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2015-03-27 04:04劉劍雪,陳建輝
關鍵詞:體育設施公共服務居民

社區體育是社會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活動、行為簡便,有益于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多樣性、公益性特征,所以廣受社區居民喜愛。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不僅可以促進社區和諧建設發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還能拉近鄰里感情,改善人際關系,是社區建設的“有力臂膀”?;诖?,本文將結合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內容,深度解析相關發展問題,提出完善策略。

一、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現狀

上個世紀初,“新公共服務理論”興起,西方發達國家對這一理論推崇備至,美國更是將其理論延展為多個管理建設體系,成為一種建設規律。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公民的物質、文化、精神需求呈多元變化,在不等價空間中,公共產品很難滿足每個公民的服務需求。目前,我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諸多漏洞,很多建設項目無法有效落實,處于停滯、亞健康發展狀態。相較于“小眾”的服務體系,社區體育的服務面較廣,公民響應力強,發展空間很大。但是在定位社區體育服務性質、種類、特征時,政府、社區、居民的思想卻很難做到統一。從服務角度看,社區體育的公共服務特性明顯,其建設目的是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而從發展角度看,社區體育只是社區建設的一部分,結構定位并不具有發展優勢。因此,在黨中央政府的號召下,社區體育的建設與完善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僅憑借體制、管理來約束建設行為,是無法為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提供必要權利保障的,有關部門應多加注意。

二、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理念偏差

社區體育與社區公共建設的地位普通,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體育事業的扶持力度并不強,政策、規范、法律直接控制的體育建設項目少之又少。社區體育不但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也缺少群眾支持。眾所周知,一個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是由區、街、居三級框架組合而成的,在多層次系統的相互牽制下,僅憑借行政手段來約束、控制社區居民體育行為,其決策、組織理念是落后的,不切實際的。

(二)部門管理職能混亂

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公共服務建設,社區體育的行政管理集體成員多,主管部門、協調部門、社區團體、組織成員在各地各級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管理職能不明確,且管理方式也并不科學。所以,在這種環境下,不同地區、不同體育愛好的社區居民,它選擇參與的體育活動種類不通過,參與積極性、參與方式方法不同。在固定管轄區內,如果社區體育服務體系沒有做好管理任務分配,則社區體育的相關活動內容會失去標準規范的約束,導致組織混亂,使服務的本質和屬性產生建設管理矛盾。調查顯示,社區居民的活動空間有限,如果沒有準確定位社區體育活動的基本功能、作用,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很難進入社區居民的生活空間。

(三)硬件建設滯后

現階段社區體育設施的種類主要有器械健身設施、兒童游戲設施、籃球場、游泳池、網球場以及臺球、棋牌、乒乓球、體育舞蹈等室內活動設施。

1.硬件設施單一、片面

據統計,全國各省市的社區體育硬件建設普遍落后,能滿足社區居民日常體育活動的服務體系不足三成,已建成的社區體育硬件設施,也趨向大眾化,以籃球、臺球、棋牌、乒乓球為主,成本大的體育設施幾乎處于“停滯”建設狀態,致使“小眾體育”的發展空間越來越狹窄。

2.建設空間狹小

絕大多數城市的社區體育設施用地嚴重不足,在設計布局時,為賦予社區“多功能”的商業價值,開放商和項目投資方經常會縮減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并將大量資金投入到園林景觀建設上。這是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經費來源捉襟見肘,社區體育設施和體育活動場奇缺的根本原因。

3.資源整合效率低

社區體育的服務項目內容繁多,主題公園、健身廣場、體育中心,社區活動點等,雖然體系內容豐富了,社區體育服務的物質條件提高了,但由于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點嚴重缺乏體育資源和體育服務的共享共建意識,體系服務很難結合在一起,發揮項目價值。

社區體育的服務對象是普通居民,使其能夠在閑暇時間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但是現階段的體育設施建設更側重于“表面化”,引入了大量成本高、效益低的建設項目,其目的在于擴大社區體育服務的“影響力”、“宣傳力”,而并非是為了居民群眾的切實利益著想,該問題造成社區體育公共服務資源的極大浪費。

三、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路徑和完善策略

2012年,全國社區體育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社區體育是下一階段各省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政府部門不可輕視、怠慢,需從目標、體制、組織、設施、經費等各方面加以規定,全面推動了我國社區體育研究的發展?!庇纱丝梢?,政府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相關“惠民”政策對社區體育服務建設的支持很逐漸加大。政府重新定位角色,更加在乎社區居民的利益訴求,轉變工作重心,開啟新型服務模式,選擇這種建設路徑,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服務項目、內容、方式會被更多的社區居民所接受。

