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南民俗文化發展的現實問題與解決路徑

2015-03-18 01:38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5年6期
關鍵詞:池州皖南民俗文化

肖 輝

(銅陵學院 文藝傳媒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民俗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是在普通人民群眾(相對于官方)的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質的、精神的文化現象。它具 有普遍性和傳承性和變異性。皖南民俗文化是對安徽省長江以南地區特有的人民精神狀態和生活特征的統一描述,民俗文化存在于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語言的應用到日常生活習慣的形成,從街巷流傳的歌謠到古代廟宇的香火延繼,都是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皖南地區在我國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古代,長江和錢塘江一帶是唐宋時期文人的聚集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在現代,皖南地區是安徽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安徽省發展的標桿。對民俗文化進行研究,發現民俗文化發展中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對進一步提高皖南地區的知名度,發展該區的社會精神文明、促進區域經濟文化協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 皖南民俗文化發展現狀

(一)池州學院皖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立與發展

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是池州學院響應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文化強省建設”戰略、并強化池州學院“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特色而成立的專門性學術研究機構。目前,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已經成為皖南民俗文化發展的主要基地,自2008年中心成立開始,池州學院依靠本身的歷史、文學、法學和藝術等學科專業力量,對皖南地區的民俗文化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和開發,已經先后完成了國家級、省級及一般性的民俗文化研究項目近100項,其中包括了皖南社會民俗的各個方面,如文化、教育、建筑、宗教、戲曲藝術等。

(二)社會媒體對皖南民俗文化發展的關注

池州學院的皖南文化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發展引起了全國各家媒體的關注,在民俗文化發展呼聲越來越熱烈的背景下,2014年4月,中安在線安排來自全國網絡媒體的20多位記者對民俗文化研究中心進行了采訪,這一事件標志著皖南民俗文化已經受到了全國媒體的關注,也證明了皖南民俗文化研究確實在全國各地,甚至在全球范圍內已經引起轟動。社會媒體對皖南民俗文化發展的宣傳,使皖南地區的民俗文化發展從區域性的民俗文化發展正式走向全國,成為中國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皖南民俗文化的發現與繼承

民俗文化的不斷發現與繼承,是皖南地區民俗文化發展的最重要表現。在民俗文化研究的過程中,一些原本不為人熟知的宗教和民間藝術又重新出現在世人面前。對儺文化的研究和民間信仰的研究,使皖南地區的民眾也開始逐漸關注民俗文化,以學校教師和學生為代表的知識分子開始主動尋求繼承民俗文化的方法;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九華山廟會,也因為皖南民俗文化的發展而吸引了更多的香客,一時之間形成了一股旅游熱潮,這些都是民俗文化發現與傳承的結果。

二 皖南民俗文化發展中的問題

(一)民俗文化遺失嚴重

目前,由池州學院皖南文化研究中心為主力的民俗文化研究和發展隊伍,雖然在民俗文化發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觀察研究項目和研究成果,卻不難發現,大多數民俗文化的研究和發現都是以池州地區為中心的,并且,例如青陽腔等已經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俗文化,是目前皖南民俗文化發展的重點。實際上,皖南地區包括安徽承黃山、宣城、池州、安慶、蕪湖、銅陵多個城市和地區,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也各不相同,例如皮影戲、皖南花鼓戲、蕪湖鐵畫、徽墨、宣筆等,這些珍貴的民俗文化都有待發展和繼承,但是,目前的皖南民俗文化研究對這些內容涉及甚少,也就是說,皖南地區豐富的民俗文化并沒有被完全發現,這使得一些只流傳于民間的、小范圍的、但歷史比較悠久的民俗文化,很可能因為不被發現而完全遺失。

