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膿腫與膠質瘤的CT和MRI鑒別診斷

2015-03-20 06:06車能雨
醫學信息 2015年7期
關鍵詞:鑒別診斷膠質瘤

車能雨

摘要:目的通過分析60例腦膿腫和膠質瘤的CT和MRI表現,討論兩者鑒別診斷。方法 本組病例均作了CT和MRI檢查。結果 腦膿腫20例,膠質瘤40例,它們既有相似之處,又有鑒別要點:①在臨床上,患者若有高熱史,抗炎治療后復查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腫塊縮小,腦膿腫的可能性就大;②在數目上,膠質瘤一般單發,很少見到多發,腦膿腫可單發,也可多發;③腦膿腫內極少見到鈣化灶,而膠質瘤8~30%可見鈣化灶;④在MRI上,病灶內若見到血管流空信號,基本上可以認為是膠質瘤;⑤占位病灶內若有囊腔(囊腔有附壁結節),這也是膠質瘤壞死組織引流不暢的結果;⑥CT增強掃描,膿腫壁明顯強化(富含毛細血管)而膿腔不強化。膠質瘤一般強化,若為囊性,可見附壁結節強化。結論 CT和MRI檢查相結合對鑒別腦膿腫和膠質瘤有很大意義,為臨床治療提供安全保障。

關鍵詞:腦膿腫;膠質瘤;CT;MRI;鑒別診斷

腦膿腫與膠質瘤在影像上有許多相似之處,易導致誤診,給治療帶來不便。筆者收集腦膿腫(簡稱A,以下同)和膠質瘤(簡稱B,以下同)共60例的CT和MRI表現,分析二者相同和不同之處,探討二者的鑒別診斷。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均經臨床證實。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2~65歲,平均年齡34歲。臨床表現,嗜睡、高熱6例,其中A占5例,B1例,頭痛、嘔吐15例,A6例,B9例。還有其他神經系統癥狀。

1.2方法 CT掃描采用德國西門子Somatom AR全身掃描機,條件為110~130kv,240~270mA,矩陣512×512,層距層厚都為5、10mm,造影劑為泛影葡胺。MRI檢查使用荷蘭PHILIPS公司Achieva 1.5T超導MR系統。行SE序列均有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橫斷面含T1WI(TR/TE,600/15ms)和T2WI (TR/TE,2000/80ms),層厚5mm。冠狀面有T1WI,層厚5mm,造影劑為GD-DTPA 12 ml。

2 結果

2.1病灶大小和數目 CT和MRI掃描均發現病灶共65個,其中B40個,全為單灶,A25個,3例雙灶,1例3灶,余為單灶。病灶大小不一,介于1~8cm。兩者無差異性。

2.2病灶分布、形態及其引發的間接征象 病灶主要分布在額葉和顳葉(44個),其中A17個,B27個;頂葉和極葉17個,A7個,B10個;小腦2個,A、B各1個;胼胝體及三腦室內各1個,均為B。病灶呈圓形或類圓形20個,其中A12個,B8個;橢圓形或欠規則形23個,A7個,B16個;片狀或浸潤狀22個,A6個,B16個。幕上腦室擴張積水16例,A5例,B11例。病灶周圍有水腫48例,A14例,B34例。產生占位效應(中線結構移位或腦室池受壓變形移位)者53例,A16例,B37例。

2.3病灶的密度和信號強度 CT平掃病灶顯示為低高度者30個,其中A占25個,B占5個;顯示為高度或稍高密度者5個,均為B。病灶為混雜密度者30例。A6例,B24例。其中8個病灶內有點狀、斑扦狀或條狀鈣化,均為B。5個病灶內有出血,A1個,B4個。12個病灶表現為低密度囊腔內相對密度附壁結節,均為B。CT增強掃描病灶內較均為一致強化者10個,AB各半;病灶強化不均勻;表現為壁結節強化、或實性部分強化,囊性部分不強化者48個,A占18個,B占31個;強化不明顯或不強化者7個,A3個,B4個。病灶邊緣強化均勻一致者28個,A占20個,B占8個;不一致者16個,A2個,B14個。

