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年面羊喜洋洋

2015-03-22 06:28文g圖設計
中國西部 2015年8期
關鍵詞:面塑面團師傅

文g圖/白 英 設計/王 靜

羊年面羊喜洋洋

文g圖/白 英 設計/王 靜

山西民間制作面羊,源自遠古秋祭。七月糧谷新熟,人們要舉行祭天告祖儀式。祭禮一般用色純體全的牛羊,叫“犧牲”。古代祭祀為國家大事,后漸漸演化為民俗。山西民間崇尚古風,融谷、畜一體,逢年過節,特別是春節和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

擺貢

“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面羊走,除夕晚上扭一扭,大年初一拱拱手?!?過羊年怎么能離開羊美食?地處太行山西麓、山西東大門的古州平定,至今仍保留著最具年味的“蒸面羊,送吉祥”風俗。邁進臘月的門檻,尤其是過了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人們開始制作面羊,村里到處都飄著濃濃的面香。我慕名來到了冠山腳下冶西村以做面羊聞名的霍承武師傅家,探訪平定面羊的制作過程,當然了,搶先品嘗這風味獨特的羊年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心靈手巧捏面羊

早就聽說了霍師傅的大名,一直無緣相見,今天為了尋訪平定面羊的制作過程,我第一次來到冶西村,這是一個隱在太行山間的古村。上世紀90年代末,山西第一條通車的高速公路太舊高速(現名:京港澳高速)穿村而過,從此打破了古村的寧靜,村周圍相繼建起不少廠礦企業,讓古村多了幾分現代化的色彩。經村人指點,我順利地在一排排民房中找到了霍師傅的家。新式的農家小院,門口影壁上大紅的福字,干凈整潔的房屋院落,顯示出主人的精干與利落,靜謐的農家氣息撲面而來。聽到門口的響動,霍師傅熱情地從屋里迎了出來,這是一個精神矍鑠、笑容詳和的農村老頭,在我的印象中,做面羊、剪紙、納鞋墊都是婦女們的事兒,從沒聽說有男人從事這個行當,我內心微微有些詫異,一個農村老頭兒究竟是怎么做出這些以精巧見長的活計的呢?

跟著霍師傅進到屋里,簡樸的房間正中,一塊大案板已經擺好,桌角上擺著剪子、梳子、針錐、瓶蓋等小工具,旁邊的瓷盆里是發好的面團,霍師傅正在準備制作面羊,我饒有興趣地坐在旁邊仔細觀看?;魩煾凳紫染玖艘淮髩K面揉搓,雙手在潔白的面團上敏捷翻飛,歡騰得像正在撲打嬉鬧的小羊,他邊侍弄著面團,邊告訴我,做面羊需用上好的精粉,俗稱“二籮面”,發酵時的堿用量、加面比例都要小心掌握,和面要有耐心,使其揉和均勻,這樣蒸出來的面羊才能潤澤飽滿,不開不裂。

不一會,在霍師傅的手中,一大團面被揉得水滑精光,只見他將揉好的面團分成一大一小兩塊,先把大塊的面揉成長條,再微微地彎曲為月牙形,在兩端將面團從中間剪開捏成蹄狀,一看就是羊腿,三下五除二,羊的身子雛形已現。最精彩的還是羊頭的制作,霍師傅把那塊小面團先揉成一個蛋圓形,然后一手捧著,一手拿起小剪刀,先在一頭橫剪,再在兩側豎剪,瞬間羊嘴、羊耳朵就活靈活現了,接著又把面搓成條做成眉毛,拿上錐子壓成胡須,裝上杏仁點上眼睛,轉眼功夫,一個造型樸拙、形態可愛的“面羊”就制作完成了。

正在忙碌間,一位本村的大嬸拉著兩個外孫女推門進來,原來,她是訂做這批面羊的主家,想在羊年做幾只面羊送給自己的外孫——五歲的張婉書和一歲半的閆佳羽。兩個小朋友一看到這面羊就十分喜歡,看著看著,張婉書忽然說:“我想要喜羊羊和美羊羊?!被魩煾狄宦?,笑了:“現在的孩子們,就是不一樣,這好辦,爺爺這就給你們做!”