(二)民俗文化人才不足

民俗文化人才不足,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民俗文化發展中的主要問題,對于皖南地區來說也是同樣的,盡管國家對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予以足夠重視,以池州學院為主的高校也積極參與民俗文化發展活動,但是,真正了解民俗文化的是生活在皖南地區各個角落的普通民眾,有可能是一個坐在巷口的年邁老嫗,也有可能是公園里舞劍的老人;真正繼承了民俗文化的也不是高校的教師和研究所的專家,而是民俗手工匠人、民俗表演藝術家等。沒有這些人的參與,皖南民俗文化發展始終只能處在“研究”的層面,要使文化普及到社會精神文明發展中是比較困難的。而目前的民俗文化發展隊伍中,恰恰缺乏與民族文化接觸最近的人,或者是真正承載著民俗文化的人。

(三)民俗文化的經濟價值實現困難

發展民俗文化的真正目的是為了通過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發展又包括了精神發展和物質發展兩方面。目前,皖南民俗文化的發展狀態足以證明其在社會精神發展中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民俗文化的經濟價值實現卻不如文化價值來的那樣高效。目前,能夠實現經濟價值的民俗文化僅限于那些具有“國家文化遺產”等頭銜的景區和景點,然而,介由旅游業實現的民俗文化的經濟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的破壞,九華山周圍無數現代化的酒店、停車場和商場、購物街已經足以證明旅游經濟對民俗文化氛圍的破壞。此類“民俗文化消費”并不是實現民俗文化經濟價值的最好方式,另外,還有許多非物質形式的民俗文化,因為缺乏商品特征,根本無法實現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目的。

(四)民俗文化傳承動力不足

皖南地區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文化圣地,因此有了璀璨的詩歌、美麗的建筑、形式多樣的民俗體育項目和風景優美的古鎮古街,這些珍貴的民俗文化,是皖南地區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是真正的人文精神之根,民眾生活之源。但是,在社會發展飛速的今天,大多數年輕人都在追求更符合自己需要的文化,即使是在皖南地區的農村,聽搖滾樂、流行音樂的年輕人也比聽傳統民歌的年輕人多上好幾倍;青陽腔在其鼎盛時期,皖南人人哼頌,但如今人們哼的都是商品音樂。這說明,皖南地區人民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動力不足。

三 解決皖南民俗文化發展問題的對策

(一)深入調查和發現民俗文化

皖南地區民俗文化遺失嚴重,主要是因為參與民俗文化發展的研究者對文化本身的調查和發現還不夠深刻,僅從那些已經膾炙人口的民俗文化入手,深刻挖掘其文化價值,卻忽視了民俗文化的根本——來源于生活,因此使民俗文化發展視角狹窄。為了使皖南地區的民俗文化得以全面發展,建議研究者們走出池州,深入社會,換一個新的角度去發現和探索民俗文化。例如,走進比較偏遠的鄉村,通過對鄉村生活的觀察和了解、感悟,找出其中符合民俗文化研究目的的內容,或者全面考察地方區、縣的檔案、縣志等,從中找出發現民俗文化的線索。

(二)繼續建設和發展民俗文化研究隊伍

造成民俗文化發展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皖南地區的此類研究還未形成一個科學的、對民俗文化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模式,這使得許多民俗文化人才被埋沒,但是,以池州學院的專業建設為基礎的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在皖南民俗文化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說明,利用高校資源進行地區知識文化研究是一條可行的路線。在短時間內尋找民俗文化的繼承者十分困難,利用高校資源進行民俗文化發展卻能夠彌補這一缺陷。建議皖南地區其他城市,也建立起與池州學院類似的民俗文化研究機構,在民俗文化研究的基礎上,吸引文化繼承人們參與這項重要的文化傳承事業,不斷使民俗文化研究隊伍發展壯大。

(三)促進民俗文化的產業化發展

民俗文化的社會經濟價值實現困難,主要在于能夠實現經濟價值的民俗文化產業結構太過單一。目前,旅游業是皖南地區發展最快的產業,因此民俗文化的經濟價值實現多集中在旅游方面,在戲曲欣賞、民俗工藝制品交易和民俗建筑方面,能夠實現經濟價值的機會十分微小。建議皖南地區各城市政府在經濟發展方面為民俗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傍邊,鼓勵藝術類企業和小商品制造業、體育文化產業都加入到民俗文化的發展中,通過在各類民俗商品的開發,促進民俗產業的全面發展。

