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傳統文化視域下的水族碑刻

2015-03-19 14:16蒙耀遠
長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價值內容

論傳統文化視域下的水族碑刻

蒙耀遠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民族研究所,貴州都勻558000)

[摘要]碑刻是歷史的產物,是重要的銘刻古籍,碑刻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水族碑刻形制多種多樣,雕刻藝術精美,其內容功用和我國傳統碑刻基本對等,但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碑刻的研究涉及很多學科,現舉隅,概說水族碑刻內容在不同學科中的價值。

[關鍵詞]水族碑刻;形制類型;內容;價值

[中圖分類號]K877.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652(2015)01-0027-06

[收稿日期]2014-11-25

[作者簡介]蒙耀遠,男(水族),貴州都勻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民族文化研究。

碑刻是歷史的產物,是重要的銘刻古籍,碑刻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很多碑刻是不可多得的寶貴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和不可置換性。對碑刻文化的價值探討和合理利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的歷史任務。水族主要是聚居在貴州南部的少數民族,生活區域地處偏隅,與漢文化接觸相對較晚。水族碑刻在數量、形制、材質、價值等方面難以和文化發達地區相匹敵,但是水族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比較鮮明。

[基金項目]貴州省民委民族古籍研究基地課題“水族銘刻類古籍搜集整理研究”(2013010)。

一、碑刻的原始含義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云:“碑,豎石也,從石,卑聲,府眉切?!笨梢?,碑在漢代之前就已經存在。碑的原始含義有三種:其一,《儀禮》卷第八聘禮云:“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陳?!盵1] 639鄭玄注:“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影),引陰陽也?!盵1] 639可見,碑是古代豎立在宮門前測日影的石頭,在石頭上刻有分度,計量陽光入射角度,指示時刻,從而確定時辰。其二,《儀禮》卷第八聘禮云:“上當碑?!盵1] 639鄭玄注:“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以取毛血。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盵1] 639這說明碑是豎立在宗廟庭院內拴牲畜(牛、羊、豬)的石頭。古代宗廟前立碑,碑上有穿孔,主要用來系繩??梢?,這種碑的功用,第一是方便騎馬乘車前來祭祀的人拴住車馬之用;第二,是人們到宗廟去祭祀時帶去的犧牲在還沒有舉行儀式敬獻之前,先把這些牲畜拴住。其三,《禮記·檀弓下》云:“公室視豐碑?!编嵭ⅲ骸柏S碑,斵大木為之,形如石碑,于槨前后四角樹之,穿中于間為鹿廬,下棺以繂繞?!盵1] 771由此可見,碑是古代人死后在下葬時用以引棺木入墓穴的木柱,以后改用石頭。由于這些實用的目的,最早的三種碑上都沒有文字圖案。在碑的第三種原始含義中,原來用木頭制成,后改用石頭,這是后來我們稱之為碑的最早形制。第三種碑最初是為人死后為下葬所設,后來在墓冢繁多后,碑便成為人們辨認墓主的標志,再后來為使辨認更加方便,遂書寫墓主的姓名于其上,最后逐漸地發展為在碑石上書寫以至鐫刻死者的生卒年月及其功德,以使之流傳于后世,文字墓碑就是這樣發展而來的。

水族碑刻產生時代較晚。沒有文字的水族碑刻,并不是測日影或拴牲口之用,也不是古老的無字碑時代的產物,只是限于漢文化的缺失或水字的不敷應用。從某種角度上說,水族碑刻的產生是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的產物,是從漢文化學習借鑒而來的,因此水族碑刻和常見的普通的碑刻基本一樣??傮w而言,水族碑刻雖然產生較晚,但是具有其文化個性和民族特色。

