。據透露,有一批國家借助這一方法,使得國家公共負債率得以維持在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占GDP3%以下的水平。這些國家不僅有意大利、西班牙等,而且還包括德國!在高盛投行的歐洲顧客名單中,意大利占據了重要一席。

2010年,終于到了這筆貨幣掉期交易到期的日子了,于是希臘政府的債務問題便日益暴露出來。然而2010年1月底2月初出現的對希臘政府和歐元的金融攻擊,卻并非市場的自發行為,而是有預謀的、策劃的。這一攻擊令人回想起金融大鱷索羅斯于1992至1993年對英鎊和里拉的攻擊,當時索羅斯曾一舉卷走數十億美元。這次攻擊也是利用希臘政府多筆交易到期在即、炒作希臘政府出現支付能力問題,從而使市場出現大幅動蕩。其結果是歐元下跌,希臘政府金融融資能力下降、成本劇增(其借貸利率高出一般新興國家兩倍以上),希臘政府金融狀態進一步惡化。而對希臘政府支付能力承保的CDS價值則翻番上漲。

這次投機的方式主要是CDS。CDS本來是對一個主權國家債務可能存在的支付問題而創出來的一種保險,即當一個主權國家被懷疑出現支付能力問題時,持有該國國債者便可購買CDS進行對沖,由承保方負責支付虧空部分。CDS應該與國債聯系在一起,但現在卻被剝離開來,單獨成為一種金融產品。目前全球CDS總額已經達到六十萬億美元,而且高達60%的交易是不透明的,因而成為投機基金追捧的對象。當希臘政府國家支付能力遭到懷疑的時候,有關希臘政府債務的CDS便會上漲。這次對希臘政府的攻擊,就是通過各種手法令人對希臘政府的支付能力產生懷疑。

具體操作過程大致如下:一月底希臘政府發行五年期250億歐元國債,美國兩大對沖基金僅拿到最后成交的80億歐元中的2%。而這兩家對沖基金則是希臘政府債務CDS保險的主要擁有者。在這種情況下,要贏利就需要使手中的CDS利率上漲,也就是說要讓市場相信希臘政府存在著支付能力問題。而這一目標與高盛投行的目的相吻合:作為希臘政府的主要借貸者,高盛需要希臘政府信譽下降,從而難以從國際市場上進行借貸,這樣就可以在未來向希臘政府貸款時贏得非常有利的利率。

痛下黑手的是自己最信任的伙伴

為了打擊希臘政府的金融信譽,高盛與兩大對沖基金一方面在通過各種手段“唱衰”希臘政府的支付能力(包括動用力量將希臘政府信譽等級降低、傳出希臘政府破產謠言等),另一方面則輪番拋售歐元,從而導致國際市場的恐慌而跟進,歐元在十天內跌了10%,兩個月后跌幅達到15%。歐元一跌,立即使人聯想到歐元區將出現不穩,于是不僅僅希臘政府,歐元區國家的“弱點”:葡萄牙、西班牙等國,也立即出現融資困難,于是希臘政府和歐元區CDS便開始瘋漲,這正中高盛和其他投資基金的下懷。在這場攻擊中,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在國際炒家的狙擊對象中。

從巴黎傳出的訊息來看,如果希臘政府出現支付危機的話,將會導致歐洲各大銀行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即拖累一大批歐元區銀行進入同一狀態。從已知消息來看,希臘政府在二十一世紀初發布的國債,要么已經返回歐元區各大銀行,要么得到了歐元區銀行或保險公司的擔保。更不用提為希臘政府做出多種擔保的歐洲中央銀行了。也就是說,在希臘政府債務問題上,上演的卻是歐元區的未來前景。

最令希臘政府沒有想到的是,這場針對希臘政府支付能力的攻擊的背后,居然就是——高盛投行和另外兩家美國對沖基金——其中有一家正是由布什政府時期的財長保爾森主持的!也就是說,高盛投行一方面以所謂的“創造性會計”方式為希臘政府出謀劃策,做虛賬以使希臘政府符合歐元國家標準;另一方面卻同時在背后攻擊希臘政府和歐元,以從中牟利!高盛投行甚至一直是希臘政府銀行聯合投資機構中的成員,即因希臘政府無法通過招標方式在市場上籌集資金,而將這一權力交給銀行集團,由它來共同投資并承擔風險,高盛即是眾多銀行集團中的重要一員。

在這場危機中,人們意外地發現“中國”的“身影”。2009年11月,高盛投行總裁親自前往希臘政府首都雅典,提出了一項幫助希臘政府還債套現的計劃建議,并建議希臘政府方面由高盛搭橋,將高達250億歐元的國債推銷給中國。當2010年1月底希臘政府成功拿到80億歐元的新貸款時,市場一度便認為希臘政府已經沒有支付危機,這正是某些人需要造成的效果。這時高盛高層再度游說希臘政府方面,但希臘政府顯然已經意識到,高盛的建議是飲鳩止渴。雖然希臘政府拒絕了高盛的建議,但很快,市場上便出現了新的謠傳:中國拒絕購買由高盛投行安排的一項“私人投資”即250億歐元的希臘政府國債。也就是說,希臘政府委托高盛出面來替其安排尋找投資者,這明確顯示希臘政府支付能力出現了問題。一個國家的國債無人問津的話,就是該國金融信譽出現問題的最為明確的標識,而中國的拒絕將使市場要求雅典提供更高的風險保險。在這種背景下,高盛就成為一個大贏家:一方面替希臘政府推銷國債能夠得到更多的收益,而另一方面高盛手中的“信用違約互換”保險CDS則能大幅上漲,從而給高盛帶來豐厚利潤。