(四)號召社會各界對民俗文化發展和傳承進行資源投入

人們不肯在民俗文化發展中投入經歷和資源,是皖南地區民眾對文化遺產傳承的動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只要皖南地區社會各界都能夠重視并參與民俗文化發展,為民俗文化傳承投入多種資源,形成傳承動機,這個問題就不難解決。建議皖南地區政府在進行民眾精神文明建設時,將建設資金和資源多投放在民俗文化上,為文化的傳承者提供較好的發展環境;另外,還建議政府通過民俗文化發展倡議等活動的舉辦,鼓勵和號召其他社會組織和市民主動參與民俗文化的發展,例如,建議企業為民俗文化展覽館進行投資、鼓勵媒體對制作與民俗文化有關的專題節目等。

四 在發展皖南民俗文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重視民族文化中的藝術價值發現

民俗文化之所以能夠在皖南地區當代社會精神文明發展之中發揮作用,是因為民俗文化不僅代表了這個地區的人民的精神面貌的“根”,而且具有古典文化的藝術之美。因此,在發展民俗文化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藝術價值的發現。這就意味著,民俗文化社科項目研究應以藝術審美為角度進行發展,而在進行民俗文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融合時,又不能使民俗文化跌落塵埃,成為商人牟利的工具,從而失去其本身的價值。如何做到這些,還需要民俗文化研究單位和相關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二)對民俗文化發展進行必要的宣傳

發展民俗文化的土壤是在某一區域生活的民眾對民俗文化的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民俗文化才能真正作為精神文明的一部分得以發展,而不是作為歷史遺跡,被擺在博物館或者景觀遺址當中。因此,在發展皖南民俗文化的過程中,對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進行必要的宣傳,鼓勵民眾去實踐一些民俗文化也是十分必要的。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各級學校、社區等社會組織,都應該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如何實踐民俗文化,如何促進民俗文化與當代社會生活高效地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民俗文化發展才能獲得永久不竭的動力。

綜上所述,皖南民俗文化在社會科研項目研究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是,從民俗文化發展的全局角度來看,單純的社科項目并不能使民俗文化形成全面繁榮的景象。因此,進一步發展皖南民俗文化,應以文化的發揚與傳承為主。使皖南地區社會各界都重視到民俗文化發展和傳承的重要性,使民俗文化走出高校、走出研究所,再次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與皖南地區現代社會發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皖南民俗文化發展真正的動力之所在。相信隨著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及國家對民俗文化發展重視度的進一步加強,皖南地區民俗文化的多樣性能夠得以完美呈現,民俗文化也會成為當代社會文化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人們的生活之中展現其經典之美。

[1]余秀娟.旅游開發對民俗文化的影響研究——以麗江黎明休僳僳族民俗文化旅游村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10-12.

[2]李毓.傳承與創新:民俗文化的舞臺化研究——以深圳中國民俗文化村為例[D].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8-10.

[3]廖飛.論我國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中的政府責任[D].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10-12.

[4]王晴鋒.歷史英雄、記憶爭奪與族群認同——基于湖南省綏寧縣上堡侗寨的調查[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

[5]彭根來.民俗文化產業化的價值、困惑及應對策略——以江西民俗文化產業化發展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8):130-131.

[6]丁艷霞.大眾文化語境下的民俗文化傳播和發展研究[J].今傳媒,2014,(10):105-107.

[7]董麗娟.經濟民俗學視角下的區域民俗與區域經濟[J].學理論,2013,(12):120-121.

[8]鄧茂梁.新時代背景下民俗文化傳播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13,(12):123-125.

猜你喜歡
池州皖南民俗文化
池州學院二級學院商學院簡介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皖南的秋天》《余暉》
《馬頭墻》、《皖南印象》之二
《皖南印象》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池州武儺文化研究
池州儺戲面具在動漫角色創意中的應用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銀幕上的《圣經》——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