二、主要類型

中國傳統的石碑結構大體由三個部分組成,即碑首、碑身和碑座。早期的碑,碑首和碑身多是連為

一體的,后來由于碑首的裝飾功能越來越強,工藝越來越精致,于是便獨立制作,在其制作完成后才安裝在碑身上。水族碑刻通常是就地而取的青石或高梁石制作的。在清代水族碑刻中,碑首和碑身連為一體的墓碑比較多,民國以后碑首獨立制作的較為多見。至于碑身,除墓碑外,諸如榔規碑、紀事碑、津梁關渡碑等碑陰也有刻寫文字的情況。水族墓碑只在碑陽刻寫文字,碑陰因靠近墓堆而沒有鐫刻文字或圖案。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碑座是一個巨大的石龜,名叫赑屃。傳說,在“龍生九子”中,赑屃的力氣最大,擅長負重,讓它馱碑,有流芳百世、長久保存的意思。碑座頂部(即赑屃的背部)有凹槽,碑身底部的榫頭就插在凹槽的卯眼里。水族碑刻的碑座沒有發現有赑屃,多是比較簡便實用的長方形石塊。碑首正中的碑額是用來題寫碑名的地方。古代碑名常用篆書書寫,故又稱篆額;用其他字體則稱為額題。目前尚未發現篆額的水族碑刻。碑首造型多為方形,偶有半圓形。至于碑額下邊的碑穿,從水族碑刻看,目前尚未有發現。

(一)墓碑

水族墓碑形成年代以明清時期為多,其形制多種多樣,雕刻藝術非常精美,民族文化特色濃郁。按碑刻的造型劃分,墓碑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單面碑。有的又叫望山碑,整體為一塊長方形碑身,加上簡單的碑座。

2.鐵石碑。通常為近正方體石柱,高在120cm左右,寬和厚相差不大,有的有碑首。通常碑面正中大字書墓主姓名,碑面左邊為墓主生卒年月、安葬時間、所立山向,碑面右邊具子孫名字及立碑時間,碑的左右側面書寫墓志。

3.龕式碑。這一類墓碑又可分為單門三合碑、單門五鑲碑、三門六合牌坊碑,前兩種墓碑在水族地區較為常見。

4.樓殿式碑。這種墓碑制式恢弘,雄偉壯觀,充分體現出水族厚葬的觀念。如獨山縣本寨水族鄉雙星村天星大寨的韋占科墓碑,五檐六柱,宮殿造型,雕刻精美,所刻“乳姑不怠”浮雕圖案,極具特色。

5.石板墓墓碑。石板墓是水族特有的一種墓葬方式,形成年代以明清居多。石板墓造型獨特,全部由大石板砌成長方形,一般有三層,第一層安放棺材,第二層放置死者生前飲食起居的生活用具,第三層放置陪葬品。如第一層安放棺槨,第二、第三層露出地面,墓碑多鑲嵌于露出地面的那一層。墓碑與墳墓連為一個整體,形成整座墓都有雕刻,雕刻以各種浮雕圖案居多。如位于三都縣水龍鄉的引朗石板墓群,共9座,均用8-12cm厚的整塊石板砌成長方形的石匣。墓室分上中下三層,整座墓高約在2.2m左右,墓頂覆蓋瓦形石塊,有水族“干欄式”建筑的風格。這一墓群有7座中層石壁,外面雕刻著各式圖案,圖形有獅子、麒麟、大象、牛羊、鳳凰、仙鶴、八哥、樹木、花草、葫蘆等,還有騎馬作戰圖、人物出行圖、放牧圖、八仙圖等。在這些圖案中,有人物活動的均刻在上層墓室兩邊,下層為動物圖。仙鶴與鳳凰在墓的后面,上為仙鶴,下為鳳凰。有兩座墓的上層正面為葫蘆圖案。所有圖案均為淺浮雕,形象栩栩如生,雕刻技藝精湛。

(二)摩崖

1.漢字摩崖。水族地區漢字摩崖屈指可數,有布仰摩崖、小溪摩崖、“天開草昧”摩崖、拉攬摩崖,前三處為“改土歸流”時獨山州牧孫紹武所鐫。

2.水字摩崖。2009年,三都水族自治縣進行第三次文物普查在都江鎮發現了大壩水書摩崖,該摩崖距都江鎮約5km,摩崖離地約7m,在約3km2的崖面上鐫刻有3行共29個水字,有“子、已、寅、卯、酉、申、未、癸”等記載歷法的字符,摩崖鐫刻的具體年代難以考證,但是從風化剝蝕的字跡看,摩崖形成的時間是有較長歷史的。

