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問”企業文化

2015-03-18 01:33李儉
現代企業文化 2015年13期
關鍵詞:速食建設文化

文/李儉

“四問”企業文化

文/李儉

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都用一個部分的篇幅,闡述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出建設文化強國。十八大,更是把文化建設納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中。

建設文化強國,企業責無旁貸,理應走在前面。但縱觀企業文化建設形勢,有可喜的一面,但也有需要探尋的問題。筆者聯系實際,提出四個“設問”,以期引起大家重視。

“文化搭臺”對不對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一口號在許多地方幾乎喊得震天響。它也影響到我國企業界。在相當一些企業,說到文化,其主要管理者,也把文化放到“搭臺”“幫手”的位置。企業生產來了什么急難險重任務,抑或是有了什么中心工作,于是我們常聽有領導這樣吩咐:企業文化要做好配合工作。

配合,當然不是主體,也就是近似于配角。這與那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如出一轍。對于這個耳熟能詳的口號,對于這種司空見慣的做法,我們應該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它對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碑斀駮r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愿望。國家發展、民族振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力量,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有力量的決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沒有先進文化的發展,沒有全民族文明素質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現代化。文化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

我們知道,當今時代,文化已滲透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和方方面面,即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又在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文化的發展,就沒有經濟社會的長期發展;沒有文化的繁榮,就沒有經濟社會的全面繁榮。抓文化就是抓發展,抓文化就是抓未來,抓文化就是抓民生。人有“筋”“骨”“皮”,但更離不開“精”“氣”“神”,這精、氣、神為人的“三寶”。作為人的集合體的企業同樣如此。

大量實踐證明,企業文化具有企業靈魂的導向作用、員工精神的激勵作用、團隊建設的凝聚作用、企業行為的規范作用、企業形象的塑造作用、企業經濟的推動作用。美國著名企業文化專家說過,文化就是明天的經濟。如此作用的企業文化,咋就成了“搭臺”的配角、幫手?

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心、手、臉,在自然人身上,這三個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企業這一社會公民,心、手、臉的作用同樣是不言而喻的。比如這“心”,也就是理念識別系統,往往決定著企業的興衰成敗。恰如眾人所說,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出路決定財路。這些年流傳于企業界的“太陽”落山了,“愛多”失戀了,“冠生園”圓寂了,“三鹿”露餡了,就是反面教材。

因此,我們不僅要糾正“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一錯誤口號,而且重要的是糾正這方面的認識誤區。

“速食快餐”成不成

在我國企業界,還有一些,在企業文化建設上至今依然在奉行短期行為,推崇“速食快餐”,企求立竿見影。

我們知道,文化是軟科學,它能夠影響經濟,但它不等同于經濟,不可能像經營生產那樣精確地計算出成本和利潤;文化能夠孕育和諧的企業氛圍,但它不是靈丹妙藥,不可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文化建設不會一蹴而就,不可能一勞永逸,而應當“文火慢燉”。這就要求我們在文化建設上堅持循序漸進、統籌兼顧、整體推進。一方面,積極構建CI文化體系;另一方面,根據企業實際需要,大力抓好各項子文化建設。比如被國資委授予“中央企業企業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的中山供電局,將文化建設與機關部門職能相聯相融,抓緊抓好八項子文化,取得了很好效果;再一方面,要始終不渝地抓企業文化的深植扎根、落地生根。這些都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功,而這些則是久久為功的,不可能立竿見影。

烹調中,速食快餐,其加工都不可能過于精細;飲食中,速食快餐,對消化吸收也沒有好處。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速食快餐”,對企業長遠發展也絕無益處,因此要千方百計加以避免。

“花拳繡腿”行不行

近些年來,當我問到一些企業領導,他們的企業文化如何時,他們很爽快地回答:有啊,我們有演唱隊、秧歌隊、有藝術節、有書畫展、有運動會,可活躍了。在這些企業,談到企業文化建設,至今依然是“寫”出來的,“說”出來的,“唱”出來的,“跳”出來的,“畫”出來的。更甚者,大搞形式主義,熱衷裝潢門面、簡單包裝。這是典型的“花拳繡腿”。

那么,這種“花拳繡腿”行不行呢?

毫無疑問地說,“花拳繡腿”如同天橋把式一樣,中看不中用。

企業文化建設,必要形式不可無,形式主義不可有。這是因為,企業文化就是企業的“心”“手”“臉”,其建設工作是有著豐富內容內涵、深刻思想理念的,絕非依靠一些簡單形式即可成功的。拿理念也即企業之“心”而言,要使它深扎員工心中,為員工所認知、認同、認行,那是要花費很大功夫的。即便是行為規范,要使其得到切實遵循,也絕非印在了書中、寫在了墻上、貼在了辦公室里,甚至整天喊在嘴上,經常演在節目里,就能大功告成。文化的本質是習慣。良好的文化造就良好的習慣,不良文化養成不良習慣;而任何習慣的養成都是要經歷漫長過程、乃至痛苦經歷,特別是良好習慣。青島港錄用8000名農民合同工。這些人在青島港文化熏陶下,養成了極為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上下班以至港區移動行走,在偌大港區,無論有無領導在場,只要三人行,必成列,而且身上挎包,清一色的左肩右挎,連騎自行車,也都排好隊。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他們回答:習慣了。就是上街,工友們也絕不散散漫漫。而使這些農民工扭轉懶散習慣而如此有序,青島港是花費了極大功夫的??梢韵胍?,花拳繡腿絕無此種效果。

“母子趨同”好不好

現實生活中,子隨母像、子像母容,比比皆是。這種“母子趨同”現象實屬正常。

在企業文化建設中,這種“母子趨同”好不好呢?

這里所說的“母子”,是指集團與所屬公司之間形成的“母子”關系,也就是集團文化與公司文化之間的關系;而所說的趨同,也就是集團文化與公司文化的趨同。這在目前我國企業界可說是沒有解決好、而又必須要解決好的大問題。

原因不言而喻,在相當多的“母親”那里,一味強調保持一致、保持統一,甚至用紅頭文件加以強行規定。

這樣做,符合企業文化真諦嗎?符合企業文化建設規律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人就是文化,人世間任何一種文化都是由人創造的、豐富的、傳承的,沒有人,任何一種文化都既不可能誕生,也不可能延續;而企業又是人,沒有人不可能有企業。企業是人,人是文化。人分地域、分種族、分群體……不同地域、種族、群體的人,其文化元素、基因必定有所不同。作為公司之“母”的集團,其所屬企業,也就是“子”有很多,甚至分布在祖國各地,深受地域文化影響,而且承擔任務、使命宗旨也有很大區別,其文化怎么能夠全一樣,怎么能夠“統一”、怎么能夠一樣面孔、一個摸樣?特別是,在我國,很多集團是先有“兒子”,后有“母親”,甚至“兒子”有百年壽齡,“母親”只有幾歲、十幾歲,這如果用“母親”文化強行統一“兒子”文化,豈不讓人笑掉大牙?

學界已經逐步形成統一認識:“母子”文化,即集團與公司文化,正確的處理方針應該是:有統有分、統分結合;企業文化建設越往上,宜粗不宜細;越往下,宜細不宜粗。集團文化建設在于“五布”:布局,制定規劃;布魂,確立核心理念;布道,傳授知識;布法,導入方法;布點,典型引路。下屬公司則應遵循8字方針,即“共性要體現,個性要突出”。

猜你喜歡
速食建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谷益生”聚五谷 速食餐味道鮮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閃電是速食米粉
反智的速食閱讀
誰遠誰近?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