法國分析家認為,透露出中國拒購希臘政府國債的消息是令人吃驚的。這種消息按慣例是絕對處于保密狀態的,對投資者或推銷者來說,這種消息的泄露對兩者都是不利的。然而《金融時報》卻發現,消息透露者居然是高盛投行的第二把手凱利·科恩。他于2009年11月和2010年1月兩次前往雅典,試圖游說希臘政府當局讓高盛將高達250億歐元的國債推銷給中國,但遭到希臘政府的拒絕。于是消息便蹊蹺地走漏出來,對希臘政府和歐元造成巨大沖擊。

直到目前,這場針對歐元和希臘政府的金融陰謀所引發的金融動蕩還沒有完全消除,希臘及其他歐洲國家仍處于經濟增長的低谷。金融市場的不透明和所謂的“金融創新”所推出來的種種令人難以理解的“打包”方式,都使市場和公眾越來越莫名其妙。最令人吃驚的是,高盛投行和其他在歐洲主權國家進行類似投資活動的華爾街大亨們都是在目前法律規定許可的情況下公然進行的。這也符合經驗數據,在金融發展史上很多金融創新都是為合法逃避監管而生。

從根本上來說,高盛投行在希臘政府的行為,就是合法地吞嚙公共財富。這在法律程序上沒有多大問題,卻嚴重沖擊商業道德!但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控訴是沒有用的,道德信條只能約束少數人,當道義與金錢出現權衡時,更多的人會選擇后者。

值得注意的是高盛投行不僅與美國行政當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高盛的高官往往就是政府前財長或未來財長的候選人;而且高盛與歐洲也同樣是“親威”:高盛投行歐洲分行的副總裁就是意大利央行總裁,還差一點成為歐洲央行總裁。

希臘以及歐元區的債務窟窿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困擾了全球經濟長達三年多時間。而從2012年下半年起,歐洲和國際社會對于希臘和南歐幾個陷入深度債務危機的國家的援助逐漸開始發揮作用,歐元漸漸見底反彈。轉眼又快兩年時間過去,世人差不多把希臘和歐洲債務問題給忘記了。

最近,歐盟委員會預期,希臘2020年債務比將會降至125%,2022年將會進一步降至122%;此前歐盟委員會對該國2020年債務比的預期為124%,2022年將會明顯低于110%。

希臘經濟衰退已經在2013年見底,但是希臘在實施援助計劃上所面臨的風險仍然很高。由于不良貸款的緣故,希臘銀行業可能需要更多資本,在2014年8月底之前,希臘需要20億歐元融資。歐盟委員會還預期,希臘2014年失業率為24.5%,2015年將降至22.5%。

歐元的悲傷

希臘債務問題給歐元帶來巨大挑戰,同時也暴露出歐元的缺點。歐元作為歐元區統一的貨幣在加速歐洲一體化、提升歐洲經濟整體競爭力方面作用巨大,但也帶來另外一些問題,如:各成員國必須遵守統一的標準,這在某種情況下會限制一國利用經濟政策穩定經濟發展的效果,從而使得成員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失去獨立性。對于這次的希臘債務危機,與其說是高盛導演的金融陰謀,不如說是歐元自身弱點的暴露。

克魯格曼認為,希臘問題的源頭在于歐洲貨幣聯盟本身存在的重大缺陷,用教條代替分析的應對方法使問題更加復雜化。

加入歐元區之前,希臘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都沒到危機的程度。加入歐元區后,外資不斷涌入希臘,使希臘政府能夠為財政赤字融資,經濟出現繁榮,通貨膨脹率上升,但希臘的競爭力卻日益下滑。當歐元泡沫破裂后,歐元系統的重大缺陷暴露無遺。

克魯格曼分析,像美國這樣的“美元區”之所以沒有出現類似歐洲的嚴重危機,是因為美國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政府,可以為陷入困境的州提供援助。而歐盟的官員們,尤其是富國的官員們,認為他們可以在沒有統一政府的情況下使統一的貨幣聯盟正常運轉。他們堅持認為歐洲的問題是南歐國家不負責任的行為造成的,并要求他們作出更多犧牲,這使問題更加惡化。

克魯格曼強調,希臘人解決不了歐債危機,拯救歐元的唯一方法是德國和歐洲中央銀行意識到他們需要改變自己的行為,需要增加開支,容忍更高的通脹水平。否則,希臘將淪為犧牲品。

克魯格曼的分析無疑是非常深刻的,也許已經到了人們對歐元進行反思的時刻了。

參考文獻:

[1]郎咸平.高盛策劃的陰謀——希臘債務危機[N].北京晨報,2010(5).

[2]鄭若麟.希臘危機: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幕后金融故事[OL].搜狐博客,2010(2).

[3]鄧瑾.希臘危機背后的金融大戰[J].南方周末,2010(5).

猜你喜歡
希臘政府高盛投行
第十九屆新財富最佳投行評選結果
第十五屆新財富最佳投行
第十三屆新財富最佳投行
全球寬松正式終結!高盛:中國經濟接近“甜蜜點”
高盛權力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