(三)其他碑刻

水族碑刻除墓碑、摩崖外,還有榔規碑約、行政建制、學宮書院、抗暴斗爭、津梁關渡、民風習俗、井泉、商貿、宗祠、廟宇、墓志、指路碑等碑種。在此特別說明,指路碑是在水族地區的岔路口常見的一種小石碑,又稱擋箭碑。民間認為嬰兒出生時辰犯“將軍箭”,要豎立這么一塊石碑,用以擋箭,以免遭厄運。指路碑通過為人指路這一善舉來消除災難。這種碑對研究其社會功能和文化內涵有一定的價值。

水族碑刻有無字碑、水字碑和漢字碑三種。無字碑多見于早期的石板墓,常見的是楷書漢字碑,體現

水族特色的當數水字碑。目前,在水族地區共發現6塊水字墓碑和1處水字摩崖,其中以三都水族自治縣塘州鄉拉下村的水字墓碑為最,據水書大師王品魁的鑒定釋讀,該墓碑距今500多年。

此外,水族墓葬碑刻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石俑陪葬,或雕刻在墓壁兩旁的支柱上,或呈立體幾何的造型單獨立于墓地周圍,有的墳墓多達18個石俑。對于這一現象,有人認為是古代殉葬的孑遺,用石俑代替人殉,如果結合水族喪葬“開控”殺牛馬的習俗來分析,殉葬遺風的考慮或許能夠成立;有的認為墓后豎立石人用以表示后繼有人,“由于當地的水族尊崇祖先,視死者為神為仙,認為人死了是到另一個世界生活,將石俑立在墓后,既表達對死者的尊敬和哀悼,寓意繼承先輩的遺志,亦寄望有眾多的兒女相伴,死去的人不感孤獨,同時也期盼受祖宗的保佑兒孫吉祥安康?!盵2] 240

三、主要內容

水族碑刻涉及的內容很多,大致可分榔規碑約、行政建制、學宮書院、抗暴斗爭、津梁關渡、民風習俗、井泉、商貿、宗祠、廟宇、墓志、指路碑等12個方面,或記史,或規約,或文書,或記事,內容十分豐富,牽涉范圍廣泛,涉及學科很多。在眾多的水族碑刻中,墓碑占絕對多的數量,以有清一代居多。

碑上的文字多是由幾個人共同完成的,即撰文者、書丹者和鐫刻者。水族水字碑刻沒有行款,對撰文者、書丹者、鐫刻者不得而知。墓碑落款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落撰文和書丹人的職務及姓名。如位于三都縣廷牌鎮板奇村板壩組寨東南100m的韋成德墓,為三門式大碑,墳塋用條石圍砌,墓志銘系前清知貴州荔波縣事楊煜撰,代理荔波知事傅良弼書。第二,只落鐫刻人姓名。如獨山縣本寨鄉雙星村韋占科墓,在正門墓聯的下聯具鐫刻者“荔波陽安鄉石工莫少瑜”。第三,多人撰文均落題款。如位于三都縣合江鎮電塘村大寶山的“莫母蒙氏壽藏”牌坊式墓碑,字體有真、草、隸、篆諸種,為子婿、姻侄等親戚題詩、題聯并書丹。第四,撰文、書丹和鐫刻三者均具。如位于三都縣都江鎮都江古城南門外的“城鄉義冢之墳墓”,三者均具。該碑于同治十二年(1872年)立,碑左為都江廳通判文芳藩和上江協副將張梁所寫的碑文,碑右為上江街士紳李蓮、劉廷選、徐炳南、田洪元、江國龍、孫風翔、鄧德茂、胡德萼、蔣炳榮、帥登高等寫的碑記,工匠劉廷域。

四、價值

在水族碑刻中,墓碑所占的比例很高,墓志銘的綜合價值較大。如前述的韋成德墓,這通墓志銘是我們于2013年8月實地新錄,其墓志銘既記載當時的歷史事件,又體現了當時的社會狀況?!俄f君成德字彥伯墓志銘》繁體全文如下:

