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科老年患者術后鎮痛泵應用的觀察與護理

2015-03-20 03:07王蘭云
醫學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老年患者

王蘭云

摘要:目的 總結骨科老年患者術后應用鎮痛泵進行鎮痛和避免不良反應的觀察與護理。方法 通過對80例老年骨科患者術后應用鎮痛泵進行密切觀察,及時處理不良反應。結果 通過對老年患者的觀察和護理,使鎮痛泵的使用既有滿意的鎮痛效果,又使并發癥明顯減少。結論 通過使用鎮痛泵,不僅解決了患者的疼痛癥狀,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增加醫患之間的感情, 通過有效地觀察病情變化,能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大大提高了護理質量。

關鍵詞:骨科術后;老年患者;鎮痛泵;觀察與護理

疼痛是骨科常見的病理生理狀態,不但可引起患者體內激素水平波動,患者心理狀態也會受影響,且骨折患者康復鍛煉時,鎮痛效果不佳時常會讓患者難以接受,影響骨折痊愈時間[1]。特別對于老年人,不但能帶來肉體和精神上的痛苦,更加不利于疾病恢復,甚至可導致呼吸、泌尿、心血管系統的并發癥,而且影響患者術后早期功能的鍛煉。為減輕術后疼痛,自控鎮痛泵(PCA)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對80例老年患者術后使用了鎮痛泵,現將我科老年骨科患者應用PCA觀察與護理具體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對80例老年患者術后使用了鎮痛泵,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齡62~88歲,平均為75歲,絕大多數患者伴有循環、內分泌或呼吸系統疾病,骨折類型主要為股骨頸、股骨粗隆及胸腰椎骨折患者。

1.2方法 分即靜脈鎮痛和硬膜外鎮痛。靜脈鎮痛是將靜脈鎮痛泵連接在留置針上;而硬膜外鎮痛是將藥物與100 ml生理鹽水混合,泵內藥液分次定量注入導管內,導管保留48h后拔除。常用的藥物有杜冷丁、芬太尼、嗎啡等。麻醉師依據患者情況設定適量藥物于鎮痛泵的儲液泵內,手術結束后即使用。PCA留置時間一般為48 h,止痛效果滿意。但有的患者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2術前護理

由麻醉師和責任護士術前做好健康宣教,講解術前相關的注意事項,向患者講明使用鎮痛泵對骨折愈合和傷口生長并無不良影響[2];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顧慮,減輕緊張心理負擔,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3術后觀察及護理

3.1生命體征的觀察與護理

3.1.1呼吸抑制 嗎啡是麻醉止痛藥的一類,麻醉及止痛類藥物最危險的不良反應是抑制腦干的呼吸中樞,導致呼吸衰竭,主要表現為頻率減慢,隨著劑量加大而呼吸停止[3]。術后6 h內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情況和精神狀態,尤其是老年患者。所以術后常規低流量吸氧、心電監護患者的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如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3.1.2血壓降低 老年患者術后出血發生率較高,加上局麻藥的降壓作用,會出現血壓的降低,所以術后應密切監測血壓變化,嚴格遵醫囑補足血容量,維持血壓穩定。

3.1.3體溫降低 由于術中麻醉、大量輸血、輸液等因素,術后可出現體溫的降低而出現寒戰,因此,術后返回病房應立即測量體溫,<35.5℃時,應測1次/30 min,加強保暖措施。 禁用熱水袋,本組患者中有2例因護士宣教不到位,出現不同程度足部及髖部的燙傷,護士應加強安全宣教。

3.2鎮痛的觀察及護理 使用前我們應做好宣教,感覺疼痛時按鍵加藥,不要等到疼痛劇烈時才用。使用過程中,及時觀察鎮痛效果,鎮痛效果差時,應及時聯系麻醉師,查找原因對癥處理,使患者獲得滿意的鎮痛效果,妥善固定好鎮痛泵,避免脫落。本組患者中有個別患者夜間鎮痛效果不佳,自行多次按鍵加藥,致使藥物未到24 h用盡,我們應告知患者不要盲目追加止痛藥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3.3下肢麻木與血循環的觀察 對于全身麻醉或局部下肢麻醉的患者,術后患者下肢麻木與麻醉作用沒有完全消退,感覺神經沒有恢復有關,一般情況6 h內癥狀可自行消除。使用PCA時間會相對延長,因此在護理過程中應加以解釋,以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骨科術后常給予加壓包扎,應多觀察肢體的顏色、腫脹程度、血供情況。早期鼓勵患者做下肢肌肉舒縮、足背及小腿屈伸活動,防止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