MRI顯示所有膠質瘤均呈長T1長T2信號。信號較均勻者12例,不均勻者28例。囊變者18例,有出血信號者6例,有血管流空信號者12例。病灶邊界規則或較規則者8例,不規則32例。增強后強化明顯不均勻者34例,較均勻者4例,不均勻者2例。囊變病例中囊壁不規則強化者10例,均勻或較均勻強化者8例;其中15例可見壁結節。所有膿腫病例和膠質瘤一樣均呈長T1長T2信號。膿腔內信號均勻或較均勻占14例,不均勻占6例。其壁在T1加權像上呈高或較高信號者10例,在T2加權像上呈相對較低信號者12例。注射GD-DTDA后,病性明顯均有不同程度強化,呈圓形或橢圓形厚薄均一強化者11例,均為單一膿腔。呈多房強化者3例[1~3]。

3 討論

腦膿腫是由化膿性細菌入侵引起的局限性腦內炎癥并發展形成膿腔與膿腔壁,在病理上分為三期:初期即急性腦炎期,中期為膿腔形成期,末期為包膜形成期,不同時期CT和MRI表現均不同。腦質瘤是顱內常見的腫瘤,種類較多,在病理上分為Ⅰ~Ⅳ級。Ⅰ~Ⅱ級膠質瘤可看作良性腫瘤,Ⅲ~Ⅳ膠質瘤被認為是惡性腫瘤。膠質瘤種類不同,分級不同,CT和MRI表現也不一樣。

腦膿腫和膠質瘤有較多共同之處。例如:兩者好發年齡都在青壯年,臨床表現也有很多相似之外,在影像上二者都可以有占位效應,都可有水腫表現,都可能阻塞腦室系統引發腦積水等等。

正因為如此,給我們鑒別帶來一定困難,引起誤診。經過分析上述60例的表現,并在復習有關文獻的基礎上,我們初步總結出二者的鑒別要點:①在臨床上,患者若有高熱史,應首先想到腦膿腫,抗炎治療后復查臨床癥狀消失或減輕,腫塊縮小,腦膿腫的可能性就大;②在數目上,膠質瘤一般單發,很少見到多發,腦膿腫可單發,也可多發,這與細菌入侵方式有關。在分布上,腦膿腫一般分布于大腦內,小腦少見,而膠質瘤在大腦、小腦、腦干、腦室乃至胖胝體等部位都有可能;③腦膿腫內極少見到鈣化灶,而膠質瘤8%~30%可見鈣化灶。所以見到有鈣化病灶應提示腫瘤可能性大。膿腫很少出血,而膠質瘤出血不少見。本組病例膠質病出血4例(占10%);④在MRI上,病灶內若見到血管流空信號,基本上可以認為是膠質瘤。因為腫瘤生長的養料和氧由血液供應,腫瘤本身分泌一種促血管生成的物質為其生長服務,而腦膿腫無血供,血管只會繞道而行不會穿插其中[4~6];⑤占位病灶內若有囊腔(囊腔有附壁結節),這也是膠質瘤壞死組織引流不暢的結果⑥CT增強掃描,膿腫壁明顯強化(富含毛細血管)而膿腔不強化。膠質瘤一般強化,若為囊性,可見附壁結節強化。

參考文獻:

[1]李建勝,龔洪翰,肖香佐,等. 腦膠質瘤的二維氫質子磁共振波譜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06,3.

[2]張遠芳,郭岳霖,肖葉玉.兒童大腦膠質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術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 2008,2.

[3]高陽,牛廣明,韓曉東.顱內星形細胞瘤的磁共振波譜分析[J].內蒙古醫學院學報,2007,2.

[4]李楚池,陳耿春.無強化膠質瘤30例的MRI診斷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06,12.

[5]曹丹慶,蔡祖龍.全身CT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6:156.

[6]陳星榮,沈天真,段承祥,等.全身CT和MRI[M].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89:211.

編輯/成森

猜你喜歡
鑒別診斷膠質瘤
研究B超在婦女子宮肌瘤鑒別診斷當中的臨床應用
超聲彈性成像在乳腺小實性病灶鑒別診斷中應用研究
宮頸小細胞神經內分泌癌6例臨床病理分析
骨三相顯像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松動與感染的鑒別診斷價值研究
DCE-MRI在高、低級別腦膠質瘤及腦膜瘤中的鑒別診斷
P21和survivin蛋白在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Sox2和Oct4在人腦膠質瘤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
99mTc-HL91乏氧顯像在惡性腦膠質瘤放療前后的變化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