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2012年湖北省水稻區域試驗品種(系)抗白葉枯病鑒定與評價

2015-03-19 13:36宋發菊黃代金張其蓉田進山趙開榮劉敏牟愔
湖北農業科學 2015年1期

宋發菊 黃代金 張其蓉 田進山 趙開榮 劉敏 牟愔

摘要:對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區試品種(系)進行田間剪葉接種抗白葉枯病鑒定。結果表明,抗病的品種(系)占9.37%,感病的品種(系)占90.63%,感病品種(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種(系)的比例。區試對照材料感病率為95.33%,每年感病對照材料對白葉枯病發病均能達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發病穩定,這為水稻區試品種(系)抗白葉枯病鑒定奠定了基礎。本研究明確了近年來湖北省水稻區試品種(系)的抗白葉枯病現狀及發展趨勢,可為水稻新品種(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種提供參考。

關鍵詞:水稻區試品種(系);水稻白葉枯??;抗性鑒定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1-008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1.021

水稻白葉枯病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在全球范圍內各稻區均有發生,以日本、印度和中國發生較重,也是湖北省的重要病害之一。水稻遭受白葉枯病菌侵害時可造成20%~40%的產量損失,有的甚至顆粒無收[1,2]。白葉枯病原存在致病性的分化現象,不同地區的病菌致病性可能不同。當同一抗病品種種植一段時間后,由于病菌與品種的協同進化,新的毒性小種可導致品種的抗性喪失。尋找和挖掘抗性強的稻種資源,進行基因部署和基因輪換,是解決抗性喪失的最有效的方法[3-5]。宜昌市農業科學院一直承擔湖北省水稻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的抗性鑒定工作,本研究分析和整理了2005-2012年湖北省水稻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的抗性數據,明確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的抗性現狀,為水稻新品種(系)的合理布局、抗性育種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菌株

選用湖北省有代表的菌株浙173(Ⅳ),將菌株接種在馬鈴薯復合培養基斜面上,于28 ℃恒溫下培養48 h后,用無菌水收集菌體,配制成3×108 CFU/L菌浮液[6],供后續試驗接種用。

1.2 供試材料

2005-2012年湖北省水稻區域試驗參試品種(系)1 025份(表1),其中包括對照材料107份(次)(表3);2005-2012年采用的感病對照材料24份(次)(表4)。

1.3 接種方法

在水稻分蘗盛期于下午4時人工剪葉接種[7],每品種接種10蔸40片葉,配制的菌懸液在2 h內完成。

1.4 病情調查與分級標準

在接種后21 d調查病斑長和葉長,每處理測量20片接種葉片和病斑長度,計算平均病斑長與平均全葉長的比值,并按水稻白葉枯病剪葉接種抗性評價標準進行抗性評價,病級劃分及記載標準按參考文獻[7]中的鑒定方法與標準執行??剐灾笖?病斑長度/葉長×100??剐跃C合評價分級標準見表2。

2 結果與分析

2.1 區試對照對白葉枯病的抗性鑒定

2005-2012年,共鑒定了區試對照材料107次,其對白葉枯病的抗性鑒定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抗白葉枯病鑒定沒有高抗和抗病的對照材料,表現中抗的有5次,占4.67%;表現中感的有53次,占49.53%;表現感病的有28次,占26.17%;表現高感的有21次,占19.63%。每年對照材料的感病率分別是93.33%、100%、100%、72.72%、100%、90.00%、100%,100%,平均感病率為94.50%,總的感病率達到95.33%。感病率=(高感+感病+中感)/合計數×100%。

為了獲得更準確的區試試驗結果,每年均設了早、中、晚稻的感病對照(見表4)。在早稻、中稻中8年均達到高感水平;在晚稻中,3年是高感水平,5年是感病水平。整體來說,每年早、中、晚稻的感病對照材料對白葉枯病均能達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發病穩定。

2.3 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的抗性鑒定

2005-2012年,湖北省水稻區試品種(系)抗白葉枯病鑒定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在918份材料中,抗白葉枯病鑒定沒有高抗的品種(系),表現抗病的品種(系)有14個,占1.53%;表現中抗的品種(系)有72個,占7.84%;表現中感的品種(系)有448個,占48.80%;表現感病的品種(系)有228個,占24.84%;表現高感的品種(系)有156份,占16.99%。結合圖1可知,所有區試品種(系)中,對白葉枯病表現感病的品種(系)多于抗病的品種(系)??共÷?(高抗+抗病+中抗)/合計數×100%。