邑之東南隅恒豐裏韋君成德者,無位之公卿,應時之俊傑也。君至孝,事親最謹恪。其母嘗臥病,思食鵪鶉,君弋網兼施,取供母食,久不懈。清咸、同間,苗匪變亂,其父被匪俘,君奮不顧身,奔入匪窩,請以身代,匪憐其孝,釋歸。未幾,匪大股竄擾,逼裏人助軍火頗巨。值歲兇,民苦不堪,君出謁匪酋,侃侃陳說苦況,匪酋為動,免其資助。維時,莪從兩裏,民謀逆,勢詾詾,合邑驚惶,本郡吳乃安太守不動聲色,諭君招撫。君單騎入逆巢,憑寸舌曉以利害,反復開導,首逆悟,率衆來歸,兵不血刃,地方以寧。迨後,莪裏小民赴城貿,被誣為匪探,吳公怒,綁赴市曹,君牽裙代為昭雪,哀懇至再,卒得。同裏廷排村與周覃裏,人素不睦,械鬥。廷排人捉周覃裏人四名,褫衣將殺,君諄諄相勸,放歸,械鬥以息。自軍興及亂平,君贊勷軍事,潔己奉公,勞怨不辭,鄉人服之。己巳、庚午饑饉,餓莩遍道途,而莪從兩裏,竟有析骸易子之慘,君設法糶濟,全活無算。族中鰥寡孤獨、疲癃殘疾、顛連無告者,君量力維持,無一所失,是誠有利濟心,行利濟事,所謂無位之公卿,應時之俊傑,豈虛語哉!君享年七十有二,子四女一,男孫十三,女孫十五,螽斯衍慶,可為君詠矣。歲癸卯,予知事,嗣子珍璵忝列門下。壬子春,珍璵來築視予。秋,予由築返梓。迄三年,忽接珍璵函,請作父墓誌,予曰:噫嘻,門人不遠千里,來索筆墨,可謂不忘老朽矣。竊幸相知最深,援筆大書特書,而並為之銘曰:

職不在大,有功則名。人不在智,有德則馨。

斯人斯事,沒世名稱。何以報之,子孫振振。

前清知貴州荔波縣事眷侍生楊煜拜撰

民國代理荔波知事鄉後學傅良弼敬書

(一)民俗學價值

規約碑素有民族習慣法的作用,水族地區比較有影響力的榔規碑有《鄉禁碑》《萬古不朽碑》等。如《萬古不朽》碑為今榕江縣古州鎮高興村的歸有、高興、華有、小高興、稗聾、鳩壘6個寨子共立,石碑現存高興村,碑文記載婚姻改革事宜。該碑極具民俗學的研究價值。在100多年前,當地水族同胞改革婚嫁中的陳規陋習,對婚姻生活中常見的問題提出了明確的規定,當時所訂立的條文至今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度f古不朽碑》全文如下:

萬古不朽[3] 69

蓋聞男有室,女有家,所以內無怨女、外無曠夫。近年以來,惟利是圖,娶嫁反為買賣,親家反為冤家。今我寨歸有、高興、華有、小高興、稗聾、鳩壘等寨頭人潘老賜、老并、老遷、老安、老光……等改舊從(重)新條例于左:

一條:女嫁人,凡陪嫁首飾等項不準退回。倘遇夫死,生有子女,首飾轉受(授);無子女(或子女年幼),下堂準帶隨身,財禮亡夫家全收。

一條:女嫁人,年紀相當不愿對親,作舅公五牲禮五兩,任憑另嫁,年紀不相當,只認舅公五牲禮一兩二錢。

一條:女嫁人,不拘年幼年老,暴病亡故,不暇退,并送神佛,不準娘家取牛只等項。

一條:女嫁人,夫妻不合(和),二者自愿拆婚,或男派女,或女派男,不準翻悔。

一條:娶妻,家產有無不等,上班財禮十五兩,中班財禮十兩,下班財禮五兩,未可過取。

一條:女嫁人,無子嗣,可準許娶妾,有子倘娶妾,岳丈罰牛一只。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正月吉日立