①平定面羊

②面羊上色

③大面羊

①面羊出鍋了

霍師傅翻了翻孩子拿的畫書,不大一會兒,手下就捏出了憨態可掬的喜羊羊和模樣俊秀的美羊羊,喜羊羊用的是黑豆眼,美羊羊用的是紅豆眼,就連小羊的卷毛、配飾也惟妙惟肖,與卡通形象別無二致。我原以為霍師傅這個年齡只會捏傳統造型,沒想到新式造型也難不倒他?;魩煾嫡f:“羊的造型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過去的面羊是老輩人傳下來的樣式,而現在的卡通形象就很新穎,但羊身做法就復雜多了,花紋、配件需要借助各種工具,純粹是用手捏的,拿剪一下一下剪的,工序雖然比較復雜,但做岀來的東西有層次感,有變化,很好看?!甭犃嘶魩煾档脑?,我頻頻點頭,霍師傅笑著說:“用時髦的話來說,這也叫創作,創作就得琢磨。想做得好,就要多看多想,平時的細致觀察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羊的各種動作、各種姿態都要刻意留心,電視劇、動畫片里的漫畫形象也得學習,這樣做的時候才能用上?!?/p>

②平定面羊古風長

③揉面

④做羊頭

⑤心靈手巧

熱氣騰騰蒸面羊

不大的工夫,一個個面團經過揉、搓、捏、切等步驟,在霍師傅的手中,變成了各具特色的面羊,接下來的工序那就該上旺火蒸了,霍師傅至今使用著農村的炭火和大鐵鍋。他邊往鍋里放面羊邊給我講解:“火候很重要,鍋不一樣,蒸岀來的效果就不一樣。鐵鍋厚,火就大點;鋁鍋薄,火得小點。掌握不好,要不就開了花,要不就黃了,要不就要起小氣泡。這都得琢磨?!?/p>

趁著蒸面羊的間隙,忙碌了一上午的霍師傅也坐下來邊休息邊和我聊了起來,他今年已六十有八了,說起從事了五十多年的面塑,也是感慨多多。土生土長在冶西村的他,打小就十分喜歡民間藝術,10歲起,就跟著母親學習面塑和剪紙,到14歲的時候,已經有人來向他求取作品了,并在20多年前當上陽泉剪紙協會理事?;魩煾党赡旰?,曾種過地,當過村里的電影放映員。上世紀90年代修太舊高速公路時,他家僅有的9分地被占用了。兒子一歲多時,家庭遭遇變故,霍師傅從此單身一人把孩子帶大。雖然霍師傅的父母也是種地的農民,但他沒有沿著老路一直走下去,而是另辟蹊徑,別尋他法,堅守著這門手藝,邊學邊創新,不僅增加了收入,也豐富了面塑和剪紙藝術,擴大了收入來源,他走的是一條艱苦的創新之路?!捌蕉〞嫠芎图艏埖娜撕芏?,憑這手藝掙錢養家可以說我是咱平定第一家!”說到此,霍師傅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生活的艱辛沒有難倒要強的霍師傅,既當爹又當媽的他,為了兒子健康成長,不僅要種地操持家務,而且還學會了打毛衣、納鞋墊,更是在面塑手藝上精益求精,很快,霍師傅的名聲在周邊越來越大,連幾十公里外的大陽泉、小陽泉、五渡等地的人也到冶西找他訂做面羊?;魩煾蹈袊@說,這就是辛苦活,最累的時候,日夜連軸轉,捏面羊到夜里一兩點才睡覺,早晨四五點就得起床蒸面羊。讓他感到欣慰的是,憑借自己的手藝,把兒子培養成了大學生。如今,學業有成的兒子已考入了陽五高速公路管理局。

