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困境與突破

2015-03-27 04:04徐毅,王鸞鳳
關鍵詞:產權交易產權湖北省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支撐力量,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基本保障??h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是縣域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產業結構調整,結構是否合理、產業效益是否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縣域金融發展水平。

湖北省是全國農業大省之一,截至2013年底,縣域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9.55%,縣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4.95%,縣域生產總值占全省的比重為59.1%。近年來,湖北省縣域經濟整體實力穩步提升、“四化”水平持續提高,縣域發展環境不斷改善,發展動力不斷增強,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但是,縣域經濟依然面臨著許多挑戰??h域產業結構是縣域經濟總量變大、質量提升的關鍵??h域產業結構調整最重要的問題之一是資金的支持。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與縣域金融抑制關聯,其優化也有賴于金融深化。

一、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

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歷經多次調整,產業結構轉型速度加快,已由過去的“三二一”演變成為“二三一”,產業比重由1999年的15.5∶49.7∶34.8調整為2013年的12.6∶6.49∶38.1。產業結構質量也不斷提高,一是支柱產業發展壯大,已形成了一批有規模、有品牌、有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群。二是低碳產業和循環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但是,湖北省縣域經濟調整仍然沒有充分發揮出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中心環節的作用,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存在著產業比例失衡、產業效益低的問題。

(一)縣域經濟的產業比例失衡

從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看,湖北省的縣域產業結構表現出“農業基礎落后,農、輕、重結構嚴重失衡;重工業比重大、輕工業比重過??;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特征。湖北省列入考核的第一類縣域經濟體20個,其一、二、三產業的比例分別為14.4∶56.6∶29.0,其中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5.6%,高出縣域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1.3%,高出縣域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第二類縣域40個,三次產業比例為21.6∶49.2∶29.2,二、三產業比重為78.4%,低于縣域2.7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占比為45.4%,低于縣域0.6個百分點。第三類縣域20個,三次產業比例為25.7∶38.2∶36.1,二、三產業占比為74.3%,低于全省縣域平均水平6.8個百分點,工業化發展滯后,工業增加值占比為32.5%,低于縣域13.5個百分點。由此,湖北省考核的80個縣域經濟中有60個經濟體的二三產業比重低于縣域平均水平。

(二)縣域經濟的產業效益低

湖北省大部分縣域特色明顯,資源豐富,經濟優勢和市場潛力大,但是對特色資源既不重視,也不會利用技術轉化成產業能力,導致經濟效益差,潛在的比較優勢沒有發展成為現實的經濟優勢。如江漢平原的水產產業、宜昌的生態茶園產業、黃岡的藥材種植業等,普遍存在經營效益差、效率不高、特色不明顯的問題??h域經濟中依然以粗放型的加工業為主,技術含量低、資源耗費多、產業鏈條短,經濟效益也不高。

二、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困境的表現

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表現出的困境與湖北省產業政策、社會保障、戶籍、住房、土地、就業、教育等制度不健全有關。資金瓶頸是縣域產業結構調整中面臨的主要約束之一,表現在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金融供給不足和金融生態環境不佳上。

(一)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有效金融供給不足

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明顯的有效金融不足,一是現有的縣域金融機構雖漸趨齊全,但是提供服務的數量少而且質量低。表現為:國有商業銀行大幅縮減縣域網點的數量,縣域服務功能弱化;農村信用社是服務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主體,發放了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縣域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政策性金融機構沒有跳出農副產品收購資金的供應和管理的服務理念,基本沒有承擔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擔;郵政儲蓄銀行只注重攬儲,無意于通過發展信貸業務來擴大經營;貸款公司、擔保公司、租賃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中小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在縣域經濟中的量很少,發展也不平衡。

二是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資金外流嚴重。盡管2005年以來,湖北省縣域貸款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遞增,縣域金融機構的存貸差額都保持在3000億以上,但是縣域貸款在全省貸款中的比重不足三分之一,資金外流也比較嚴重,特別是縣域存貸比不到50%,遠遠低于全省的存貸比,縣域存款沒有有效轉化成貸款促進縣域產業結構的調整。