(二)歷史學價值

行政建制、學宮書院、墓志等方面的碑文,在水族地區史料匱乏的情況下其歷史學價值極高。如荔波縣建治情況,從乾隆四年(1793年)守備萬安撰的《修筑荔波縣城述略碑》、乾隆五年(1740年)知縣趙世綸撰的《城塘記事碑》、同治十年(1871年)錢壎撰的《重建荔波縣城記》三通碑記即可了解荔波縣城的歷史脈絡或梗概。

(三)社會學價值

對管理階層的不合理統治和當時社會的積弊,不堪忍受其剝削壓迫的水族和周邊兄弟民族曾經有過多次的抗暴斗爭。官府為了安撫民眾,曾頒布文告威懾地方官吏。這些官方文書對研究當時的社會狀況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例如咸(豐)、同(治)年間貴州南部的少數民族人民起義雖然失敗,但已震撼清廷。為緩和矛盾,清政府頒布《革除夫役告示》,列出禁令數款,昭示地方官吏勿再胡作非為,致以民變。這份告示在三都縣羊福鄉千家寨、丹寨縣揚武鄉排調街上、榕江縣達地鄉宋家寨等處都有民眾勒之于石。三都縣《羊福永遠碑示》[4] 155全文如下:

賞換花翎署理都江理民府升用同知直隸州候補縣正堂加三級周

為革除夫役永遠碑示事,同治拾叁年(1874年),案奉

巡撫部院會牌發告示:內開照得苗疆粗定,民團未蘇,亟應剔除積弊,加意撫綏,以作長治久安之計。茲據通省善后總局轉據都勻羅守具稟:地方官吏及土司衙門向有苗民輪流當差應夫,并供應器具什物,每遇差使過境或因公下鄉之土司書役復聯成一氣,勒派夫馬酒食,無不恣意苛求,且有營汛弁兵紳團責令苗民服役,其弊相等。各路防營見而效尤,遇有移營、樵采等事,亦相率拉夫,似此勞煩民力,剝削民膏,實不堪命。應即嚴行禁革,以安閭閻,除行善后局分移鎮并行各營屬遵照,為此示仰各屬地方官紳及營汛弁兵土司書役苗人等知悉,嗣后除

主考學院過境,照舊派夫迎送,此外無論何項差使,不準令苗民應夫供役,一切供應陋規概行革除,倘有仍前索擾情弊,一經查出或被告發,即行照例分別參處究辦,等因奉此,合行抄

示,刻碑永遠禁此,為示仰都江所屬土司紳團苗人等一體遵照毋違,切記。

特示千家寨韋金華、劉正清、李壽吾、韋金寬,排維王柴榮,堯帥王興友,大腦楊昌永,羊甲楊通才,排怪白玉光,巖窩何文富,平甲蒙老引,交得韓學龍,里要陸鳳祥,壩灰潘老保,芒常王啟平,燕寨潘文喜,羊甕潘老廷,楓柳韋金榜,總雷韋國才,甲雄白阿梅,上下五十三寨同立。

同治拾叁年(1874年)孟秋月下浣谷旦立。

(四)文學價值

每一通碑志、碑文就是流傳下來的一篇文章,其文學價值顯而易見。因受到碑面的限制,這一類文章講究簡短精悍。如《雙溪橋序》[5] 166就極具文學性。

天地之陷缺,待人而補之;前人之陷缺,又待后人而補之。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前人已能彰其美于前;而后人又不能傳其盛于后,將負前人矣。董界有溪曰孟塘,乃由黔入粵之要津,距白臘坳十余里,官府羽檄,由驛傳者,必經其地;行旅之出于其途者,尤絡繹不絕,其溪為方水、荔水交匯之區,春夏水漲湍急,涉者常滅頂焉。道光三十年(1850年),里人修成石橋七洞,穹窿跨溪,費五千余金,行路者便之。去歲因暴雨,溪水汜濫,波濤洶涌,橋之第四洞崩其大半。惟余其半,今已期月矣,石尤懸出而不落,其神明之呵護乎?抑前人之精誠蟠結不解,以待我人之補乎!此長生斯土而朝夕出入斯橋者之責也,敢煩及遠人哉!無如燹火之余,村存數家,而家無長物。蓋今于光緒三年(1877年)二月鳩工,經營數載,計所費資不少,既獨力之難支,期眾擎之易舉,惟祈仁人君子,咸樂解囊,助其不給,完此前功,自時厥后,雁齒虹腰,安于盤石,作砥柱于中流,同皇圖而鞏固。要皆成人之力也,則德與此橋永垂不朽矣,是為序。