(一)準確定位

1.以體育活動為主要服務載體

社區體育服務的對象是社區居民,以居民為載體,創建有組織、有紀律、有計劃的體育活動,可以有效拉近社區與群眾之間的心理距離,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社區體育的服務效果便會成倍增長。提高體育設施的服務特性,讓體育活動與設施建設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居民群眾的運動訴求為己任,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完整性。

2.優化體育活動內涵

打破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活動,利用先進思想,賦予體育活動全新的服務含義。如通過角色定位,發揮社區體育的指導作用,以社區每個居民為基本單位,以體育為載體,豐富體育內涵,最終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豐富社區居民生活,培育社區居民的認同感、歸屬感為目的的社會化教育過程。

3.多重定位

除突出服務載體、優化體育活動內容之外,政府、社區機構還應承擔起監管職能,對區域內公共服務現狀進行深度剖析,分別找出各種公共服務項目的優勢和缺點,本著“以人為本”原則,選擇能同時滿足社區居民多重服務需求的體育活動內容、方式,以透過體育活動,體現共同區域生活的全體居民的意愿和需要。

(二)總體規劃

1.環境規劃

因為公共服務建設與區域經濟發展情況影響關系密切,所以政府在規劃社區體育建設項目時,應著重考慮體育項目的建設環境,糾察其是否滿足經濟建設需求,是否會給經濟建設帶來沉重資本負累。不同經濟發展級別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層次不同,政府積極推動“鼓勵政策”的落實,為社區體育建設環境規劃提供有序的啟動機制。

2.區域規劃

社區體育,顧名思義是以“社區”為主,它是借助社區這一基礎平臺,為居民群眾提供基本活動需求的重要載體。因此,在區域規劃建設時,需先采用專項規劃方式,以大型居民小區為主要建設區域,劃分該小區周圍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情況,針對薄弱環節,填補設施規劃內容。如此一來,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區域規劃工作便能在“根據地”的促進作用下順利開展,所有小區的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完全之后,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網絡結構便能充分發揮服務作用。

(三)提高體育資源利用率

1.開發民營資本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尤其在公共服務投入市場經濟之后,社區體育資源尤為緊俏,成為體系建設的一大障礙。開發民營資本,是挖掘、籌集體育資源的有效手段,爭取本社區各行各業的支援,利用一些宣傳手段,使其能夠獲得等價的“宣傳報酬”,這種經濟政策的預見性很好,能成功地將民營經濟導入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2.充分發揮經濟政策的導向作用

上文提到,政府對社區體育建設是支持的,相關鼓勵政策的優惠條件豐厚。因此,社區可以尋求與政府合作,以政府為主導,投入部門建設資金,與政府合作,創建多元化建設機制,將集中性的發展動力平均分配給不同體育建設項目,以有效降低運營風險,推進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產業的優化升級,促進社區體育公共服務產業的繁榮發展。

(四)創建管理網絡

以信息系統為中樞的管理網絡,是下一階段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發展的又一大平臺。因為在傳統管理模式下,社區體育活動信息、宣傳資料很難有效、快速傳播,被社區居民所熟知,所以,以網絡為傳播平臺,構建和實施親民便民利民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和管理網絡,及時調節體育場擁堵人流,修復破損體育設施,籌集體育設施建設經費,提供體育活動指導。同時,在管理過程中,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還能透過網絡用戶的反饋信息,找出體育服務項目的漏洞和缺點,適時修正、改變社區體育活動服務內容。通過網絡,社區居民還能快速找到以家居地為中心的,符合自身體育訓練訴求的社區體育活動區,自主開展訓練。

通過上文對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與完善內容進行系統分析可知,社區體育的職能是不斷變化的,只有準確定位服務角色,才能全方位的、系統的、長期的開展社區體育公共服務活動,有效落實相關社區體育建設方案。綜上所述,社區體育在新公共服務理論的影響下,其項目的建設視野越來越寬廣,服務定位要求越來越高,政府、社區要想充分發揮社區體育的民生影響作用,必須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并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理念,構建和實施親民便民利民的社區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和管理網絡。

猜你喜歡
體育設施公共服務居民
公共服務
石器時代的居民
比亞迪集團扶貧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商水縣城關鄉居民體育設施滿意度調查研究
住宅小區體育設施規劃與建設研究
中原經濟區農村體育設施專項資金的審計思考
高臺居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