差不多二十多分鐘的樣子,霍師傅說面羊蒸好了,鍋蓋一揭開,大小不一、造型夸張、簡練質樸、民間特色鮮明的面羊便齊齊亮相了。最大的一只面羊,個頭大,樣子憨厚,有5斤多重。一個個憨態可掬的面羊,既不拘于原形的樣子,又夸張得符合規律,在似與不似之間,形象傳神,美感油然而生。

蒸熟后稍冷卻,隨即開始著色?;魩煾嫡f,面羊太熱則色劑容易揮發,太涼則容易流色。色劑以食用色素為主,經水、白糖水或白酒溶化后使用。顏色調好后,用雞毛或小楷毛筆蘸蛋清或香油為面羊點眉畫眼。經過這道工序,面羊變得艷麗奪目,定眼再看,這面羊既是精湛的藝術品,又是精美的食品,深受人民群眾喜歡。

①冬日的太行農村

歡天喜地送面羊

經過小半天的忙活,鄰居大嬸給外孫們訂做的面羊終于做好了,看著蒸好的面羊,兩個小女孩子喜歡得愛不釋手,一歲多的小佳羽,看著看著就把面羊送入了口中,一股純粹的面香瞬間在空氣中蕩漾開來。大嬸告訴我,當地有姥姥舅舅家給外甥送面羊的習俗,從孩子出生,一直送到十二歲,孩子吃了面羊,會一年平安。這中間還有個生動的傳說,相傳當地一農家老來得子,名曰二小,從小過于嬌慣,長到16歲,頑劣異常,母親只好讓他幫舅舅牧羊。二小看到羊羔吃奶總是跪著,疑惑不解。舅舅說,小羊跪乳是它懂得對母親孝敬。二小漸悟事理,對舅舅說:“我要回家了,今后一定聽媽媽話,長大成才,做個孝親報恩的人?!贝撕竺磕昃司硕家投∫恢谎?,提醒他好好長進,街坊鄰舍互相效仿,慢慢改為蒸送面羊,并漸成習俗。方圓村里的人家,大都在霍師傅家訂做面羊。所以,逢年過節時,霍師傅就顯得分外忙碌。

霍師傅多年制作面塑、面羊,差不多快成了半個民俗專家了,講起平定面羊的緣起、來歷頭頭是道,山西民間制作面羊,源自遠古秋祭。七月糧谷新熟,人們要舉行祭天告祖儀式。祭禮一般用色純體全的牛羊,叫“犧牲”。古代祭祀為國家大事,后漸漸演化為民俗。山西民間崇尚古風,融谷、畜一體,逢年過節,特別是春節和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百姓蒸面羊,既祭且食。至今,平定鄉間還保存著這些原始的習俗,如過年過節祭祀祖先、親人過世和做周年,都要用“三牲”擺貢;七月十五上墳時,兒女也要為逝去的親人擺上面羊。有趣的是,兒子兒媳送的面羊身上沒有韁繩,而女兒女婿送的面羊身上卻要拴上韁繩,這是因為女兒嫁出去是外家人,送的羊如果不拴好,就會跑回去。過去面羊是祭祀用品,現在已經成了親朋好友互相拜年的吉祥之物。面羊也由羊的造型發展成了牛、豬、魚等各種和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

聽著這意味深長的傳說,看著剛出籠的一只只造型拙樸的面羊,想想捏面羊人霍師傅的坎坷經歷,我深深地感到,山西面羊永遠是一道地道純粹的美食,一種難以忘懷的記憶。但愿山西面羊簡潔拙樸的造型,清新沁脾的面香,報恩孝親的教誨,民族傳承的美德能永遠駐留在一代代人的心里!

②面羊祭神靈

③平定面羊

猜你喜歡
面塑面團師傅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面團小蛇
師傅開快點兒/你笑起來真好看
承地方面塑特色 探創意實踐之路——以《面塑魚趣》一課為例
膠東面塑——花餑餑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動態概括法
跟蹤導練(二)(3)
貓面團
只會一種
只會一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