光緒甲申十年(1884年)落成,共費五百七十千文。我們在調查中還于三都縣三洞鄉搜集到一塊11歲墓主的墓志銘。墓志銘由其次兄撰寫,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從這不到200字的碑文看,這是經濟狀況一般的耕讀人家。碑碣規模簡單實在,卻凝結著家人真真切切的感情,代表了普普通通百姓人家的心聲。在缺醫少藥的時代,在農村里孩子因病夭折是常事,但本墓主家人對一個11歲的生命如此用情,在古代社會是極為少見的。從這一塊墓碑中,在感念其生命短促的同時,“水族人對生命的理解”應該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其墓志銘全文[6]如下:

竊吾弟諱國風,居行五。東升庚申,西墜庚午,年剛十一。書讀幾經,孝親當職。弟長先知,雖無神童之譽,已寓肖子之秀。有茲昆玉,能無鼓舞;失此昆玉,不禁悲酸。父母為之哭,幾致喪明,因不忍使其墓伍于荒冢,爰垂一碑以志之,俾后嗣知有吾弟之墓云爾。

并為之銘,銘曰:悠悠天地,夫何獨愴。愚焉壽考,智特夭亡。奇緣莫錯,還翼重光。果爾誠非凡□,唯期早步穹蒼。

次家兄潘國謨痛撰

(五)書法美學價值

水族碑刻的書丹人是那一個歷史時代某一地域的書法高手,書寫水平高,有欣賞價值,是書法學習的范本。除墓志外,大多數碑刻豎立在人口相對集中的公共場合或較為顯眼的交通要道,對書法學習、文化傳承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這些碑刻的工藝美術價值也是相當高的,楊俊曾對此作過專門的研究,并在2010年出版了《水族墓葬石雕》[7]一書。

通過田野作業發現,在水族墓葬碑刻中,生碑不在少數,有備定制,時間寬裕,碑刻的文學、書法、工藝水平都易達到較高的水準。

(六)文字學價值

水字墓碑的文字學價值不言而喻,如拉下村的水字墓碑,字體古拙,樸實自然,墓碑上的水字證實了水字是水族先民創造的一種古老文字?!澳贡系乃终鎸嵉赜涗浟藲v史上水字的文字形狀,也有力地佐證了水字水書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就已經在水族地區使用?!盵8]

五、結語

水族碑刻不僅涉及到改朝換代、軍事戰爭、自然災害、水文通衢、宗教信仰、民族關系、歷史源流等,而且還包括人物傳記、古文考辨、書法薈萃、文學作品等,對纂志征事、正經補史、考字習書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清代以后,對碑刻進行全面、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已經形成為一門新的學問。水族碑刻雖然形成年代難溯久遠,但其內容、功用和我國傳統碑刻基本對等,并具有突出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將水族碑刻作為對象進行專門的研究,探討它的文化內涵,研究空間非常廣闊,研究意義極為重大。

參考文獻:

[1]十三經[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

[2]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族墓群調查發掘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3]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民族研究所.貴州六山六水民族調查資料選編·水族卷[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8.

[4]韓榮培,潘再禮.三都縣都江區千家寨調查[M]//載貴州省水家學會.水家學研究(三).1999.

[5]荔波縣縣志整理委員會,整理;荔波縣史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刻印.卷一地理志[M]//荔波縣志,1984.

[6]蒙耀遠.題銘撰序志兄酸——一塊水族11歲墓主碑文的品讀[J].都柳江,2011(4).

[7]楊俊.水族墓葬石雕[M].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2000.

[8]蒙耀遠,水族銘刻類古籍搜集整理架構述略[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6).

[責任編輯:丹涪]

猜你喜歡
價值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踐行初心使命的價值取向
價值3.6億元的隱私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主要內容
小黑羊的價值
放大你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