(二)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生態環境不佳

湖北省縣域金融生態環境不佳體現在農村綜合產權改革不全面和農村信用環境差兩個方面。對于前者,湖北省農村產權改革起步早,產權交易中心早在1997年就建立起來了,但是存在著交易品種有限且分布不平衡,如2009年成立的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規定農村產權種類有9種,而實際交易的品種只有6種,而且在全部交易的產品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在全部產權交易比重中達到80%。湖北省的農村產權交易還存在著產權關系模糊的問題,產權不清晰,導致利益糾紛多,尤其是目前縣域經濟體中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使用權的爭議較大。金融機構用于放貸的衡量標準之一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指數仍然是空白,導致金融機構更沒有動力去開展農村綜合產權抵押貸款業務??h域金融約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農村是信用缺失的重災區,湖北省政府于2002年就開始構建“農村信用工程”體系,但是目前農村信用環境依然不理想,一是農村個人信用檔案不健全,部分農戶,甚至涉農企業沒有誠信意識,故意討債。二是沒有建立系統的農村信用評級機構,縣域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三、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的金融深化的建議

改善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約束,應建立與縣域產業結構相適應的有效的縣域金融服務體系,即一是通過增加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金融服務,緩解縣域金融供給不足;二是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為縣域產業結構調整創造規范完善的制度條件。

(一)增加支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新型工業化建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金融供給

當前縣域產業結構調整最顯著的問題是資金不足和資金外流,為此第一要在現有縣域金融網點覆蓋率沒有達到省政府的基本要求的背景下,對意欲撤出縣域經濟的金融機構進行整改,甚至是注資。同時要將開發性金融廣泛應用到縣域產業結構調整中。第二,針對商業銀行的“嫌貧愛富”,一方面鼓勵商業銀行進行金融創新,增加利潤渠道,同時加強信貸風險管理,降低損失;另一方面,引導商業性金融對中小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滲透。第三,構建長效的資金回流機制,減少縣域產業結構調整中出現的資金外流現象。具體而言,一是可以降低縣域金融機構內部資金往來利率,約定存貸比,繼續擴大縣域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二是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政府擔保、稅收減免等措施,適當放寬對涉農貸款不良率的風險容忍度。

(二)努力探索構建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為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深化創造完善的制度條件

構建促進湖北省縣域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制度不僅需要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農村綜合產權市場建設,也需要建立健全的信用制度。

1.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一是在現有的武漢市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的基礎,搭建區域性交易所,進而在中部乃至全國設立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分支機構;其次,盡快培育出專業的農村產權交易經紀人隊伍,加強與中介機構合作,引進更多的投資人,為農村產權交易提供優質專業的中介服務;再次,編制“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指數”,準確及時地公布農村產權交易趨勢。

2.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程。一是要建立完整的農村個人信用檔案,及時更新農戶的信息,定期對農戶的信用等級進行評級;二是要持續不間斷地跟蹤農戶貸款情況,降低農戶違約風險;三是建立長效的宣傳機制,在農村廣泛宣傳恪守信用的農戶和企業,繼續培育信用客戶,從而為縣域金融機構梳理信心。

(注:本文得到國家社科基金11CJL036的資助)

猜你喜歡
產權交易產權湖北省
產權與永久居住權的較量
我國產權交易市場發展問題研究
惡意與敲詐:產權濫用的司法原則
共有產權房吹響集結號
規范和發展江蘇省南通市各類產權交易場所的研究及對策建議
湖北省2016年9月水產品塘邊價格
國有資產產權交易中存在的問題及強化措施
湖北省水產品塘邊價格
吉林省技術產權交易服務平臺的構建研究
春風化雨 深入淺出——記湖北省優秀理論宣講員龍會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