由2005-2012年水稻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的抗病率情況(表5、圖2)可見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抗病率較低。水稻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的抗性隨年份推移出現下降上升相互交換的狀態,表明近年來湖北省水稻區試品種(系)的抗白葉枯病處于不穩定的狀態,抗性選育工作還有待加強。

3 小結與討論

水稻白葉枯病的發生與流行除與品種抗性、栽培管理有著密切的關系外,還與氣候條件和菌源數量有關[8,9]。2005-2012年,共鑒定了水稻區試對照材料107份(次),結果表明區試對照材料對水稻白葉枯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發病率為95.33%。在早、中、晚稻中,感病對照材料對水稻白葉枯病的抗性級別均是7級或9級,達到感病或高感水平。區試對照材料和感病對照材料均能正常發病,且發病穩定。宜昌市農科院長期承擔湖北省水稻區試白葉枯病和稻瘟病抗性鑒定工作,為湖北省水稻新品種(系)推廣建立了一道安全防火墻。有學者在對南方水稻區域試驗品種(系)對白葉枯病菌的抗性測定進行鑒定時,將病圃設在宜昌市農科院枝江縣問安鎮四崗試驗站也得到了較好的試驗結果。這表明將水稻白葉枯病抗性鑒定病圃設在宜昌市農科院枝江縣問安鎮四崗試驗站是比較合理的,也是湖北省惟一的鑒定單位。endprint

水稻區試品種(系)抗白葉枯病的鑒定結果表明,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表現抗病的占9.37%,表現感病的占90.63%,感病品種(系)所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種(系)占的比例(見表5和圖1),水稻區試品種(系)抗白葉枯病的水平較低,這與劉永鋒等[10]分別對南方水稻區域試驗品種和江蘇省近年來水稻品種(系)抗白葉枯病的鑒定分析結果一致。近年來湖北省水稻區試品種(系)抗白葉枯病還處于不穩定的狀態,與楊定斌等[11]對湖北省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型鑒定及其變異分析相吻合。

研究通過對2005-2012年湖北省水稻區試品種(系)抗白葉枯病鑒定結果進行分析,明確了湖北省近年來水稻區試品種(系)抗白葉枯病現狀及發展趨勢,為湖北省水稻新品種(系)的合理布局和抗白葉枯病育種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白 輝,李莉云,劉國振.水稻抗白葉枯病基因Xa21的研究進展[J].遺傳,2006,28(6):745-753.

[2] 虞玲錦,張國良,丁秀文,等.水稻抗白葉枯病基因及其應用研究進展[J].植物生理學報,2012,48(3):223-231.

[3] 曾列先,黃少華,林壁潤.水稻白葉枯病強毒菌系V型菌的抗性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97,24(4):289-292.

[4] 曾列先,黃少華,任尚忠.IRBB21(Xa21)對廣東稻白葉枯病菌5個小種的抗性反應[J].植物保護學報,2002,29(2):97-100.

[5] 黃少華,曾列先,徐羨明,等.國際水稻白葉枯病菌品種抗性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00(4):38-40.

[6] 方中達.植物病理研究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6.

[7] DB42/T 157-2003.水稻白葉枯及稻瘟病抗性鑒定操作規程[S].

[8] 殷尚智,過崇儉,張長平,等.水稻白葉枯病菌自然群體的毒力結構與致病率的關系[J].江蘇農業學報,1990,6(1):30-37.

[9] 章 琦.我國水稻白葉枯病基因的利用及策略[J].植物保護學報,1995,22(3):241-246.

[10] 劉永鋒,陸 凡,陳志誼,等.江蘇省水稻區試品種(系)對白葉枯病的抗性分析[J].植物保護,2001,27(5):3-6.

[11] 楊定斌,陳永堅.湖北水稻白葉枯病菌致病型鑒定及其變異分析[J],植物保護,1996,22(4):20-22.endprint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