3.4惡心、嘔吐的預防及護理 惡心嘔吐多為阿片類藥物興奮延髓中樞所致[4],本組患者惡心嘔吐的發生率6.5%,醫護人員應做好解釋工作,消除患者的心理顧慮,反應明顯時遵醫囑給予止吐藥物以緩解癥狀,同時將患者頭轉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引起窒息,并保持呼吸道通暢及口腔清潔。

3.5尿潴留的預防護理 使用鎮痛泵后由于鎮痛效果好,患者對尿意、尿急等不適感下降,因此易引起尿潴留,術后3~5 d是排尿最佳時機[5]。術前我們一般給予留置導尿管,術后應用鎮痛泵期間嚴密觀察尿液顏色并給予尿管的護理,未留置尿管的患者如不能自行排尿,可采取誘導排尿法使尿液排出,無效時給予導尿。在護理中,重點注意拔尿管的時機,一般拔出尿管要與停用鎮痛泵同步或延遲,拔出尿管后囑患者多飲水,盡早自行排尿。

3.6便秘及腹脹的預防及護理 由于麻醉后鎮痛藥物的作用,患者胃腸蠕動減弱,胃排空延遲,因而易產生腹脹、便秘。護理人員應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的粗纖維飲食,環形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必要時給予開塞露灌腸或口服石蠟油等處理。

3.7中樞神經癥狀 主要為頭痛、頭暈、表情淡漠、昏睡、精神恍惚、胡言亂語、甚至嗜睡、意識模糊等,這是嗎啡直接深入蛛網膜下腔后抑制中樞神經而產生的一系列癥狀。本組患者出現神經癥狀者3例,應保持呼吸道通暢,持續給予氧氣吸入,嚴密觀察意識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及麻醉師,根據患者情況必要時停用鎮痛泵,給予對癥處理。

4結論

疼痛是機體對疾病本身以及手術造成組織損傷的一種正常生理反應,嚴重的疼痛反應不僅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也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有效的鎮痛治療可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對機體康復有重要作用。鎮痛泵作為新型鎮痛方法,以其用量少、血藥濃度穩定,以及鎮痛可控性、不良反應少等諸多優點,以廣泛應用與骨科術后的臨床鎮痛 中[6]。通過對老年骨科患者術后使用鎮痛泵進行疼痛治療的觀察與護理,認為鎮痛泵使用方法簡便,鎮痛效果安全有效。雖然術后出現惡心、嘔吐、排尿困難、中樞神經癥狀等并發癥,只要護理人員在使用過程中加強巡視,做到觀察、護理到位,不良反應能及時處理,一定能使患者達到預期的止痛效果,使患者輕松度過疼痛階段,促進患者康復。鎮痛泵的應用已受到患者及家屬的歡迎,減輕了患者及家屬負擔,提高了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蘇同華.無痛護理在骨科臨床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2011,12(04):115.

[2]姚靜,趙金娥.骨科患者術后硬膜外置鎮痛泵的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11(7):6356-6367.

[3]于晶.骨折術后留置鎮痛泵患者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0,26(22):3495-3496.

[4]葛紅玉.腹部手術后鎮痛泵的應用與護理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3,16(2):331.

[5]陳劍青,楊暉.骨科老年患者術后應用鎮痛泵的觀察與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3):369-370.

[6]李晶.鎮痛泵在骨科術后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8):44-45.

編輯/張燕

猜你喜歡
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臨床病例分析
老年股骨粗隆骨折PFNA內固定術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探討
兩種麻醉方法對老年創傷患者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
腹腔鏡治療老年胃十二指腸穿孔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